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633
|
Title: | 校園人權實踐現況之研究-以台北縣一所國民中學為例 A research on the praxis of human rights in campus- a case study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ounty |
Authors: | 林婉婷 Lin, Wan Tin |
Contributors: | 馮朝霖 林婉婷 Lin, Wan Tin |
Keywords: | 校園人權 友善校園 人權實踐 |
Date: | 2009 |
Issue Date: | 2011-10-11 17:04:55 (UTC+8) |
Abstract: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裡校園人權的現況。希望藉由本研究探析個案學校 的師生於校園內的真實人權感受。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前導性的探究,以參與觀察及深入訪談為主要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台北縣一所國民中學為研究場域,依「各級學校人權評估項目之建立與研究」中的評估項目及其問卷,請個案學校中的非新進教師與八年級及九年級學生填寫,以了解此校師生校園人權的真實感受。此問卷中所得的結果,使深入訪談需要關注的面向更為聚焦。依照問卷上教師與學生對校園人權感受較一致與差異性較大的題目,研擬訪談大綱,展開訪談。依照作為研究場域的國民中學實踐校園人權之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歸結出以下的研究結論: 一、整體而言,所研究的國中師生對該校校園人權實踐現況具普遍的認同 二、借課情形,相較於以往,已大有改善 三、學生的身體自主權已漸獲得重視 四、校園無障礙設施的經費與校園中其他經費的拉鋸 五、校園安全與學生隱私的折衝 六、公佈學生成績與排名,一向如此且習以為常 七、升學主義仍是校園人權的發展一大阻力 八、體罰在校園中仍依稀可見,但教師大部分已不體罰 九、對不適任教師的處理,須建立專業的輔導與淘汰機制,以確保學生的學習權 十、國中學生的自治活動仍未發展完全,須更著力於公民能力的培養 十一、看見學生的價值,建立學生的自信 十二、援入校內與校外各方資源,教學的路不孤單 十三、加強師資培育機構開設人權與法治教育相關課程 十四、常態編班使學生正常發展,但考驗教師班級經營能力與教學能力 十五、校園人權的概念已於校園中萌芽,有待全面落實 最後,並依據研究結論,教育行政單位、學校、教師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校園人權、友善校園、人權實踐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human rights understanding and behavior of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among the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ounty. This study explore the teachres’ and students’ real awareness and feelings on campus. Wit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be the guiding investigation,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study ar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 Accoriing to the data of “evaluation’s category and item for campus human rights milieu”, to frame the questions of the interview. The study comes to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on the baisis of the findings: 1. The praxis of on-campus human rights in the said school is general identified. 2. The circumstance of lending courses has been improved than ever before. 3. The right of body autonomy has been respected gradually. 4. The budget of barrier free facilities and other facilities hold up each other. 5. The safety of campus and students’ privacy strike a balance. 6. To make students’ scores public and ranking is as usual. 7. Diplomaism constrains the development of on-campus human rights. 8. Physical Punishment has been reduced. 9. It should establish complete system to eliminate and guidance incompetent teachers in order to ensure student’s learning rights. 10. The affairs of student government does not develop well. 11. Teachers should realize students’ values and establish students’ confidence. 12. Teachers join other teachers and paretns’ supports. 13. The institute of teacher education should offer more the curriculum of human rights and law-related education. 14. normalized class grouping makes students develop normalized and test teachers’ abilitie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15. The concept of on-campus human rights is at the initial stage that needs to be implemented completely on campus. Finally,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units, teachers and further study are suggested. It is hoping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be a good reference for school to praxis human on campus.
