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375074      Online Users : 54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1427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427


    Title: 國民小學校長混合教練、師傅教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among blended coaching, mentoring,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for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in Taiwan
    Authors: 楊念湘
    Yang, Nien Hsiang
    Contributors: 陳木金
    楊念湘
    Yang, Nien Hsiang
    Keywords: 混合教練
    師傅教導
    學校效能
    教練校長
    師傅校長
    blended coaching
    mentor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coach principal
    mentor principal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1-10-05 14:53:56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小學校長混合教練、師傅教導與學校效能之內涵與現況,並探討其關係,進而建構與驗證三者之互動模式,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首先,進行文獻探討,作為研究立論之基礎及發展研究工具之依據;其次,透過問卷調查臺灣北、中、南、東四區之500位公立國民小學現任校長(有效問卷421份),以分析現況及驗證理論;再者,依據正式問卷回收後之統計分析結果,進行後置焦點團體座談與專家訪談,以探究問卷調查結果背後的可能意涵及影響因素,並尋求受訪者對本研究議題的具體建議;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綜合討論,以形成結論與建議。茲將本研究之主要結論與建議歸納如下:

    壹、國民小學校長混合教練、師傅教導與學校效能之內涵與現況
    一、國民小學校長在「COACH混合教練模式量表」及其向度的現況得分大多屬於中高程度,且以「組織專業知能」向度的得分最高。
    二、國民小學校長在「MENTOR師傅教導模式量表」及其向度的現況得分大多屬於中高程度,且以「楷模典範形塑」向度的得分最高。
    三、國民小學校長在「學校效能指標量表」及其向度的現況得分大多屬於高程度,且以「社區認同」、「環境設備」向度的得分最高。

    貳、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校長在混合教練、師傅教導與學校效能得分之差異情形
    一、國民小學校長的背景變項中,性別、擔任校長年資、跟隨教練校長(輔導校長)學習與否、跟隨師傅校長學習與否,在混合教練得分之差異達顯著水準。
    二、國民小學校長的背景變項中,跟隨教練校長(輔導校長)學習與否、擔任教練校長(輔導校長)與否、跟隨師傅校長學習與否,在師傅教導得分之差異達顯著水準。
    三、國民小學校長的背景變項中,年齡、擔任校長年資、跟隨師傅校長學習與否、學校區域,在學校效能得分之差異達顯著水準。

    參、國民小學校長混合教練、師傅教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情形
    一、整體混合教練與整體師傅教導間呈顯著的正相關,且以「教導專業職能」與「COACH混合教練模式量表」之相關程度最高。
    二、整體混合教練與整體學校效能間呈顯著的正相關,且以「行政領導」與「COACH混合教練模式量表」之相關程度最高。
    三、整體師傅教導與整體學校效能間呈顯著的正相關,且以「行政領導」與「MENTOR師傅教導模式量表」之相關程度最高。

    肆、建構國民小學校長混合教練與學校效能以及師傅教導與學校效能之互動模式分析
    一、混合教練與學校效能互動模式之適配度與影響力良好,在整體適配度指標、比較適配度指標、精簡適配度指標、基本適配度指標與內在適配度指標皆佳,前因變項(混合教練)對後果變項(學校效能)也具有顯著的影響力。
    二、師傅教導與學校效能互動模式之適配度與影響力良好,在整體適配度指標、比較適配度指標、精簡適配度指標、基本適配度指標與內在適配度指標皆佳,前因變項(師傅教導)對後果變項(學校效能)也具有顯著的影響力。

    伍、驗證本研究建構之國民小學校長混合教練、師傅教導對學校效能模式
    上游潛在變項二(師傅教導)對下游潛在變項(學校效能)較具有顯著的影響力,而上游潛在變項一(混合教練)對下游潛在變項(學校效能)則較不具影響力;綜言之,師傅教導對學校效能具有顯著的影響效果,但混合教練對學校效能的影響效果較小。

    最後,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問卷調查、焦點團體座談與專家訪談等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俾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育人員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blended coaching, mentoring,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for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in Taiwan.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d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focus group sessions, and interviews. First, the literature review was the basis of argument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tools. Secondly,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was distributed to 500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ll over Taiwan and there were 421 valid samples which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Moreover, after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focus group sessions and interviews were being held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result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behind the meaning. Finally, the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wa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to make up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which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A. In the aspect of blended coaching
    1. The blended coaching includes five parts: Connect, Organize, Administrate, Collaborate, and Help. For principals, the best dimension is “Organize”.
