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83413      Online Users : 92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365


    Title: 張秀亞散文與台灣現代主義文學
    Chang,Shiou-Ya`s Prose and Modernist Literature of Taiwan
    Authors: 黃寶萱
    Contributors: 陳芳明
    黃寶萱
    Keywords: 張秀亞
    散文
    台灣現代主義文學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2-10-30 10:48:53 (UTC+8)
    Abstract: 張秀亞,生於一九一九年的外省籍女作家,是臺灣文壇上重要的散文作家,她幾十年精彩的人生著作,以學院派的專業素養與對自然的熱忱愛好,與同輩作家渡海來台後,以精妙字句、想像豐富的美文受人矚目。而她的文章除眾家稱說的古典抒情韻味,還透露何種端倪?有學者提出張秀亞是來台第一代女作家中「翻譯文學與散文理論的先行者」 ,那麼張秀亞用翻譯帶來的新觀念與散文理論的提出,為台灣六○年代現代主義散文創作的興盛,奠下何種影響?現今台灣發展仍不完備的散文理論,在張秀亞手中已開啟何種思維?又張秀亞在五十年寫作歷程裡,如何漸次呈現台灣現代主義的美學風格?
    本論文開展的主軸在於:張秀亞的現代主義寫作風格、畢生創作作品與自身提出之散文理論是否符應?作品與理論間隨個人經歷成長的牽引與變動關係、其它文類有無呼應散文創作理論、寫作風格對女性散文的影響等等。著眼於文學的演進,本就無所謂迸發式的潮流,台灣現代主義潮流的興盛也是如此,必然有著前人的蘊育與鋪墊──本論文試圖透過詳密而全盤的作品分析,以表格全幅呈現,再歸因出張秀亞創作生涯中極具價值的散文理論,如何在台灣五○年代的文壇播種現代主義文學苗種;並探索作品中的藝術技巧、空間語境和文體的跨界書寫,如何呈現女性生命省思和覺察,在不同於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外,另闢一畦看似結盟,卻又分立的感性天地。
    Reference: (一)研究文本
    張秀亞《張秀亞全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5。
    《張秀亞全集1‧詩卷》
    張秀亞《水上琴聲》 彰化:樂天出版社,1956。
    張秀亞《秋池畔》 台中:光啟出版社,1966。
    張秀亞《我的水墨小品》 台北:道聲出版社,1978。
    張秀亞《愛的又一日》 台北:光復書局,1987。
    《張秀亞全集2‧散文卷一》:
    張秀亞《三色堇》 台北:重光文藝,1952。重排新版,台北:爾雅出版社,1981。
    張秀亞《牧羊女》 台北:虹橋書店,1953。重排新版,台中:光啟出版社,1960。
    張秀亞《凡妮的手冊》 高雄:大業書店,1955。
    張秀亞《懷念》 高雄:大業書店,1955。
    《張秀亞全集3‧散文卷二》:
    張秀亞《湖上》 台中:光啟出版社,1957。
    張秀亞《愛琳的日記》 台北:三民書局,1958。
    張秀亞《少女的書》台北:婦友社,1961。
    張秀亞《兩個聖誕節》台中:光啟出版社,1961。
    《張秀亞全集4‧散文卷三》:
    張秀亞《北窗下》 台中:光啟出版社,1962。
    張秀亞《曼陀羅》 台中:光啟出版社,1965。
    《張秀亞全集5‧散文卷四》:
    張秀亞《我與文學》 台北:三民書局,1966。
    張秀亞《心寄何處》 台中:光啟出版社,1969。
    張秀亞《書房一角》台中:光啟出版社,1970。
    《張秀亞全集6‧散文卷五》:
    張秀亞《水仙辭》 台北:三民書局,1973。
    張秀亞《天香庭院》 台北:先知出版社,1973。
    張秀亞《人生小景》台北:水芙蓉出版社,1978。重排新版,台中:晨星出版社,1985。
    《張秀亞全集7‧散文卷六》:
    張秀亞《寫作是藝術》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8。
    張秀亞《詩人的小木屋》 台中:光啟出版社,1978。
    張秀亞《湖水‧秋燈》 台北:九歌出版社,1979。
    《張秀亞全集8‧散文卷七》:
    張秀亞《石竹花的沉思》 台北:道聲出版社,1979。
    張秀亞《白鴿‧紫丁花》 台北:九歌出版社,1981。
    張秀亞《海棠樹下小窗前》 台北:星島出版社,1984。
    張秀亞《愛的輕歌》(《凡妮的手冊重排新版》) 台北:論壇出版社,1984。
    張秀亞《杏黃月》 台北:林白出版社,1985。
    《張秀亞全集9‧散文卷八》:
    張秀亞《張秀亞自選集》 台北:皇冠出版社,1971。
    張秀亞《秀亞自選集》 台北:黎明出版社,1975。
    張秀亞《張秀亞作品選》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
    張秀亞《杏黃月》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3。
    張秀亞《月依依》 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6。
    張秀亞《荷塘之憶》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
    張秀亞《張秀亞人生情感散文》 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
    張秀亞《與紫丁香有約》 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
    《張秀亞全集10‧小說卷一》
    張秀亞《在大龍河畔》 天津:海風社,1936。
    張秀亞《皈依》 山東:保祿印書館,1941。
    張秀亞《幸福的泉源》 山東:保祿印書館,1941。
    張秀亞《珂蘿佐女郎》 重慶:紅藍出版社,1944。
