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56/144643 (79%)
Visitors : 51762963      Online Users : 48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2685


    Title: 韓台半導體與液晶顯示器對中國出口競爭力及貿易型態比較
    The comparison of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nd trade pattern between Korea and Taiwan`s semiconductor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in China
    Authors: 金慧媛
    Contributors: 曾喜炤
    金慧媛
    Keywords: 出口競爭力
    貿易型態
    半導體
    液晶顯示器
    RCA
    IIT
    TSI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2-04-12 14:20:34 (UTC+8)
    Abstract: 韓國與台灣分別在1960年代初和1950年代末採取外向型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迄今依然以出口帶動經濟發展為主要策略。1990年代以來,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對外貿易量快速增加,中國佔韓台整體對外貿易的比重日益升高,2004年更取代美國成為韓台兩國第一大出口夥伴。
      根據韓台對中國出口產業結構,韓台兩國對中國的出口明顯以生產高附加價值的高技術產業(High-Tech Industries)為主。其中,在雁行模式為主的東亞分工結構下,半導體與液晶顯示器分別為韓台兩國輸往中國的第一、第二大產品,為兩國對中國出口貢獻最大的共同產品。對於這兩種產品,韓台兩國一直以來形成你追我趕的競爭關係。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大背景下,中國政府採取家電下鄉及依舊換新等擴大內需政策,使得韓台兩國對中國半導體及液晶顯示器出口依賴度進一步增加,兩國在中國市場競爭更為加深。

      國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戰後東亞國家發展的主要動力,韓國與台灣為發展型國家的典範之一。尤其就半導體及液晶顯示器等高技術產品發展而言,政府的支持與推動絕對是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此外,目前各國的廠商跨越國家疆界而成為重要貿易平台。政府產業政策及廠商競爭策略對於產業出口競爭力及貿易型態的形成,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以此為基礎,本論文利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RCA)及產業內貿易指數(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IIT)與貿易專業化指數(Trade Specialization Index, TSI)等三個指標來衡量2005-2010年期間韓台對中國半導體與液晶顯示器出口競爭力與貿易型態及其變化,進而比較分析韓台兩國政府政策及主要廠商競爭策略對該些產業出口競爭力及貿易型態有何影響。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一) 專書
    Michael Porter著,李明軒、邱如美譯,國家競爭優勢(上),(台北:天下文化,1996年)。
    王心婷,我國LCD關鍵零組件產業經營型態與競爭策略研究,(台北:經濟部技術處,2004年8月)。
    史惠慈,不能沒有ECFA: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對台灣的挑戰(台北:財團法人兩岸遠景基金會,2010年)。
    呂曜志,金融海嘯後中國大陸經濟的危機與轉機,(台北: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2009年12月)。
    宋鎮照,全球金融大海嘯下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變動中的亞太國家機關、市場經濟與全球金融的發展關係(台北:五南總經銷,2009年)。
    林靖頣,台韓競爭產品在中國大陸市佔率消長分析,(台北: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2010年)。
    林錦煌,產業分析-競合與策略, (台北: 創海書局,2008年)。
    林麗雪,台灣科技產業驚嘆號,(台北:遠流,2010年9月)。
    財訊出版社編輯部,台灣電子產業新版圖,(台北:財訊出版社,2007年5月) 。
    孫明志,台灣高技術產業大未來一起越與創新,(台北:天下文化,2004年)。
