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945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656/144643 (79%)
造訪人次 : 51760654      線上人數 : 55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9455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455


    題名: 傳統法中之個人與家庭—以清律的「惡逆」為例
    The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egal System - Take the ``E-Ni`` of the Ten Unpardonable Crimes in the Great Qing Code for Example
    作者: 陳郁如
    Chen,Yu Ju
    貢獻者: 陳惠馨
    Chen,Hui Hsin
    陳郁如
    Chen,Yu Ju
    關鍵詞: 惡逆
    大清律例
    刑科題本
    刑案匯覽
    殺直系血親尊親屬
    兩公約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013-09-02 16:59:02 (UTC+8)
    摘要: 現行《中華民國刑法》乃繼受大陸法系德日刑法典而來,但德日在二十世紀相繼刪除謀殺尊親屬加重其刑之規定,而繼受德日體系之我國刑法典,始終未刪除相關規定。箇中原因牽涉萬端,但對於傳統中國法對家庭倫理價值秩序之看重影響我國刑法和其他規範之發展的主張,學界似無爭議。在學界具有相當共識的背景下,上述主張成為我國刑法發展與傳統中國法間之關聯的「大前提」或「相關思考的出發點」。但誠如陳惠馨先生曾指出的,傳統中國法究竟以怎樣的方式影響我國刑法的發展,仍待法制史與刑法研究者進行更深入而細微的研究。
    換言之,不論上述主張是大前提或思考出發點,其具體內容仍有待研究者進一步發現、補充。在此背景下,本論文將以清代的「審判文書」為分析對象,從審判文書的種種個案中當事人對個案的說明、官員對謀殺尊親屬法律以及家庭倫理價值之理解,歸納傳統中國法謀殺尊親屬規定和家庭倫理價值之具體內容。接著,本論文將根據以上歸納結果,進一步分析傳統中國法與家庭倫理價值和我國刑法相關規定之關聯。由此,本論文得以從司法裁判的角度,對傳統中國法中個人與家庭,及其與我國刑法發展的關係之釐清,提出較為深入的說明。
    本論文探討惡逆在清末民初法律繼受的過程中,所引起的討論及之後的狀況。現行中華民國刑法中並沒有惡逆的法律規定,僅存在對於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加重其刑的刑法第272條之規定。該條文在繼受當時的德國刑法及日本刑法中仍然存在,但德日修正刑法後,該條文規定已不復存在。目前刑法第272條之規定可說是我國獨有的規定,其存在原因可以和清代法制中的惡逆作連結。因此有關台灣現代刑法第272條規定與判決將可以跟清代的狀況進行比較,並可以更深入瞭解繼受外國法之後,不存在的惡逆罪在現代法律的運作過程中是否仍有影響?以及當代人民對於類似惡逆行為的法律觀感。
    本論文除將深入瞭解清代(大清律例)中有關惡逆規範的變遷之外,並研究清代有關惡逆的實際案件類型及審判狀況。透過「刑科題本」及「秋讞輯要」等檔案之研究分析,了解此類案件在清代的審判實踐概況。另透過對於《刑案匯覽》、《刑部比照加減成案》及《駁案匯編》等審判文書資料,進一步了解中央(刑部)與地方官員(總督或巡撫)在審判案件、適用律例的推理過程,並進而研究倫常價值在法律適用過程中所扮演之角色。
    "目錄
    第一章 緒論—傳統法中的個人與家庭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 2
    第一項 研究背景 2
    第二項 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文獻回顧 6
    第一項 法學界惡逆研究文獻回顧 6
    第二項 史學界惡逆研究文獻回顧 9
    第三節 本論文使用檔案 11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3
    第一項 史學方法的運用 13
    第二項 法學方法的運用 14
    第五節 本論文架構 15
    第二章 傳統法中惡逆的規定—唐、明、清律之比較 18
    第一節 「十惡」溯源 18
    第一項 發展前期 19
    第二項 發展中期 20
    第三項 發展晚期 22
    第二節 唐律中之惡逆 24
    第一項 惡逆相關律文規定 25
    第二項 唐律中的死刑 28
    第三節 明律中之惡逆 30
    第一項 惡逆相關律文及條例之規定 30
    第二項 明律中的法外之刑 35
    第四節 清律中之惡逆律文變遷 36
    第一項 本論文使用清律之版本 37
    第二項 《大清律集解附例》中「惡逆」相關律文之規定 39
    第三項 乾隆五年《大清律例》中「惡逆」相關律文之規定 45
    第四項 《大清律例通考校注》中「惡逆」相關律文之規定 47
    第五項 《讀例存疑》中「惡逆」相關律文之規定 48
    第六項 「惡逆條」與其他律文關係之分析 48
    第五節 清律中之惡逆例文變遷 52
    第一項 《大清律集解附例》中「惡逆」相關例文之規定 52
    第二項 乾隆五年《大清律例》中「惡逆」相關例文之規定 53
    第三項 《大清律例通考校注》中「惡逆」相關例文之規定 56
    第四項 《讀例存疑》中「惡逆」相關例文之規定 58
    第六節 唐明、清律中之惡逆同與異 68
    第一項 惡逆在唐律與明律中的相同點 68
    第二項 惡逆在唐律與明律中的相異點 70
    第三項 從十惡不赦到凌遲加重 70
    第四項 小結 72
    第三章 惡逆類型案件分析-服制攸關 73
    第一節 對祖父母、父母犯惡逆案例分析 76
    第一項 對祖父母、父母惡逆犯罪案例分析 77
    第二項 小結 98
    第二節 因姦殺夫案例分析 99
    第一項 通姦或賣姦?—夫對妻的身體支配 100
    第二項 相關《大清律例》條文分析 102
    第三項 案例分析 108
    第三節 其他相關案例分析 116
    第一項 殺伯叔父母、姑案例分析 116
    第二項 殺兄姊案例分析 121
    第三項 殺外祖父母案例分析 126
    第四項 殺義母案例分析 131
    第四節 情罪合允的追求—律例的適用與法律推理 134
    第一項 高度相似性的審判文書 135
    第二項 依法審判的判決 136
    第三項 官員的法律推理 139
    第四項 規範目的與規範效果的達成 144
    第四章 惡逆與現代社會接壤 147
    第一節 清末變法中對惡逆罪行的爭論 147
    第一項 清末變法的歷史因素 147
    第二項 清末修律過程中對於倫常條款的討論 150
    第三項 侵犯尊親屬相關條文之規定 155
    第四項 小結 159
    第二節 民國以來刑法侵犯尊親屬規定之變遷 159
    第一項 刑法中侵犯尊親屬之規定 160
    第二項 立法理由及民國初年學者意見 165
