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126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205/145239 (79%)
造访人次 : 52372017      在线人数 : 65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1264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264


    题名: 《舊唐書·文苑傳》研究
    A study of literary collected biographies of Jiu Tang Shu
    作者: 林綏傑
    贡献者: 曾守正
    林綏傑
    关键词: 《舊唐書》
    〈文苑傳〉
    載文
    鑒戒
    人文化成
    駢文
    日期: 2010
    上传时间: 2011-10-05 14:35:27 (UTC+8)
    摘要: 本文擬將史書中的文學類傳,即《舊唐書·文苑傳》視爲研究對象,從史書的編纂體例等著手,以辨析《舊唐書》史臣對〈文苑傳〉中的材料,於取捨、增刪之間的考量。本文第二章主要説明《舊唐書》的編纂過程,探討史臣所制定的編纂總則「褒貶或從於新意,纂修須按於舊書」,以及宋初史官對於「新意」的異議。從中揭示五代史臣對於正統的認知。第三章辨析〈文苑傳〉載入作品的情況,以及當中所隱含的「用」意。第四章指出《舊唐書·文苑傳》乃接續「人文化成」的傳統,進而論述其實踐情況。本文循此討論「人文化成」觀念下,有關史臣的體裁取向。最後,本文為以上所論作一總體的回顧,以及提出本文的限制及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凡例
    1. 本參考書目分爲:古典文獻、現代論著、期刊論文、學位論文等四類。
    2. 按時代先後,次以姓氏筆畫、英文字母順序編排。
    一、古典文獻
    1. [漢]司馬遷撰:《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
    2. [漢]班固撰,[唐]顔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
    3. [唐]元稹撰,冀勤點校:《元稹集》(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0)
    4. [唐]王維著,[清]趙殿成箋注:《王右丞集箋注》(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1972)。
    5. [唐]令狐德棻等撰:《周書》(北京:中華書局,1971)。
    6. [唐]司空圖著,祖保泉等箋校:《司空表聖詩文集箋校》(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
    7.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校:《白居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8. [唐]吳兢編著:《貞觀政要》(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
    9. [唐]李白撰,安旗等注釋:《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四川:巴蜀書社出版社,
    1990)。
    10. [唐]李百藥撰:《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
    11. [唐]李延壽撰:《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12. [唐]李延壽撰:《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
    13. [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
    14. [唐]杜佑撰,王文錦等點校:《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
    15. [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
    16. [唐]姚思廉撰:《梁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
    17. [唐]姚思廉撰:《陳書》(北京:中華書局,1976)。
    18. [唐]封演撰,趙貞信校注:《封氏聞見記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5)。
    19. [唐]徐堅著:《初學記》(北京:中華書局,2004)。
    20. [唐]陳子昂撰,徐鵬校:《陳子昂集》(北京:中華書局,1964)。
    21. [唐]陸贄撰,王素點校:《陸贄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
    22. [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釋:《史通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3. [唐]劉肅撰,許德楠、李鼎霞點校:《大唐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84)。
    24. [唐]劉餗撰,程毅中點校:《隋唐嘉話》;[唐]張鷟撰 趙守儼點校:《朝野僉載》(北京:中華書局,1979)。
    25. [唐]鄭處誨撰,田廷柱點校:《明皇雜錄》;[唐]裴庭裕撰,田廷柱點校:《東觀奏記》(北京:中華書局,1994)。
    26. [唐]盧照鄰、楊烱撰,徐明霞點校:《盧照鄰集 楊烱集》(北京:中華書局,
    1980)。
    27. [唐]韓愈撰,馬其昶校注,馬茂元整理:《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8. [唐]魏徵、令狐德棻等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
    29.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
    30. [五代]孫光憲撰,賈二強點校:《北夢瑣言》(北京:中華書局,2002)。
    31. [宋]王欽若等編纂,周勛初等校訂:《冊府元龜》(點校本)(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32. [宋]王溥撰:《五代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3. [宋]王溥撰:《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4. [宋]王應麟著,[清]翁元圻等注,欒保群等校點:《困學紀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5. [宋]王讜撰,周勛初校證:《唐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
    36. [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56)。
    37. [宋]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
    38. [宋]吳縝撰:《新唐書糾謬》,《知不足齋叢本》本(北京:中華書局,1999)。
    39. [宋]宋敏求編:《唐大詔令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
    40.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6)。
    41. [宋]洪邁撰,孔凡禮點校:《容齋隨筆》(北京:中華書局,2005)。
    42. [宋]晁公武著,孫猛校證:《郡齋讀書志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3. [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
    44. [宋]陳振孫撰,徐小蠻、顧美華點校:《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5. [宋]章如愚編撰:《山堂考索》(北京:中華書局,1992)。
    46. [宋]歐陽脩、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
