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125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012/145044 (79%)
造訪人次 : 52101388      線上人數 : 46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1255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255


    題名: 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理氣觀研究
    The study of the conception of Li-Qi in Wang Chuan-shan`s complete explanations of the study of the four books
    作者: 沈威廷
    貢獻者: 陳逢源
    沈威廷
    關鍵詞: 王船山
    讀四書大全說
    理氣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011-10-05 14:35:17 (UTC+8)
    摘要: 《讀四書大全說》是對《四書大全》進行批判,而在文句中往往批評《四書大全》的見解,而肯認朱熹注釋的正確。大體而言,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對《四書大全》的批判不外乎幾點。對《四書大全》注疏引用朱熹部份,認為是《四書大全》曲解朱熹本意,再者對於胡炳文、蔡模、陳淳、黃榦、饒魯、陳櫟,等人的注釋,相當不以為然,認為這些人不懂義理面貌,而對《四書》本身的句子常常切割來分開解釋,以及把《四書》之間互屬不同章節的文句比附在一起,甚至有轉變成文字訓詁的意義,而少了義理的闡揚。
    參考文獻: 一、古籍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年。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魏】王弼注,【唐】孔穎達正義︰《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宋】張載:《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程顥、程頤:《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宋】胡宏:《胡宏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
    【宋】朱熹著︰《四書或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宋】朱熹:《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宋】陳淳:《北溪字義》,臺北:世界書局,1959年。
    【宋】陸九淵:《陸九淵集》,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宋】楊時:《楊龜山先生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
    【宋】楊簡:《慈湖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曹端:《曹端集》,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明】胡廣︰《四書大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陳獻章:《陳獻章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明】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王守仁︰《大學古本旁註》(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明】周汝登︰《四書宗旨》,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明】許孚遠︰《大學述與答問》,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明】焦竑︰《焦氏四書講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葛寅亮︰《四書湖南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張岱︰《四書遇》,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明】王畿︰《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1970年。
    【明】羅汝芳:《羅汝芳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明】羅欽順:《困知記》,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明】周汝登︰《王門宗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明】劉宗周:《劉宗周全集》,杭州:浙江古藉出版社,2007年。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清】黃宗羲︰《宋元學案》,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王夫之:《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
    【清】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民】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民】徐世昌︰《清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二、研究相關著作
    王之春:《船山公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王孝魚:《船山學譜》,臺北:廣文書局,1975年。
    王興國:《王船山學術思想討論集》,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王邦雄:《中國哲學史》,臺北:空中大學,1998年。
    方克:《王船山辯證法思想研究》,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古清美:《明代理學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朱建民:《張載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
    牟宗三:《生命的學問》,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牟宗三:《歷史哲學》,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74年。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牟宗三:《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
    牟宗三:《四因說演講錄》,臺北:鵝湖出版社,1997年。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李志林:《氣論與傳統思維方式》,上海:學林出版社,1990。
    李紀祥:《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
    林安梧:《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