    第三節 殺直系血親尊親屬判決分析 170
    第一項 殺直系血親尊親屬罪之問題分析 171
    第二項 法院判決分析 176
    第三項 小結 182
    第四節 殺夫案件判決分析 183
    第一項 判決分析 184
    第二項 從法不入家門到法入家門 193
    第五節 從比較法觀點看殺尊親屬罪 195
    第一項 德國刑法刪除殺直系血親尊親屬罪的過程 195
    第二項 日本刑法刪除殺直系血親尊親屬罪的過程 198
    第三項 小結 199
    第五章 結論—從傳統到現代的個人與家庭 201
    第一節 本論文回顧 201
    第二節 本文研究成果 203
    第三節 傳統法與現代法的融合 209
    參考文獻 213
    附錄 227
    "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檔案文獻
    內閣刑科題本—婚姻姦情案件
    內閣大庫檔案(藏於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
    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輯,《清內閣題本—刑科一“命案.婚姻姦情”專題目錄﹙第一冊﹚》。
    資政院會議速記錄影本(由黃源盛先生自東京大學圖書館印回)
    李啟成點校,《資政院議場會議速紀錄—晚清預備國會論辯實錄》(上海:三聯,2011)。
    賴惠敏主編,《清代婦女史料選輯—法律篇‧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5月﹚。
    二、律例典籍
    (漢)孔安國,《孝經》(合肥:黃山書社,2008)。
    (唐)魏徵等編,《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
    (五代)劉呴編,《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
    (北宋)薛居正等編,《舊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
    (明)宋濂等編,《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
    ﹙明﹚雷夢麟;懷效鋒、李俊點校,《讀律瑣言》﹙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清)張廷玉等編,《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清﹚王明德撰;何勤華、程維榮、張伯元、洪丕謨點校,《讀律佩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清)朱軾, 常鼐等纂修,《大清律集解附例》(四庫未收書輯刊. 第壹輯第2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清)全士潮、張道源等編纂;何勤華、張伯元、陳重業等點校:《駁案匯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清﹚沈之奇撰;懷效鋒、李俊點校,《大清律輯註﹙上﹚(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清﹚吳壇著;馬建石、楊育裳主編,《大清律例通考校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
    (清)祝慶祺、鮑書芸;楊一凡、尤韶華整理,《點校本刑案匯覽全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清)許槤、熊莪纂輯;何勤華、沈天水等點校:《刑部比照加減成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清)剛毅輯,《秋讞輯要》(台北:文海,1968)。
    (清)薛允升著;黃靜嘉編校,《讀例存疑重刊本》﹙台北:成文,1979﹚。
    (清)崑岡等奉敕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北京:中華書局,1990﹚。
    (清)沈家本,《寄簃文存﹙下冊﹚》﹙台北:商務印書館,1976﹚。
    (清)沈家本;張全民點校,《歷代刑法考》(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
    (清)沈家本著;李貴連整理,《沈家本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
    (清)沈家本著;李貴連整理,《沈家本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
    中華民國史法律志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史法律志》(台北:國史館,1994)。
    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纂,《大清新法令1901.1911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田濤、鄭秦點校,《大清律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一刷﹚。
    李模等編,《中華民國史法律志》(台北:國史館,1994)。
    杜家驥編,《清嘉慶朝刑科題本社會史料輯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郭成偉點校,《大元通制條格》﹙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郭成偉、田濤點校整理,《明清公牘秘本》﹙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張榮錚、劉永強、金懋初點校,《大清律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陳全倫、華可娟、呂曉東主編,《徐公讞詞—清代名吏徐士林判案手記》(山東:齊魯書社,2001)。
    黃彰健,《明代律例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9)。
    黃源盛纂輯,《晚清民國刑法史料輯注(上)(下)》(台北:元照,2010)。
    楊一凡、田濤主編,《順治三年奏定律》(中國珍稀法律典籍續編‧第5冊)(哈爾濱:黑龍江人民,2002)。
    趙爾巽編,《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6)。
    劉俊文,《唐律疏議箋解》(北京:中華書局,1996)。
    劉俊文點校,《唐律疏議》(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懷效鋒主編,《清末法制變革史料(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
    懷效鋒點校,《大明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三、專書
