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784218      Online Users : 42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676


    Title: 勞工求職態度與意願之探討:以青壯年勞工為例
    The Study on workers` job-serching attitude and willingness: Workers aged from 25-44 years of old.
    Authors: 劉格珍
    Contributors: 成之約
    劉格珍
    Keywords: 態度
    求職態度
    求職意願
    青壯年求職勞工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2-10-30 11:30:45 (UTC+8)
    Abstract: 臺灣整體失業問題自1994年開始明顯惡化,失業率由1993年的1.45%躍升至1996年的2.60%,近幾年,由於整體就業環境及產業結構發生變化,由傳統勞力密集產業向高科技密集的資訊科技產業與金融服務業發展,且台灣加入WTO後,在資本流動更加自由化的同時,受到市場競爭壓力的影響,導致失業的問題更加嚴重。自2007年起,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所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許多的國家,台灣屬於小型開放經濟體,與國際經貿活動關係密切,故歐美國家景氣衰退直接衝擊台灣出口產業,受到此波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台灣的失業問也隨之惡化。然而,失業問題對個人、家庭乃至整個國家、社會均造成嚴重之影響,如果失業者正是家庭主要經濟支柱,更將使家庭生計頓然失去著落,淪入貧窮階級的可能。況且,青壯年時期是一個人生命中最主要之黃金時期,且青壯年族群亦是我國最主要之勞動力來源,若在此時期遭遇失業將會對一個人產生相當大的衝擊。
    綜上,瞭解青壯年勞工於求職時遇到的困難因素、求職態度與意願,將有助於青壯年勞工之勞動力發展。本研究係以青壯年勞工求職態度與求職意願做為探討主題,希望藉由此瞭解青壯年勞工於求職時會遇到的困難因素有哪些,以及與求職態度和求職意願間之相關聯性。本文首先透過相關文獻資料探討與彙整作為研究依據,之後並設計相關之問卷,以發放問卷的方式調查我國青壯年求職勞工之求職態度與意願等情況。對於回收之問卷,除了描述性統計分析外,也對於本次研究問卷之樣本在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青壯年求職勞工於「求職時遇到的困難」因素施以獨立樣本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方式,分析瞭解之間是否有顯著差異情形。另外,本研究再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方式分析青壯年求職勞工遇到困難因素與求職態度間之關聯、青壯年求職勞工求職態度與求職意願間之關聯以及青壯年求職勞工遇到困難因素與求職意願間之關聯。
    經由研究結果分析,可以知道青壯年求職者認為是求職時遇到困難因素的前3名為「薪資福利制度不足」、「錄取率低」、「工作時間長(或不固定)」,而在求職態度的分析裡,青壯年求職者一樣遇到薪資福利制度不足、工作時間長(或不固定)、錄取率低、工作環境不良等因素則會使他們感到擔心及害怕,也比較不會採取積極的態度。相同的,如果在求職時遇到上述原因(即薪資福利制度不足、工作時間長(或不固定)、錄取率低、工作環境不良等),則會比較沒有求職的意願。
    另外,本研究也發現在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青壯年勞工與求職困難因素影響之分析裡,「性別」構面,僅「教育程度不足」及「婚姻狀況限制」兩項具有顯著差異,其餘皆否。在「年齡」構面,於「教育程度不足」、「年齡限制」、「性別限制」、「婚姻狀況限制」及「身體機能狀態欠佳」達顯著差異,其餘皆否。在「婚姻狀況」構面,「年齡限制」、「婚姻狀況限制」及「工作地點偏遠(或偏僻)」3項具有顯著差異,其餘皆否。在「學歷」構面上,僅「教育程度不足」及「身體機能狀態欠佳」達顯著差異,其餘皆否。在「目前工作情形」構面,分析14項求職會遇到的困難因素皆未達顯著差異。在「須養育人口數」構面中,「年齡限制」與「工作地點偏遠(或偏僻)」這兩項因素達顯著差異,其餘皆否。在「過往是否求職」構面上,僅在「錄取率低」選項達到顯著差異,其餘皆否。
    接著,本研究也針對青壯年求職勞工遇到困難因素與求職態度間之關聯、青壯年求職勞工求職態度與求職意願間之關聯以及青壯年求職勞工遇到困難因素與求職意願間之關聯做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求職遇到困難因素與求職態度二個變數呈現顯著相關,求職態度與求職意願二個變數也呈現顯著相關,而求職遇到困難因素與求職意願二個變數亦呈現顯著相關。
    最後,本研究再分別針對勞工求職遇到困難因素、求職態度以及求職意願三個部分來分別說明與提出幾點之建議。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 吳明隆,SPSS操作與應用 : 問卷統計分析實務,五南,2009年,頁466。
    2. 李誠,「台灣非自願性失業現況調查」,國科會研究計劃,1999年。
    3. 李誠,後充分就業時代的來臨,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1996年以來台灣的失業問題,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p.5。
    4. 徐光國,態度,社會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頁111。
    5. 時蓉華譯,社會態度,社會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295~297。
    6. 莊奕琦,物價膨脹與失業,總體經濟學,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頁219~220。
    7. 黃安邦譯,態度,社會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6年,頁227。
    8. 謝振環,失業與物價指數,經濟學,東華書局,2008年,頁214。