    徐作聖,產業分析,(台北:全華,2009年)。
    徐美雯,全球產業聚落位移下我國顯示產業國際競爭力之研究,(台北:經濟部技術處,2005年11月)。
    郭建宏,中國加工貿易問題研究-發展、挑戰和結構升級,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年10月 )。
    喩志軍,產業內貿易研究兼論中國的貿易優勢重構,(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9年3月)。
    彭國柱,由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看兩岸晶圓代工的競合,(台北;經濟部技術處,2006年7月)。
    黃三本,科技產業競爭策略研究系列 第七輯 台灣DRAM產業全球競爭策略,(台北: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2006年12月)。
    黃曉玲,韓、日LCD液晶顯示器與半導體主要廠商在中國佈局趨勢與台灣產業因應策略,(台北:工業技術研究院,2007年11月)。
    劉美君,2010平面顯示器年鑑 ,(台北:工業技術研究院,2010年6月)。
    蔡金坤,2010半導體年鑑,(台北:工業技術研究院,2010年6月)。
    (二) 期刊
    丁 凱,「國際貿易理論發展綜述」,經濟縱橫(吉林),2004年第9期,頁59。
    于燮康,「集成電路產業政策上國外先進的經驗和教訓」,中國電子商情(北京),2008年11月,頁26。
    王冰蓉,「韓國雙雄在中國內鬥、國產彩電企業不宜匆忙入局」,IT世代周刊(廣東),2011年5月,頁50。
    王彥文,「新世代韓國產業科技發展策略-平面液晶顯示器產業為例」,科技發展政策報導(台北),2006年2月,頁138-139。
    王昭琪,「顯示器探討韓國大型TFT LCD產業發展現況與佈局(上)」,工業技術研究院(台北),2002年9月,頁2。
    王華強,「協調制度與海關商品歸類」,紡織導報(上海),2007年第7期,頁113-114。
    王 菲,「液晶顯示器高世代線的中國博弈」,新經濟導刊(北京),2011年第7期,頁54。
    王 鵬,「韓台發展高技術產業的比較分析」,亞太經濟(湖南),2001年第2期,頁72-75。
    朱傳波,「韓國與台灣微電子產業發展模式的比較研究」,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浙江), 2005年第2期,頁78。
    朱 磊,「後ECFA世代加速推動兩岸產業合作與轉型升級」,今日中國(北京),2010年第8期,頁15。
    江李薇,「基於產業內貿易的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國際競爭力研究」,中國經貿導刊(北京),2006年第23期,頁37-38。
    老漁翁,「細析液晶顯示器(LCD)」,中國科技信息(北京),2002年第18期,頁33-35。
    何正霞,「產業內貿易對提高我國外貿競爭力的作用」,商業世代(北京),2004年第21期,頁49-51。
    余 勇,「液晶顯示器:迎來兩岸互手新世代」,中國照明電器(北京),2009年第2期,頁40。
    吳安宇,「 善用兩岸有利政策,創造產業發展高峰」,半導體產業推手(台北),2008年總第33期,頁1。
    李 青,「韓國自主創新體系的構建策略研究」,戰略決策研究(廣東),2011年第2期,頁13-14。
    李煥仁,「我國TFT-LCD產業發展情境與策略分析」,科技發展政策報導(台北),2006年第2期,頁116。
    李嬌、陸曉麗,「從國際生產網絡視角考察東亞貿易模式轉變」,亞太經濟(湖南),2008年第3期,頁3-10。
    李曉、付競卉,「中國作為東亞市場提供者的現狀與前景」,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吉林),2010年第2期,頁17-29。
    於慧君,「我國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狀況分析」,現代商貿工業(湖北),2010年第3期,頁104- 105。
    易 善,「論台灣2003年LCD產業之發展趨勢」,現代顯示(北京),2003年5月總第39期,頁10。
    林裕洋,「快速切入市場創造三贏」,半導體產業推手 (台北),2010年總第40期,頁13、25-26。
    林愛儀,「兩岸早收清單全面解讀」,卓越雜誌(台北),2010年第8期, 頁88-100。
    武 芳,「2009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分析」,國際貿易 (北京),2010年第5期,頁23-28。
    邱 菲,「加強品牌意識,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上場現代化(北京),2011年總第665期,頁40。
    金 禾,「台灣兩兆雙星政策簡介」,電子產品世界 (北京),2003月第21期,頁19。
    金福子,崔松虎,「韓國的IT產業」, 亞非縱橫 (北京),2007年第6期,頁116。
    姚瑜瀅,「試析東亞產業轉移對地區國際關係的影響」,中國長春市委黨校學報,(吉林),2007年第5期,頁54。