    47. [宋]歐陽脩撰,[宋]徐無黨注:《新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48. [宋]歐陽脩撰:《歐陽文忠公集》,《四部叢刊》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49. [宋]錢易撰,黃壽成點校:《南部新書》(北京:中華書局,2002)。
    50. [元]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
    51. [清]王士禛原編,鄭方坤補,李珍華點校:《五代詩話》(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
    52. [清]王夫之著:《讀通鑑論》(北京:中華書局,1975)。
    53. [清]王鳴盛著,黃曙輝點校:《十七史商榷》(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
    54. [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55. [清]皮錫瑞著,周予同註釋:《經學歷史》(北京:中華書局,1959)。
    56. [清]李慈銘著,由雲龍輯:《越縵堂讀書記》第二版(北京:中華書局,2006)。
    57. [清]李調元編,何光清點校:《全五代詩》(成都:巴蜀書社,1992)。
    58. [清]邵懿辰撰,邵章續錄:《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9. [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北京:中華書局,1957)。
    60. [清]翁方綱等撰,吳格、樂怡標校:《四庫提要分纂稿》(上海:上海書店,
    2006)。
    61. [清]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4)。
    62. [清]彭定求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
    63.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
    64. [清]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廿二史劄記校證》(訂補本)(北京:中華書局,1984)。
    65. [清]趙翼撰:《陔餘叢考》(北京:中華書局,1963)。
    66. [清]錢大昕著,方詩銘﹑周殿傑校點:《廿二史考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7. [清]錢大昕著:《潛研堂文集》《十駕齋養新錄》,《嘉定錢大昕全集》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68. [清]顧炎武著,[清]黃汝成集釋,栾保群、呂宗力校點:《日知録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9. 陳尚君輯纂:《舊五代史新輯會證》(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70. 傅璇琮、徐海榮、徐吉軍主編:《五代史書彙編》(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71.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72.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二、現代論著
    1. 卞孝萱著:《唐代文史論叢》,《卞孝萱文集》第2 卷(南京:鳳凰出版社,
    2010)。
    2. 牛致功著:《唐代的史學與《通鑑》》(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
    3. 王仲犖著:《隋唐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
    4. 王守棟著:《唐代宦官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5. 王步高著:《司空圖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6. 王素著:《陸贄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7. 王基倫著:《唐宋古文論集》(臺北:里仁書局,2001)。
    8. 王運熙、楊明著:《隋唐五代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9. 王運熙著:《中國古代文論管窺》(增補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0. 王壽南著:《唐代人物與政治》(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
    11. 王夢鷗著:《文學概論》(臺北:藝文印書館,1976)。
    12. 王夢鷗撰:《唐人小説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1978)。
    13. 王輝斌著:《王維新考論》(合肥:黃山書社,2008)。
    14. 王樹民著:《中國史學史綱要》(北京:中華書局,1997)。
    15. 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編輯委員會編:《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1996)。
    16. [日]内藤湖南著,馬彪譯:《中國史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7.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編:《鄧廣銘教授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
    18. 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第二輯(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
    19. 向燕南、李峰主編:《新舊唐書與新舊五代史研究》(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20. 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東洋史硏究室編:《中國正史の基礎的研究》(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84)。
    21. 朱關田著:《李邕》(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
    22. 牟潤孫著:《注史齋叢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
    23. 何澤恆著:《歐陽脩之經史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0)。
    24. 余嘉錫著:《四庫提要辨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
    25. 余曆雄著:《唐宋文史論集》(吉隆坡:文博社,2010)。
    26. 吳玉貴撰:《唐書輯校》(北京:中華書局,2008)。
    27. 吳在慶著:《唐五代文史叢考》(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
    28. 吳在慶著:《增補唐五代文史叢考》(合肥:黃山書社,2006)。
    29. 吳禮權著:《中國筆記小説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
    30. 呂思勉著:《史學與史籍七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1. 呂思勉著:《隋唐五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2. 岑仲勉著:《岑仲勉史學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
    33. 岑仲勉著:《金石論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4. 岑仲勉著:《唐史餘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5. 岑仲勉著:《隋唐史》(北京:中華書局,1982)。
    36. 李崇智編著:《中國歷代年號考》(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4)。
