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278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822/144841 (79%)
造访人次 : 51782701      在线人数 : 57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2782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2782


    题名: 論刑事訴訟法之勘驗-以勘驗權限分配與勘驗筆錄之調查為中心
    A study on the inspection of the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 Focusing on the allocation of inspection authority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inspection records
    作者: 張建強
    贡献者: 楊雲驊
    張建強
    关键词: 勘驗
    強制處分
    證據方法
    勘驗筆錄
    司法警察
    傳聞法則
    直接審理
    在場權
    日期: 2010
    上传时间: 2012-04-17 09:17:17 (UTC+8)
    摘要: 一、觀念釐清:
    1、勘驗之證據方法是指由實施證據調查之主體親自勘驗,而不包括調查勘驗筆錄在內。若實施證據調查之主體未親自對勘驗標的進行觀察、體驗,而僅調查由他人所製作之勘驗筆錄者,將無從直接依其感官知覺作用而獲得證據資料,反之僅是以他人書面轉述之內容作為證據,性質上應屬於文書之證據方法。
    2、勘驗權限之有無與勘驗筆錄得否作為證據使用並無直接關係。在偵查階段,勘驗權限之有無主要應著重在強制處分之發動權限;反之審判階段強調證據調查之嚴格性,上述規定均非以賦予勘驗筆錄證據能力為其目的,故自不得以法院或檢察官有勘驗權限,即推論其勘驗筆錄一概具有證據能力。
    3、審判中,法院原則上應親自實施勘驗以調查證據,僅於構成實質直接性例外之情形,始得以調查勘驗筆錄取代法院親自勘驗。於個案中已符合直接審理原則之例外情形,始應考量勘驗筆錄是否具有證據能力之問題。
    二、勘驗筆錄之證據能力:
    1、不論實施勘驗者為法官、檢察官或司法警察(官),其所製作之勘驗筆錄均為傳聞證據,而應受傳聞法則之拘束。其中就法院或法官所製作之勘驗筆錄而言,基於法官公正、中立之定位,應得類推現行法第159條之1第1項之規定,肯定其符合傳聞例外而得作為證據使用,但仍應注意當事人及辯護人在場權之保障。
    2、檢察官所製作之勘驗筆錄,應得類推第159條之1第2項之規定,原則上具有證據能力。但基於保障當事人反對詰問權之觀點,偵查中檢察官若無正當理由,仍未通知當事人或辯護人於勘驗時到場者,既無從藉由即時提出意見以確保筆錄之真實性及正確型,應認為該勘驗筆錄具有第159條之1第2項「顯有不可信之情況」,而不應允許作為證據。
    3、至於司法警察(官)所製作之勘驗筆錄或勘察報告,除經當事人同意者外,得由製作該勘驗筆錄或勘察報告之司法警察(官)於審判中到庭,具結證述其勘驗筆錄製作之真實,並賦予當事人及辯護人為反對詰問之機會後,肯定該勘驗筆錄或勘察報告具有證據能力。不得以現行法第212條未將司法警察(官)規定為勘驗主體,便認為其勘驗結果絕對不得作為證據。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土本武司著,董璠輿、宋英輝譯,日本刑事訴訟法要義,1997年。
    ˙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2005年9月。
    ˙王兆鵬等,傳聞法則理論與實踐,2003年9月。
    ˙朱石炎,刑事訴訟法論,2007年9月。
    ˙吳巡龍,新刑事訴訟制度與證據法則,2003年。
    ˙林山田,刑事程序法,2000年5月。
    ˙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上冊),2006年10月。
    ˙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中冊),2007年2月。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2008年9月。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下),2010年2月。
    ˙林鈺雄,干預處分與刑事證據,2008年1月。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總論編,2010年9月。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冊)—各論編,2010年9月。
    ˙林鈺雄,搜索扣押註釋書,2002年10月。
    ˙林鈺雄,檢察官論,1994年4月。
    ˙林鈺雄,嚴格證明與刑事證據,2002年9月。
    ˙林榮耀,刑事訴訟法釋論,1990年9月。
