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754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869/144892 (79%)
造访人次 : 51890022      在线人数 : 53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7547


    题名: 《離返之間》- 跨媒材展演創作
    《Missing》-An experimental musical-theater play
    作者: 盧怡安
    Lu, Yi An
    贡献者: 蔡琰
    Tsai, Yean

    盧怡安
    Lu, Yi An
    关键词: 聲音
    表演
    離開
    歸返
    生命
    互動
    Sound
    Theatre elements
    Leave
    Return
    Life
    Interactions
    日期: 2012
    上传时间: 2013-04-01 14:36:05 (UTC+8)
    摘要: 這是一個結合聲音與戲劇表演的展演作品,探討旅行與生命經驗的共通性,並以現場演奏與演出呈現。

    本作品由前往愛爾蘭的交換經驗出發,以「文化適應理論」中的「W曲線」,以及描述旅人百態和城市印象的「旅行文學」做為基礎,融合自己的心路歷程與觀察體驗,透過具體的聲音創作,呈現人們在旅行途中「離開」與「歸返」過程的樣貌;又融合回國後一年的心境沉澱與生活體悟,將「離開」與「歸返」的意義轉化,透過聲音及表演中的重複性以及日常情節,將主題提升至對生活(命)常態的轉喻與象徵,成為本次展演作品。

    在針對音樂理論中音樂的特質與功能有所了解後,參考許多融合「舞蹈」、「音樂」、「戲劇」、「影像」等跨媒材展演作品,以及現下流行音樂創作內容,思考自己要如何「藉由聲音說故事」,而「戲劇」及「影像」元素的使用又要如何畫龍點睛,使效果加乘又不至模糊焦點。撰寫創作論述及展演創作的目的在創造一個以聲響、音樂及歌曲為主,戲劇表演及影像為輔的敘事空間。除了由自身經驗貫穿整部作品的情節,也透過演出前及演出現場與觀眾的互動,與觀眾共同感受氛圍並完成作品之意義。

    演出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整理創作動機、閱讀與反思,以及根據展演概念進行腳本創作及互動活動設計;演出後也將蒐集觀眾的意見回饋,以進行學習及演出檢討,最後附上參考文獻,集結成共五章的創作論述。
    參考文獻: 壹、網路資料

    「文化衝擊理論」
    http://moniviestin.jyu.fi/ohjelmat/hum/viesti/en/ics/47
    http://prezi.com/p88-eismndlg/lysgaards-u-curve-of-cultural-adjustment/

    「台灣大百科全書」─「旅行書寫」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658

    「筆記:布雷希特的史詩與疏離」
    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post/1262344511

    「德國: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
    http://blog.udn.com/jason080/395485

    杜國清,〈旅遊與還鄉〉,2003。
    http://www.eastasian.ucsb.edu/projects/fswlc/tlsd/research/Journal07/foreword7c.html

    「網路展書讀─詩詞吟唱」─李煜,《相見歡》。
    http://cls.hs.yzu.edu.tw/shenhg/pg-ci0120-slalnup.htm

    線上字典“The Free Dictionary”
    http://www.thefreedictionary.com

    Sonja Manz,”Culture Shock – Causes, Consequences & Solutions: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I,2003。
    http://0rz.tw/Z8aru

    Ashim C. Uwaje,”Culture shock, Re-Integration and Re-Entry culture shock - Managing Cultural Differences”,2009。
    http://0rz.tw/rlohV

    貳、中文文獻與書籍資料

    王次炤著,1997,《音樂美學新論》,台北:萬象圖書。

    孟樊編,2004,《旅行文學讀本》,台北:揚智文化。

    胡錦媛編,2004,《台灣當代旅行文選》,台北:二魚文化。

    容淑華著,2010,《空間的表演》,台北:黑眼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馬世芳、許允斌、姚瑞中、陳光達、黃威融著,1998,《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
    由》,台北:大塊文化。

    殷美香,2007,《流行音樂作為一種社會反叛:以敘事觀點分析張雨生歌詞創作》,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明,2010.06,〈Cultural Competence: Translation Errors and Brief〉,《靜宜語文論叢》3:2,靜宜大學外語學院。

    廖玉蕙著,阿盛編,1987,《春秋臺北》,台北:書評書目。

    蔣勳著,2007,《孤獨六講》,台北:聯合文學。

    顏正一,2009.02,〈歌聲悠遠情意長:論排灣族東排灣群土坂部落傳統歌謠之情歌內涵與表現〉,《東台灣研究》12:3-49,台東市:東台灣研究會。

    鯨向海等著,2004,《作家的城市地圖》,台北:木馬文化。

    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著,李士勛、徐小青譯,2003,《班雅明作品選:單行道、柏林童年》,台北:允晨。

    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著,張旭東、魏文生譯,2002,《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論波特萊爾》,台北:臉譜。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著,王志弘譯,2011,《看不見的城市》,台北:時報。

    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著,柯麗芬譯,2008,《鄉愁》,台北:遠流。

    蘇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著,劉大基等譯,1991,《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

    尤亨•史密特(Jochen Schmidt)著,林倩葦譯,2007,《碧娜.鮑許:舞蹈.劇場.新美學》台北:遠流。

    Daren Simkin & Daniel Simkin著,愛米粒譯,2010,《The Traveler旅行的意義》,台北:大田。

    参、原文文獻與書籍資料

    Jonas, Stier. 2006.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sue 11. Sweden: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mmigrant-Institute.

    Manz, Sonja. 2003. Culture Shock ─ Causes, Consequences &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Munich: GRIN Publishing GmbH.

    Uwaje, Ashim C. 2009. Culture shock, Re-Integration and Re-Entry culture shock - Manag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Munich Business School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Seminar.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97453016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74530162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廣播電視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16201.pdf2517KbAdobe PDF2651检视/开启
    016202.pdf8531KbAdobe PDF21463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