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中文文獻: 一、專書 王勤。《新加坡經濟發展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 王根禮、周天珍。《外國領袖論中國》。北京:紅旗出版社,1998年。 王彥民。《大國的命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王學、陳有真。《中國對外貿易概論》。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 瓦特斯(Malcolm Waters)。《全球化》(Globalization),徐偉傑譯。臺北:弘智出版社,2000年。 田中青。《站在新的起跑線上的東南亞》。臺北:五南,1993年。 李光耀。《光耀40年政論》。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報集團,1993年。 李光耀。《經濟騰飛路—李光耀回憶錄》。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年。 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 1965-2000》。台北:世界書局,2000年。 亞力克斯.喬西。《李光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 帕特(Robert A. Petor)。《二十世紀之旅》(A Century’s Journey),董更生譯。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2月。 奈伊(Joseph S. Nye Jr.)。《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蔡東杰譯。臺北:左岸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8月。 阿拉斯泰爾•伊恩•約翰斯頓、羅伯特•羅斯。《與中國接觸—應對一個崛起的大國》,黎曉蕾、袁征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 金湘。《騰飛的東盟六國》。北京:時事出版社,1995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1997年。 韋紅。《新加坡精神》。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 張劍華。《東南亞的變局》。台北:中正書局,1979年。 許心禮。《新加坡》。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 許通美。《探究世界秩序—一位務實的理想主義者的觀點》。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 卡特(Ashton B. Carter)、裴利(William J. Perry)。《預防性防禦:後冷戰時代美國的新安全戰略》(Prfvfntwe Deefense),許緩南譯。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0年3月。 郭俊麟著、李英明、張亞中主編。《新加坡的政治領袖與政治領導》。臺北:生智,1998年。 陳嶽、陳翠華。《李光耀:新加坡的奠基人》。北京:時事出版社,1990年。 陳烈甫。《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公司,1985年2月二版。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臺北:生智出版社,1999年10月。 張亞中。《開放政治市場一全球治理台灣》。臺北:聯經出版社,2002年。 張青。《出使新加坡》。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 曹雲華。《東南亞的區域合作》。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年。 國防部軍務局編。《國防要聞譯文選粹》。臺北:國防部軍務局,1996年3月。 勞倫斯 B.克羅瑟等(Lawrence B.Krause,et.)。《重新審視新加坡經濟》(The Singapore Economy Reconsidered)。香港:東南亞研究所,1987年版。 費周。《新加坡經濟發展研究》。新加坡: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華力進。《政治學》。台北:經世書局,1980年。 新加坡政府編。《新加坡:新的起點》。新加坡:當代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08月。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臺北:麥田,1998年。 新加坡聯合早報編。《李光耀40年政論選》。北京:現代出版社,1993年。重印本,《李光耀40年政論選》。北京:現代出版社,1996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魯虎。《列國志:新加坡》。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霍斯悌(K.J. Holsti)。《國際政治分析架構》(International Politic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李偉成、譚朔澄譯。臺北:幼獅出版社,1988年。
藍大周編。《新加坡年鑑2005年》華文版。新加坡:新聞、通訊及藝術部、聯合早報,2005年1月。
二、期刊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編。《世界經濟年鑒》,1999/2000年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1年10月。 汪慕恒。〈印尼的外資投資回顧〉。《東南亞研究》,第6期。1997年,頁12-16。 李瓊莉。〈經濟安全概念在亞太地區的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1999年2月,頁37-40。 肖立國。〈略論李光耀的外交戰略〉。《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1月,頁11-14。 林民旺。〈前景理論與外交決策〉。《外交評論》。2006年5月,頁26-27。 尚金紅、李瑞景。〈小國家,大國防〉。《當代世界》,3期。2007年,頁63-64。 洪耀星。〈瓦希德上臺後的印尼內外政策趨向〉。《東南亞研究》,第2期。2000年,頁34-39。 秦昱華。〈新加坡的外交戰略〉。《國防雜誌》,第18卷第3期。2002年9月,頁22-30。 秦亞青。〈現代國際關係理論的沿革〉。《教學與研究》。2004年7月,頁9-10。 梁守德。〈中國國際政治學理論建設的探索〉。《世界經濟與政治》。2005年2月,頁10-12。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安全趨勢:強權的戰略思維與實踐),收錄《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1-2002》,頁16。臺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 張東東與馬東升,(從「均勢主義」看新美關係),《東南亞研究(中國大陸)》,4期。2000年,頁28。 許懷聰。〈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問題與研究》,第23卷第8期。1984年7月,頁26-27。 陳鴻瑜。〈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10期。1989年7月,頁40-49。
陳鴻瑜。〈新加坡的威權主義民主與發展型態〉。《問題與研究》,第3卷第3期。1991年,頁29-40。 程亞文。〈探尋大國外交的連續性〉。《二十一世紀》。2001年10月,頁12-15。 溫北炎。〈瓦希德政府的國內外政策〉。《當代亞太》,第5期。2000年,頁17-21。 英國經濟情報所編。《新加坡》(Country Report, Singapore)。2000年春季,頁5-12。 楊永明。〈東協區域論壇:亞太安全之政府間多邊對話機制〉。《政治科學論叢》,第11期。1999年12月,頁145-180。 鄒念祖。〈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權力關係之變化––學術座談會紀要〉。《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7期。1992年7月,頁8-11。 齊歡、杜濤。〈復蘇中的印尼經濟〉。《東南亞南亞資訊》,第4期。2000年,頁2-6。 閻學通。〈國家安全比經濟利益更重要〉。《學習月刊》。2003年4月,頁15-16。 龐仁芝。〈論國防與外交在國際政治中的共性和聯繫〉。《世界經濟與政治》。1997年8月,頁11-14。
三、碩博士畢業學位論文 周道元。〈冷戰以來美國干涉行為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6月。 林若雩。〈新加坡、台灣、南韓的政治市場與威權轉型的比較〉,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張家銘。〈1965-1995年新加坡外交政策:小國生存之道的個案研究〉。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郭淑貞。〈新加坡之外資政策(1959-2000)〉。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游嵐屏。〈李光耀時期新加坡外交政策之研究(1965-1990)〉,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蔡燦汶。〈新加坡現代化發展的過程(1959-1970)〉,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年。
鄭如惠。〈李光耀時期新加坡與美國政經關係之研究(1965-1990)〉,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四、研討會論文 張近海。〈美俄裁減亞太駐軍對該地區之影響〉,後冷戰時期亞太戰略情勢展望研討會論文集。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主辦,1993年5月。