    (二)期刊
    1. 王素彎、吳惠林,高失業中尷尬的台灣外籍勞工,經濟前瞻第79期,2002年1月,p.65。
    2. 古允文,「從失業問題看就業安全體系」,厚生雜誌,第12期,2003,頁1-4。
    3. 江豐富,誰會是高失業機率與低工資率的相對弱勢者,主計月刊,642期,2009年6月,頁49。
    4. 辛炳隆與張文檀,「台灣勞動市場失業期間之再估計」,華岡經濟論叢,第1卷第1期,2002,頁18。
    5. 林忠正與洪財隆,「台灣地區勞工流動之研究」,企銀季刊,第15卷第4期,1991,頁1-10。
    6. 林桂碧、秋明德,從失業現象探討台灣地區第三部門就業方案之需求性,勞資關係月刊第20卷第5期,2002年,p.550~p.560。
    7. 林祖嘉,「工作搜尋模型與失業期間-臺灣地區大專畢業生之經驗」,經濟論文,第19卷第2期,1991,頁208-211。
    8. 林祖嘉,「臺灣地區大專畢業生工資預期與失業期間關係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43卷第1期,1992,頁368。
    9. 張靜云,台灣結構性失業及其成因分析,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7卷第7期,2001年,p.66。
    10. 莊慧玲與魏上凌,「大專畢業失業搜尋與在職搜尋之比較」,經濟論文叢刊,第22卷第4期,1994,頁425。
    11. 莊慧玲與魏上凌,「大專畢業失業搜尋與在職搜尋之比較」,經濟論文叢刊,第22卷第4期,1994,頁425。
    12. 陳玉芳,「從勞動力變數趨勢與就業條件瞭解我國兩性就業情況」,臺灣勞工季刊,第25期,2011年3月,頁68。
    13. 陳玉芳、王雅雲,性別勞動情勢,台灣勞工季刊,第29期,2012年3月,頁50。
    14. 黃英忠等編著,「報紙廣告招募內容及訴求— 招募者與求職者觀點」,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2卷第2期,2002,頁101-109。
    15. 黃英忠等編著,「網際網路招募廣告內容之訴求─求職者觀點」,人力資源管理學報2003 春季號,第3卷第1期,2003,頁49。

    (三)論文
    1. 王曉喬,失業勞工再就業之研究:就勞工特性及就業力觀點之探討,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頁124~126。
    2. 吳惠玲,失業者的尋職過程與工作期待,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7月,頁63-64。
    3. 林本源,編製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7~8。
    4. 林淑娟,型塑企業徵才網站以建立適合性:探討求職者認知風格、個人形象與網站資訊屬性、組織形象間適合性對組織吸引力與求職意願的影響,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0,頁33。
    5. 邱瀅慧,員工在職工作搜尋之相關因素:搜尋決定與方式之探討,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2004年6月1日,頁10。
    6. 耿靜宜,非自願行失業者與自願行失業者尋職行為之比較-以台北地區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系碩士論文,1999年,頁9。
    7. 陳宛婷,求職者認知之連鎖便利商店企業形象對求職意願之影響,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服務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頁32。
    8. 陳歆欣,台灣地區失業期間與工作搜尋相關問題之實證分析,銘傳大學經濟學係碩士班論文,2002年6月,頁68-71。
    9. 黃彩惠,「台灣地區失業者狀況之探討─以製造業關廠歇業失業勞工為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頁73~76。
    10. 黃敬峰,「全球化下台灣失業問題與政府因應政策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論文,2005年,頁82。
    11. 蕭錦龍,「台灣地區專上畢業人員工作搜尋行為與失業期間關係之實證分析」,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頁84。
    12. 韓家貞,非自願性失業勞工再就業影響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非自願性失業勞工為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論文,頁93~99。