    37. 李劍國著:《唐五代志怪傳奇敍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
    38. 李樹桐撰:《唐史考辨》(臺北:中華書局,1965)。
    39. 李樹桐著:《唐史索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
    40. 杜維運著:《中國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1993-2004)。
    41. [日]尾崎康著:《正史宋元版の硏究》(東京:汲古書院,1989)。
    42. 周紹良著:《〈資治通鑑·唐紀〉勘誤》(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43. 周勛初主編:《唐人軼事匯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4. 周勛初著:《文史探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5. 周勛初著:《唐代筆記小説敍錄》《唐人筆記小説考索》,《周勛初文集》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46. 岳純之著:《唐代官方史學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7. 林大志著:《蘇頲張說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7)。
    48. 林繼中著:《棲息在詩意中——王維小傳》(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
    49. 武秀成著:《《舊唐書》辨証》(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50. 金毓黻著:《中國史學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51. [日]松本肇、川合康三編:《中唐文学の視角》(東京:創文社,1998)。
    52. [日]竺沙雅章著,方建新譯:《宋朝的太祖和太宗——變革時期的帝王》(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53. 胡小石著:《胡小石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4. 胡月霞主編:《2008 年中國古典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吉隆坡:新紀元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2009)。
    55. 胡玉縉撰,王欣夫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上海:上海書店,1998)。
    56. 徐中玉、郭豫適主編:《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23 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57. 馬茂元撰:《馬茂元說唐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8. [美]倪豪士著:《傳記與小説:唐代文學比較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7)。
    59. [美]倪豪士編:《美國學者論唐代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60. 張元濟著,王紹曾、程遠芬、趙統整理,王紹曾審定:《舊唐書校勘記》(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61. 張少康、劉三富著:《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
    62. 張能甫著:《舊唐書詞彙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2)。
    63. 張興武著:《五代十國文學編年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64. 張興武著:《五代作家的人格與詩格》(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65. 張興武著:《五代藝文考》(成都:巴蜀書社,2003)。
    66. 敏澤主編:《中國文學思想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67. 敏澤著:《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68. 莫礪鋒編:《周勛初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
    69. 許冠三著:《劉知幾的實錄史學》(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3)。
    70. 陳光崇著:《中國史學史論叢》(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
    71. 陳尚君著:《唐代文學叢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72. 陳尚君著:《漢唐文學與文獻論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73. 陳垣著:《史諱舉例》(北京:中華書局,2004)。
    74. 陳寅恪著:《元白詩箋證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75. 陳寅恪著:《金明館叢稿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76. 陳寅恪著:《金明館叢稿初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77. 陳寅恪著:《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陳寅恪集》本,(北京:三聯書店,2001)。
    78. 陳清泉等編:《中國史學家評傳》(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79. 陳學霖著:《宋史論集》(臺北:東大出版,1993)。
    80. 陳鐵民著:《王維論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81. 陶敏、李一飛著:《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北京:中華書局,2001)。
    82. 陶敏著:《唐代文學與文獻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10)。
    83. 章群著:《通鑑、新唐書引用筆記小説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
    84. [英]崔瑞德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西方漢學研究課題組譯:《劍橋中國隋唐史(589-906 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85. [日]副島一郎著,王宜瑗譯:《氣與士風 : 唐宋古文的進程與背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86. 傅振倫著:《傅振倫文錄類選》(北京:學苑出版社,1994)。
    87. 傅紹良著:《唐代諫議制度與文人》(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88. 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87-1995)。
    89. 傅璇琮主編:《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瀋陽:遼海出版社,1998)。
    90. 傅璇琮著:《李德裕年譜》(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91. 傅璇琮著:《唐代科舉與文學》二版(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
    92. 傅璇琮著:《唐代詩人叢考》新版(北京:中華書局,2003)。
    93. 傅璇琮著:《唐詩論學叢稿》(北京:中華書局,1999)。
    94. 傅璇琮著:《唐翰林學士傳論》(瀋陽:遼海出版社,2005)。
    95. 傅璇琮著:《唐翰林學士傳論·晚唐卷》(瀋陽:遼海出版社,2007)。
