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 (一)書籍 1. 王惠玲,歐洲聯盟國家勞資爭議行為正當性實務研析-以德國為例,收錄於《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勞工委員會出版,2007年6月。 2. 王學良,處理集體勞資爭議之策略與技巧之第12章「集體休假」合法性之評議,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1989年7月。 3. 吳全成,勞資關係,華立圖書,2006年4月。 4 .林佳和,歐盟爭議行為制度現況與前瞻,收錄於《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年6月。 5. 林佳和,德國公部門勞工罷工,收錄於《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年6月。 6. 林山田,刑法通論,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 7. 林大鈞,勞工政策與勞工法論,華泰文化,1994年12月。 8. 林更盛,勞動法案例研究(一),翰蘆出版,2002年5月。 9. 呂榮海,罷工的法律.勞資糾紛案例,蔚理出版,1988年10月。 10.邱駿彥,勞資爭議行為正當性之判斷與確立專題評析一,收錄於《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年6月。 11.張鑫隆,爭議行為之法律評價的構造,收錄於《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年6月。 12.張鑫隆,爭議權之憲法保障與爭議行為之法規範,收錄於《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年6月。 13.張鑫隆,罷工糾察線作為預防犯罪的警察權發動對象—勞動法觀點,收錄於《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年6月。 14.張天開,各國勞資關係制度,華岡印刷,1980年5月。 15.郭玲惠,勞資爭議行為正當性之判斷與確立專題評析二,收錄於《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年6月。 16.陳繼盛,勞工法論文集,財團法人陳林法學文教基金會,1994年6月。 17.陳繼盛,企業外處理勞資爭議的制度設計/處理勞資爭議之技巧與策略研討會實錄,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印行,1989年2月。 18.黃越欽,勞動法新論(修訂三版),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9月。 19.楊通軒,集體勞工法-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2007年11月。 20.劉志鵬,勞動法解讀,月旦出版社,1996年6月。 21.蔡炯燉、張鑫隆合著,美日勞資爭議行法制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年3月。 22.衛民、許繼峰,勞資關係與爭議問題,國立空中大學,2003年。 23.簡良機,勞資爭議立法規範及處理制度之研究,五南出版,1991年10月。 24.Sauer, L.Robert & Voelker, E.Keith,朱柔若譯,勞工關係-結構與過程,國立編譯館,1999年12月。 25.William B. Gould IV原著/焦興鎧譯,A Primer on American Labor Law, 3rd Ed./美國勞工法入門,國立編譯館,1996年。 (二)期刊 1. 吳育仁,美國勞資集體協商制度之法律政策分析,歐美研究第32卷第2期,2002年6月。 2. 林大洋,債務不履行與侵權行為競合適適用之基準-實務上相關見解之探索與辨正,法令月刊第61卷第3期,2010年3月。 3. 陳聰富,誠信原則的理論與實踐,政大法學評論第104期,2008年8月。 4. 黃越欽,從勞動鬥爭權到和諧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39期,1989年6月。 5. 黃越欽,權利濫用與惡意抗辯權,政大法學評論第7期,1972年12月。 6. 黃程貫,論政治罷工,政大法學評論第40期,1989年12月。 7. 黃程貫,勞資爭議法律體系中之罷工的概念、功能及基本法律結構,政大法學評論第39期,1989年6月。 8. 黃程貫,由罷工權及工作拒絕權之法律性質談勞工集體休假,政大法學評論第37期,1988年6月。 9. 黃宗旻,再探勞工抗爭行為阻卻刑事違法問題,軍法專刊第56卷第2期,國防部,2010年4月。 10.楊通軒,集體爭議行為刑事責任及行政責任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117期,2010年10月。 11.鄭津津,美國勞資爭議行為正當性之探討,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0期,2006年12月。 12.韓仕賢,美國誠信協商義務之法規範對勞資關係影響,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會訊,2010/10/15。 (三)學位論文 1. 李桃,2002年美西碼頭勞資爭議之研究,中正大學勞研所碩士論文,2009年。 2. 李文輝,我國勞動爭議處理法規範之研究-以1992年基隆客運勞動爭議案為例,政大法研所碩士論文,2004年。 3. 周雨潔,勞工基本權界限理論之研究-以日本國憲法為中心,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 莊政達,爭議行為於刑事上免責之研究-以日本勞動組合法第一條第二項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5. 許天文,我國勞資爭議處理法中罷工糾察行為概念之探討—以正當性原則為中心的比較法觀點,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6. 彭常榮,勞動者爭議行為合法性研究以醫師罷工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7. 詹振寧,勞動集體爭議行為正當性之研究-社會相當性理論之具體適用,中興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1996年。 8. 楊通軒,爭議行為與損害賠償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9. 劉邦棟,勞工爭議行為法律問題之研究,中正大學勞研所碩士論文,1995年。 10.鄭津津,美國罷工法規之研究-兼論我國相關法規應有之發展,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四)學術研討會論文 1. 林佳和,勞動三法變革:工會法的分析-法律政治學進路的選擇,台灣法學會2008年年度法學會議,2008年12月20日。 2. 張鑫隆,爭議行為之民刑事與行政法上免責範圍,勞資爭議處理法制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財團法人職業訓練研究發展中心主辦,2009年10月15日。 3. 楊通軒,勞資爭議樣態與處理模式-勞動者面向的探討,勞資爭議研討會,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舉辦,2008年10月2日。 