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939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56/144643 (79%)
Visitors : 51696630      Online Users : 53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393


    Title: 六朝「詩歌遊戲化」現象研究
    A research of game poetry during the Six Dynasties
    Authors: 朱錦雄
    Contributors: 劉漢初
    朱錦雄
    Keywords: 六朝
    詩歌
    遊戲
    Date: 2012
    Issue Date: 2013-09-02 16:18:45 (UTC+8)
    Abstract: 本文題目為《六朝詩歌遊戲化研究》,主要是探討六朝時期的詩歌,在「言志」與「緣情」的變化之外,逐漸朝向遊戲化發展的演進過程。
    將文學視作「遊戲」的行為,並不是一種單獨存在於某時代或某文學集團中的現象,在漢代已有之。而這種現象又在詩歌盛行的六朝時期特別突出,不僅成為一種當時文人階層中的文化,也影響後代文人對於詩歌的觀念。然而,目前學術界常以「言志」和「緣情」二種詩體本質觀,來解釋詩歌的發展時,詩歌「遊戲化」的現象便往往容易被忽略,或是以非主流的觀念簡單提及。導致此類的作品不是被認為沒有情志而棄之不談,就是強加以作者的生平來賦予意義。當然,這麼說並不是否定現今學者對於詩學體系建構的成果,而是認為在六朝詩歌中清楚可見的「遊戲化」現象,也應是當時文人看待詩歌的主流觀念,絕不可輕易忽視。因此,本文將透過討論此種自社會行為所產生的文化現象,呈現出不同於文學批評史中關於六朝詩學的面貌。
    Reference: 參考書目
    一、古籍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
    【漢】《淮南子》,臺北:世界書局,民國47年5月初版
    【漢】揚雄著、汪寶榮撰、陳仲夫點校《法言義疏》,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北京一版三刷
    【東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6年4月初版九刷
    【晉】陳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
    【晉】葛洪著、楊明照注《抱朴子外篇》,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一版一刷
    【晉】葛洪《西京雜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8年
    【晉】葛洪著、成林、程章燦譯注《西京雜記》,臺北:地球出版社,民國83年9月一版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
    【南朝宋】范瞱撰,【唐】李賢注《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民83年
    【南朝宋】劉義慶著、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3月二版五刷
    【南朝梁】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民國87年9月28日初版三刷
    【南朝梁】鍾嶸著、王叔岷箋證《鍾嶸詩品箋證稿》,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民國81年3月初版
    【南朝梁】釋慧皎撰、湯用彤注《高僧傳》,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4月一版四刷
    【南朝梁】沈約《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
    【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
    【南朝梁】昭明太子、【唐】李善注《昭明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7年12月初版十三刷
    【南朝梁】昭明太子撰、六臣注:《增補六臣註文選》,台北:華正書局,民國94年5月初版二刷
    【南朝梁】任昉撰、【明】陳懋仁註《文章緣起注》,臺北:廣文書局,民國59年1月初版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臺北:世界書局,民國72年11月六版
    【北齊】顏之推撰、王利器注《顏氏家訓集解(增補本)》,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4月一版六刷
    【唐】房玄齡《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
    【唐】姚思廉《梁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
    【唐】姚思廉《陳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
    【唐】李延壽《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
    【唐】李延壽《北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
    【唐】李百藥《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
    【唐】令狐德棻《周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
    【唐】魏徵《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
    【唐】杜佑《通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6年12月臺一版
    【唐】歐陽詢等編《藝文類聚》,臺北:文光出版社,民國63年8月初版
    【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收入【清】丁仲祐編:《續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72年6月四版
    【後晉】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1997年11月一版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北京:中華,1997年11月一版
    【宋】李昉《太平御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3年10月臺三版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民85年11月出版
    【宋】朱熹《參同契考異》,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55年3月臺一版
    【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臺北:里仁書局,民國76年4月1日初版