    96. 傅錫壬著:《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4)。
    97. 彭雅玲著:《史通的歷史敍述理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98. 程千帆著:《史通箋記》(北京:中華書局,1980)。
    99. 程千帆撰:《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古詩考索》,《程千帆全集》本(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100. 程發軔主編:《六十年來之國學》(臺北:正中書局,1976)。
    101. 程毅中著:《唐代小説史話》(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
    102. 馮志弘著:《北宋古文運動的形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03. 黃永年主編:《古代文獻研究集林》第一集(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
    104. 黃永年著:《《舊唐書》與《新唐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05. 黃永年著:《文史探微》(北京:中華書局,2000 年)。
    106. 黃永年著:《唐代史事考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
    107. 黃永年著:《唐史史料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108. 黃永年著:《樹新義室筆談》(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
    109. 楊巾英著:《李林甫與楊國忠之比較硏究》(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5)。
    110. 楊果霖著:《新舊唐書藝文志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工作坊,2005)。
    111. 楊家駱撰:《二十五史識語》(臺北:鼎文書局,1980)。
    112. 楊翼驤編:《中國史學史資料編年》(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7)。
    113. 楊聯陞著:《國史探微》(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
    114. 萬曼撰:《唐集敍錄》(北京:中華書局,1980)。
    115. 葉慶炳著:《唐詩散論:晚鳴軒文學文集之一》(臺北:洪範書店,1977)。
    116. 葛曉音著:《漢唐文學的嬗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117. 雷家驥著:《中古史學觀念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
    118.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
    119. 劉石著:《有高樓雜稿》(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120. 劉石著:《有高樓續稿》(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
    121. 劉傳鴻著:《兩《唐書》列傳部分詞彙比較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9)。
    122. 劉節著:《中國史學史稿》(鄭州:中州書畫社,1982)。
    123. 劉葉秋著:《歷代筆記概述》(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124. 劉寧著:《唐宋之際詩歌演變研究——以元白之元和體的創作影響為中心》(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125. 潘呂棋昌著:《蕭穎士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
    126. 潘定武著:《《漢書》文學論稿》(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
    127. 蔡鐘翔、黃保真、成复旺著:《中國文學理論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128. 鄧國光著:《韓愈文統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129. 錢基博著:《韓愈志》(北京:中國書房,1988)。
    130. 錢穆著:《中國史學名著》,錢賓四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編:《錢賓四先生全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
    131. 戴燕著:《文學史的權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132. 謝保成主編:《中國史學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133. 謝保成著:《隋唐五代史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
    134. 韓理洲著:《唐文考辨初編》(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
    135. 韓理洲著:《新增千家唐文作者考》(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
    136. 瞿林東著:《中國史學史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137. 瞿林東著:《中國史學史綱》(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38. 瞿林東著:《唐代史學論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
    139. 瞿林东主编:《20 世纪二十四史研究綜論》(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140. 簡宗梧著:《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
    141. 羅宗強著:《因緣集——羅宗強自選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142. 羅宗強著:《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43. 羅根澤著:《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
    144. 羅婉薇著:《逍遙一卷輕:五代詩人與詩風》(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
    145. 羅聯添著:《唐代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
    146. 譚優學著:《唐詩人行年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147. 譚優學著:《唐詩人行年考續編》(成都:巴蜀書社,1987)。
    148. 嚴杰著:《唐五代筆記考論》(北京:中華書局,2009)。
    149. 嚴杰著:《歐陽脩年譜》(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
    150. 嚴耕望撰:《唐史硏究叢稿》(香港:新亞研究所,1969)。
    151. 饒宗頤著:《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中國史學觀念探討之一》(香港:龍門書店,1977)。
    152. 顧永新著:《歐陽脩學術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153. 龔向農編著:《舊唐書札迻》(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
    154. Rotours, Robert des. Le traité des examens: Traduit de la nouvelle histoire des T’ang.Paris: Librerie Ernest Leroux, 1932.