    張秀亞《尋夢草》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53。
    《張秀亞全集11‧小說卷二》
    張秀亞《七弦琴》 高雄:大業書店,1954。
    張秀亞《感情的花朵》 高雄:文壇出版社,1956。
    張秀亞《女兒行》 台中:光啟出版社,1958。
    張秀亞《那飄去的雲》 台北:三民書局,1969。重排新版,2005。
    張秀亞《藝術與愛情》(《尋夢草》重排新版) 台北:三民書局,1970。
    《張秀亞全集12‧翻譯卷一》
    張秀亞《聖女之歌》 香港:新生,1952。重排新版,台北:大地出版社,1974。
    張秀亞《自己的屋子》 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3。
    張秀亞《自己的房間》(《自己的屋子》重排新版) 台北:天培出版社,2000。
    (二)專書
    于德蘭《甜蜜的星光──憶念張秀亞女士的文學與生活》台北:光啟文化事業,2003年9月。
    王鼎鈞《文學種籽》台北:明道文藝雜誌社,1996年1月。
    王德威 《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
    方祖燊《散文的創作鑑賞與批評》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2年6月。
    皮述民、邱燮友、馬森、楊昌年《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板橋:駱駝出版社,1997午8月。
    冉欲達《文學描寫技巧》中國:新華書店,1988年10月。
    古繼堂《簡明台灣文學史》台北:人間出版社,2003年7月。
    朱光潛 《文藝心理學》台北:開明書局,1993。
    朱壽桐主編《中國現代主義文學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李光連《散文技巧》台北:洪葉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5月。
    李豐楙、呂正惠、何寄澎、林明德、劉龍勳、賴芳伶、簡宗梧合著《中國現代散文選析》台北:長安出版社,1991年2月。
    佘樹森《中國現當代散文研究》大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
    佘樹森《散文創作藝術》大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5月。
    余光中 《逍遙遊》台北:大林出版社,1973。
    余光中編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台北:九歌出版社,1989。
    何寄澎編 《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五)散文批評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
    沈謙、趙衛民、張堂錡《文學創作與欣賞》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2年8月。
    沈謙《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年11月。
    柯藍《中國散文詩創作概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邵玉銘等《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
    周芬伶、鍾怡雯《散文讀本》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8月。
    季薇《散文研究》台北:大中國圖書有限公司,1966年5月。
    周麗麗《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7月。
    范培松 《散文瞭望角》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
    范培松 《中國散文批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范銘如 《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
    曹文軒《中國近代名家散文選》台北:來來書城,2003年3月。
    郭明幅《琳瑯書滿目》台北:爾雅出版社,1985年7月。
    陳芳明、張瑞芬主編 《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上、下》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
    陳正治《修辭學》台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9月。
    陳幸蕙《七十五年散文選》台北:九歌出版社,1986年。
    陳幸蕙《七十六年文學批評選》台北:爾雅出版社,1988年3月。
    陳信元《中國現代散文初探》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0年12月。
    陳惠齡《現代文學鑑賞與教學》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9月。
    黃文吉《中國詩文中的情感》台北:台灣書店,1998年3月。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台北:洪範書局,1986年1月。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9月。
    黃維樑《中國現代文學導讀》臺北:臺灣書店,1998年10月。
    許達然《台灣當代散文精選》台北:新地出版社,1995年1月。