    【宋】張戒《歲寒堂詩話》,收入【清】丁仲祜《續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72年6月四版
    【宋】葉少蘊《石林詩話》,收入【清】何文煥:《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0年9月五版
    【宋】孔平仲《續世說》,收入《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一版一刷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臺北:里仁書局,民國88年1月10日初版二刷
    【宋】俞琰《周易參同契發揮》,收入【清】永瑢、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75年3月初版
    【宋】曾慥《類說》,收入【清】永瑢、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75年3月初版
    【宋】桑世昌《回文類聚》,【清】永瑢、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75年3月初版
    【宋】洪邁《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3月一版二刷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75年3月初版
    【明】胡應麟《詩藪》,臺北:廣文書局,民國62年9月初版
    【明】胡震亨《唐音癸籤》,臺北:世界書局,民國66年8月四版
    【明】謝榛《四溟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10月一版二刷
    【明】吳訥《文章辨體序說》,收入《文體序說三種》,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6月一版一刷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收入《文體序說三種》,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6月一版一刷
    【明】楊慎《升菴文集》,收入王文才、萬光治等編:《楊升庵叢書》,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年12月一版一刷
    【明】梁橋《冰川詩式》,臺北:廣文書局,民國62年9月初版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詩經》,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90年12月初版十四刷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90年12月初版十四刷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90年12月初版十四刷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尚書》,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90年12月初版十四刷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周禮》,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90年12月初版十四刷
    【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京都:中文出版社,1981年6月三版
    【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7月北京一版七刷
    【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台北:天工書局,民國78年9月10日
    【清】劉寶楠《論語正義》,台北:世界書局,民81年4月八版
    【清】王士禛《師友詩傳續錄》,收入【清】丁福保:《清詩話》,臺北:西南書局,民國68年11月1日初版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2》,收入【清】丁福保:《清詩話》,臺北:西南書局,民國68年11月1日初版
    【清】賀貽孫《詩筏》,收入郭紹虞:《清詩話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74年9月初版
    【清】毛先舒《詩辯坻》,收入郭紹虞:《清詩話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74年9月初版
    【清】潘德輿《養一齋詩話》,收入郭紹虞:《清詩話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74年9月初版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10月一版二刷
    【清】沈德潛《古詩源》,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7月北京一版十一刷
    【清】趙翼《陔餘叢考》,京都:中文出版社,1979年12月出版
    【清】丁晏《曹集詮評》,臺北:廣文書局,民國50年11月初版
    【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72年6月三版
    【清】陶澍注《靖節先生集》,臺北:華正書局,民國64年5月臺一版
    【清】陳士珂輯《孔子家語疏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0年
    程樹德《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北京一版四刷
    王國維著、滕咸惠注《人間詞話新注》,台北:里仁書局,民國83年11月30日初版三刷
    薛鳳昌編《梨洲遺著彙刊》,台北:永吉出版社,民國58年10月10日臺初版
    張仲清《越絕書校注》,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6月一版一刷
    《古文苑》,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2年元月初版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收入《朱子全書•第二十一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一版一刷
    二、現代學術論著
    王瑤《中古文學史略(重排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二版二刷
    王夢鷗《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民73年2月臺初版
    王夢鷗《傳統文學論衡》,臺北:時報文化,民76年6月30初版
    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一版一刷
    王冠輯《賦話廣聚》,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12月一版一刷
