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505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873/144892 (79%)
造访人次 : 51904019      在线人数 : 47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5056


    题名: 臺灣的文化政治:電影敘事中新移民女性的形象分析
    The cultural politics in Taiwan: narrative analysis on the image of the immigrant women in films.
    作者: 王秀濱
    Wang, Hsiu Pin
    贡献者: 魏玫娟
    Wei, Mei Chuan
    王秀濱
    Wang, Hsiu Pin
    关键词: 新移民女性
    再現
    他者
    後殖民主義
    電影敘事
    日期: 2010
    上传时间: 2012-10-30 15:23:18 (UTC+8)
    摘要: 本論文探討電影敘事中的新移民女性形象,是否如後殖民主義批判所述地將「外籍新娘」再現為弱勢的「他者」,以彰顯主流族群的主體優越性。新移民女性被再現為弱勢的國族、文化、性別、階級的「他者」,台灣對於新移民女性的負面建構,反映了普遍存在的貶抑「第三世界」的價值觀。
    除了影片中新移民女性的負面再現部份,本研究發現少數影片試圖轉化新移民女性之形象,記錄著新移民女性的賦權過程。飄洋過海的新移民女性從沉默失語到自主發聲,也展現了新移民女性從受害者形象到能動者的可能。
    隨著移入台灣的新移民女性人數越來越多,但主流意識卻將她們視為從屬地位的、聲音被隱沒的,甚至是較為低劣落後的「他者」,成為了文化政治角力弱勢的一方。多元文化主義的視角目標在於尊重文化之差異,作為一個思考的途徑以反省主流社會的文化政治現象。但並非理想化地提倡多元文化視角,即能改善現行狀況,惟有在新移民女性享有其他完整與平等的公民權,才能真正從多重的弱勢困境中解脫,台灣也才能成為一個更尊重並實踐多元文化的社會。
    參考文獻: 英文

    Barker, Chris, 2004, The Sage Dictionary of Cultural Studies. London: Sage.
    Belanger, Daniele, 2010, “Marriages with foreign women in East Asia: bride trafficking or voluntary migration?” Population & Societies, (469):1-4. http://www.ined.fr/en/resources_documentation/publications/pop_soc/bdd/publication/1510/
    Berger, John, 1972, Ways of seeing. London: Penguin.
    Hall, Stuart ed., 1997, Representatio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 London: Sage.
    Jordan, Glenn and Chris Weedon, 1995, Cultural Politics: Class, Gender, Race and the Postmodern World. Oxford: Blackwell.
    Stam, Robert, 2000, Film Theory: An Introduction.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中文