    林聰舜::《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周兵:《天人之際的理學新詮釋──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
    季蒙:《主思的理學──王夫之的四書學思想》,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衷爾鉅:《王夫之》,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
    侯外廬:《船山學案》,湖南長沙:嶽麓書社出版,1982年。
    胡發貴:《王夫之與中國文化》,貴州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1993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唐凱麟,張懷承著:《六經責我開生面──王船山倫理思想研究》,湖南:湖南出版社,1992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年。
    夏劍欽:《卓越的思想家王夫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夏劍欽:《王夫之研究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高懷民:《宋元明易學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韋政通編:《中國思想史方法論文集》,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臺北:開明書局,1962年。
    章啟輝:《鄺世大儒──王夫之》,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陸復初:《王船山沉思錄》,雲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張西堂:《王船山學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張立文:《船山哲學》,臺北:七略出版社,2000年。
    張立文:《正學與開新──王船山哲學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張君勱:《新儒家思想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張學智:《明代思想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許冠三:《王船山致知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1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年。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陶清:《明遺民九大家哲學》,臺北:洪葉文化公司,1997年。
    陳玉森,陳憲猷:《周易外傳鏡銓》,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陳祺助:《王船山「陰陽理論」之詮釋》,高雄:復文圖書公司出版社,2003年。
    陳贇:《回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陳來:《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陳來:《宋明理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4。
    陳榮捷:《宋明理學之槪念與歷史》,臺北:中央硏究院中國文哲硏究所籌備處,1996年。
    陳遠寧:《中國古代政治觀的批判總結──王船山政治觀研究》,湖南:湖南出版社,1992年。
    陳遠寧:《中國古代易學發展第三個圓圈的終結:船山易學思想研究》,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
    陳遠寧,王興國,黃洪基:《王船山認識論範疇研究》,湖南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曾春海:《王船山易學闡微》,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8年。
    曾春海:《儒家哲學論集》,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
    曾春海:《易經哲學的宇宙與人生》,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曾春海:《朱熹哲學論叢》,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
    曾昭旭:《王船山哲學》,臺北:遠景出版社,1996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黃明同,呂錫琛:《王船山歷史觀與史論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黃懿梅:《王夫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1981年。
    嵇文甫:《船山哲學》,上海:開明書店,1936年。
    嵇文甫:《王船山史論選評》,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嵇文甫:《王船山學術論叢》,臺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
    喬治忠:《中華歷史名人──王夫之》,天津:新蕾出版社,1993年。
    楊儒賓、祝平次編:《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熊十力:《新唯識論》,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熊十力:《原儒》,臺北:明文書局,1988年。
    熊十力:《十力語要》,臺北:明文書局,1989年。
    熊十力:《讀經示要》,臺北:明文書局,1984年。
    蒙培元:《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鄭潭洲:《王船山傳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劉志盛,劉萍:《王船山著作叢考》,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劉述先:《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2年。
    劉述先:《黃宗羲心學的定位》,臺北:允晨出版社,1986年。
    劉春健:《王船山學行系年》,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
    劉梁劍:《天.人.際:對王船山的形而上學闡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蔡尚思:《王船山思想體系》,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鄧克銘:《宋代理概念之開展》,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蕭箑父:《船山哲學引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蕭箑父、許蘇民:《王夫之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蕭箑父主編:《王夫之辯證法思想引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
    蕭漢明:《船山易學研究》,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年。
