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168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105/145137 (79%)
造訪人次 : 52144776      線上人數 : 57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687


    題名: 台灣地區年齡別自殺率之變遷模式:1974-2008
    The change model of the age-specific suicide rate in Taiwan:1974-2008
    作者: 毛人傑
    Sam Mao
    貢獻者: 林佳瑩
    毛人傑
    Sam Mao
    關鍵詞: 年齡別自殺率
    結構位置均等性
    MDS空間結構
    年代效應
    年齡效應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011-10-14 13:42:33 (UTC+8)
    摘要: 早在十九世紀,法國社會學家Durkheim就已經指出自殺率是社會上普遍存在之現象。台灣地區在一九七零年代的每十萬人之總體自殺率約在10人左右,到了二十一世紀自殺死亡率已經接近20人,這種趨近於兩倍的成長暗示了自殺行為在台灣似乎並非穩定不變,甚至有更加劇烈之趨勢。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過去三十五年來,不同年齡別的人口所呈現之自殺死亡率變遷模式,並透過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中「結構位置均等性(structural equivalence)」的概念提供一種新的人口分析方法來對年齡別自殺率變化情形進行探討。

    本研究嘗試運用「結構位置均等性(structural equivalence)」的概念,先找出具有相似年齡別自殺率結構的年代,並透過集群(cluster)分析方法可以區分出不同年齡別自殺率相似與相異的年代階段。再根據不同的年代階段可以找出每一年各年齡別自殺率是如何變化的,並透過MDS多元尺度分析的空間結構圖形呈現變化情形。

    透過分析可以發現歷年男性自殺率雖約高於女性自殺率的兩倍,但兩性年齡別自殺率變遷模式卻相當類似。從年代的角度來看,歷年總體自殺率呈現「先升後降再升」的走勢;然而從年齡的角度觀察,每一年的年齡別自殺率呈現年齡越大,自殺率也越高的趨勢。雖然年齡別自殺率趨勢相似,但變化幅度卻又受到不同年代的影響。因此,根據年與年的結構位置均等性,可以區分出過去三十五年來,兩性年齡別自殺率模式的五種階段類型。因此可以透過不同階段中每一年MDS空間結構圖,來觀察不同年齡別自殺率在不同年代上的「相似性」變化,及歷年各年齡別自殺率在空間上的移動情形。

