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014/145046 (79%)
Visitors : 52060411      Online Users : 66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241


    Title: 高中職五專免試入學之政策執行過程研究:以北星計畫明星高中為例
    The study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non-entrance exam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and junior college: a case study of top senior high school of Taipei-Star program
    Authors: 李冠緯
    Contributors: 施能傑
    李冠緯
    Keywords: 政策執行
    政策順服
    政策學習
    免試入學
    北星計畫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2-10-30 10:23:29 (UTC+8)
    Abstract:   由於馬英九總統宣示民國103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上路,而免試入學計畫為其中一個子計畫。回顧過去研究,少有探討免試入學計畫,更無以公共行政角度探討免試入學計畫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政策執行理論觀察明星高中在免試入學計畫中是否政策順服?以及官方如何為了提升政策順服效果而進行政策學習的過程。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為質化研究法,訪談官方、明星高中、非明星高中、教師團體、家長團體等重要利害關係人,欲解答上述研究問題。
      而本研究之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明星高中的政策順服有待加強,99-100年免試入學處於試辦階段,部分明星高中雖然達到免試入學名額最低標準,在形式上符合政策順服的條件,但明星高中認為應該繼續保持升學特色,而不願意開放過多免試入學名額,使得未來免試入學計畫可能出現瓶頸。
      第二,本研究以價值觀、政策工具、來自上級或服務對象壓力、政策學習四個變項觀察免試入學政策順服過程,而四個變項為循環過程,利害關係人價值觀不同,對政策工具偏好亦不同,雙方開始施加壓力,企圖使政策工具偏向自己的價值觀,免試入學政策在每年執行過後,官方將召集利害關係人討論免試入學計畫應該如何修改、執行有何缺失,為政策學習的主要手段。
      第三,上述四個變項中,價值觀最重要,免試入學價值觀共分為兩種,分別為升學主義與適性學習,抱持升學主義的利害關係人較不支持免試入學政策,例如:明星高中、非明星高中、教師、明星高中家長;而抱持適性學習的利害關係人較支持免試入學政策,例如:官方、家長團體。
    Reference: 中文書目
    王震武、林文瑛(1996)。教育改革的台灣經驗-國民教育的政策及行政措施分析。臺北:業強。
    王震武(2002)。升學主義的成因及其社會心理基礎-一個歷史觀察。本土心理學研究,17,3-65。
    方曉青(2011)。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評估之研究-以新竹縣市為例。中華大學行政管理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二版)。臺北:巨流。
    田振榮、鄭聰興、宋修德、楊瑞明(2003)。從高中職社區化談台灣後期中等教育的發展。教育研究,107,82-89。
    李允傑、丘昌泰(2007)。政策執行與評估(二版)。臺北:空大。
    吳武典(2005)。台灣教育改革的經驗與分析-以九年一貫課程和多元入學方案為例。當代教育研究,13(1),35-68。
    李坤崇、莊雅慈(2003)。高中職社區化就學社區規劃的省思-由就學社區到適性學習社區。教育研究,107,48-66。
    李坤崇(2006)。高中職發展與轉型之優劣勢與具體作為。教育研究,149,70-93。
    ───(2007)。高中職入學學區劃分方案之探討。教育研究,158,57-72。
    李美華、孔祥明、李明寰、林嘉娟、王婷玉、李承宇(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第9版)(Earl Babbie 原著)。臺北:時英出版社。
    李政賢(譯)(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Catherine Marshall, Gretchen Rossman原著)。臺北:五南。
    李政賢、廖志恒、林靜如(譯)(2007)。質性研究導論(Uwe Flick原著)。臺北:五南。
    李然堯(2007)。延長國民基本教育入學方式之探討。教育研究,158,15-29。
    吳定(2006)。公共政策辭典(三版)。臺北:五南。
    ───(2008)。公共政策。臺北:五南。
    吳原榮(2010)。99年免試入學分析與檢討-以竹苗區為例。師友月刊,520,40-42。
    吳清山、高家斌(2005)。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發展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3,53-66。
    ───(2007)。臺灣中等教育改革分析:1994-2007年。教育資料集刊,34,1-24。
    吳清山、林天佑、張素偵(200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教育資源分析。教育研究,158,73-88。
    邱玉蟾(2002)。高中職社區化之推動與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7,127-155。
    ───(2003)。高中職社區化的關鍵性議題。教育研究,107,36-47。
    周祝瑛(2000)。十二年國教之我見。師友月刊,398,14-22。
    ───(2003)。誰捉弄了台灣教改?臺北:心理。
    ───(2009)。邁向十二年國教---由繁化簡的高中職免試入學方案。教育資料集刊,42,25-42。
    周愚文(2010)。「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政策形成分析。中等教育,61(1),114-122。
    ───(2011)。我國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形成之分析。教育研究,205,32-46。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臺北:五南。
    林水波、王崇斌(1998)。政策論述與政策變遷的關聯性-批判取向的分析,臺灣政治學刊,3,245-273。
    ───(1999)。公民參與與有效的政策執行。公共行政學報,3,175-202。
    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新論。臺北:智勝。
    林生傳(2004)。台灣近期教育改革的透視與省思。教育學刊,23,1-36。
    林永豐(2007)。追求均職學區-從高中職社區化反省學區的規劃。課程與教學季刊,10(2),133-144。
    ───(2007b)。邁向不強調分流的招生入學:論進路觀點對中等教育課程之啟示。中正教育研究,6(1),37-60。
    林海清(2007)。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省思與展望。台灣教育,645,14-25。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巨流。