    譚承耕:《船山詩論及創作研究》,湖南:湖南出版社,1992年。
    羅小凡,王興國主編:《船山學論》,船山學刊社,1993年。
    羅正鈞:《船山師友記》,湖南:嶽麓書社出版,1982年。
    羅光:《王船山形而上學思想》,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3年。
    羅光:《中國哲學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1年。
    嚴壽澂導讀:《船山思問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王船山學術研討會:《王船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3年。
    湖南省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王船山學術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三、學位論文
    王季香:《王船山格物致知論》,高雄: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李美:《王船山人性論之研究》,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李增財:《從讀通鑑論宋論淺窺王船山的思想》,臺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
    杜英賢:《王船山的歷史哲學》,臺北: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年。
    杜保瑞:《論王船山易學與氣論進路並重的形上學進路》,臺北: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周芳敏:《王船山「體用相涵」思想之義蘊及其開展》,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林文彬:《船山易學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林海樹:《王船山與顧亭林之政治思想比較研究》,臺北: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林宣慧:《論船山實踐進路的兩端一致論》,中壢: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林安梧:《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金納德:《論船山易學之乾坤並建說》,臺北: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胡森永:《從理本論到氣本論──明清儒學理氣觀念的轉變》,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
    柯義龍:《王船山民族思想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涂治瑛:《王船山宋論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2001年。
    張靜婷:《王船山《尚書引義》,政治實踐問題之研究》,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許長謨:《王船山經世思想析論》,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陳忠成:《王船山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年。
    陳益興:《王船山人道思想及其在教育上的研究意義》,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曾昭旭:《王船山及其學術》,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論文,1977年。
    曾春海:《王船山易學闡微》,臺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7年。
    黃超民:《王船山史學》,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年。
    黃懿梅:《王船山的倫理學》,臺北: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年。
    劉榮賢:《王船山張子正蒙註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劉健明:《王船山之天道論》,臺北: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劉紀璐:《論王船山哲學中「歷史中之天理」的問題》,臺北: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
    蔡家和:《羅整菴哲學思想研究》,中壢: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戴景賢:《王船山之道器論》,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2年。
    四、期刊論文
    王立新:〈胡文定與王船山的春秋學說〉,《鵝湖月刊》第29卷第10期(第346期),2004年4月,頁29-36。
    王慧茹:〈王船山「正統論」的理解與思索──以〈船山對傳統史觀的批判〉及〈「正統論」的瓦解與重建〉二文為核心〉,《國文天地》第21卷第10期(第250期),2006年3月,頁27-32。
    王樾:〈歷史發展中的天人關係──對王船山史論中理勢關係之省思〉,《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13期,2002年12月,頁31-51。
    甲凱:〈王船山的實有歷史哲學〉,《湖南文獻》第1卷第5期,1975年11月,頁41-44。
    甲凱:〈王船山的實有歷史哲學〉,《湖南文獻》第4卷第2期,1976年4月,頁13-16。
    朱喆:〈船山宗教哲學思想述評〉,《宗教哲學》第8卷第1期(第27期),2002年1月,頁1-21。
    朱漢民:〈王夫之的實有之道〉,《哲學與文化》第28卷第7期(第326期),2001年7月,頁651-661+678-679。
    安載皓:〈船山道器論淺析〉,《儒教文化研究》第4期,2004年2月,頁83-98。
    李明輝:〈劉蕺山對朱子理氣論的批判〉,《漢學研究》第19卷第2期,2001年12月,頁1-32。
    李維武:〈船山易學研究〉,《中國文化月刊》第119期,1989年,頁29-40。
    宋偉民:〈論王船山的治學方法〉,《中國化月刊》第186期,1995年4月,頁23-41。
    杜保瑞:〈書評:汪學群《王夫之易學──以清初學術為視角》〉,《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10期(第365期),2004年10月,頁175-177。
    林安梧:〈明末清初關於「格物致知」的一些問題──以王船山人性史哲學為核心的宏觀理解〉,《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5期,1999年9月,頁313-335。
    林安梧:〈從「牟宗三」到「熊十力」再上溯「王船山」的哲學可能──後新儒學的思考向度〉,《鵝湖月刊》第27卷第7期(第319期),2002年1月,頁16-30。
    林明宣:〈王船山人性論之結構──《讀四書大全說》為主要範圍〉,《思與言》第33卷第4期,1995年12月,頁29-53。
    邱黃海:〈船山《易》學的原理與方法──《周易內傳發例》的解析〉,《鵝湖學誌》第28期,2002年6月,頁149-195。
    侯潔之:〈由道器之辨論王船山證立形而上的進路〉,《國文學報》第38期,2005年12月,頁31-57。
    侯潔之:〈王船山乾坤並建的義涵及倫理向度〉,《中國學術年刊》第28期,2006年9月,頁35-60。