    中國法制史學會編,《中國法制史論文集》(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198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明清檔案論文選編》﹙北京:檔案出版社,198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明清檔案與歷史研究—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六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88﹚。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所編,《中西法律傳統》(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中國財經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編,《中西法律傳統(第六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中國財經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編,《中西法律傳統(第七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王伯琦,《近代法律思潮與中國固有文化》(台北:法務通訊雜誌社,1956)。
    王躍生,《十八世紀中國婚姻家庭研究—建立在1781-1971年個案基礎上的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王躍生,《清代中期婚姻衝突透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王志強,《法律多元視角下的清代國家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1999)。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的建立》(台北:臺灣大學法學叢書,1997)。
    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法律改革》(台北:聯經,1999.04)。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台北:元照,2012.09),三版。
    朱勇,《中華法律的艱辛歷程》﹙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朱勇主編,《中華法系 第二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田濤、李祝環,《接觸與碰撞—16世紀以來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法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何勤華,《中國法學史﹙第二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何勤華,《法律文化史譚》﹙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何勤華,《20世紀日本法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何勤華、李秀清主編,《民國法學論文精萃(第四卷)刑事法律篇》(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呂妙芬,《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台北:聯經,2011)。
    里贊,《晚清州縣訴訟中的審斷問題—側重四川南部縣的實現》(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李啟成,《晚清各級審判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李鳳鳴,《清代州縣官吏的司法責任》(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2003),十五版。
    沈大明,《大清律例與清代的社會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那思陸,《清代州縣衙門審判制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
    那思陸,《清代中央司法審判制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下冊》﹙台北:台大法律系,1998﹚。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台北:林山田,2006)。
    徐道鄰,《中國法制史論集》(台北:志文,1975)。
    徐忠明,《案例、故事與明清時期的司法文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徐忠明,《眾聲喧嘩:明清法律文化的複調敘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張偉仁輯著,《清代法制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現存清內閣大庫原藏清代法制檔案選輯附註及相關之論述輯一—盜案之初步處理及疎防文武之參劾—冊一至冊三》﹙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3﹚。
    張晉藩,《中國法制史》﹙台北:五南,1992﹚。
    張生主編,《中國法律近代化論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張晉藩主編,《法律史學研究 第一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
    張中秋主編,《2006法律史學科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
    張世明、步德茂、娜鶴雅主編,《世界學者論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張曉蓓,《清代婚姻制度研究》﹙成都:四川大學,2001﹚。
    張仁善《禮、法、社會:清代法律轉型與社會變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
    張中秋,《比較視野中的法律文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周冶平,《刑法各論》(台北:三民,1968)。