    馮永敏《散文鑑賞藝術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12月。
    張春榮《修辭散步》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9月
    張春榮《修辭行旅》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1月
    張春榮《修辭萬花筒》板橋:駱駝出版社,1996年10月
    張春榮《修辭新思維》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9月
    張春榮《現代散文廣角鏡》台北:爾雅出版社,2001年
    張高評等著《中國散文之面貌》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年5月。
    張雪茵《散文寫作與欣賞》臺北:臺灣書店,1977年1月
    張曉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散文卷》台北:九歌出版社,2003年10月
    張瑞芬 《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評論篇》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張春榮 《現代散文廣角鏡》台北:爾雅出版社,2001。
    張誦聖 《文學場域的變遷―當代台灣小說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1。
    彭瑞金 《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
    楊昌年 《現代散文新風貌》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
    楊昌年、皮述民、邱燮友、馬森 《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板橋:駱駝出版社,1997。楊牧《文學的源流》台北:洪範書局,1984年1月
    賈平凹《散文研究》大陸: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董季棠《修辭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4年10月
    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10月
    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魯迅譯,台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7月
    鄭明娳 《現代散文縱橫論》台北:大安出版社 1988年9月
    鄭明娳 《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1年11月
    鄭明娳 《現代散文現象論》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2年8月
    鄭明娳 《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2年5月
    鄭明娳 《現代散文欣賞》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10月
    鄭明娳 《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7年5月
    鄭明娳 《現代散文》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3月
    劉心皇《現代中國文學史話》臺北:正中書局,1975年10月
    魏怡《散文鑑賞入門》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1989年11月
    應鳳凰 《光復後臺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5年6月
    (三)單篇論文
    《留下一個永恆的花季-張秀亞教授追思紀念會特刊》台北:文訊雜誌社,2001年11月9日
    王小琳《青春與家國記憶──論五○年代遷台女作家的憶舊散文》「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2年11月30日、12月1日
    朱嘉雯《推開一座牢固的城門──林海音及同時代女作家的五四傳承》「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2年l1月30日、12月1日
    范銘如 〈京派‧吳爾芙‧台灣首航〉《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2003。
    范銘如 〈我觀察.我思味.我同情〉《張秀亞全集10‧小說導讀》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5。
    陳芳明 〈台灣新文學史第十二章─―五○年代的文學侷限與突破〉《聯合文學》第200期 2001年6月。
    陳芳明 〈台灣新文學史第十七章──女性詩人與散文家的現代轉折〉《聯合文學》第220期 2003年2月。
    陳芳明 〈在母性與女性之間―五○年代以降台灣女性散文的流變〉《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2003。
    張瑞芬 〈被邊緣化的台灣當代女性散文研究〉《文訊雜誌》第205期,2002年11月。
    瘂弦 〈張秀亞,台灣婦女寫作的燃燈人──從早期學思生活的發軔到「美文」創作版圖的完成〉《張秀亞全集1‧總論》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5。
    蕭蕭 〈張秀亞:純心靈的浪漫主義詩風〉《張秀亞全集1‧詩導讀》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5。