    洪世章,「我國TFT-LCD產業之技術優勢分析」,科技發展政策報導(台北),2004年第12期,頁1000。
    胡 婧,「跨國公司投資獨資化對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及對策」,中國市場(北京),2011年總第637期第26期,頁21。
    唐 華,「韓國半導體高速發展的原因」,全球科技經濟瞭望(北京),2000年第1期,頁49。
    徐東曉,「微妙的三角:日、韓、台三地產業轉移」,新財經 (北京),2005年第8期,頁66。
    徐學軍,「全球價值鏈視角下,我國製造企業國際運應模式探討」,商業世代(北京),2011年第10期,頁73-74。
    翁寿送,「韓國半導體工業的騰飛」,電子工程師 (江蘇),1996年第2期,頁29。
    翁海頴,「台灣的國際技術引進、學習和再創新模式」,經濟前沿 (廣東),2008年第9期,頁35。
    袁鹤齡,「我國TFT-LCD產業發展模式之探討」,科技發展政策報導(台北),2006年第2期,頁130。
    馬風湊,「東亞垂直專業化分工與貿易」,燕山大學學報(河北),2009年第1期,頁119-120。
    高 露,「日韓台TFT-LCD產業政策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現代顯示 (北京),2005年總第54期,頁21。
    康 娜,「企業自主創新淺析-由OEM到ODM、OBM」,現代商業 (北京),2010年第23期,頁132。
    張明志、薛東暉,「國際金融危機與中國出口貿易的穩定性-基於中日韓三國的比分 析」,國際貿易問題(浙江),2010年第1期,頁43-51。
    張國慶,「國際貿易即國際分工新解-基於經濟虛擬化的角色」,中央財經大學學報(北京),2011年第7期,頁51。
    張淑華,「台灣TFT-LCD廠商赴大陸投資行為之分析」,經濟法制論叢(台北),2010年第45期,頁104。
    張嵎喆,「2005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分析」,中國科技投資(北京),2006年第3期,頁51-53。
    ---------,「2006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分析」,中國科技投資(北京),2007年第5期,頁53-55。
    張 豐,「台灣“新竹科學園”發展的省思及對中國的啟示」,科技管理研究(廣東),2010年第1期,頁194。
    郭婉君,「以全球化視野,立足全球半導體產業舞台」,半導體產業推手(台北),2007年總第29期,頁7-9。
    陳 雯,「海峽兩岸產業內貿易動態變化特證分析」,經基地理(湖南),2011年第5期,頁788。
    陶 然,「台灣電子產業走向未來」,電子產品世界 (北京),2010年第9期,頁2- 4。
    陸寒寅,「金融危機下東亞出口導向戰略的重新思考」,世界經濟情況(上海),2009年第5期,頁4-7。
    喻志軍,「中國外貿競爭力評價:理論與方法探源-基於產業內貿易指數與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的比較分析」,統計研究(北京),2009年第5期,頁94-99。
    揚京鐘,「論稅收政策與台灣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湖南工業大學學報(湖南),2010年第5期,頁105-109。
    曾國平,「創造競爭優勢與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實施」,重慶交通學院學報 (重慶),2003年第4期,頁29。
    曾喜炤,「後金融危機世代中國外貿形勢與展望」,(台北: 國際金融危機後兩岸發展學術研討會,2009年12月)。
    超放、李季,「中韓貿易現狀及產業內貿易研究」,吉林師範大學學報 (吉林),2010年第4期,頁52-56。
    黃三本,「全球TFT-LCD產業世紀爭霸戰」,電子月刊(台北),2005年第141期,頁222-230。
    黃中文,「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國際競爭力探析」,科學管理研究(內蒙古),2006年第1期,頁56-59。
    黃先海,「高技術產業的國際分工地位:文獻述評與新的分析框架」,浙江大學學報(浙江),2009年第4期,頁38。
    傳鈞文、李梁,「從中日電機電器產業內貿易看兩國分工的趨勢」,世界經濟研究(上海),2003年第4期,頁58。
    楊曉東,「家電下鄉政策實施情況的調查與研究」,商場現代化(北京),2010年總第604期,頁9。
    溫源鳳,「全球液晶顯示器(LCD)的發展概況」,遠東學報(台北),2004年第10期,頁654。
    葉 梦,「淺析半導體公司跨國設備投資的戰略」,東方企業文化 (北京),2010年第8期,頁84。
    臧海港,「Mediatek聯發科,推山寨一變產業格局」,商界 (重慶),2010年第7期,頁83。
    劉友金、胡黎明,「產品內分工、價值鏈重組與產業轉移-兼論產業轉移過程中的大國戰略」,中國軟科學 (北京),2011年第3期,頁150-152。