    2.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gender, years of service, following the coach principal, and following the mentor principal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blended coaching.

    B. In the aspect of mentoring
    1. The mentoring includes six parts: Model, Educate, Network, Tell, Outlook, and React. For principals, the best dimension is “Model”.
    2.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following the coach principal, acting as the coach principal, and following the mentor principal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mentoring.

    C. In the aspect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1.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includes five parts: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Teacher teaching, Student learning, Community identity, and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For principals, the best dimension is “Community identity” and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2.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age, years of service, following the mentor principal, school district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school effectiveness.

    D. In the aspect of relationships among blended coaching, mentoring,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1. Ther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ion existed among blended coaching, mentoring,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2. The model of blended coaching to school effectiveness is proper and the model of mentoring to school effectiveness is also proper.
    3. Mentoring which is better than blended coaching promotes and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school effectiveness for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In the end,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school personnel, and following research, hoping to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school principal preparation systems in the future.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丁一顧(2010)。認知教練對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課程與教學,13(2),127-153。
    丁一顧、張德銳(2002)。國民小學校長對校長導入輔導制度意見調查研究。初等教育學刊,13,1-24。
    丁一顧、張德銳(2006)。認知教練相關概念、研究及啟示。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23-50。
    丁一顧、張德銳(2009)。認知教練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丁文祺(2008)。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教師專業實踐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中等學校校長培育與專業發展中心(2007)。Coach校長簡介。2007年2月28日,取自http://140.122.109.92/procenter/index.asp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欣蘭(2009)。教學輔導歷程對國民小學教師效能感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金國(2000)。表現有效教學行為,發揮小班教學精神。國教輔導,40(2),20-24。
    王虹(2006)。如何將導師制整合到高校外語師資發展中的研究。華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16(3),56-58。
    王雪薰(2008)。同儕評鑑與輔導模式之研究―以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博弘、林清達(2006)。台灣近二十年來校長領導實徵研究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花蓮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2,283-306。
    王筱蘋(2009)。師父利益、知覺組織支持及對徒弟期待與徒弟適應性績效之關係─以師徒功能為中介變項。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滿堂(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型態、團體動力、學校組織文化特質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江澈(2007)。私立高級中學校長競值領導、教師專業承諾、組織創新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私立高中有效經營模式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何佳郡、劉春榮(2008)。教學輔導教師培訓人選遴選指標建構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5,1-28。
    何明恕(2003)。師徒功能認知對大學研究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何美如(2006)。宜蘭縣國民小學實施教師同儕輔導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余民寧(2006)。潛在變項模式:SIMPLIS的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利一奇(2002)。國小教師實施同儕教練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宗立、張順發(2002)。學校組織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0,91-107。
    吳明隆、王文霖(2004)。高級中學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32,11-23。
    吳明隆、紀有田(2004)。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29,170-181。