    王運熙《樂府詩述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一版一刷
    王鍾陵《中國中古詩歌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一版一刷
    王文進《南朝邊塞詩新論》,臺北:里仁書局,民國89年12月31日初版二刷
    王文進《南朝山水與長城想像》,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6月30日初版
    王力堅《中古文學的文化思考》,新加坡:新社Island Society,2003年7月
    王力堅《由山水到宮體——南朝的唯美詩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2月初版一刷
    方師鐸《傳統文學與類書的關係》,臺中:私立東海大學,民國60年8月初版
    方祖燊《漢書研究》,臺北:正中書局,民國68年6月臺二版
    尤雅姿《魏晉士人之思想與文化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87年9月初版北京大學中文系《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臺北:里仁,民81年3月16日
    石觀海《宮體詩派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
    朱自清《詩言志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2年元月5日初版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4月初版五刷
    何啟民《中古門第論集》,臺北:學生,民71年2月再版
    何啟民《魏晉思想與談風》,臺北:學生,民71年1月四版(學三版)
    何文匯《雜體詩釋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1年一版二刷
    余紹初輯校《建安七子集》,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7月北京二版五刷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民86年9月14日十四版
    尚學鋒、過常寶、郭英德《中國古典文學接受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1版2刷
    林文月《中古文學論叢》,臺北:大安出版社,民國78年6月初版
    周紹賢《魏晉清談述論》,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6年2月三版
    洪順隆《由隱逸到宮體》,臺北:文史哲,民73年7月文一版
    胡大雷《中古文學集團》,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1版2刷
    胡大雷《宮體詩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唐翼明《魏晉清談》,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1年7月初版三刷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12月5版3刷
    徐公持《魏晉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7月一版一刷
    高莉芬《絕唱:漢代歌詩人類學》,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2月29日初版
    高莉芬《元嘉詩人用典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9月
    袁行霈《陶淵明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8月北京一版二刷
    張蓓蓓《中古學術論略》,臺北:大安,1991年5月一版一刷
    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二版二刷
    曹道衡《中古文學論文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10月初版一刷
    梅家玲《漢魏六朝文學新論》,臺北:里仁書局,民國86年4月15初版
    郭英德《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一版一刷
    陳昌明《緣情文學觀》,臺北:臺灣書店,民國88年11月初版
    陳良運《中國詩學體系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9月一版二刷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四版一刷
    張愛波《西晉士風與詩歌—以「二十四友」研究為中心》,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11月一版一刷
    黃亞卓《漢魏六朝公宴詩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一版一刷
    游志誠《昭明文選學述論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5年3月初版
    程章燦《魏晉南北朝賦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一版一刷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5月1版4刷
    黃侃《文心雕龍札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62年6月再版
    萬光治《漢賦通論》,北京:華齡出版社,2004年10月1版1刷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6月初版六刷
    廖蔚卿《六朝文論》,臺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4年9月初版三刷
    廖蔚卿《魏晉六朝文學論集》,臺北:大安,1997年12月一版一刷
    廖國棟《建安辭賦之傳承與拓新——以題材及主題為範圍》,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9月一版
    趙輝《六朝社會文化心態》,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5年元月初版
    裴普賢《集句詩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64年11月初版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大安出版社,民國84年3月一版三刷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民國85年7月版
    劉躍進《永明文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1年3月初版
    錢志熙《魏晉詩歌藝術原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1月一版一刷