    周少元,《中國近代刑法的肇端—《欽定大清刑律》》(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郭松義,《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生活》﹙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高明士主編,《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台北:五南,2003)。
    陳惠馨,《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台北:五南,2006)。
    陳惠馨,《清代法制新探》(台北:元照,2012)。
    陳登武,《地獄、法律、人間秩序—中古中國宗教、社會與國家》(台北:五南,2009)。
    陳登武,《從人間世到幽冥府》(台北:五南,2006)。
    陳俊強,《皇權的另一面—北朝隋唐恩赦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陳瑛珣,《清代民間婦女生活史料的發掘與運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陳會林,《地緣社會解紛機制研究—以中國明清兩代為中心》(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
    陳新宇,《從比附援引到罪刑法定—以規則的分析與案例的論證為中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陳煜,《清末新政中的修訂法律館—中國法律近代化的一段往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
    邱澎生、陳熙遠主編,《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台北:聯經,2009)。
    黃源盛,《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台北:五南,1998)。
    黃源盛,《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2007)。
    黃源盛,《漢唐法制與儒家傳統》(台北:元照,2009)。
    黃源盛,《中國法史導論》(台北:元照,2012)。
    黃宗智,《清代的法律、社會與文化:民法的表達與實踐》﹙上海:上海書店,2001﹚。
    黃宗智,《清代與民國的比較:法典、習俗與司法實踐》﹙上海:上海書店,2003﹚。
    馮爾康,《清史史料學》﹙台北:商務,1993﹚。
    楊一凡、劉篤才,《歷代例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族法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賴惠敏,《但問旗民—清代的法律與社會》(台北:五南,2007)。
    賴惠敏,《天皇貴冑:清皇族的階層結構與經濟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1998)。
    鄭顯文,《律令時代中國的法律與社會》(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
    趙鳳喈,《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台北:稻鄉出版社,1993)。
    楊念群等,《新史學多學科對話的圖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3﹚。
    謝開平,《刑法之比較與繼受》(台北:元照,2012)。
    蔣冬梅,《「殺人者死》的中國法律傳統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韓濤,《晚清大理院—中國最早的最高法院》(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廖斌、蔣鐵初,《清代四川地區刑事司法制度研究—以巴縣司法檔案為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
    戴炎輝,《中國法制史》(台北:三民,1998),十一版。
    戴炎輝,《傳統中華社會的民刑法制—戴炎輝教授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戴炎輝文教基金會,1998)。
    戴炎輝編著;戴東雄、黃源盛校訂,《唐律通論》(臺北:元照出版社,2010)。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1994)。
    瞿同祖,《瞿同祖法學論著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熊秉真編《讓證據說話──中國篇》﹙台北:麥田,2001﹚。
    蘇亦工,《明清律典與條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嚴耕望,《治史答問》﹙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
    嚴耕望,《治史經驗談》﹙台北:商務印書館,1996﹚。
    (日)滋賀秀三等著,《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日)滋賀秀三著;張建國、李力譯,《中國家族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日)織田萬撰;李秀清、王沛點校,《清國行政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德)Karl Larenz 著,陳愛娥譯《法學方法論》﹙台北:五南,1999﹚。
    (德)李斯特著;許久松譯,《德國刑法教科書》(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德)羅爾夫.克尼佩爾著;朱岩譯,《法律與歷史—論《德國民法典》的形成與變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美)步德茂,《過失殺人、市場與道德經濟—18世紀中國財產權的暴力糾紛》
    (法)布洛克著;周婉窈譯,《史家的技藝》(台北:新橋,2011)。
    (美)D. 布迪、C. 莫里斯著;朱勇譯,《中華帝國的法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
    (美)唐.布萊克著;郭星華等譯,《社會學視野中的司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美)白凱,《中國的婦女與財產︰960-1949》﹙上海:上海書店,2003﹚。
    (美)費正清、劉廣京編,《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年下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美)魯濱遜(J. H. Robinson)著;何炳松譯,《新史學》(北京:東方出版社2012)。
    (美)Robinson, James Harvey,《新史學》﹙台北:正文出版社,1969﹚。