五、報章雜誌(週刊) 《中國時報》 《天下雜誌》 《遠見雜誌》 《經濟日報》 《亞洲週刊》
六、網際網路資料 人民網,《遏制中國,美尋新軍事基地瞄準新加坡》http://www.people.com.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新加坡國家概況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yz/1206_35/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中國同新加坡的關係 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yz/1206_35/sbgx/ 中國網-新加坡概況http://mil.news.sina.com.cn/2006-04-21/2305365396.html 中國駐新加坡共和國經濟商務參贊處網站http://sg.mofcom.gov.cn/index.shtml 中評社香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世華財訊 http://www.ndrc.gov.cn/xxfw/zhxw/t20060726_77765.htm 東協區域論壇http://www.future-china.org/csipf/press/digest/dgst920616.html 吳作棟,《伊拉克戰事之後的東亞》 http://www.itstreet. com. cnlbbs/ 南洋商報 http://luofan.pixnet.net/blog/post/28534550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OECD與其他國際組織不同之處〉,《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濟資訊網》 http://cweb.trade.gov.tw/kmDoit.asp? CAT516&CtNode=611。 新華社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 聯合早報 http://www.zaobao.com/special/us/pages6/attack050909a.html 中華工商時報http://finance.sina.com.cn/j/20031023/0744485616.shtml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10/28/ 中華網 http://finance.china.com/1278/070711/3147151,00.php 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英文文獻: 一、專書
Alex, Josey. Lee Kuan Yew. Singapore:Asia Pacific.Pr. ,1971.
Alex, Josey. Lee Kuan Yew. Singapore: Donald Moore Press,1980. Bedlington, Stanley.S. Malaysia and Singapore,the Bulding of New States.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8. Chee, Chan Heng. The Prophetic and the Political: Selected Speechs and Writings of S Rajaratnam.Palgrave Macmillan Hardcove ,1987. Dougherty, James E. and Robert L. Pfaltzgraff, Jr.,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90. Huff, W. G. The Economic Growth of Singapore: Trad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Koh, Tommy T. B., Acharya, and Amitav. The Quest for World Order: Perspectives of a Pragmatic Idealist. Eastern University,1997. Leifer, Michael. Singapore`s Foreign Policy: Coping with Vulnerability.New York: Routledge,2000. Lee, Kuan Yew. 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The Singapore Story,1965-2000, Harpercollins,2000. Palmer, Bruce Jr. “Strategic Guidelines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80s,”in Bruce Palmer, Jr. ed. Grand Strategy for the 1980s,73-74.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1978. Perry, Martin, Lily Kong,and Brenda S. A. Yeoh. Singapore: A Development city state.Chichester West Sussex, NewYork:Wiley,1997. Wu, Guoguang China Turns to Multilateralism:Foreign Policy and Regional security,Routledge,2008. Severino, Rodolfo C. Southeast Asia in Search of an ASEAN Community. Brussels: European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2006. Sarkesian, Sam C. US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makers, Processes, and Politics, 2nd ed. London: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1995.
二、期刊(報章)論文 Case, William.“Singapore In 2003-another tough year ”Asian Survey Vol.44 Issuel(Feb 2004):115-120. Kaur, Hardew. “Ensuring We’re Not Bitten by the Same Dog Twice,”New Strait Times(Malaysisa, 3 October 2000). Lee Boon Hiok.“Constraints on Singapore`s Foreign Policy”Asian Survey,vol.22,No.6(June 1982):527-528. Munro, Ross H. “Awakening Dragon:The Real Dragon in Asia is From China, ” Policy Review,(Fall 1992):10-16. Nuechterlein, Donald.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Interest: A Time For New Approach,” Orbis, Vol. 23, No. 1 (Spring 1979): 73-92. Roy, Denny.“Singapore,China,and the Soft Authoritarian Challenge,” Asian Survey , Vol.34, No.3(1994):9-13. Roy, Denny.“Singapore,China,and the Soft Authoritarian Challenge,” Asian Survey , Vol.34, No.3(1994):231-242. Tellis, Ashley J. “Assessing America’s War on Terror: Confronting, Cementing Primacy,” NBR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Analysis, Vol.15, No.4 (2004):37.
三、網際網路資料 Singapore Government, DefencePolicy,(Mar 2006)http://www.mindef.gov.sg/imindef/about_us/defence_policy.html. Gillert, Douglas J.“Cohen`s Singapore Visit Produces Harbor Promise, ” American Forces Press Service,(15 January 1998) http://www.defense.gov/news/newsarticle.aspx?id=41223 Senior Department of Defense Official, “Secretary of Defense William S. Cohen`s upcoming trip to Asia, ” Office of 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8 September 2000). http://www.defense.gov/news/Sep2000/x09082000_x908asia.html Bureau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U.S. Department of State, “Background Notes: Singapore, August 1999, ” http://www.state.gov/www/background_notes/singapore_0899_bgn.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