    錢志熙《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一版一刷
    錢鍾書《管椎篇》,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1月北京七刷
    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臺北:長安出版社,民國65年10月初版
    顏崑陽《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中國古典詮釋學例說》,臺北:里仁書局,民國94年11月30日修訂一版
    顏崑陽《六朝文學觀念論叢》,臺北:正中,民82年2月臺初版
    顏崑陽《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臺北:里仁書局,民國94年11月30日修訂一版
    歸青《南朝宮體詩研究》,上海:上海古籍,2006年
    簡宗梧《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69年12月初版
    簡宗梧《漢賦史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2年5月初版
    譚友夏鑑定、游子六纂輯《詩法入門》,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63年12月初版
    羅根澤《周秦兩漢文學批評史》,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3月臺二版一刷
    饒少平《雜體詩歌概論》,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6月北京一版一刷
    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年4月初版二刷
    龔鵬程《中國文學史》,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1月5日初版
    龔克昌《中國辭賦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一版二刷
    龔斌校箋《陶淵明集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一版二刷

    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份有限公司,1995年2月1日,初版二刷
    胡伊青加(Johan Huizinga)《人:遊戲者——對文化中遊戲因素的研究》,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一版一刷
    青木正兒著、鄭樑生、張仁青譯《中國文學思想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店,民國66年10月初版
    舒茲著、盧嵐蘭譯《舒茲論文集》第一冊,臺北:久大、桂冠聯合出版,1992年
    鈴木虎雄《賦史大要》,臺北:正中書局,民國65年4月臺二版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元月初版
    三、期刊論文
    于廣元〈回文詩起源考辨〉,《中國典籍與文化》,2008年(總第64期)
    王淑嫻〈蕭子良文學集團之組成及其政治意義試探〉,《中正歷史學刊》,第七期,民國93年
    王暉〈柏梁臺詩真偽考辨〉,《文學遺產》,2006年第1期
    王小盾〈《文心雕龍•樂府》三論〉,《文學遺產》,2010年第3期
    朱曉海〈讀兩漢詠物賦雜俎〉,《漢學研究》第18卷第2期,民國89年12月
    朱錦雄〈論班固「賦論」中之體源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8期,2010年7月
    李豐楙〈嚴肅與遊戲:六朝詩人的兩種精神面向〉,收入衣若芬、劉苑如主編《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民國89年2月初版
    何詩海〈齊梁文人隸事的文化考察〉,《文學遺產》2005年第四期
    李立信〈論六朝詩的賦化〉,《第三屆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魏晉南北朝詩學》,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民國85年5月
    李錫鎮〈論鮑照仿古樂府詩的文類慣例與風格特性——由篇題有無「代」字的區辨述起〉,《臺大中文學報》,第三十四期,2011年6月
    祁立峰〈遊戲或教育:論蕭統文學集團同題共作詩賦的「互文性」〉,《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19期,2009年12月
    祁立峰〈相似與差異:論蕭子良文學集團同題共作的「書寫習性」與「互文性」〉,《興大中文學報》,第26期,民國98年12月
    祁立峰〈經驗匱乏者的遊戲——再探南朝邊塞詩的成因〉,《漢學研究》第29卷第1期,民國100年3月
    呂正惠〈「物色」論與「緣情」說——中國抒情美學在六朝的開展〉,收入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文心雕龍綜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5年5月初版
    吳承學、何志軍〈詩可以群——從魏晉南北朝詩歌創作型態考察其文學觀念〉,收入《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5期
    吳大順〈從《長安有狹斜行》到《三婦豔》看清商三調在南朝的演變〉,《中國詩歌研究(第六輯)》,2009年
    胡震耀〈回文詩的起源和劉勰有關說法釋疑〉,《中國典籍與文化》,1999年第1期
    徐公持〈賦的詩化與詩的賦化——兩漢魏晉詩賦關係之尋蹤〉,《文學遺產》,1992年第1期
    涂光社〈漢魏六朝的文學模擬——從六朝文學的「擬」「代」談起〉,《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1期,2006年1月
    馬予靜〈論魏晉南北朝的同題共作賦〉,《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3卷第5期,2003年9月
    高莉芬〈六朝詩賦合流現象之一考察——賦語言功能之轉變〉,《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年12月
    孫明君〈二陸贈答詩中的東南士族〉,《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4卷第5期,2007年9月
    孫占宇〈戰國秦漢時期建除術討論〉,《西安財經學院學報》,第23卷第5期,2010年9月
    章滄授〈建安諸子辭賦創作的重新審視〉,《中國文化研究》,1998年第3期
    陳新〈離合詩雜考〉,《閱讀與寫作》,1999年11期
    陳恩維〈創作、批評與傳播——論建安同題共作的三重功能〉,《中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4期(總第75期)
    陳世杰〈迴文詩形式初探〉,《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2005年2月
    陳四海〈樂府:始於戰國〉,《音樂研究》,2010年1月第1期