    劉世忠,「新戰國時代DRAM產業」,華南金控 (台北),2003年第2期,頁49。
    劉東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政府作用淺析-台灣、新加坡、韓國政府實踐述評」,江漢論談(湖北),2001年第3期,頁90-91。
    劉容欣,「東亞經濟出口競爭力的比較研究」,南開經濟研究(天津),2002年第5期,頁40-51。
    劉常勇,「產業升級轉型的技術與市場生命週期-以新興經濟的高技術產業為例」,中山大學學報(廣東),2009年第1期,頁190。
    樊 奇,「中國製造企業國際運營路徑探討」,中外企業家(哈爾濱),2010年總第6期,頁14。
    蔡青龍,「淺談晶圓代工產業崛起的藍海戰略與激烈競爭下的各公司層戰略」,東方企業文化 (北京),2010年第8期,頁81。
    鄭常恩,「在中國大陸韓國企業的經營成果與產業空洞化研究」,東亞研究(台北),2008年第1期,頁89。
    鄭燕芬,「由和鑑案看兩岸IC產業之發展與佈局-以台積電、聯電與中芯為例」,(台北:第九屆兩岸中華文化與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2006年)。
    盧淑華,「IC封裝與測試產業」,產經資訊(台北),2006年第38期,頁26。
    盧萬青,「我國貿易順差的成因及變動趨勢」,國際貿易問題(浙江),2009年第7期,頁61-70。
    盧 銳,「自主創新技術學習與產業競爭力的提高-以台灣IC頁為例」,中國工程科學(北京),2007年第8期,頁38。
    糟 平,「台灣半導體產業跨越式技術戰略探討」,企業經濟(江西),2010年第6期,頁107。
    藍庆新、劉學黨,「中韓產業內貿易的實證分析與促進策略」,國際經濟探索(廣東),2011年第2期,頁34。
    魏 艾,「經濟全球化下兩岸經貿關係的戰略選擇」,海峽評論(台北),2009年第217期,頁8-12。
    ---------,「東亞區域結構變遷下的兩岸經貿關係」,(台北:展望兩岸經貿關係學術研討會,2004年10月),頁13。
    魏 蔚,「韓國產業政策分析」,亞非縱橫(北京),2007年第6期,頁45。
    魏曉燕,「台灣信息產業崛起的成功經驗」,廣東科技(廣東),2009年第23期,頁42。
    關 威,「中韓FTA的建立對我國電子產業的影響及對策」,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山東),2008年第2期,頁32-34。
    欒 蘭,「獨立學院的現狀分析和發展戰略構想-基於波特競爭理論模式」,教育科學(遼寧),2010年第1期,頁64。
    (三) 論文
    王俊郎,「台灣與韓國中間材在美日市場之競爭力分析」,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2007)。
    張冠雄,「台灣與大陸產品在美國及日本市場的競爭分析」,東吳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許楓靈,「台灣與中國大陸對歐盟出口競爭優勢分析」,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鄭淵完,「中韓兩國外銷美國主要商品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四) 網路資料
    「2015年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策略」, 經濟部工業技術研究院(2009年),頁23、46-47。<cdnet.stpi.org.tw/techroom/.../00_policy_006.pdf>
    「台積電一定要去中國」, 大紀元(2002年1月12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2/1/12/n163526.htm>
    「台灣半導體產商青睞大陸、西進潮洶湧大陸」,華夏經緯網(2011年10月23日)。
    <http://big5.huaxia.com/zt/2002-42/125996.html>
    「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兆"耀全球」, 經濟部工業局 (2006年12月13日)。
    <http://www.moeaidb.gov.tw/2009/ctlr?PRO=news.NewsView&id=750>
    「平面顯示器產業環境建構計畫推動成果」, 經濟部工業局(2005年11月2日)。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TE/095/TE-R-095-032.htm>
    「放寬8吋晶圓製程技術赴大陸投資政策相關說明」,經濟部工業局 (2006年12月29日)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olicy/2006/policy_06_176.htm>
    「茂德科技將在重慶投資設立八吋晶圓廠」,大紀元(2007年6月15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7/6/15/n1745072.htm>
