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90962      Online Users : 78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726


    Title: 兒童哲學在台灣-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發展史(1976~2010)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in Taiwan: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aterpillar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foundation (1976-2010)
    Authors: 錢宥伶
    Contributors: 倪鳴香
    楊茂秀

    錢宥伶
    Keywords: 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兒童哲學
    Mattew Lipman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2-10-30 11:33:33 (UTC+8)
    Abstract:   兒童哲學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為美國哲學教授Mattew Lipman (1992-2010) 創始,是美國批判教育思潮下的教育實驗方案之一。兒童哲學在台灣發展始自1975年,結合本土教育理念西方教育思潮,卻未受既有理論框架侷限,在台灣社會文化及教育環境中持續發展。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為台灣唯一以「推廣兒童哲學教學與研究」為宗旨的非營利機構,長達三十多年的推廣閱讀及師資培訓,其發展脈絡歷經台灣解嚴、經濟發展、教育改革等背景相互呼應,呈現「以兒童哲學批判思考引起社會回應,再以實踐建構理論」的特殊歷程。
      本研究以歷史研究法,透過目的式隨機抽樣,訪談14位在台灣參與兒童哲學、投入兒童哲學推廣或教學工作,以及曾參與毛毛蟲組織運作發展,長時間深入瞭解毛毛蟲之對象,將重要訪談內容輔以實物資料之分析,描繪兒童哲學在台灣發展的歷史面貌,探索兒童哲學文化群體的價值信念和行為。研究提出兒童哲學在台灣所呈現的「開放性概念」是重要發展特色,卻同時也是最大挑戰,以致較難在短時間內成功培訓具兒童哲學思維的教師。最後,本研究建議教師應透過不斷嘗試、觀察、自省、檢視、修正,跳脫觀念的既定框架及對權威的倚賴,將經驗轉化成為研究熱情,共同成為台灣兒童哲學的開拓者。
    Reference: 壹、專書
    (一)中文:
    王文科(199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芝芝(譯)(1997)。Donald A. Ritchie著。大家來做口述歷史。台北,遠流。
    王勇志等(譯)(2003)。Catherine Kohler Riessman著。敘說分析。台北,五南。
    王靈康(譯)(2001)。G. B. Mattews著。童年哲學。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史英(1993)。在教育上的一些想法。台北:書泉。
    李筱峰(1999)。台灣史一百件大事(下)戰後篇。台北:玉山社。
    李雅卿(1997)。種籽手記:開放教育的希望工程。台北:遠流。
    李雅卿(1997)。成長戰爭。台北:商智文化。
    李政賢等(譯)(2007)。Uwe Flick著。質性研究導論。台北:五南。
    李奉儒(2004)。教育哲學分析的取向。台北:揚智。
    林玉体(1993)。台灣教育史。台北:文景書局。
    林玉体(1987)。台灣教育面貌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
    周祝瑛,(2003)。誰捉弄了台灣教改?。台北:心理。
    周愚文等(1998)。鬆與綁的再反思。台北:五南。
    柯倩華(1987)。意義的探索-李普曼的兒童哲學計畫。台北市: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高敬文(1976)。開放的教育-中國化之展望。屏東:東益。
    高敬文等(1994)。課程的誕生-成長兒童學園教師教學設計之心路歷程。雲林:豐泰基金會。
    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編)(2007)。教出思考力用這招-兒童哲學、思考與教育研討會手冊。
    陳來紅(1993)。袋鼠媽媽讀書會。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陳來紅(1996)。傳燈。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陳鴻銘(1991)。探究團體。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鴻銘(譯)(1998)。Gareth B. Matthews著。《與小孩對談》。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陳鴻銘(譯)(2000)。G. B. Mattews著。與小孩對談。台北:毛毛蟲兒童哲
    學基金會。
    陳瑛(譯)(2003)。Ken Howarth著。口述歷史。台北,播種者文化。
    覃方明等(譯)(1999)。Paul Thompson著。過去的聲音:口述歷史。香港:牛津大學。
    黃迺毓(1992)。小孩子的大朋友。台北:毛毛蟲兒兒童哲學基金會。
    黃武雄(1995)。台灣教育的重建-面對當前教育的結構性問題。台北:遠流。
    當代上海研究所(編)(2007)。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務:來自海峽兩岸的探討。上海:上海人民。
    楊茂秀(1992)。討論手冊。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楊茂秀(1994)。毛毛蟲的思考。台北:成長文教基金會。
    楊茂秀(譯)(1996)。Matthew Lipman著。靈靈。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楊茂秀、鄭瑞玲(1996)。探索團體與有機教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楊茂秀(譯)(1998)。G. B. Mattews著。哲學與小孩。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楊茂秀(譯)(2000)。Matthew Lipman著。哲學教室。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楊茂秀(編)(2001)。閱讀生機(本書為教育部「閱讀學校與閱讀教室模式建立計劃」之出版品)。台北市:中華民國教育部。
    楊茂秀(2006)。誰說沒人用筷子喝湯。台北:遠流出版社。
    楊祥銀(2004)。口述史學。台北,揚智文化。
    楊渡(1988)。強控制解體。台北:遠流。
    詹棟樑(2000)。兒童哲學。台北:五南。
    潘小慧(2008)。兒童哲學的理論與實務。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潘慧玲(2004)。教育研究的途徑:概念與應用。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劉仲容,林偉信,柯倩華編著(2003)。兒童哲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蔡淑瑛(2001)。從聽故事到閱讀。台北:富春。
    魏廷朝(譯)(1989)。戴國輝著。台灣總體相-住民、歷史、心性。台北:遠流。
    蕭新煌等(2006)。基金會在台灣 結構與類型。台北市:巨流圖書。