    郭焰坤〈回文詩生成的語言及篇章結構條件〉,《國文天地》,第26卷第3期(總303),2010年8月
    張亞新〈論六朝詩美觀念的確立〉,《文藝研究》,1999年第2期
    曾守正〈中國「詩言志」與「詩緣情」的文學思想——以漢代詩歌為考察對象〉,《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10期,2002年3月
    黃樹生〈簡論「賦得」詩體並賞析張九齡《賦得自君出矣》〉,《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29卷第8期,2008年8月
    勞翠勤〈建除體初探〉,《新國學》第七卷,2008年
    葛曉音〈鮑照「代」樂府體探析——兼論漢魏樂府創作傳統的特徵〉,《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2期,2009年3月
    楊琳〈從五雜組詩到雜俎文——談雜俎體詩文的發展過程〉,《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6年7月第四期
    趙麗萍〈紅顏零落歲將暮——論鮑照《擬行路難 》十八首中的生命意識〉,《遵義師範學院學報》第4卷第4期,2002年12月
    劉漢初〈論「賦得」〉,《蕭統兄弟的文學集團》,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75年6月
    劉漢初〈梁朝邊塞詩小論〉,《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3年11月初版
    蔡英俊〈「擬古」與「用事」:試論六朝文學現象中「經驗」的借代與解釋〉,《文學、文化與世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鄭毓瑜〈詩歌創作過程的兩種模式——「詩緣情」與「詩言志」〉,《中外文學》第11卷第9期,民國72年2月
    鄭毓瑜〈試論公讌詩之於鄴下文士集團的象徵意義〉,《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輯)》,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2年11月初版
    鄭良樹〈出題奉作——曹魏集團的賦作活動〉,《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3年11月初版
    黎德銳〈迴文詩解讀〉,《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總第83期)
    鄧仕樑〈擬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3年11月初版)
    魯淵〈迴文詩「起源說」考辨〉,《社科縱橫》總第24卷第9期,2009年9月
    錢穆〈略論魏晉南北朝學術文化與當時門第之關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民國66年7月初版
    錢志熙〈齊梁擬樂府詩賦題法初探——兼論樂府詩寫作方法之流變〉,《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四期
    錢志熙〈樂府古辭的經典價值——魏晉至唐代文人樂府詩的發展〉,《文學評論》,1998年第2期
    韓德林〈論中國古代文學的遊戲娛樂功能〉,《文學遺產》,1992年第6期
    韓寧〈娛情遊戲 纖巧圓潤——試論蕭繹詩歌的社會功能及藝術特色〉,《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6期,2000年12月
    韓國良〈「漢武乃立樂府」考〉,《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6期,2003年
    韓高年〈「繼作」、「共作」與「贈答」——魏晉賦創作範式的轉變及其意義〉,《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第6期
    魏宏燦〈同題並作:鄴下文學繁榮的促進力〉,《黃岡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2期,2003年4月
    魏宏燦〈建安文人創作以賦為宗論〉,《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6期,2003年11月
    簡宗梧〈枚乘《七發》與漢代貴遊文學之發皇〉,《兩漢文學學術研討論文集:舊學商量加邃密》,臺北:華嚴出版社,民國84年5月初版
    簡宗梧〈六朝世變與貴遊賦的衍變〉,《文學、文化與世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顏崑陽〈漢代「賦學」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意義〉,《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年12月
    顏崑陽〈從〈詩大序〉論儒系詩學的「體用」觀〉,《第四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05年5月
    顏崑陽〈論「先秦詩社會文化行為」所展現的「詮釋範型」意義〉,《東華人文學報》第8期,2006年1月
    顏崑陽〈用詩,是一種社會文化行為方式——建構「中國詩用學」芻論〉,《淡江中文學報》第18期,2008年6月
    蕭馳〈後謝靈運時代的「風景」——以鮑照、謝朓為例〉,《漢學研究》第30卷第2期,民國101年6月
    譚家健〈漢魏六朝時期的海賦〉,《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期
    譚德興〈《通典》所收張衡〈疏〉之作者辨証〉,《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
    四、學位論文
    劉漢初《六朝詩發展述論》,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民72年5月
    劉漢初《蕭統兄弟的文學集團》,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75年6月
    呂光華《南朝貴遊文學集團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民國79年5月
    王慈鷰《宋代雜體詩研究》,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王瑞雲《齊梁詩歌創作中的遊戲觀念》,河北大學文學碩士論文,2004年6月
    祁立峰《六朝詩賦合流現象之新探》,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6年
    沈凡玉《六朝同題詩歌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民國100年7月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5151506
    1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150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50601.pdf2193KbAdobe PDF2238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