    Andrew Heywood著、楊日青等譯,1999,《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文化。
    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
    Chris Barker著、許夢芸譯,2007,《文化研究智典》。台北:韋伯文化。
    E. Ann Kaplan著、曾偉禎等譯,1997,《女性與電影》。台北:遠流。
    Edward W. Said著、王志弘等譯,2000,《東方主義》。台北:立緒。(52):121-186。
    Gillian Rose著、王國強譯,2006,《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台北:群學。
    Graeme Turner著、林文淇譯,1997,《電影的社會實踐》。台北:遠流。
    Jane Stokes著、趙偉妏譯,2008,《教您如何做文化暨媒介研究》。台北:韋伯文化。
    John Berger著、吳莉君譯,2005,《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
    Marita Sturken and Lisa Cartwright著、陳品秀譯,2009,《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台北:臉譜。
    Peter Brooker著、王志弘與李根芳譯,2003,《文化理論詞彙》。台北:巨流。
    Robert Stam著、陳儒修、郭幼龍譯,2002,《電影理論解讀》。台北:遠流。
    王君琳,2005,〈性別與國族─從女性主義觀點解讀新移民女性現象〉。收錄於夏曉鵑主編,《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文化。頁192-205。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99-127。
    王宏仁,2008,〈台灣的移民接受政策與國家認同〉。收錄於王宏仁、李廣均、龔宜君主編,《跨戒: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台北:群學。頁111-126。
    王志弘,2003,〈台北市文化治理的性質與轉變,1967-2002〉。《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王明輝,2004,〈台灣外籍配偶結構性弱勢情境之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07):320-334。
    王舒芸,2008,〈從賦權觀點看新住民家庭之處境與出路〉。收錄於陳榮傳主編,《新移民.新未來》。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出版。頁215-221。
    石之瑜,2003,〈文化研究作為政治學的次領域─能不能?該不該?〉。《政治科學論叢》(18):1-22。
    田晶瑩、王宏仁,2006,〈男性氣魄與可『娶』的跨國婚姻:為何台灣男子要與越南女子結婚〉,《台灣東南亞學刊》,3(1):1-36。
    白慧娟,2006,〈合作或斷裂─藝術與社會的交遇:「燕子之城」展覽座談會側寫〉。收錄於《燕子之城:移民、後/殖民記憶與新台灣色彩》。台北:新樂園藝術空間。頁58-60。
    朱柔若、孫碧霞,2010,〈印尼與大陸配偶在台社會排除經驗之研究〉。《教育與社會研究》,(20):1-52。
    朱涵,2007,《台灣報紙再現「外籍新娘」之研究:以聯合報、自由時報為例》台北: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在職專斑碩士論文。
    成露茜,2008,〈移民/工發聲與媒體〉。收錄於夏曉鵑、陳信行、黃德北編,《跨界流離: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下冊》。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出版:唐山發行。頁129-158。
    江亮演,2008,〈新移民及其子女的問題與照顧輔導福利〉。收錄於陳榮傳主編,《新移民.新未來》。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出版。頁159-191。
    吳珮慈,2007,《在電影思考的年代》。台北:書林。
    李品蓉,2009,《劃界的女性婚姻移民公民權─多元文化女主義觀點》。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臺芳,1996,《女性電影理論》。台北:揚智。
    沈倖如、王宏仁,2003,〈「融入」或「逃離」?:「越南新娘」的在地反抗惡略〉收錄於蕭新煌主編,《台灣與東南亞:南向政策與越南新娘》。台北:中研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林文玲,2001,〈米酒加鹽巴:「原住民影片」的再現政治〉。《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3):197-234。
    林妙玲,2005,《探討台灣媒體中的國族想像:以「大陸配偶」公民權的平面報導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婉如,2005,《新移民女性就業歷程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開忠、張雅婷,2003,〈台灣媒體中的外籍新娘〉。收錄於蕭新煌主編,《台灣與東南亞:南向政策與越南新娘》。台北: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林嘉琪,2007,《「中國婚姻移民女性」的身份認同:後殖民情境下的主體論述與認同形構》。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邱琡雯,2001,〈女性移民:文化邊界標誌與認同〉。《當代》。(164):92-103。
    邱琡雯,2005,《性別與移動:日本與台灣的亞洲新娘》。台北:巨流。
    邱貴芬,2000,〈後殖民女性主義〉。收錄於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頁339-372。
    倪炎元,2003,《再現的政治:台灣報紙媒體對「他者」建構的論述分析》。台北:韋伯。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4):10-21。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夏曉鵑,2001,〈「外籍新娘」現象之媒體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3):157-200。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台灣社會研究社。
    夏曉鵑,2005,〈新移民運動的形成─差異政治、主體化與社會性運動〉。發表於第二屆「『跨界流離』國際學術研討會:公民身份、認同與反抗」。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2005年12月9日~10日。頁1-47。
    孫榮光,2010,《客家.媒體.再現》。台北:韋伯。
    張雅翕,2006,《移民社會網絡及政治參與—以「南洋台灣姊妹會」為例》。台北: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蓓琳,2009,《閱聽人眼中的東南亞新移民女性:青少年的媒介使用與新移民族群認知的關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莉,2003,《史碧娃克》。台北:生智。
    莫藜藜,2008,〈建構新移民家庭的社會安全網〉。收錄於陳榮傳主編,《新移民.新未來》。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出版。頁195-214。
    許嘉恬、吳佳綺,2008,〈新移民女性的賦權與培力:影像與故事〉。《婦研縱橫》(86):120-131。
    陶東風,2000,《後殖民主義》。台北:揚智。
    陳又甄,2009,《外籍配偶工作權政策:馬歇爾公民權模式為觀點》。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光興,1994,〈帝國之眼:「次」帝國與國族—國家的文化想像〉。《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7):149-222。
    陳香君等,2006,《燕子之城:移民、後/殖民記憶與新台灣色彩》。台北:新樂園藝術空間。
    陳雪慧,2007,《看見台灣國族論述的新面貌:婚姻移民法令的歧視與排除》。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儒修,1995,《電影帝國》。台北:萬象。
    陳燕禎,2008,〈台灣新移民的文化認同、社會適應與社會網絡〉。《國家與社會》。(4):43-100。
    陳麗玉,2002,《來自東南亞的「新娘」─一個後殖民女性主義觀點的深度報導》。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嬿芬,2008,〈誰可以打開國界的門?移民政策的階級主義〉。收錄於夏曉鵑、陳信行、黃德北編,《跨界流離: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上冊》。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出版:唐山發行。頁135-164。
    黃芷嫻,2009,《外籍配偶識字班的後殖民考察:發聲或發音練習?》。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新生,2010,《電影理論》。台北:五南。
    楊煥鴻,2007,《他者不顯影:台灣電影中的原住民影像》。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郁菁,2007,〈台灣移民現象的後殖民論述〉。《國際文化研究》3(1):55-76。
    劉紀蕙,2003,《文學與電影:影像.真實.文化批判》。台北:中研院出版,時報製作。
    劉康、金衡山,1998,〈後殖民批評:從西方到中國〉。《文學評論》(北京)(1):149-159。
    蕭揚基,2010,〈移民與民族國家:一個公民身份的觀點〉,《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6(2):61-72。
    戴鎮州,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問題與可能出路:社會人文觀點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05):90-101。
    藍佩嘉,2007,〈性別與跨國遷移〉。收錄於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魏玫娟,2009,〈多元文化主義在台灣〉,《台灣社會研究》(75):287-319。
    魏琬玲,2007,《台灣越籍女性的夢魘─由後殖民的觀點視之》。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蘇冠甄,2006,《東南亞「外籍新娘」之媒體再現:印刷媒體與「部落格」之比較》。台中: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龔宜君,2006,〈國家與婚姻:台越跨國婚姻政治〉,《台灣東南亞學刊》3(1):83-104。
    龔宜君、張書銘,2008,〈電影中的越南女性意象〉,《亞太研究論壇》(39):185-206。