    吳明雄(2010)。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吳欣倫(2010)。教練制度導入成效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吳金香、顏士程(2007)。從期望理論談提升學校組織效能的策略。教師之友,48(3),75-85。
    吳勁甫(2003)。「校長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研究結果的回顧。學校行政雙月刊,27,52-62。
    吳勁甫(2008)。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美連、溫淑戀、呂純純(2009)。同儕師徒功能與大學生學習成效關聯性之探討。中原企管評論,7(2),121-145。
    吳美連、蔡明洋、張振傑、莊文隆(2007)。師徒功能對組織社會化影響之研究─以志願役軍官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7(2),71-92。
    吳清山(1988)。追求卓越的教育──學校效能模式初探。師友,225,24-25。
    吳清山(1989)。學校效能評量之探討。國教研究,6,40-43。
    吳清山(1992a)。增進教師效能,提昇學校效能。南市文教,復刊號,32-33。
    吳清山(1992b)。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1)。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1-15。
    吳清山(2002)。提升學校競爭力的理念與策略。臺灣教育,613,2-10。
    吳清山(2004)。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2005)。學校效能研究的價值。教育研究集刊,51(2),133-139。
    吳清山、林天祐(2001)。教學導師。教育資料與研究,43,119-120。
    吳清基(1990)。教師與進修。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稚文(2010)。師徒功能認知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吳詩芸(2009)。國民小學教師運用同儕教學輔導提昇教學效能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吳慧卿(2001)。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衝突 、團隊凝聚力及滿意度關係之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瑞菱(2007)。經理人教練角色與團體凝聚力之個案調查。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呂曉青(2005)。師徒關係認知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以國際觀光旅館廚師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宋中英(2007)。論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7(2),159-162。
    李明昭(2003)。高職運動教練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李倩鈺(2002)。教育實習中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教師師徒關係之探討。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李隆盛(1996)。教練法。中等教育,47(1),85-89。
    李瑞娥(2004)。國民學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瑞娥(2005)。學校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的關係。高雄師大學報,18,45-59。
    李碧芬(譯)(1998)。F. Wickman, & T. Sjodin著。成功,有師為伴(Mentoring the most obvious yet overlooked key to achieving more in life than you dreamed possible a success guide for mentors and proteges)。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李藹慈、洪瑜珮(2009)。師徒功能與房屋仲介業務人員工作績效的關係─自我效能之中介效果。人力資源管理學報,9(1),23-43。
    李咏吟、張新仁、潘慧玲、許殷宏(1998)。國民小學學校效能縱貫研究。教育研究資訊,6(3),1-25。
    杜岐旺(2001)。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沈欣雲(2008)。透過同儕教學視導促進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沈進成、楊琬琪、郭振生(2006)。內部行銷、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學校效能影響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地區國民小學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6(1),47-74。
    周小虎、劉冰潔、吳雪娜、賈苗苗(2009)。員工導師網絡對員工職業生涯成功的影響研究。管理學報,6(11),1486-1491。
    周仁尹(2008)。我國中小學校長培育政策工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昌柏(2007)。國小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8,66-86。
    周宥均、曾信超(2009)。銀行主管五大人格特質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明新學報,35(2),115-130。
    周劍輝(2010)。論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網絡同儕互助學習群體構建。教育與教學研究,24(3),64-66。
    周緯茜(2010)。基隆市國小教師認知教練實施歷程知覺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佳暖(2005)。師徒關係與組織承諾。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來利(2005)。中小學有效能校長領導行為特徵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尚平、陳建龍、張明旭(2010)。國際觀光旅館後場烘焙師父工作滿意、離職傾向與工作績效之研究:華人社會之師徒功能。觀光休閒學報,16(1),45-66。
    林忠仁(2010)。國民小學校長分佈領導、灰猩猩效應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海清(1993)。從校長的職責角色談省中校長甄選。師友,317,40-43。
    林國亮、吳明隆(2006)。學校行政主管資訊科技應用素養與學校經營績效之關係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45,1-25。
    林清和(2001)。教練心理學。臺北市:文史哲。
    林華韋、廖主民、魏子閎(2003)。運動教練講習會教練培育過程之評析研究─以棒球項目爲例。教練科學,2,239-248。
    林進材(1999)。從教師教學信念與決定談教學實施與效能。中等教育,50(3),9-21。
    林進材(2001)。教學效能研究的取向、典範及趨勢之探析。初等教育學報,14,105-135。
    林進材(2002)。教學效能的研究發展及其在教學與研究上的意義。教育研究月刊,104,32-43。
    林曜聖(1997)。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決定方式、溝通型式及其決定效能之研究。國教學報,9,31-69。
    林艷君(2008)。混齡幼童參與同儕師徒制閱讀活動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邱怡和(1999)。情境領導理論適用性之研究:以高屏地區國民小學為例。國教學報,11,50-99。