    155. Twitchett, Denis Crispin. The Writing of Official History under the T’a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三、期刊論文
    1. 卞孝萱:〈與《舊唐書》共存的一部力作——評《《舊唐書》辨證》〉(《中國典籍與文化》2004 年第1 期),頁124-127。
    2. 牛繼清:〈清代揚州學者對《舊唐書》的整理研究〉(《寧夏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28 卷第5 期,2007 年9 月),頁77-81。
    3. 王元軍:〈許敬宗纂改唐太宗實錄及國史問題探疑〉(《中國史研究》1996 年第1期),頁149-155。
    4. 王基倫:〈孫逖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5 卷第1 期,1986 年6 月),頁177-192。
    5. 王德毅:〈宋代史家的唐史學〉(《臺大文史哲學報》第50 期,1999 年6 月),頁311-327。
    6. 王賡武著,黃啓江譯:〈《舊五代史》及五代時期的歷史撰寫〉(《食貨月刊》第8 卷第5 期,1978 年8 月),頁237-247。
    7. 亓婷婷:〈陳子昂評價問題析論〉(《國文學報》第20 期,1991 年6 月),頁145-172。
    8. 朱政惠:〈海外學者對中國史學的研究及其思考〉(《史林》2006 年第4 期),頁165-182。
    9. 吳彩娥:〈兩唐書文苑傳之比較——文學觀之部〉(《輔仁國文學報》第3 集,
    1987),頁315-332。
    10. 吳彩娥:〈兩唐書文苑傳之比較〉(《輔仁國文學報》第4 集,1988),頁257-275。
    11. 李一飛:〈李杜並稱、李杜優劣論探源——兼為元稹「李杜論」一辨〉(《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第12 卷第2 期,1991 年4 月),頁66-70。
    12. 李南暉:〈《大唐新語》校札〉(《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0 年第5 期),頁27-35。
    13. 李南暉:〈《史通·古今正史》唐史箋證〉(《文獻》2000 年第3 期),頁57-66。
    14. 李南暉:〈作爲國史材料的唐人偏記小説——以行狀為中心〉(《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年第4 期),頁15-23。
    15. 李南暉:〈唐紀傳體國史修撰考略〉(《文獻》2003 年第1 期),頁31-46。
    16. 李紀祥:〈中國史學的兩種「實錄」傳統——「鑒式實錄」與「興式實錄」之理念及其歷史世界〉(《漢學研究》第21 卷第2 期,2003 年12 月),頁367-390。
    17. [日]尾崎康:〈宋元刊兩唐書および五代史記について〉,《斯道文庫論集》第21輯(1985),頁121-150。
    18. 柯金木:〈兩《唐書·儒學傳》儒史雜混之探析〉(《孔孟學報》第69 期,1995年3 月),頁91-113。
    19. 柯金木:〈從《舊唐書》二十本紀「史臣曰」看唐代史臣的史德〉(《中華學苑》第49 期,1997 年1 月),頁57-77。
    20. 胡可先:〈論「富吳體」的特徵和影響〉(《江海學刊》2001 年第3 期),頁158-161。
    21. 康韻梅:〈唐代古文與小説的交涉——以韓愈、柳宗元的作品為考察中心〉(《臺大文史哲學報》第68 期,2008 年5 月),頁105-133。
    22. 曹仕邦:〈《舊唐書》立僧傳之暗示作用〉(《中國學人》第6 期,1977 年9
    月),頁119-130。
    23. 莊萬壽:〈劉知幾實錄史學與孔子思想的關係之研究〉(《中國學術年刊》第10期,1989 年2 月),頁255-270。