    ˙林燦璋、林信雄,偵查管理—以重大刑案為例,2004年。
    ˙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2003年9月。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1993年10月。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1999年3月。
    ˙黃東熊等,刑事證據法則之新發展—黃東熊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2003年6月。
    ˙黃朝義,犯罪偵查論,2004年。
    ˙黃朝義,刑事訴訟法—證據篇,2002年11月。
    ˙褚劍鴻,刑事訴訟法論(上冊),2001年9月。
    ˙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1993年12月。
    二、期刊文章(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方文宗,論勘驗,警察法學,第3期,2004年12月,頁307-325。
    ˙朱朝亮,偵查實務講座:第一講—非正規偵查之類型及其蒐證效力(上),月旦法學教室,第90期,2010年4月,頁57-73。
    ˙朱朝亮,偵查實務講座:第一講—非正規偵查之類型及其蒐證效力(下),月旦法學教室,第91期,2010年5月,頁60-66。
    ˙何賴傑,錄音、錄影、電磁紀錄等之調查(刑事訴訟法第一六五條之一第二項),全國律師,第8卷9期,2004年9月,頁33-38。
    ˙吳巡龍,任意偵查的方式,月旦法學教室,第65期,2008年3月,頁16-17。
    ˙吳巡龍,我國與美國證據排除實務運作之比較—兼評最高法院相關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141期,2009年12月1日,頁94-111。
    ˙吳巡龍,監聽譯文有無證據能力,月旦法學教室,第81期,2009年7月,頁20-21。
    ˙吳巡龍,檢察官傳訊方式及任意偵查,刑事法雜誌,第53卷第1期,2009年2月,頁1-21。
    ˙吳俊毅,未依法具結的證人陳述與證據禁止—評最高法院對於刑事訴訟法第一五八條之三適用的看法,台灣法學雜誌,第141期,2009年12
    月1日,頁112-129。
    ˙吳建銘,中國古代的司法勘驗,雄中學報,第6期,2003年5月,頁283-288。
    ˙吳景欽,從檢察官強制處分權的逐步廢除探討檢警職權之消長,法令月刊,第53卷第4期,2004年5月,頁42-57。
    ˙宋重和,檢警偵查權限行使之監督—兼論法官保留之迷思,警學叢論,第36卷第6期,2006年5月,頁165-184。
    ˙林鈺雄,從基本權體系論身體檢查處分,台大學法學論叢,第33卷3期,2004年5月,頁149-200。
    ˙林鈺雄,對第三人之身體檢查處分—立法原則之形成,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4期,2004年7月,頁101-143。
    ˙林鈺雄,對被告∕犯罪嫌疑人之身體檢查處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5期,2004年2月,頁56-78。
    ˙林輝煌,談日本法上的任意同行與逮捕—兼論我國法及實務,法令月刊,第60卷2期,2009年2月,頁102-128。
    ˙柯耀程,「證據保全」立法之檢討-評刑事訴訟法新增修證據保全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97期,2003年6月,頁141-155。
    ˙柯耀程,刑事訴訟法:第一講—強制處分基礎思維,月旦法學教室,第76期,2009年2月,頁88-97。
    ˙柯耀程,刑事訴訟法:第二講—對人之強制處分,月旦法學教室,第79期,2009年5月,頁58-67。
    ˙柯耀程,刑事訴訟法:第三講—對物及處所之強制處分,月旦法學教室,第81期,2009年7月,頁67-76。
    ˙陳運財,強制處分法定原則與令狀主義—以搜索法制為中心(上),人權會訊,第92期,2009年4月,頁23-31。
    ˙陳運財,強制處分法定原則與令狀主義—以搜索法制為中心(下),人權會訊,第93期,2009年7月,頁11-15。
    ˙陳運財,傳聞法則之理論及其實踐,月旦法學雜誌,第97期,2003年6月,頁85-106。
    ˙陳運財,檢警關係定位問題之研究—從貫徹檢察官控訴原則的立場,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2004年5月,頁64-77。
    ˙傅美惠,勘驗之思與辯─我國勘驗法制之評析,刑事法雜誌,第52卷5期,2008年1月。
    ˙傅美惠,論偵查作為主體─兼論如何重塑平行互助協力的優質檢警關係,刑事法雜誌,第51卷4期,2007年8月,頁32-77。
    ˙曾正一,偵查程序中強制處分制衡、監督與救濟機制之建構,警學叢刊,第40卷第1期,2009年7月,頁1-32。
    ˙黃朝義,犯罪偵查:第五講─勘驗與鑑定,月旦法學教室,第12期,2003年10月。