    張瑞芬 〈張秀亞散文美學及其文學史意義〉《張秀亞全集2‧散文導讀》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5。
    高天恩 〈奇麗的異色薔薇〉《張秀亞全集12‧翻譯導讀》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5
    賴瑞鎣 〈靈動的藝術大書〉《張秀亞全集14‧藝術史導讀》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5。
    應鳳凰 〈張秀亞和她的時代〉《張秀亞全集15‧資料導讀》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5。
    簡弘毅 〈跨越海峽的一代:關於張秀亞的文學史閱讀與考察〉《張秀亞文學研討會論文集》,2005。
    仇小屏<論譬喻修辭中的虛實交流─以張秀亞《北窗下》、《水仙辭》為考察對象>「張秀亞文學研討會」論文,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5年10月1、2日
    石曉楓<作家的「隱性宣言」一張秀亞散文創作理論及其實踐>「張秀亞文學研討會」論文,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5年10月1、2日。
    齊邦媛 〈閨怨之外―以實力論台灣女作家〉余光中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評論卷》,1989。
    (四)作家、作品評論
    小民 〈崇高的平凡美―張秀亞及她的作品〉《石竹花的沈思》台北,道聲出版社,1981年10月。
    王樸 〈永不凋謝的三色堇―為張秀亞拍攝「作家錄影傳記」〉《聯合報》,2000年12月28、29日。
    丘秀芷 〈重讀《三色堇》〉《爾雅人》,第55期,1989年1月15日。
    沈謙 〈第三隻耳朵和第三隻眼睛―析論張秀亞〈重來〉的寫作技巧〉《幼獅少年》,1985年10月。
    呂大明 〈開在心靈潭畔的花朵―讀《三色堇》有感〉《台灣新生報》,1985年6月14日。
    吳慧君 〈張秀亞和她的散文世界〉《幼獅文藝》,第48卷第3期,1978年9月。
    林海音 〈剪影話文壇―女子弄文誠可喜〉《聯合報》,1983年6月24日。日。林明德 〈中國現代散文選析―張秀亞﹝〈種花記〉、〈杏黃月〉、〈心曲〉﹞〉《中國現代散文選析‧第二卷》台北:長安出版社,1985年3月。
    尚德敏 〈迎向藍天與陽光的苦奈樹―訪張秀亞女士〉《中華文藝》,1981年12月。
    封德屏 〈以文字作水墨畫的藝術家―訪作家張秀亞〉《幼獅文藝》,第48卷第3期,1978年9月。
    施國英 〈張秀亞:〈星的故事〉〉《中國現代散文欣賞辭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1月。
    高大鵬 〈悼張秀亞談美文〉《青年日報》,2001年11月15日。
    夏祖麗 〈張秀亞在享受人生〉《她們的世界》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1年6月。陳幸蕙 〈北窗下的一枝彩筆―張秀亞女士訪問記〉《中華日報》,1983年10月10日。
    陳紀瀅〈讀《三色堇》後記〉《三色堇》台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52年6月。
    陳宗敏 〈張秀亞《牧羊女》欣賞〉《中華日報》,1974年6月10日。
    莊秀美 〈返景入深林―訪女作家張秀亞女士〉《大華晚報》,1985年8月19日。
    黃秋芳 〈激流與風暴交奏出來的合唱―張秀亞女士心性中的柔與韌〉《文訊雜誌》第38期,1988年10月。
    喻麗清 〈北窗下的牧羊女〉《中央日報》,1989年12月7日。
    (五)學位論文
    張君慧《蘇雪林散文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年。
    羅淑芬《五○年代女性散文的兩個範式——以張秀亞、艾雯為中心》,政治
    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黃怡文《林海音及其散文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陳彙心《艾雯散文美學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年。
    唐玉純《反共時期女性書寫策略——以「台灣省婦女寫作協會」為中心》,暨南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許珮馨《五○年代的遷台女作家散文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年。
    朱嘉雯《亂離的自由——五四自由傳統與台灣女性渡海書寫》,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年)。
    邱珮萱《戰後台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年。
    張靖敏《張秀亞散文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 年。
    傅如絹《張秀亞散文研究》,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
    游曉婷《張秀亞散文研究》,佛光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3912015
    9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1201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1501.pdf1499KbAdobe PDF2695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