    (美)黃宗智、尤陳俊主編,《從訴訟檔案出發—中國的法律、社會與文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日)島田正田撰;劉俊文主編,姚榮濤、徐世虹譯〈清律之成立﹙節譯﹚〉,《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八卷 法律制度》﹙北京:中華書局,1993﹚,頁461-521。
    (日)滋賀秀三等著,《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四、期刊論文
    王德權,〈唐律「十惡」規定的研究〉《史原》,第15期,1985年4月,頁203-215。
    王泰升,〈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的「法律暴力」及其歷史評價〉,收錄於:《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5期,2006年5月,頁1-36。
    石榮顯,〈殺尊親屬罪加重處罰規定之比較研究〉,《刑事法雜誌》,第13卷5期,1969年10月,頁62-98。
    石榮顯,〈泛論刑法上殺尊親屬罪規定〉收錄於:《刑事法雜誌》,第13卷第3期,1969年6月,頁8-13。
    李聖傑,〈從殺人罪在德國的法制發展思考臺灣殺人行為的規範〉,《 刑事法學新趨勢- Lothar Philipps教授祝壽文集》(台北:神州出版,2004.04),頁27-42。
    許玉秀,〈除罪:解消類型〉,收錄於《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二):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集》(台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3月),頁1-16。
    黃源盛,〈固有倫常與舶來法律—「殺尊親屬罪」的歷史、觀念及其歸趨〉《政大法學評論》,第117期,2010年10月,頁1-59。
    黃源盛,〈儒家的禮與刑律中的罪—從供養有闕到遺棄尊親屬〉一文,發表於2013年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舉辦,「中華法系與儒家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刊登於《法制史研究》23期。
    張清發,〈明清家將小說中的文化意涵--以「家族文化」為考察中心〉《漢學研究集刊》,第4期,2007.06),頁7-109。
    桂齊遜,〈唐律在維護「家族倫理」上的規範--以「惡逆、不孝」罪為例〉收錄於:《史學彙刊》,第21期,2008年6月,頁55-84。
    孫家紅,〈論唐律「子孫違犯教令」條款與不孝罪的區別和聯繫〉《法制史研究》,第18期,2010年12月,頁1-38。
    陳郁如,〈清代男男情慾的想像與現實—以龍陽小說及刑科題本為觀察對象〉,收錄於:《華中法律評論》,第2輯.第2卷(總第4卷),(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頁215-248。
    賴惠敏,〈清代家父長權對婦女婚姻的影響〉,《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1999年6月﹚,頁177-208。
    賴惠敏、徐思泠,〈情慾與刑罰:清前期犯姦案件的歷史解讀﹙1644-1795﹚〉,《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6期,1998年8月,頁31-73。
    賴惠敏,〈檔案介紹:清代(內閣題本刑科婚姻命案類)〉《近代中國婦女研究》第七期,1999年8月,頁163-168。
    謝如媛,〈刑法與倫常--「殺尊親屬罪」判例選讀〉《月旦法學教室》,第108期,2011年10月,頁96-104。
    陳惠馨,〈從法律面談中國婦女在家庭地位之變遷〉《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1999年6月﹚,頁227-258。
    五、外文圖書
    Arno Buschmann, Textbuch zur Strafrechtsgeschichte der Neuzeit-Die klassischen Gesetz, München: C. H. Beck, ,1998.
    Strafgesetzbuch—Entwurf zu einem deutschen StGB, Goldbach:Keip,1997.
    StGB Leipziger Kommentar§§146-122 , Berlin: De Gruyter Rechr, 1999, 11.Auflage.
    Sommer Matthew Harvey,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Timothy Brook/Jérôme Bourgon/Gregory Blue, Death by a Thousand Cuts, massachusetts : Harvard University, 2008.
    Ulrich Eisenhardt, Deutsche Rechtsgeschichte, München: C. H. Beck, ,1999, 3. Auflage.

    六、學位論文
    李玉璽,《從孝道思想論殺尊親屬罪概念的衍變》(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陳郁如,《清乾隆時期刑科題本之研究:以調姦本婦未成致本婦羞忿自盡類型案例為例》(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黃世杰,《明清的律典編纂、官僚行政與刑案審判》(台北: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劉宏恩,《心理學取向之法律研究:以住宅搜索、子女監護及婚姻暴力問題為例》(台北: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七、其他
    中央研究院電子漢籍全文資料庫。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
    武樹臣主編,《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辭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Bernd Götze著;鄭昆山譯,《德日漢法律用語辭典》(台北:五南,1999)。
    Creifelds Rechtswörterbuch München: C. H. Bech, 2002 ,17. Auflag.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6651504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651504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548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