    「後危機時代台灣經濟的發展趨勢」,中國評論新聞網(2010年4月28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3/0/4/0/101304073.html?coluid=50&kindid=1083&docid=101304073>
    「從我國對日本與大陸貿易結構探討我國產業移動與競爭力之比較」,台灣經濟研究院(2003年12月),頁46。<www.cepd.gov.tw/dn.aspx?uid=4286 >
    「望春風-春風何時再拂半導體」,半導體產業報告(2001年)。
    <http://www.pwcm.com.tw/reports01_2.htm#01>
    「液晶顯示器囚徒之爭三年見分曉」,和訊科技(2010年9月21日)。
    <http://tech.hexun.com.tw/2010-09-21/124974841.html>
    「經濟部修正赴大陸投資TFT-LCD液晶顯示器廠向關規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11年3月8日)。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market/eedisplay/2011/eedisplay_11_011.htm>
    「經濟部發布低階半導體封裝測試及四吋以下液晶顯示器中段製程自明日自原列禁止赴中國大陸投資項目改為一般類項目」,經濟部工業局(2006年4月28日) 。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olicy/2006/policy_06_053.htm>
    「經濟部針對DRAM產業說明資料」,中華民國經濟部(2008年12月16日)。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olicy/2008/policy_08_179.htm>
    「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模式分析」,中國電子市場(2007年6月28日)。
    <http://www.cmwin.com/CBPResource/StageHtmlPage/A279/A279200762810398421.htm>
    台灣財政部關稅總局。
    <http://web.customs.gov.tw/mp.asp?mp=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法協中心,「台灣新經濟簡訊」,第117期(2010年10月21日)。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4374>
    何惠安,「友達與長紅結盟,液晶模組供貨今年大增一倍」,華夏經緯網(2010年12月8日)。
    <http://big5.huaxia.com/tslj/qycf/2010/12/2209177.html>
    吳佳陽,「技術移轉成功因素和成功準則之探:以DRAM製造技術移轉為例」,(2008年12月)。
    <http://163.26.231.243/journal/ArticlePublish/FullText/200812-1-1-30-52.pdf>
    李國貞,「擴大租稅優惠加速產業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兩岸經貿網(2002年6月)。
    < http://www.seftb.org/mhypage.exe?HYPAGE=/03/03_content_01.asp&weekid=36&idx=1>
    李淑惠,「力晶將減少向瑞晶提貨」,工商時報(2011年9月23日)。
    <http://proj.moeaidb.gov.tw/sipo/IndustryTrend/news-more.asp?vrlSh4hGiV==>
    姚詩姍,「西進大陸是佈局全球的開始」,經濟部工業局半導體產業推動辦公室(2007年11月19日)。
    <http://proj.moeaidb.gov.tw/sipo/industrytrend/character-more.asp?vrlShol>
    彭茂榮,「韓美簽署FTA對台灣半導體產業之影響」,ITIS(2011年10月19日)。
    <http://www.itis.org.tw/rptDetail.screen?industry=1&ctgy=1&rptidno=929904139&check=ok>
    彭國柱,「晶圓代工取代DRAM成為半導體產業資本支出重心」,ITIS(2011年6月)。
    <http://www.itis.org.tw/rptDetail.screen?industry=1&ctgy=1&rptidno=242314576&check=ok>
    陽明哲,「最高段的競爭策略」,天下雜誌(台北),2007年第387期。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3902>
    楊雅風,「我國中小尺寸顯示器驅動IC仍居全球弱勢地位」,ITIS(2006年9月15日)。