    (二)英文:
    Mattew Lipman (1993)  Thinking Children and Education.  U.S.A :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Mattew Lipman (2003) Thinking in Education.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Mattew Lipman (2008)  A Life Teaching Thinking.  Montclair : The Institut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貳、期刊、報紙與雜誌
    余安邦(2001)。那株紅杏不出牆?開放教育的誘惑與陷阱。應用心理研究,11,175-212。
    李玉貴(2008),我的秘密朋友-阿毛。李玉貴與兒童哲學的關係。毛毛蟲月刊,196。
    李玉貴(2008)。在教室裡,讓我們看到兒童的想法。毛毛蟲月刊,195。
    李宥樓(2000)。「圖畫作家」讓你跟圖畫書做朋友 毛毛蟲基金會邀大家一起來圓夢。今周刊,2000年3月號,104-105。
    李奉儒(1999)。教育學歷史研究之現況與趨勢。教育學研究法論文集,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285-313。
    林文寶(1997)。自我成長與自我鬆綁。毛毛蟲通訊,87。
    林文寶(2007)。全新的起點,再次的出發。毛毛蟲思考雙月刊,190,3。
    林意雪(1994)。兒童哲學在世界各地的發展。毛毛蟲通訊,51。
    林意雪(1997)。毛毛蟲爬進故事月。毛毛蟲通訊,82。
    林意雪(1998)。回首故事月-故事媽媽一年回顧。毛毛蟲通訊,94。
    林暐信(1992)。思考教育的新嘗試。國教園地,42,4-12。
    林暐信(2007)。憶照寧。毛毛蟲思考雙月刊,192,23-25。
    林偉信(2007)。思考教育的新嘗試-李普曼的兒童哲學計劃簡介。教出思考力用這招-兒童哲學、思考與教育研討會手冊(2007年11月25日),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吳敏而(2004)。P4C問個沒完。毛毛蟲月刊,165,5-6。
    吳敏而(2007)。兒童哲學的實踐者。毛毛蟲思考雙月刊,192,17-18。
    邱惠瑛(1998)。化糞池的地位。毛毛蟲通訊,99。
    夏林清(2005)。敘事探究-女性的自我實現。敘事之美-故事媽媽的生命故事,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30-31。
    徐素敏(2007)。照寧。未出版,台北市。
    徐淑卿(2000,11月2日)。繪本安家計畫。中國時報,41版。
    郭建華(1999)。有機教學與合作思考工作坊(一)。毛毛蟲月刊,113,12-17。
    郭慈明(2008)。教出思考力研討會紀實-勇於問,善於問的重要-從兒童哲學看問題型態(楊茂秀演講紀錄)。毛毛蟲思考雙月刊,200,4-8。
    郭慈明(2008)。教出思考力研討會紀實-從兒童哲學看哲學思考。毛毛蟲思考雙月刊(鄧育仁演講紀錄),200,12-15。
    陳鴻銘(1993)。故事媽媽不只是故事媽媽。愛在閱讀裡-故事志工閱讀推廣手冊,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68-71。
    陳鴻銘 (1997)。從故事媽媽說起。毛毛蟲通訊,88。
    陳鴻銘、林意雪(1999)。專業義工‧義工專業。毛毛蟲月刊,108。
    陳鴻銘(2007)。一路走來P4C。毛毛蟲思考雙月刊,190,8-13。
    陳鴻銘(2007)。蟲蟲家內事-懷念錦軍好友。毛毛蟲思考雙月刊,194,34-35。
    黃美滿(2006)。戲劇與兒童哲學---談談我在毛毛蟲基金會的戲劇課。毛毛蟲月刊,178。
    黃桂冠(2008)。教室中的「思考探究」與「對話討論」。毛毛蟲雙月刊,195,9-14。
    葉敏如(2008)。奧斯卡‧柏尼菲的兒童哲學‧創意思考。毛毛蟲思考雙月刊,200,29-30。
    楊茂秀(1979)。哲學教室譯序。哲學教室,2000,5-13。
    楊茂秀(1991)。批判思考。毛毛蟲通訊,19。
    楊茂秀(1994)。自由學習與學習自由。毛毛蟲通訊,55。
    楊茂秀(2003)。悅讀‧小語。愛在閱讀裡-故事志工閱讀推廣手冊,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221。
    楊茂秀(2007)。幾則鳥故事 故紀念程照寧董事而寫。毛毛蟲雙月刊,192,11-16。
    廖怡君(2008)。教出思考力研討會紀實-從兒童哲學看探究閱讀的思考歷程(吳敏而演講紀錄)。毛毛蟲思考雙月刊,200,16-20。
    鄧育仁(1987)。兒童哲學簡介。文星雜誌,106,48-53。
    鄧育仁(2005)。生命敘事與兒童哲學。,敘事之美-故事媽媽的生命故事,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35。
    鄧育仁(2007)。論照寧。毛毛蟲思考雙月刊,192,22。
    盧本文(2005)。故事志工逗陣走-看見台灣生命力。敘事之美-故事媽媽的生命故事。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2-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96157005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15700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幼兒教育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700501.pdf9666KbAdobe PDF2411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