    24. 陳芳明:〈宋代正統論的形成背景及其内容——從史學史的觀點試探宋代史學之一〉(《食貨月刊》第1 卷第8 號,1971 年11 月),頁418-430。
    25. 陳飛:〈唐代「射策」與「對策」辨略〉(《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 卷,2008 年第1 期),頁139-143。
    26. 陳飛:〈唐代文學概念的確立與實現——以早期史學為中心〉(《文學遺產》2005年第1 期),頁86-96。
    27. 陳進益:〈五代十國經學試論〉(《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9 期,2002 年9 月),頁25-46。
    28. 傅璇琮、張忱石、許逸民:〈兩《唐書》校勘拾遺〉(《文史》第12 輯,1981 年9 月),頁63-75。
    29. 傅璇琮:〈兩《唐書》掇誤〉(《文獻》2006 年第3 期),頁3-14。
    30. 曾守正:〈《舊唐書·文苑傳》的文學思想〉(《淡江大學中文學報》第12 期,2005 年6 月),頁121-144。
    31. 曾守正:〈歷史圖像與文學評價的曡合——兩《唐書》文學類傳「時變」思想的落差〉(《政大中文學報》第4 期,2005 年12 月),頁29-58。
    32. 詹宗祐:〈試論1980 年以來新校本新舊唐書《唐書》校勘研究〉(《興大歷史學報》第19 期,2007 年11 月),頁177-204。
    33. 趙惠芬:〈略論《舊唐書》版本於各代的刊刻狀況〉(《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59 期,2006 年8 月),頁24-33。
    34. 劉浦江:〈正統論下的五代史觀〉(《唐研究》第十一卷,2005),頁73-93。
    35. 蕭占鵬、劉偉:〈唐代文論中生命化批評的人文意蘊〉(《文學遺產》2009 年第6期),頁26-33。
    36. 閻質杰:〈《舊唐書》的編纂經過及作者〉(《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 年第1 期),頁55-58。
    37. 謝保成:〈《舊唐書》的史料來源〉(《唐研究》第一卷,1995 年12 月),頁353-376。
    38. 嚴耕望:〈新舊兩《唐書》史料價值比論〉(《新亞學報》第18 卷,1997 年7月),頁1-15。
    39. [日]籐田純子:〈唐代の史學——前代史修撰と國史編纂の間〉,《思想》第33號(1975),頁65-71。
    40. [日]籐田純子:〈舊唐書の成立について〉,《思想》第27 號(1969),頁50-59。
    四、學位論文
    1. 田恩銘撰:《兩《唐書》中的中唐文學家傳記研究》(霍松林教授指導,陝西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2. 余曆雄撰:《兩《唐書》採摭韓愈古文之研究》(周勛初教授指導,南京大學博士論文,2003)。
    3. 李南暉撰:《唐國史與唐人偏記小説關係研究》(周勛初教授指導,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0)。
    4. 張榮芳撰:《唐代史館與史官》(傅樂成教授指導,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
    5. 梁承根撰:《兩《唐書》文人傳之比較》(周勛初、莫礪鋒教授指導,南京大學博士論文,1996)。
    6. 陳亭佑撰:《王維的心靈與時代》(方瑜、陳弱水教授指導,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7151024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151024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2401.pdf8266KbAdobe PDF22566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