    邱勝濱(2008)。高中職校長領導特質、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邱皓政(2004)。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臺北市:雙葉。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俞涵鈺(2009)。我國與英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姜梅芳、陳國海(2009)。西方企業教練技術研究綜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2),9-12。
    柯麗卿(2009)。獨立研究指導教師教學效能量表之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柯嚴賀(2007)。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價值、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柳敦仁、李茂能、吳培源(2006)。雲嘉南五縣市國小初任校長行政表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嘉義大學通識學報,4,75-139。
    洪秀熒(2005)。國民小學行政人員資訊素養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36,32-51。
    洪基庭(2010)。師徒功能及社會支持對學生劍道選手的組織社會化影響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胡蘭沁、黃建皓(2007)。校長領導、組織文化、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研究文獻的回顧。學校行政雙月刊,50,145-166。
    胡蘭沁、黃建皓(2008)。從校長領導卓越獎探討轉型領導之內涵及其對校長領導之啟示。研習資訊,25(2),101-106。
    范熾文(2000)。學校效能與學校本位管理:一項發展機制。國教世紀,191,23-26。
    徐昊杲、鍾怡慧、林后泰、楊惠娟、傅郁芳(2005)。中、澳科技大學技職教師其教師效能感之研究。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9,29-42。
    秦夢群(1999)。校長職前教育之分析與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29,11-16。
    秦夢群(2007)。校長培育制度之趨勢分析:以英、美及新加坡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51,1-18。
    高郁婷(2009)。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認知教練知覺與省思能力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維序(2006)。同年級跨班級同儕師徒制輔助教學策略之探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高慧容(2007)。國民小學師傅校長教導課程與永續領導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行政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涂志賢(2000)。運動教練領導風格對選手成績表現與滿意度影響之研究。體育學報,28,45-58。
    康自立、蘇國楨、張淑萱、許世卿(2001)。中國式領導模式的發展及其在技職院校之應用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7,133-154。
    張佳穎(2010)。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能力與其相關策略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其高(2004)。海峽兩岸製造業主管領導風格、部屬成熟度、工作特性、與領導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張奕華、張敏章(2010)。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6,30-50。
    張奕華、蔡瑞倫(2010)。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5,33-53。
    張國保(2003)。私立大學董事會組織運作與職權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新仁(1997)。不同學校效能的國小數學教師教學行為之觀察研究。教育學刊,13,83-116。
    張新基(2008)。國民小學創新經營、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碧娟(無日期)。校長教學領導之理論與實施。2010年5月11日,取自http://www.edpl.tku.edu.tw/2-07.doc
    張德銳(1991)。校長在有效能學校應扮演的角色。現代教育,6(1),93-103。
    張德銳(2001)。共譜教師專業成長的新樂章─談同儕教練。中等教育,52(2),134-143。
    張德銳(2002a)。以教學檔案提升教師教學效能。教育研究月刊,104,25-31。
    張德銳(2002b)。台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試辦與實施展望。教師天地,118,49-53。
    張德銳、王淑珍(2009)。美國認知教練模式及其在我國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應用。教育資料集刊,41,97-122。
    張德銳、王淑珍(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61-90。
    張德銳、李俊達(2007)。教學行動研究對國小教師自評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26,1-21。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麗艷(2009)。管理教練功能的多維結構及對員工績效和工作滿意度的影響研究。軟科學,23(1),99-103。
    莫比烏斯帶(2010)。2010年11月4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E%AB%E6%AF%94%E4%B9%8C%E6%96%AF%E5%B8%A6
    莊文忠(2008)。績效衡量與指標設計:方法論上的討論。公共行政學報,29,61-91。
    陳文宗(2005)。我國高級中等學校技藝競賽與競技運動教練領導風格及選手滿意度、團隊凝聚力與團隊目標達成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木金(1995)。「教與學」的另一種原理─認知學徒制。教育研究雙月刊,45,46-53。
    陳木金(1996)。國民小學學校教學配合措施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3,227-252。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評鑑量表編製之研究。藝術學報,61,221-251。
    陳木金(2004)。知識本位模式對我國學校領導人才培訓之啟示。教育研究月刊,119,94-104。
    陳木金(2005a,7月11日)。從柯維八個成功習慣建構校長領導能力。國語日報,13版。
    陳木金(2005b,9月)。混沌系統動力學對中小學校長培育課程的啟示。載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舉辦之「海峽兩岸中小學校長培育與校務評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7-58),臺北市。
    陳木金(2006a)。國民小學校長主任培訓模式之研究。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陳木金(2006b)。從教師效能來塑造良師典範的師道精神。師友,463,8-16。
    陳木金(2007)。國民小學校長培育課程之師傅校長制度研究:師傅校長辦學經驗傳承模式之系統建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5-2413-H-004-009-)。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陳木金(2010)。建置我國校長培育制度之師傅校長經驗傳承資訊網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8-2410-H-004-012-)。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陳木金、巫孟蓁(2008,7月)。發展理想師傅校長特質檢核協助校長支持系統之建立。論文發表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舉辦之「2008年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臺中市。