    (四)網路資料
    1. 360d職場新視界,求職態度大調查,網址:http://blog.yam.com/chostorm/article/28185279。
    2. 行政院主計總處,100年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就業失業統計,網址: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30866&ctNode=3247&mp=1。
    3. 行政院主計總處,100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人力運用調查,網址: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30165&ctNode=4987&mp=1,2011。
    4.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00年國際勞動統計,網址:http://statdb.cla.gov.tw/html/nat/01表5.doc。
    5. 吳忠吉、林昭禛,政黨輪替後失業問題惡化成因分析,國政分析,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S/090/SS-C-090-056.htm,2002年10月,p.2。
    6. 陳智華,求職要勝利 態度勝於能力,聯合報,網址: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61904,2008。
    7. 勞工保險局,就業保險給付業務,100年統計年報,網址:http://www.bli.gov.tw/sub.aspx?a=y%2bMjbSUQXIY%3d。

    二、外文部分
    1. Addison , John T. and Pedro Portugal,”Job Displacement ,Relative Wage Changes, and Duration of Unemployment” ,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 Vol.7 , No.3 , 1989 , pp281-282。
    2. Ahn Namkee and Arantza Ugidos-Olazabal , "Duration of Unemployment in Spain: Effects of Unemployment Benefit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Vol. 57 , No.2 , 1995 , pp 249-264。
    3. Barber, A. E. , Recruiting Employees: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s, Thousand Oaks, CA: Sage , 1998。
    4. Blau, D. M. and P. K. Robins,"Job search outcomes for the employed and unemployed.",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Vol.98 , No.3 , Jun. , 1990 , pp 653。
    5. Carrington, William J. , ”Wage Loss for Displaced Workers:Is It the Firm that Matters? ” ,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 Vol.28 , No.3 , 1993 , pp435-462。
    6. Caspi, A. and Elder G. H. , “Economic Stress in Lives: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 , i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 Vol. 44 , No. 4 , 1988 , pp.25-45.。
    7. Cooke, K. ,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Unemployment People , in UnemployedPeople , chap5 , Open University Press , 1987。
    8. Crossley, Thomas F. , Stephen R.G. Jones and Peter Kuhn , ”Genger Differences in Displacement Cost: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 Vol.29 , No.2 , 1994 , pp461-480。
    9. Dougherty, Thomas W., Daniel B. Turban , John C. Callender. , Confirming first impressions in the employment interview: A Field Study of Interviewer Behavior. ,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Vol. 79 , No.5 , 1994 , pp659-665。
    10. Farber ,Henry S. , ”The Incidence and Costs of Job Loss:1982-91” , Bro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 Microeconmics , Vol. 1993 , No.1 , pp73-119。
    11. Flaim ,Paul O. and Ellen Sehgal , ”Displaced Workers of 1979-83:How Well Have They Fared” , Monthly Labor Review ,June 1985 , Vol.108 , Issue 6 , pp3-16。
    12. Goss, E. P., Chris, Paul., and Al Wilhite,"Duration of unemployment: Geographic mobility and selectivity bias ." , The Review of Regional Studies , vol.24 , No.2 , 1994 , pp 127-142。
    13. Jackman , R. , Layard, R., & Nickell, S. , Unemployment: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the Labour Market , Olivier Blanchard , 1991。
    14. Jackson , P. R. and Walsh S , “Unemployment and Health”, in Unemployed People , chap7 , 0penUniversity Press , 1987。
    15. Kettunen, J. , "Education and Unemployment Duration. , "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 Vol. 16 No.2 , 1997 , pp 163-170。
    16. Kletzer,L.G.,”Returns to Seniority after Permanent Job Los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Vol. 79 , No.3 , 1989 , pp536-543。
    17. Liem , R. and Liem, J. H. , “Psyhcological Effects of Unemployment on Workers and Their Families” ,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 Vol. 44 , N0.4,1988 , pp.87-105。
    18. Myers, D.G.,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 McGraw-Hill,1993。
    19. Stancanelli G. F.,"Unemployment duration and the duration of entitlement to unemployment benefits: an empirical study for Britain." , Applied Economics , 31 , 1999 , pp 1043-1051。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96262020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26202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勞工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2001.pdf107KbAdobe PDF2301View/Open
    202002.pdf198KbAdobe PDF2277View/Open
    202003.pdf930KbAdobe PDF241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