    <http://www.itis.org.tw/rptDetail.screen?industry=1&ctgy=1&rptidno=22CFDC59F2FE6FAF482571E900361AE4&check=ok>
    溫啟宏,「談開放8吋晶圓廠赴中國大陸的階段性意義」,半導體科技(2005年5月3日)。
    <http://ssttpro.acesuppliers.com/semiconductor/Magazine_Details_Index_Id_581.html>
    葉錦清,「2010年全球前三大之台灣產業/產品-TN/STN LCD液晶顯示器」,ITIS(2011年6月)。
    < http://www.itis.org.tw/rptDetail.screen?industry=1&ctgy=2&rptidno=733579575&check=ok >
    劉大年,「利用ECFA深化兩岸產業合作」,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1年7月13日)。
    <http://www.npf.org.tw/post/2/9433>
    鐘俊元,「中國大陸面板產業新情勢,台日亟待合作共創雙贏」,ITIS(2011年8月10日)。
    <http://www.itis.org.tw/BookView.do?rptidno=941775935>
    ---------,「開放大陸投資對TFT-LCD產業之影響」,ITIS(2008年6月5日)。
    <http://www.itis.org.tw/rptDetail.screen?industry=1&ctgy=2&rptidno=591362006&check=ok>
    二、韓文部分
     (一) 專書
    Cha Dong-Se,韓國、日本、台灣▪新加坡的出口競爭力比較分析,(首爾;韓國產業經濟技術研究院,1983年)。
    Choi Jae-Ho,台灣半導體產業現況,(首爾:產業銀行經濟研究所,2008年9月) 。
    Choi Nak-Gyun、Lee Hong-Sik,國際貿易比較優勢與政策分析,(首爾: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2010年)。
    Ji Man-Su、Yeo Ji-Na,中國12•5規劃之主要內容與其內涵,(首爾 : 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2010年)。
    Jung Dong-Young,中國半導體、LCD產業崛起與應對,(首爾:三星經濟研究所,2009年12月)。
    Kim Jung-Suk,對中國市場出口競爭力分析,(首爾:韓國關稅貿易研究院,2010年)。
    Kim Pak-Su,在EC市場之韓國競爭力分析,(首爾: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1993年)。
    Lee Kyung-Sook,次世代液晶顯示器及設備產業之2020瞻景與戰略,(首爾:產業研究院,2007年5月)。
    Lee Mun-Hyung,中國對韓國、日本與台灣進口結構比較分析,(首爾:韓國產業研究院,2009年) 。
    Lim Jun、Kang Hong-Yeol,為IT產業結構高度化,廠商之間合作方案研究,(首爾:KISDI,2008年)。
    Oh Yong-Suk,韓國對日本及中國貿易結構分析與其啟示,(首爾 : 韓國產業研究院,2009年)。
    Sim Young-Sub、Oh Young-Suk,韓國的產業競爭力- 以金融危機之後出口競爭力變化為主,(首爾:韓國產業研究院,2001年)。
    Um jung-myung、Son Min-jung、Kyun hyuk-jae,中國經濟增長戰略的變化: 以投資、出口轉消費為主,(首爾 : 三星經濟研究所,2010年)。
    韓國知識經濟部對外經濟部 ,依產業別之韓台出口競爭力比較,(首爾: 規劃財政部,1992年)。
    韓國產業研究院,在日本經濟復甦下,韓日出口競爭力比較,(首爾:韓國產業研究院,2007年)。
    韓國貿易投資盡興公司,兩岸ECFA對韓國產業的影響,(首爾: 韓國貿易投資盡興公司,2010年)。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如何進行?: ECFA對韓國經濟的影響與韓國應付方案研究,(首爾: 韓國貿易投資盡興公司 ,2009年)。
      (二) 期刊
    Choi Yong-Min,「主要國家的出口擴大戰略與啟示」,Trade Focus(首爾),2010年。
    Jang Doo-Suk,「CHIWAN對韓國IT產業之影響力與韓國的對應戰略」,韓國產業銀行
           調查月報 (首爾),2010年第5期,頁8。
    ----------------,「兩岸 ECFA簽署對韓國產業之影響分析」,韓國產業銀行調查月報
           (首爾),2010年第7期,頁5。
    Ji Man-Su、Lee Seung-Sin、Yeo Ji-Na,「兩岸ECFA主要內容與啟示」,今日的世界
           經濟(首爾),2010年, 頁1-3。
    Kim Suk-Jin,「中國電子產業出口競爭力情形」, LG周刊經濟(首爾),2004年。
    Park Dong-Jun,「在亞洲地區、中國效應」,海外經濟Focus(首爾),2010年,頁1-2。