    陳木金、邱馨儀、蔡易芷、高慧容(2005,11月)。從認知學徒制探討中小學師傅校長教導課程的系統建構。載於國立嘉義大學舉辦之「2005年海峽兩岸中小學教育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1-76),嘉義市。
    陳木金、陳添丁(2006)。高中初任校長職前培育之師徒校長輔導制度的建構與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41,215-230。
    陳木金、楊念湘(2010,12月)。混合教練策略在我國中小學校長培育之應用。載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舉辦之「2010年兩岸三地校長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B1-1-B1-17),臺北市。
    陳永發(2005)。國民小學教師同儕教學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玉樹、謝宜栴(2008)。師徒功能對工作績效的影響:以職場個人學習為中介效果。中正教育研究,7(2),65-96。
    陳宏彰(2005)。英國校長專業資格檢定制度(NPQH)在我國國中小學校長培育制度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行政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怡君(2007)。我國高級中學行政人員協力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玫良(2009)。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和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信宏(2006)。人際吸引對師徒間相似性與師徒功能中介效果之探討。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春蓮(2003)。國小教師教學歷程檔案對教學反省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若琳(2006)。研究自我效能對師徒制功能與研究產出關係之影響。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茂雄(2008)。諮商輔導的新領域──「企業主管教練服務」的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順利(2007)。學校效能階層模式建構之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9,16-44。
    陳順利(2008)。學校效能系統化階層模式的初構與檢證。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煜清(2004)。提昇學校經營效能之理念與作法。學校行政雙月刊,30,69-77。
    陳嘉彌(1999)。師徒式教育實習理念與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7(6),144-169。
    陳嘉彌(2004)。青少年學習應用同儕師徒制可行性之探究。教育研究資訊,12(3),3-22。
    陳慶瑞(1991)。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效能之分析與評鑑──以闡述模式為例。國教天地,90,37-44。
    陳錫珍、翟淑菁、黃慧真、唐嘉彥(2004)。國民中小學校長組織社會化因應策略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2-2413-H-032-007-)。臺北縣: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
    陳靜惠(譯)(1996)。D. Shula, & K. Blanchard著。教練(Everyone’s a coach)。臺北縣:金得發。
    陳駿安(2009)。優秀高中籃球隊教練家長式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獻旗(2008)。國民小學教育實習師徒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閆威、劉智慧、彭勇(2010)。發展型企業教練理論及其新進展。科技進步與對策,27(14),145-149。
    傅衡宇、余坤東、鄒瑞平(2008)。師徒功能與訓練遷移成效關聯性之研究。中華管理學報,9(2),1-16。
    曾沈連魁、呂坤岳(2010)。美國職業網球教練協會(USPTR)執照教練之有效指導行為。體育學報,43(2),131-147。
    曾慧珍(2003)。師徒關係及員工社會化程度對個人組織契合度之影響--以航空運輸業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游宜樺(譯)(2006)。M. Lewis著。人生的教練(Coach: Lessons on the game of life)。臺北市:早安財經文化。
    游進年(1991)。國民中學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3,227-246。
    馮莉雅(2002)。國中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教師知覺與學生知覺之比較。國民教育研究學報,9,113-145。
    黃玉惠(2010)。國小樂團運用同儕師徒制配對策略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志誠(2007)。教練行為、顧客服務與顧客滿意-以業務人員為研究對象。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黃坤謨(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智能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怡雯(2007)。客家莊國中小學校教育環境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8,87-112。
    黃秋鑾(2009)。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振球(1996)。如何建立有效能的學校。技術及職業教育,31,14-17。
    黃嘉雄(1997)。從「Mentor」論實習輔導教師之角色。國民教育,37(4),23-27。
    黃瓊玉(2005)。師徒功能認知、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聯性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楊國信(2005)。國民小學團隊管理策略之運用與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高屏三縣市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深耕(2004)。初任校長的輔導方案。研習資訊,21(5),85-91。
    楊豪森(2008)。綜合高中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溫嘉榮、施文玲、鄧朱雅(2005)。運用同儕教練與合作學習於導入數位化教學的師資培訓之研究。教育學刊,25,103-126。
    葉子超(2005)。地方勢力介入學校事務、校長因應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葉志強(2006)。全國中等學校優秀羽球教練領導模式探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佳文(2005)。有效能的學校經營─成功的校長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40,30-46。
    葛珍珍、康自立(2007)。台灣地區高級職業學校學校效能之探討。大漢學報,22,113-133。
    詹瑜蕙(2000)。師徒制與員工生涯發展之研究-----以壽險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鄒瑞平(2005)。師徒關係、訓練遷移與生涯自我效能之關係探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2005)。臺北市九十二學年度國小候用校長儲訓班專刊。臺北市:作者。