    洪仁進(2010)。反思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背景、名稱與文本之探究。台灣教育,662,10-17。
    柯采伶(2009)。以政策工廠隱喻模式評析大學繁星計畫之研究。教育研究,17,143-154。
    柯嚴賀(2006)。「高中及高職多元入學方案」之社會學分析。教育研究(高師),14,167-178。
    施祐吉、黃毅志(2009)。從教育社會學的觀點檢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教育政策論壇,12(3),35-64。
    施能傑(1999)。政策執行的要素分析。研考雙月刊,23(4),6-15。
    孫煒(2002)。教育政策的治理結構:新制度論的觀點。理論與政策,16(2),91-111。
    姚霞玲(2007)。甄選入學與繁星計畫的實施成效與檢討建議。考試學刊,3,81-109。
    徐昌男(2007)。十二年國民教育實施可能性之探討。台灣教育,645,44-50。
    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Anselm Strauss, Juliet Corbin原著)。臺北:巨流。
    秦夢群、莊玉鈴(2010)。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政策之分析與建議。台灣教育,662,2-10。
    陳向明(2009)。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俐吟(2004)。高中多元入學方案之政策執行分析。初等教育學刊,18,183-204。
    陳恆鈞(譯)(2001)。公共政策:演進研究途徑(James P. Lester & Joseph Stewart, JR. 原著)。臺北:學富。
    ───(2003)。國家機關能力對政策執行效果之影響。公共行政學報,8,73-97。
    陳信智(2009)。評論十二年國教追求促進教育機會均等,社會公平「正義」目的之理論適當性。學校行政雙月刊,62,31-43。
    陳益興、王先念(200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規劃歷程研析。中等教育學報,14,1-15。
    陳清溪(2005)。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之做法。研習資訊,22(2),56-67。
    ───(200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相關研究文獻集粹。研習資訊,24(2),85-93。
    陳啟榮(2010)。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之配套措施。北縣教育,72,104-110。
    陳敦源、劉宜君、蕭乃沂、林昭吟(2011)。政策利害關係人指認的理論與實務:以全民健保改革為例。國家與社會,10,1-65。
    陳淑敏、廖遠光(200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民意調查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1,1-29。
    教育部(2010)。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十大中心議題肆:升學制度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臺北:作者。
    張芳全(2007)。延長國教的爭議與實際。台灣教育,645,2-13。
    張芬芬(譯)(2006)。質性研究資料分析(Matthew B. Miles, A. Michael Huberman原著)。臺北:雙葉。
    張郁雯、林文瑛(2003)。升學主義還是升學機會?—升學壓力的社會意涵。教育心理學報,35(2),167-182。
    張鈿富(1996)。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張鈿富、林素玉(200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定義與詮釋。研習資訊,23(1),5-12。
    張鈿富、吳舒靜(200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學區劃分探討:政策歷史、考古、系譜之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3),53-78。
    張碧娟(2010)。免試入學的困境與活路。中等教育,61(4),12-19。
    莊文忠(2003)。政策體系與政策變遷之研究:停建核四政策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明貞、陳怡如(譯)(2005)。質性研究導論(Corrine Glesne原著)。臺北:高等教育。
    郭添財(200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評析。台灣教育,644,9-11。
    郭添財、周憲章(2010)。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方案政策評論。台灣教育,661,30-33。
    馮丹白、陳信正(2007)。高中職社區化教育政策實施成效與問題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0(2),123-164。
    湯志民(2003)。高中職社區化及未來推展芻議。教育研究,107,90-103。
    ───(2003b)。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之檢討與改進。理論與政策,16(4),89-107。
    湯誌龍(2008)。以高中職社區化之基礎轉銜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調查研究-以高雄市為例。中華技術學院學報,39,265-285。
    游進年(2009)。適性化教育的政策與教學實踐。教師天地,159,4-15。
    黃乃熒(2006)。從意識型態觀點探索教育政策的執行。教育資料集刊,31,241-264。
    黃毅志、陳怡靖(2005)。台灣的升學問題:教育社會學理論與研究之檢討。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77-118。
    黃增榮、王保進(2006)。十二年國教「學區劃分」之探討。研習資訊,23(1),37-48。
    黃龍欽(2010)。從教育機會均等反思高中繁星計畫入學制度之施行:以南投縣某所高中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21,117-145。
    楊玉惠(2011)。大學繁星計畫執行成效之探討。高等教育,6(1),79-110。
    楊思偉(2004)。規劃十二年國民教育理論之分析。教師天地,128,64-71。
    ───(2006)。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2(2),1-31。
    蓋欣玉(2007)。從多元入學方案探討就學機會公平性。教育研究,161,114-126。
    劉宜君(2001)。我國全民健康保險政策分析:國家機關自主性與政策網絡的觀點。空大行政學報,11,161-212。
    蔡文山(2005)。台灣高中職與大學升學機制之教育社會學探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3,147-161。
    蔡炳坤(2005)。十二年國教「學區劃分」之規劃研究。教育研究,140,40-47。