    因此透過結構相似性的分析概念與MDS空間結構圖的距離呈現,可以證明自殺率是同時受到「年代效應」與「年齡效應」的影響。透過不同年代的階段分類,代表著不同的年齡別自殺率組成模式;同一年齡別自殺率又會在不同年代上產生不同程度的距離與移動變化,特別是中壯年人口的年齡別自殺率。所以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中結構位置均等性的分析概念,的確是可以用在如年齡別自殺率等人口議題上的探討與應用。
    參考文獻: 政府資料:
    【1974-2008年台閩地區人口統計】,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
    【1974-2008年台灣地區死因統計】,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
    【2006年全球國民健康報告-死因統計】,世界衛生組織(WHO)。
    中文部分:
    林佳瑩、蔡毓智(民93)"台灣地區自殺死亡人口結構分析1991-2001"。台灣人口學會:民94年人口學年會,。
    林佳瑩、蔡毓智(民94a)"台灣地區自殺率變動趨勢研究:1976-2001"。台灣家庭醫學研究:Vol.3,No.1,pp.28-38.。
    林佳瑩、蔡毓智(民94b)"台灣戰前世代和戰後世代自殺率差異比較:1981到2000年間之趨勢分析"。台灣人口學會:民94年人口學年會。
    林佳瑩、蔡毓智(民95)"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於結構分析之應用:以台北地區小學教育資源分佈結構為例"。調查研究:No.19。
    邱震寰、李明濱 (民95)"自殺未遂者的特徵"。台灣醫學:10 (3),339-342。
    吳若寧、鄭雅文(民97)"台灣自殺死亡率趨勢:1959-2006"。台灣衛誌:Vol.27(2)。
    施以諾等(民96)"國民自殺率與國家失業率之互動與衝擊持續性"。台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3(1): 41-49
    高橋翔友(民88)"自殺心理學:以具體的例症來說明預防的方法"。台北:智慧大學。
    涂爾幹著、黃丘隆譯(民79)"自殺論。"台北:結構群。
    涂爾幹著、馮韻文譯(民97)"自殺論。"台北:五南。
    孫中興(民98)"理論旅人知涂爾幹自殺論之霧裡學"。台北:群學。
    陳玉華(民98)"失業率、離婚率、出生率、自殺率以及犯罪率彼此之間的關係─以台灣地區為例"。屏東:屏東教育大學應用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秀育(民89)"台灣地區自殺率和季節,氣候及重要節日之長期趨勢分析"。台北: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信木(民87)"生命事件(Vital Events)的季節性變化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郭雅婷(民98)"台灣地區女性勞動參與在生命歷程之變異-APC模型之應用"。台北: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平吾(民76)"台灣地區歷年來自殺現況及趨勢分析"。警政學報:11:167-226。
    張明永(民95)"自殺行為研究-台灣自殺行為",收錄於瞿海源等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2005。台北:巨流。
    游舒涵等(民96)"台北市1991-2004年間社會經濟因子與自殺死亡率趨勢"。台灣衛誌:26(1):66-74。
    黃庭郁(民96/06/15)"沉重中壯年男 自殺持續成長 "。台北:中國時報。
    楊嘉芬(民96)"台灣鄉鎮市區別自殺死亡率之分析"。嘉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裘雁鈴(民94)"台灣地區生育事件之季節模式與變遷分析"。台北:政
    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啟政(民89)"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台北:三民。
    鄧秉凡(民93)"自殺與社會、經濟因素之實證分析"。桃園:銘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鄭泰安(民97)"媒體與自殺:自殺可以預防嗎?"。台北:台灣商務。
    鄭泰安、鄧博仁、陳秀熙(民95)"天氣與自殺"。台灣精神醫學:21(4):254-259。
    戴伯偉(民95)"台灣地區年齡別死亡率的變遷模式:1950-2004"。台北: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Thomas Joiner著、朱侃如譯(民97)"為什麼要自殺?"。台北:立緒文化。
    英文部分:
    Arato M, Demeter E, Rihmer Z, Somogyi E(1988)"Retrospective psychiatric assement of 200 suicides in Budapest"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77,454-456.
    Atran S(2003)"Genesis of suicide terrorism " Science, 299,1534-1539.
    Cheng ATA, GAU SF, Chen TH, Chang YT(2004)"A 4-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n risk factors for alcohol;ism"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61,184-191.
    Cheng AT, Hawton K, Chen TH,Yen AM, Chen CY, Chen LC, Teng PR(2007)"The influence of media coverage of a celebrity suicide on subsequent suicide attempts" J.Clin Psychiatry, 68(6),862-6.
    Emile Durkheim(1951)"Suicide:A Study in Sociology " Trs. By John A. Spaulding and George Simpson" New York:The Free Press.
    Fernquist, R. M.(2001)"Attitudes Towards the Unification of Western Europe and Cross-National Suicide Rates: Eight European Countries, 1973-1990" Suicide and Life Threatening Behavior, 31(3),333-41.
    Fremouw, W. J. et al.(1990)"Suicide risk:Assessment and response Guidelines" New York:Pergamon Press.
    Hall R.C.W., Platt D.E.,& Hall R.C.W.(1999) "Suicide risk assessment: A review of risk factors for suicide in 100 patients: Who made severe suicide attempts" The Academy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 40,18-27.
    Juan J Granizo et al. (1996)"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of Suicide Mortality Rates in Spain, 1959-199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Vol.25, No.4.
    Kuo W.,& Gallo J.(2005) "Completed suicide after a suicide attempt"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62,633-635.
    Mann, J. J.(1998) "The neurobiology of suicide" Nature Medicine, 4(1), 25-30.
    Philip D(1974)"The influence of suggestion on suicide:substantive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ical Review,39,340-354.
    Preti A(2002)"Seasonal variation and meteotropism in suicide:clinical relevance of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cta Neuropsychiatrica, 14,17-28.
    Porpora D.V.(1987) "The concept of social structure" N.Y.: Greenwood Press.
    Robins E, Murphy GE, Wilkinson RH, Gassner S and Kayes J(1959)"Some clinical considera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suicide based on a study of 134 successful suicide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49 ,888-898.
    Sainsbury P, Jenkins JP and Levey A(1980)"The social correlates of suicide in Europe" In:The Science Syndrome, edited by Farmer R and Hirsch S, Croom Helm:London.
    Scott J.(2000) "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 handbook (2nd Ed.) "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Wasserman S., Faust K.(1994)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
    97254015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254015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社會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http___thesis.lib.nccu.edu.tw_cgi-bin_gs32_gsweb17.pdf1439KbAdobe PDF22503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