    趙志浩(2010)。銀行鑑價部門新員訓練歷程與成效關係之初探:師徒制功能觀點。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劉仲成(2005)。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學校專業發展與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宇軒(2009)。高高屏地區國民小學體育組長工作壓力、因應策略及行政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劉怡蘭(2006)。師徒關係對組織社會化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劉奎熙(2007)。組織員工之師徒關係探討-以中華電信公司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劉筱寧(2001)。徒弟個人特質、性別角色與師徒關係類型、性別組合對師徒功能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歐宗明(2008)。Teaching與Coaching概念內涵比較。臺南大學體育學報,3,1-20。
    歐怡秀(2005)。高階主管教導(Executive Coaching)之應用。品質月刊,41(11),37-39。
    潘奕陵(2008)。國小啟聰教育教師專業知能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潘慧玲(1999)。學校效能相關概念的釐析。教育研究資訊,7(5),138-153。
    滕慧敏(2003)。師徒功能對工作─家庭衝突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蔡文杰(2007)。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組織特性發展與學校效能展現關係之研究--以有機化組織觀點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玉對(2007)。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對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意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宗興、曾瑞譙(2008)。雲嘉南地區國民中學教育人員知覺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57,110-146。
    蔡易芷(2005)。國民中小學師傅校長教導課程對校長專業能力之影響研究—以認知學徒制理論為觀點。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明峰(2009)。教學視導對私立高中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個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蔡淑玲、張本文(2008)。組織學習與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56,54-79。
    蔡淑華(2006)。校長領導型式、總務主任準備度與總務處組織效能之關聯性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蔡進雄(1996)。校長領導行為、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北部地區十二所高級中等學校之實徵研究。教育資料文摘,37(2),136-148。
    鄭伊琇(2006)。電視製作團隊師徒學習模式演變之探討。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崇趁(2006,10月9日)。教育的薪傳。國語日報,13版。
    鄭燕祥(2001)。學校效能及校本管理:發展的機制。臺北市:心理。
    鄧美珠(2006)。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同儕教練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盧美貴、許明珠(2002)。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在幼稚園園長領導之應用。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3,1-18。
    穆景南(2001)。做個當下的生活教練:內求自我身心觀照,外達和諧人際關係。臺北市:遠流。
    蕭天輝、周瓊婉、溫源鳳(2008)。知識管理策略、學校本位管理與學校效能關聯性之探討─以台南市國民小學爲例。明道通識論叢,5,160-186。
    蕭賢良(2006)。跨年級同儕師徒中徒弟生轉換成師傅生之個案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賴志峰(2010)。學校領導新議題:理論與實踐。臺北市:高等教育。
    賴協志(2008)。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薛春光(2007)。系統建構校長專業成長。北縣教育,62,44-46。
    謝文全(1999)。中小學校長培育、任用、評鑑制度。教育資料與研究,28,1-5。
    謝安田、蔡美賢(2008)。部屬知覺主管領導效能與其工作動機之關係:以工作特性為干擾變數。文大商管學報,13(2),1-23。
    謝百亮(2006)。後現代脈絡下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謝宜栴(2007)。師徒功能對壽險業務人員工作績效的影響:職場個人學習為中介效果。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鍾邦友(2003)。學校組織慣性、組織自主調適與組織變革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簡宏江(2009)。教練領導理論對幼兒園行政領導的啟示。育達學院學報,19,61-76。
    簡邑容(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初任校長的工作困境與適應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簡賢昌(2008)。臺北市國小教學輔導教師與初任教師互動歷程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顏士程(2007)。國民小學組織變革、校長權力基礎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顏雅惠(2004)。國小教師以同儕教練發展教學歷程檔案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魏韶勤(2004)。教學輔導教師教學觀察與回饋對國小初任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天豪、黃詣翔、林偉鈞(2009)。優質實習輔導教師遴選指標之模式建構。中等教育,60(4),82-115。
    羅明華(1995)。教師效能與有效學習。學生輔導,38,84-93。
    貳、英文部分
    Anderson, D. M., Vail, C. O., Jones, K., & Huntington, D. (1994, April). 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 Empowering school personnel through peer coach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Denver, CO.
    Anthony, T. D., & Kritsonis, W. A. (2007). A mixed methods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strategic Ementoring in improving the self efficacy and persistence (or retention) of alternatively certified novice teachers within an inner city school district. National Journal for Publishing and Mentoring Doctoral Student Research, 4(1), 1-8.