二、英文部分(in alphabetic order) 1.Dau-Schmidt, Kenneth G. “ Employment in the New Age of Trade and Technology : Implications for Labor and Employment Law”, 76 Ind. L.J. 1, 1-2, 11, 2001. 2.Fossum, John A. “Labor Relations: Development, Structure Process”, Quebecor World Fairfield Inc., 8th ed., 2002. 3.Hardy, Stephen “Labour law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Great Britain”,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3rd(revised) ed.,2007 4.Hardin, P. ed. “The Developing Labor Law”,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Inc., 1995. 5.ILO, Celebration of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Convention No. 98: The right to organize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Geneva, 2009. 6.ILO, Digest of decisions and principles of the Freedom of Association Committee of the Governing Body of the ILO, Geneva, 5th (revised) ed., 2006. 7.ILO, Freedom of Association concerning strikes,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 Geneva, Vol.126, No.5, 1987. 8.ILO, International Labour Conven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1919-1951. Vol. I. Geneva, 1996. 9.ILO, Record of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Labour Conference, 40th Session, Geneva, 1957. 10.ILO, Trade union pluralism and proliferation in French-speaking Africa, Geneva, 2010. 11.Simpson, B. “Code of Practice on Industrial Action Ballots”, Industrial Law Journal, 2001. 12.Gernigon, Bemard & Odero, Alberto & Guido, Horacio “ILO principles concerning the right to strike”,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 2000. 13.Gorman, Robert A. & Finkin, Matthew W. “Basic Text on Labor Law: Unionization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 2004. 14.Hodges-Aeberhard, Jane & Odero de Dios “Principles of the Committee on Freedom of association: Digest of decisions and principles of the Freedom of Association Committee of the Governing Body of the ILO”, 4th(revised) ed., Geneva, 1996, 15.Sloane, Arthur A. & Witney, Fred “Labor relations”, Pearson Education, Inc., 13th ed., 2010. 16.Sauer, Robert L. & Voelker, Keith E. “Labor Relation-Structure and Process”, Macmillan Pub Co:2ed, 1993. 17.Carter, Donald D. & England, Geoffrey & Etherington, Brian & Trudeau, Gilles “Labour law in Canada”,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5th ed., 2002. 三、網頁 1.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2.日本判例資料檢索系統:http://www.courts.go.jp/search/jhsp0010?hanreiSrchKbn=01 3.US Supreme Court Cases & Opinions http://supreme.justia.com/us/ 4.U. S. Code http://www.law.cornell.edu/uscode/ 5.Antoine, Secondary Boycotts and Hot Cargo: A Study in Balance of Power, 40 University of Detroit Law Journal 189, 1962. http://heinonline.org/HOL/LandingPage?collection=journals&handle=hein.journals/udetmr40&div=15&id=&page= 6.NLRB v. Blades Mfg. Corp., 344 F.2d 998(8th Cir. 1965) http://bulk.resource.org/courts.gov/c/F2/344/344.F2d.998.17662.html 7.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http://www.ilo.org/global/lang--en/index.htm 8.ILO, International Labour Conference, 81st Session, Geneva, 1994. http://www.ilo.org/public/english/standards/relm/ilc/ilc85/instrum.htm 9.ILO, 358th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Freedom of Association, ILO 309th Session, Geneva, November 2010. http://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ed_norm/---relconf/documents/meetingdocument/wcms_146695.pdf 10.ILO, Right to Organise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 Convention, 1949(No. 98). http://www2.ohchr.org/english/law/organise.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