Keywords:on-campus human rights, friendly campus, the praxis of human rights |
Reference: | 一、中文 Claude,R.P. 著,王淑英、蔡明殿合譯(2002)。全民人權教育。台北:巨流。 Harry F.Wolcott著,顧瑜君譯(1998)。質性研究寫作。台北:五南。 Robert C. Bogdan著,李奉儒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之基礎。載於黃光雄主譯,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頁12-16)。 人權教育基金會網頁http://www.href.org.tw/edu/index-article.html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1989)。民主法治與教育。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中國人權協會(2001)。人權法典。台北:遠流。 中國教育學會(1989)。民主法治與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王秀津〈高中人權教育種子教師研習」課程實踐之省思〉http://www.hre.edu.tw/report/new/right.htm(查詢日期:2008年6月18日) 王雅各等(2004)。質性研究。台北:心理。 台灣無障礙協會網站〈校園無障礙環境規劃設計〉http://www.depa.org.tw/ac/page.htm(查詢日期:2010年7月17日) 行政院硏考會(2002)。人權立國與人權保障的基礎建設 : 2002年國家人權政策白皮書,台北:作者。 羊憶容(1994)。教育與國家發展─台灣經驗。臺北:桂冠。 李文商(2006)。桃園縣國中學生基本人權與校園人權認知調查硏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章瑋(2000)。兒童人權教育的迷思。教育研究,78,38-43。 李雅卿主編(2006)。校園青少年人權手冊。台北:中華民國自主學習促進會。 吳銳煜(2006)。校規與學生學習權之研究--- 國民教育階段為中心。國防大學法律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文馨(2006)。人權教育與校規演變—以兩所國民中學為焦點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志宏。教育法體系基礎概念之研究。http://140.111.34.34/docdb/files/dma7d9081310032f076.pdf (查詢日期:2010/718) 周碧瑟(1998)。培養高品質的下一代國民,載於柏楊主編名家談人權教育。台北:遠流。 林佳範(2009)。臺灣人權教育政策的發展與問題--從校園「解嚴」說起。臺灣國際法季刊,6:1,135-157。 林佳範(2002a)。論人權理念與教改理念的一致性--從法治教育的言教與身教說起。公民訓育學報,11,53-66。 林佳範(2002b)。校園人權與人權教育-淺論「學生人權」的觀念。師友月刊,420,13–16。 林祺文(2005)。國民中學教師校園學生人權實踐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惠真(2003)。欣見人權教育將在我國中小學落實生根。資料來源:教育部人權教育資訊網http://www.hre.edu.tw/report/new/articles/articles.htm(查詢時間:2008年11月16日)。 邱靜怡(2006)。台灣社會脈絡下教師對人權概念之看法。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柏楊主編(1998)。名家談人權教育。台北:遠流。 徐敏誠(2006)。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人權態度之調查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鴻怡(2006)。學生學習權環境評估與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秦夢群(2009)。2008台灣文教人權指標調查報告。台北:中國人權協會。 秦夢群(2008)。2007台灣文教人權指標調查報告。台北:中國人權協會。 教育部(2003)。人權教育─推廣與深耕。台北:教育部。 郭文藻(2004)。台灣兒童人權保障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佛泉(1993)。自由與人權。台北:台灣商務。 張茂源(2007)。友善校園論述基礎與實踐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罄丹(2004)。校園人權教育環境之探究-以台南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1- 49。高雄:麗文。 許育典(2005)。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五南。 游美惠(2005)。師作為轉化型人權教育工作者的人種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馮朝霖(2007)。2006台灣文教人權指標調查報告。台北:中國人權協會。 馮朝霖(2006)。2005台灣文教人權指標調查報告。台北:中國人權協會。 馮朝霖(2005)。2004台灣文教人權指標調查報告。台北:中國人權協會。 馮朝霖(2004a)。各級學校人權評估項目之建立與研究。教育部專案研究報告(計畫編號:92000010),臺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馮朝霖(2004b)。2003台灣文教人權指標調查報告。台北 : 中國人權協會。 馮朝霖(2002)。希望的種籽撒向何處,載於馮朝霖(審訂),人權教育:權利與責任的學習序。台北市:高等教育。 湯梅英(2005)。人權教育師資培育工作之推動與困境。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教育類,36:1,189-212。 詹淑萍(2006)。都市原住民學童校園人權覺知與族群認同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硏究 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盧蕙馨(2004)。參與觀察。載於王雅各等著質性研究。台北:心理。 廖飛筆(1999)。國中階段在職教師與未來教師人權教育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錦聰(2004)。臺北市公立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松山區五所國三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媛姬(1995)。台北市國中學生權利態度之硏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邦昌、但昭偉(2004)。。高中職以下學校教師人權意識調查研究。教育部專案研究報告(計畫編號:92000011)。臺北市:教育部。 鐘文斌(2004)。我國國民教育階段國際人權法治教育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人權教育為例。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硏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基隆市。 嚴祥鸞(1996)。參與觀察法。 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95- 203。台北:巨流。 二、西文 Carter, C. & Osler, A. (2000). Human rights, identities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A study of school culture as experienced through classroom relationships.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Cambridge: 30( 3), 335-358. Fischer, L. & Schimmel, D. (1982). The right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resolving conflicts in the school commun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Freire, P. (1990).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New York:Continuum. Giroux, H.A.(1983).Theories of reproduction and resistancein the 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A critical analysis.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53, 257-293. Lister, I.(1984).Teaching and Learning about Human Right.Starsbourg:Council of Europ , DECS/EGT(84/27)ED261924. Reardon, B. A. (1995). Educating for human dignity.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Schimmel, D. M.(2003). Collaborative Rule-Making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 Antidote to the Undemocratic Hidden Curriculum. American Secondary Education; 31( 3), 16-35. Shafer,S.M.(1987)Human Rights Education in Schools,in Tarrow, N.B.(ed)Human Right and Education. Oxford,New York:Pergamon Press. Starkey, H.(ed.) (1991). The challenge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London: Cassell. Tarrow, N. B.(ed.) Human Rights and Educati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UNESCO (1994). Preparation of a plan of action for a United Nations decade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 General Assembly Economical Social Council.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3152014 98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2014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15201401.pdf | 1230Kb | Adobe PDF2 | 1239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