    鄭崇趁(2001)。「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策略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261-286。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盧廷根(2004)。十二年國民教育入學方式的執行困境與因應策略之探究。台灣教育,626,47-52。
    賴幸妮(2010)。國中教育人員對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意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南投。
    戴岑熹(2010)。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採計國中在校學科分數加權機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數學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國清(2011)。成就每個孩子生命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育研究,205,25-31。
    謝棟樑(譯)(2000)。政策研究方法論(Ann Majchrzak 原著)。台北:弘智。
    韓繼成(2006)。十二年國教之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4,85-97。
    ───(2007)。高中職社區化之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7,284-298。
    顏國樑(1997)。教育政策執行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
    簡淑如、吳孟芸(2008)。網路強制分級之隱憂:我國網路內容管制政策之探討與建議。廣播與電視,28,161-194。
    簡麗卿、林海清(200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實施之研究。文教論壇,1,201-228。

    外文書目
    Avis, James (2009). Education, Policy and Social Justice: Learning and Skills. London: Continuum.
    Bagchus, Rene (1998). The Trade-off between Appropriateness and Fit of Policy Instruments. In B. Guy Peters and Frans K.M. van Nispen(Ed.), Public Policy Instruments: Evaluating the Tool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p.46-66). Northampton, Mass. : Edward Elgar.
    Bressers, Hans TH. A. (1998). The Choice of Policy Insruments in Policy Network. In B. Guy Peters and Frans K.M. van Nispen(Ed.), Public Policy Instruments: Evaluating the Tool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p.85-105). Northampton, Mass. : Edward Elgar.
    Bruijn, Hans A. de and Hans A.M. Hufen (1998).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Policy Instruments. In B. Guy Peters and Frans K.M. van Nispen(Ed.), Public Policy Instruments: Evaluating the Tool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p.11-32). Northampton, Mass. : Edward Elgar.
    Cibulka, James (1995).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Policy Ideals or Realpolitik. In David S.G. Carter and Marnie H. O’Neill(E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Reform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pp.15-30). Washington, D.C. : The Falmer Press.
    Dumas, Michael J. and Jean Anyon (2006). Toward a Critical Approach to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Meredith I. Honig(Ed.), New Directions in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Confronting Complexity(pp. 149-168).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Edwards III, George C. (1980). 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 Washington, D.C. :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
    Honig, Meredith I. (2006). Complexity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Field. In Meredith I. Honig(Ed.), New Directions in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Confronting Complexity(pp. 1-23).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Hood, Cristopher C. (1983). The Tools of Government. London: Macmillan.
    Leman, Christopher K. (2002). Direct Government. In Lester M. Salamon(Ed.), The Tools of Government: A Guide to the New Governance(pp.48-79).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nder, Stephen H. and B. Guy Peters (1998). The Study of Policy Instruments: Four Schools of Thought. In B. Guy Peters and Frans K.M. van Nispen(Ed.), Public Policy Instruments: Evaluating the Tool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p.33-45). Northampton, Mass. : Edward Elgar.