    Song Eun-Jung,「LG Display」,Extrade KOREA company report(首爾),2010年12
           月,頁17。
    電子資料事,「中國半導體產業之現狀和各家廠商之策略」,Semiconductor&FPDMonthly(首爾),2009年第5期,頁15。
    韓國產業研究院,「金融海嘯後,韓國經濟的中國依賴趨勢與其啟示」,產業經濟信息(首爾), 2010年,頁1-4。
    韓國電子信息通信產業振興會,「三星與LGD LCD液晶顯示器的中國投資」,電子振興(首爾), 2010年1月總第30期,頁47-50。
     (三)網路資料
    Choi Jae-Ho,「台灣半導體產業現況」, 韓國產業銀行經濟研究所 (2008年9月11日)。
    <http://rd.kdb.co.kr/jsp/re/jcontent/REKfg0101_p4292.jsp>
    Jo Tae-Hyun,「海力士無錫廠成為世界半導體重心」,E-Daily News(2010年12月13日)。<http://www.edaily.co.kr/news/NewsRead.edy?SCD=DC11&newsid=01823686593198192&DCD=A01402&OutLnkChk=Y>
    Kang Eun-Gu,「中國員工“加班OK”無錫海力士韓國化戰略」,Hankyung News(2010年11月22日) 。
    <http://www.hankyung.com/news/app/newsview.php?aid=2010112236581>
    Kang Gyung-Lae,「海力士,在中國最新40奈米DRAM量產開始」,MKBusiness News
    (2010年6月8日)。
    <http://www.mt.co.kr/view/mtview.php?type=1&no=2010060716564741396&outlink=1>
    Kang Yi-Yong,「TV至尊三星和LG美中市場成績」,Hankyung News(2011年3月)。
    <http://news.hankooki.com/lpage/economy/201103/h2011030206070421540.htm>
    Lee Jun-Ki,「ETRI30年,實現IT韓國」,Digital Times(2010年9月27日)。
    <http://www.dt.co.kr/contents.html?article_no=2010092802010551731002>
    Lee Sun-Young,「台灣IT產業分析報告(2)液晶顯示器」,Globalwindow(2006年6月20日)。
    <http://www.globalwindow.org/wps/portal/gw2/kcxml/04_Sj9SPykssy0xPLMnMz0vM0Y_QjzKLd423CDQASYGZAR76kehiXiYIsSB9b31fj_zcVP0A_YLc0IhyR0dFAHPA0Kw!/delta/base64xml/L3dJdyEvd0ZNQUFzQUMvNElVRS82X0VfOEw1?1=1&workdist=read&id=2003270>
    Park Sung-Ho,「三星,LGD液晶顯示器互購率‘0’」,亞洲新聞(2010年6月4日)。
    <http://www.asiae.co.kr/news/view.htm?idxno=2010060410380654885>
    Rose Kim,「Samsung,LG先行投資,友達光電及時投資」,Aving Korea(2006年6月5日)。
    <http://kr.aving.net/news/view.php?articleId=17971&mn_name=op>
    韓國知識經濟部對外經濟部,「中國擴大內需政策與消費市場的特性變化」,政策報告(首爾),2010年。<http://www2.korea.kr/expdoc/viewDocument.req;JSESSIONID_KOREA=WVJpPJyB2wP4X9Lgr0yXTnTC9T0vxtpcRw5nwf9VmVYWJvytVb5D!-108397702?id=26229>
    韓國外交通商部,< http://www.mofat.go.kr/>。
    韓國信息通訊產業振興院網路歷史館,<http://20c.itfind.or.kr/>。
    韓國國家統計局,<http://kosis.kr/>。
    韓國貿易協會,<http://www.customs.gov.tw/StatisticWeb/StatisticsInformation.aspx>。
    三、英文部分
     (一)專書
    Balassa.B, “Tariff Reductions and Trade in Manufactures among the Industrial Countri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6,(56).
    ------------, “Comparative advantage, trade poli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1989).