    Bercik, J. T. (1994). The principal`s role in mentoring. Alexandria, VA: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8687)
    Bierema, L. L., & Merriam, S. B. (2002). E-mentoring: Using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to enhance the mentoring process.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 26(3), 211-227.
    Block, P. (2000). Flawless consult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loom, G. S., Castagna, C. L., & Warren, B. (2003). More than mentors: Principal coaching. Leadership, 32(5), 20-23.
    Bloom, G. S., Castagna, C. L., Moir, E. R., & Warren, B. (2005). Blended coach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to support princip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 Sage.
    Boris-Schacter, S., & Vonasek, G. (2009). Dear Gayle, Dear Sheryl: Using e-mail for a principal mentorship. Phi Delta Kappan, 90(7), 490-494.
    Bottoms, G., & O`Neill, K. (2001). Preparing a new breed of school principals: It`s time for action. Atlanta, GA: 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 Board.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64388)
    Brown, D., Reumann-Moore, R., Hugh, R., Christman, J. B., & Riffer, M. (2009). Links to learning and sustainability: Year three report of the Pennsylvania high school coaching initiative. Philadelphia, PA: Research for Ac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504284)
    Brown, L. I. (2002, March). Issues in school leadership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A focus on Trinidad and Tobago.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ridgetown, Barbados, West Indies.
    Capasso, R. L., & Daresh, J. C. (2000).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 internship handbook: Leading, mentoring,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internship program.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Christen, M. H., & Hasbrouck, J. E. (1995, April). Providing peer coaching in inclusive settings: A tool for consulting teach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Indianapolis, IN.
    Chung, Y. B., & Gfroerer, M. C. A. (2003). Career coaching: Practice, training, professional, and ethical issue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52(2), 141-152.
    Coleman, M., Low, G. T., Bush, T., & Chew, O. A. J. (1996, April). Re-thinking training for principals: The role of mentor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York, NY.
    Crow, G. M. (2002). School leader preparation: A short review of the knowledge base. Retrieved October 30, 2010, from http://chenmujin.sg1002.myweb.hinet.net/teaching/9-101principal/refer1-1(randd-gary-crow-paper).pdf
    Edwards, J. L., & Newton, R. R. (1995, April).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coaching on teacher efficacy and empower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CA.
    Feldman, J., & Tung, R. (2002, April). The role of external facilitators in whole school reform: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how coaches influence school chang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LA.
    Flaherty, J. (2005). Coaching: Evoking excellence in others (2nd ed.). Boston, MA: Elsevier Butterworth-Heinemann.
    Fleming, D. S., & Eiseman, J. W. (1988). Coaching secrets for school leaders. The school improvement leader: Four perspectives on change in schools. Andover, MA: Regional Laboratory for Educational Improvement of the Northeast & Island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04783)
    Freedman, S. (2009). Effective mentoring. IFLA Journal, 35(2), 171-182.
    Garvey, B., Stokes, P., & Megginson, D. (2009). Coaching and mentor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 Sage.
    Gay, L. R.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4th ed.). New York: Macmillan.
    Geismar, T. J., Morris, J. D., & Lieberman, M. G. (2000). Selecting mentors for principalship interns. Journal of school Leadership, 10(3), 233-247.
    Hallinger, P., & Heck, R. H. (1996). Reassessing the principal`s role in school effectiveness: A 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1980-1995.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2(1), 5-44.
    Heinicke, P., Henrie, C., & Gronewold, J. (1998, October). Supporting first year teachers in a rural setting: A staff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mentor teachers, administrators and new teachers.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National Rur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Buffalo, NY.
    Hendrickson, J. M., Sroka, K., & Gable, R. A. (1988, September). Peer coaching: A specific approach for improving teacher performance and trainee competen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Florida Staff Development Leadership Conference, St. Petersburg Beach, FL.
    Ho, L. A., Lin, C. Y., Kuo, T. H., Kuo, Y. K., & Kuo, Y. L. (2008). Applying deeper learning and confucian values in enhanc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Empirical results and findings. Urban Education, 43(5), 561-586.
    Hobson, A. (2003). Mentoring and coaching for new leaders. Nottingham, UK: NCSL.