    ˙黃朝義,偵查中之強制處分與檢警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2004年5月,頁54-63。
    ˙楊雲驊,法官保留與檢察官的緊急搜索權,法學講座,第5期,2002年5月,頁1-17。
    ˙楊雲驊,新修正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評析—以「法官保留」及「證據禁止」為中心,檢察新論,第3期,2008年1月,頁161-176。
    ˙楊雲驊,證據保全的規定與實務—以偵查階段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14期,2004年11月,頁93-100。
    ˙劉邦繡,偵查中對被告及第三人為侵入性檢查身體之強制處分—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與第二百十三條、第二百十五條有關檢查身體為
    DNA鑑定之問題,法學叢刊,第47卷第1期,2002年1月,頁29-39。
    ˙歐陽正宇,檢察事務官勘驗權限初探,檢察新論,第6期,2009年7月。
    ˙蕭龍吉,司法警察機關偵查犯罪與強制處分之實施與權限分配,軍法專刊,第50卷第11期,2004年11月,頁12-26。
    三、中文碩博士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巫淑芳,刑事訴訟程序中證據取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巫聰昌,我國勘驗法制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俊宏,論身體侵入性取證,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陳欣怡,論相驗與死因鑑定,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陳姝樺,強制處分權分配構想之建構—以被告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傅美惠,論偵查作為—以警察偵查法制化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劉秋伶,數位證據之刑事證據調查程序,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盧國勳,刑事證據法中影音證據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蕭明東,論檢查身體之強制處分,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四、日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山口直也、上田信太郎,ケイスメソッド刑事訴訟法,不磨書房,2007年1月。
    ˙三井誠,刑事訴訟法:判例教材,東京大学出版会,2008年。
    ˙川端博、辻脇葉子,刑事訴訟法,創成社,2007年11月。
    ˙加藤克佳等,刑事訴訟法,日本評論社,2007年。
    ˙田口守一,刑事訴訟法,弘文堂,2004年。
    ˙白取祐司,刑事訴訟法,日本評論社,2008年。
    ˙伊藤栄樹等,新版注釈刑事訴訟法,第二卷,立花書房,1997年。
    ˙伊藤栄樹等,新版注釈刑事訴訟法,第三卷,立花書房,1996年。
    ˙伊藤栄樹等,新版注釈刑事訴訟法,第五卷,立花書房,1998年。
    ˙光藤景皎,刑事訴訟法,成文堂,2007年。
    ˙安冨潔,刑事訴訟法講義,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2007年。
    ˙寺崎嘉博,刑事訴訟法,成文堂,2008年12月。
    ˙池田修、前田雅英,刑事訴訟法講義,東京大学出版会,2006年。
    ˙松本時夫、土本武司等,条解刑事訴訟法,弘文堂,2006年。
    ˙長沼範良、田中開、寺崎嘉博,刑事訴訟法,有斐閣,2005年。
    ˙香城敏麿,刑事訴訟法の構造,信山社,2005年。
    ˙高田卓爾、鈴木茂嗣,新・判例コンメンタール刑事訴訟法2,三省堂,1995年。
    ˙高田卓爾、鈴木茂嗣,新・判例コンメンタール刑事訴訟法3,三省堂,1995年。
    ˙渥美東洋,全訂刑事訴訟法,有斐閣,2006年。
    ˙渡辺咲子,刑事訴訟法講義,不磨書房,2006年。
    ˙福井厚,刑事訴訟法,有斐閣,2006年。
    ˙福井厚,刑事訴訟法講義,法律文化社,2007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6651041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65104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4101.pdf1267KbAdobe PDF24088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