    姜義泰:〈王船山《老子衍》略論〉,《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第7期,2002年9月,頁102-119。
    唐斌成:〈王船山主體性思想述評〉,《湖南文獻》第21卷第3期,1993年7月,頁10-14。
    孫世民:〈王船山生命實學論〉,《國文學誌》第9期,2004年12月,頁167-199。
    孫世民:〈王船山幽明觀研究〉,《孔孟學報》第83期,2005年9月,頁181-205。
    陳允成:〈試論王船山先生之經世思想〉,《臺中商專學報》第30期,1998年6月,頁175-181。
    陳立驤:〈王船山天道論性格之衡定〉,《鵝湖月刊》第28卷第4期(第328期),2002年10月,頁29-38。
    陳啟文:〈船山「道」「器」兩端之分說及其統一〉,《鵝湖月刊》第31卷第9期(第369期),2006年3月,頁35-42。
    陳啟文:〈實踐的詮釋:王船山「化天之天為人之天」的理解〉,《國文學報》第39期,2006年6月,頁139-165。
    陳幸永:〈王船山之人性觀點〉,《人與社會》第2期,2004年12月,頁97-117。
    陳祺助:〈王船山論情、才的意義及其善惡問題之研究〉,《鵝湖月刊》第28卷第1期(第325期),2002年7月,頁7-15。
    陳祺助:〈王船山論陰陽與太極的關係〉,《哲學與文化》第29卷第8期(第339期),2002年8月,頁696-708+773-774。
    陳祺助:〈王船山論惡的問題──以情、才為中心的分析〉,《鵝湖月刊》第28卷第3期(第327期),2002年9月,頁25-33。
    陳祺助:〈王船山論陰陽與道體的關係〉,《哲學與文化》第29卷第11期(第342期),2002年11月,頁1032-1039+1061。
    陳祺助:〈王船山論《周易》占筮之「數」的觀念及其涵義之分析〉,《鵝湖月刊》第29卷第3期(第339期),2003年9月,頁47-56。
    陳祺助:〈論王船山「陰陽」觀念的本體論意義〉,《鵝湖學誌》第31期,2003年12月,頁149-173。
    陳祺助:〈論王船山陰陽觀念的宇宙論意義〉,《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7期(第362期),2004年7月,頁123-146。
    陳祺助:〈王船山「乾坤並建」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天道論涵義〉,《鵝湖月刊》第30卷第11期(第359期),2005年5月,頁22-31。
    陳祺助:〈論王船山氣論的義理特色──與傳統主要氣論之說比較〉,《鵝湖學誌》第35期,2005年12月,頁103-147。
    陳祺助:〈從「陰陽」觀念的用法論王船山哲學方法的理論涵義〉,《興大人文學報》第36期(上),2006年3月,頁133-157。
    陳祺助:〈從「天」、「命」、「性」的意義及其關係論王船山「即氣言體」理論中「一本萬殊」之問題〉,《鵝湖學誌》第39期,2007年12月,頁63-109。
    陳贇:〈形而上與形而下:以隱顯為中心的理解──王船山道器之辨的哲學闡釋〉,《清華學報》第31卷第1∕2期,2001年3月,頁37-65。
    陳祺助:〈通幽明之道:王船山哲學的精神及其基本問題〉,《世界中國哲學學報》第4期,2001年7月,頁183+185-217。
    陳祺助:〈宋明儒學中理一分殊的觀念──以王船山為中心的闡釋〉,《孔孟學報》第79期,2001年9月,頁191-221。
    陳祺助:〈理性與感性的整合與溝通──王船山理欲合一論的闡釋〉,《孔孟月刊》第40卷第4期(第472期),2001年12月,頁32-39。
    陳祺助:〈王船山理氣之辨的哲學闡釋〉,《漢學研究》第20卷第2期(第41期),2002年12月,頁249-274。
    陳祺助:〈從有無到隱顯:王船山與儒學範式的轉換──比較哲學視域中的探討〉,《孔孟學報》第81期,2003年9月,頁157-191。
    許冠三:〈王船山的宇宙論〉,《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10卷第1期,1979年,頁161-194。
    張立文:〈王船山的體認論〉(上)(下),《哲學與文化月刊》第25卷第10、11期(第293、294期),1998年10、11月,頁920-934+989-990,頁1034-1048。
    張新智:〈王船山占學一理說初探〉,《中華學苑》第49期,1997年1月,頁27-41。
    張懷承:〈自然與道德──王船山的理欲之辨〉,《孔孟月刊》第30卷第12期,1992年8月,頁13-22。
    張懷承:〈船山論理簡析〉,《哲學與文化》第18卷第9期,頁816-824。
    張懷承:〈王船山由「道」入「德」論簡義〉,《鵝湖月刊》第19卷第10期,1994年4月,頁21-27。
    張懷承:〈王船山人道學說的倫理價值〉,《中國化月刊》第161期,1993年3月,頁25-39。
    張懷承:〈王船山性體實有的思想論微〉,《中國化月刊》第169期,1993年11月,頁53-70。
    梁啟超:〈王船山的學術思想評述──據南開大學暑期學校清初五大師講義〉,《湖南文獻季刊》第5卷第2期,1977年4月,頁6-7。
    曾聖益:〈王船山《讀通鑑論》之君臣論〉,《人文學報》第22期,1998年7月,頁65-94。
    曾春海:〈闡船山易學之宇宙論〉,《哲學論集》第10期,1977年,頁76-131。
    馮玉輝:〈從宏觀探索王船山思想的發展〉,《中國化月刊》第172期,1994年2月,頁23-34。
    黃繼持:〈王船山之論「理與氣」、「心與理」的探究〉,《大陸雜誌》第35卷第12期,1967年12月。
    黃漢青:〈王船山天道論研究〉,《臺中商專學報》第20期,1988年,頁197-207。
    董金裕:〈王船山與張橫渠思想之異同〉,《哲學與文化月刊》第232期,1993年2月,頁883-893。
    楊立華:〈詮釋中的道說──評陳來:《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二十一世紀》第90期,2005年8月,頁152-155。
    楊儒賓:〈檢證氣學──理學史脈絡下的觀點〉,《漢學研究》第25卷第1期,2007年6月,頁247-281。
    鄧輝:〈王船山的宇宙本體觀〉,《鵝湖月刊》第28卷第8期(第332期),2003年2月,頁30-37。。
    劉昌佳:〈王船山的「以物為師」論〉,《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9期,2004年12月,頁41-60。
    劉浩洋:〈王船山的知行學說〉,《孔孟月刊》第36卷第9期,1996年6月,頁28-36。
    蔡仁厚:〈從「理、心、氣」的義蘊看船山思想的特色〉,《中國化月刊》第167期,1993年9月,頁34-45。
    潘小慧:〈從王船山的本體論看其人性論〉,《哲學與文化月刊》第232期,1993年2月。
    潘小慧:〈王船山的能所觀〉,《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0卷第1期(第344期),2003年1月,頁145-166。
    鄭小江:〈論王船山的生死哲學〉,《孔孟月刊》第42卷第3期(第495期),2003年11月,頁38-47。
    鄭富春:〈物我一原,死生一致──船山《正蒙注》生死觀初探〉,《鵝湖月刊》第29卷第7期(第343期),2004年1月,頁55-64。
    蕭國鋒:〈重新書寫中國古代哲學的傳統──評陳贇《回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二十一世紀》第79期,2003年10月,頁155-158。
    羅光:〈王船山哲學思想的系統〉,《哲學與文化》第20卷第9期,1993年9月,頁832-839。
    嚴壽澂:〈「思問錄」與船山思想〉,《百年》第5期,1999年9月,頁1-1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5151008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1008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0802.pdf2363KbAdobe PDF23776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