    Holmes, D. H. (1986). A study of the intern-mentor program. Washington, DC: District of Columbia Public School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79077)
    Johnson, W. B., & Ridley, C. R. (2004). The elements of mentoring.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Kgaile, A., & Morrison, K. (2006). Measuring and targeting internal conditions for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the free state of South Africa.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 34(1), 47-68.
    Knight, J. (2009). Coaching: The key to translating research into practice lies in continuous, job-embedded learning with ongoing support.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30(1), 18-22.
    Kowal, J., & Steiner, L. (2007). Instructional coaching.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Comprehensive School Reform and Improv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99253)
    Kram, K. E. (1985). Mentoring at work: Developmental relationships in organizational life.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Madhuri, S. K., Ujjwala, J. K., Yashashrii, S., & Deshmukh, Y. A. (2010). Mentoring for medical students. Current Research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3), 187-190.
    Makibbin, S. S., & Sprague, M. M. (1993, December). The instructional coach: A new role in staff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Council, Dallas, TX.
    Malone, R. J. (2001). Principal mentoring. Alexandria, VA: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53591)
    Mumthas, N. S., & Blessytha, A. (2009, November). Teacher effectiveness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high tacit knowledg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Seminar on Perspectives in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es, Innovations and Practices, Kerala, India.
    Peterson, K. D. (2005). School culture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leadership. Chung Cheng Educational Studies, 4(s), 63-103.
    Poglinco, S. M., Bach, A. J., Hovde, K., Rosenblum, S., Saunders, M., & Supovitz, J. A. (2003).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The coaching model in America`s choice schools. Philadelphia, PA: Consortium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98335)
    Potamites, L., Booker, K., Chaplin, D., & Isenberg, E. (2009). Measuring school and teacher effectiveness in EPIC charter school consortium--Year 2. Princeton, NJ: Mathematica Policy Research.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507467)
    Reynolds, D., Hopkins, D., & Stoll, L. (1993). Link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knowledge and school improvement practice: Towards a synergy.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4(1), 37-58.
    Roelofs, E., Raemaekers, J., & Veenman, S. (1991, January). Improving instructional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skills: Effects and implications of a staff development programme and coaching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 Wales, United Kingdom.
    Sammons, P., Hillman, J., & Mortimore, P. (1995). Key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London: London Universi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89826)
    Showers, B. (1982). Transfer of training: The contribution of coaching. Eugene, OR: Center for Educational Policy and Manag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31035)
    Showers, B. (1984). Peer coaching: A strategy for facilitating transfer of training. Eugene, OR: Center for Educational Policy and Manag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71849)
    Showers, B. (1985). Teachers coaching teacher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2(7), 43-48.
    Shulman, L. S. (2008). A different way to think about...student assessment. Stanford, CA: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501465)
    Steiner, L., & Kowal, J. (2007). Principal as instructional leader: Designing a coaching program that fits.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Comprehensive School Reform and Improv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99255)
    Tenhunen, M. L., & Leppisaari, I. (2010). E-mentoring supporting female university managers` leadership development. China-USA Business Review, 9(8), 37-50.
    Terry, P. (1991). The psychology of the coach-athlete relationship. In S. T. Bull (Ed.), Sports psychology: A self-help guide (pp. 103-123). Wiltshire, UK: The Crowood.
    Tomlinson, H. (1997). Managing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chools. London: Paul Chapman.
    Uline, C. L., Miller, D. M., & Tschannen-Moran, M. (1998). School effectiveness: The underlying dimension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4(4), 462-483.
    Veenman, S. (1995, June). Training in coaching skill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Dutc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Groningen, Netherlands.
    Veenman, S., Gerrits, J., & Kenter, J. (1999, August). Coaching teachers-in-train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biennial meeting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o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Goteborg, Sweden.
    Wortmann, K., Cavanaugh, C., Kennedy, K., Beldarrain, Y., Letourneau, T., & Zygouris-Coe, V. (2008). Online teacher support programs: Mentoring and coaching models. Vienna, VA: North American Council for Online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509629)
    Wu, Robert T. Y. (2005, Janu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in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 Conference, Barcelona, Spain.
    Wu, Thomas T. F., & Tseng, H. J. (2005, December).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participative decision-making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Taiwanese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nd Nor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hanghau, Taiwan.
    Young, P. G., Sheets, J. M., & Knight, D. D. (2005). Mentoring principals: Frameworks, agendas, tips, and case stories for mentors and mentees.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7152508
    9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15250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50801.pdf3089KbAdobe PDF2177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