    網頁資料

    〈九十九年第三週98年國人結婚登記之外籍與大陸港澳配偶人數統計〉,內政部戶政司內政統計通報,http://www.moi.gov.tw/stat/week.aspx
    〈六十萬新移民是台灣未來的阻力還是助力?〉,中時電子報,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61026/02.htm
    〈拉攏新移民選票 馬強調包容尊重〉,自立晚報,2011年7月10日,http://www.idn.com.tw/news/news_content.php?catid=1&catsid=6&catdid=0&artid=20110710abcd020.
    〈爭取新移民選票 馬英九推動廢除入籍財力証明〉,蕃薯藤新聞,2007年12月5日,http://n.yam.com/rti/politics/200712/20071205029171.html
    台灣電影網,http://www.taiwancinema.com/
    何青蓉,2005,〈解構跨國婚姻移民問題化思維:性別、族群與階級觀點〉,《成人及終身教育》。(5)。網頁:http://www6.nknu.edu.tw/class93/teach/index.php?name=News&catid=11&topic=
    周憶如,2010,〈誰還在叫「外籍新娘」?〉,http://tasat.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06.html
    胡全威,2004,〈「新」台灣人:外籍與大陸配偶相關議題初探〉,《國政分析》。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3/NS-B-093-004.htm
    國家電影資料館,http://www.ctfa.org.tw/index.htm
    陸委會網頁:關懷大陸配偶專區之修法沿革http://www2.mac.gov.tw/mac/RuleView.aspx?RuleID=3&TypeID=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96261007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6261007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478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