    Mok, Ka Ho (2006). Education Reform and Education Policy in East Asia. London: Routledge.
    Nispen, Frans K.M. van and Arthur B. Ringeling (1998). On Instruments and Instrumentality: a Critical Assessment. In B. Guy Peters and Frans K.M. van Nispen(Ed.), Public Policy Instruments: Evaluating the Tool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p.204-217). Northampton, Mass. : Edward Elgar.
    Sabatier, Paul and Daniel Mazmanian (1979).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 A Framework of Analysis. Policy Studies Journal, 8(4), 538-560.
    Sabatier, Paul (1988). An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of Policy Change and the Role of Policy-Oriented Learning Therein. Policy Sciences, 21, 129-168.
    ─── (1999).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Boulder : Westview Press.
    Sabatier, Paul A. and Hank C. Jenkins-Smith (1993). Policy Change and Learning: An Advocacy Coalition Approach. Boulder : Westview Press.
    Salamon, Lester M. (2002a). The New Governance and the Tools of Public Action: An Introduction. In Lester M. Salamon(Ed.), The Tools of Government: A Guide to the New Governance(pp.1-47).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002b). The Tools Approach and the New Governance: Conclusion and Implications. In Lester M. Salamon(Ed.), The Tools of Government: A Guide to the New Governance(pp.600-610).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hneider, Anne and Helen Ingram (1990). Behavioral Assumptions of Policy Tools. Joural of Politics, 52, 510-529.
    ─── (1993).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arget Populations: Implications for Politics and Polic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7(2), 334-347.
    Stone, Deborah A. (1988). Policy Paradox and Political Reason. Glenview, Ill. : Scott, Foresman.
    Veld, Roeland J. In’t (1998). The Dynamics of Policy Instruments. In B. Guy Peters and Frans K.M. van Nispen(Ed.), Public Policy Instruments: Evaluating the Tool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p.153-161). Northampton, Mass. : Edward Elgar.
    Ward, Stephen and Christine Eden (2009). Key Issues in Education Policy. London: Sage.
    Woodside, Kenneth B. (1998). The Acceptability and Visibility of Policy Instruments. In B. Guy Peters and Frans K.M. van Nispen(Ed.), Public Policy Instruments: Evaluating the Tool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p.162-181). Northampton, Mass. : Edward Elgar.

    電子化資料
    張明文(2010)。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現況與展望,2012年4月23日,取自:http://12basic.edu.tw/files/news_files/egrek.ppt。
    張秉凱(200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問題與實施策略分析,2012年4月23日,取自:http://enews.trsc.chc.edu.tw/97Webs/before.php?A=97paper33.htm。
    教育部(2009)。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2012年4月23日,取自:http://www.edu.tw/high-school/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1636。
    ───(2010)。推動100學年度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注意事項。2012年4月23日,取自:http://www.edu.tw/high-school/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1636。
    ───(2011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推動緣起。2012年4月23日,取自:http://140.111.34.179/about01_origin.php。
    ───(2011b)。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說帖草案。2012年4月23日,取自:http://140.111.34.179/files/news_files/vjriq.doc。
    ───(2011c)。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推動沿革,2012年4月23日,取自:http://140.111.34.179/about05_evo.php。
    ───(2011d)。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理念目標。2012年4月23日,取自:http://140.111.34.179/about03_goal.php。
    ───(2011e)。高中高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2012年4月23日,取自:http://140.111.34.179/draft/index.html。
    ───(2011f)。高中高職免試就學區規劃實施方案。2012年4月23日,取自:http://140.111.34.179/draft/index.html。
    ───(2011g)。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2012年4月23日,取自:http://140.111.34.179/draft/index.html。
    ───(2011h)。高中職適性學習社區資源均質化實施方案。2012年4月23日,取自:http://140.111.34.179/draft/index.html。
    教育部統計處(2011)。高級中等學校科別資料。2012年4月23日,取自: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100_base2.xls。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9)。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北星計畫招生作業試辦要點。2012年4月23日,取自:http://site.dcsh.tp.edu.tw/nstar/file/download/9。
    ───(2010)。北星計劃簡介。2012年4月23日,取自:http://163.21.2.41/d000/multi/99/北星計畫簡介990109(掛網版).ppt。
    ───(2011)。臺北市100學年度高中高職北星計畫暨產業特殊需求類科免試入學聯合招生簡章彙編。2012年4月23日,取自:http://site.dcsh.tp.edu.tw/nstar/node/3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8256025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25602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602501.pdf780KbAdobe PDF2134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