    Grubel.H, Lloyd.P.,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New York, John Wiley&Sons,1975).
    Kali Akkemik,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A Comparative look at Japan Korea,Taiwan and Singapore”, (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 2008).
    Michael Borrus,“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networks in Asia:rivalry or riches?”(London; New York:Routledge,2000),P.115.
     (二)網路資料
    Global reach: China’s impact o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2005。
    < http://www.pwc.com/gx/en/technology/assets/china-semicon-2005.pdf>
    Global reach: China’s impact o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2006。
    < http://www.pwc.com/gx/en/technology/assets/china-semicon-2006.pdf>
    Global reach: China’s impact o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2008。
    < http://maltiel-consulting.com/2008_China_Semicon_maltiel_semiconductor_consulting.pdf>
    Global reach: China’s impact o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2009。
    <http://www.pwc.com/gx/en/technology/pdf/2009_China_Semicon_Rpt_Revised_Final_11-18.pdf>
    Global reach: China’s impact o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2010。
    <http://www.pwc.com/gx/en/technology/assets/china-semicon-2010.pdf>
    Hynix2005-2010年 Annual Report。
    <http://www.hynix.com/ko/invest/finance/annualReport-list.jsp >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 http://www.trademap.org/>
    LGD 2005-2010年 Annual Report。
    <http://www.lgdisplay.com/>
    Matthew Finnegan,“Chinese LCD TV market is now world’s largest”,17Mar2011。
    < http://news.techeye.net/hardware/chinese-lcd-tv-market-is-now-worlds-largest>
    Reserchchina,“TSMC approved to produce on 0.13-micron in China”,30Sep2010。<http://www.researchinchina.com/Htmls/News/201009/15789.html>
    OECD structural Analysis Databases。
    <http://stats.oecd.org/>
    UN Statistics Division。
    <http://unstats.un.org/unsd/cr/registry/regdnld.asp?Lg=1>
    友達電子 2005-2010年美國證管會申報文件。
    <http://www.友達光電.com.tw/?sn=793&lang=>
    奇美電子2005-2010年Annual Report。
    <http://www.chimei-innolux.com/opencms/奇美/Investor_relations/financials/annual_reports.html?__locale=zh_TW>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7260023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26002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