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111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205/145239 (79%)
造访人次 : 52526028      在线人数 : 90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113


    题名: 中國石油外交之研究--以蘇丹為例
    Chinese oil diplomacy , a case study on Sudan
    作者: 彭福榮
    贡献者: 郭武平



    彭福榮
    关键词: 石油政策
    石油外交
    外交關係
    中國
    蘇丹
    oil policy
    oil diplomacy
    foreign relations
    China
    Sudan
    日期: 2010
    上传时间: 2011-09-29 18:56:17 (UTC+8)
    摘要: 自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30年以來,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對石油需求度與日俱增,自1993年起從石油淨出口國變成了石油淨進口國,尤其以2004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石油是中國經濟及工業的命脈,對國內經濟發展更具有重要的意義。國際經濟強國將石油安全列為外交工作的重點,透過石油外交途逕取得在國際石油能源資源配置中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及主導地位,以滿足國內工業需求並提高經濟增長。對中國石油需求量急劇增加下,加上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錯綜複雜,更加重了中國對石油進口穩定供給的需求,為確保石油能源安全,中國更加積極地實施能源進口多元化戰略,除了從中東、東南亞、中亞、俄羅斯等地進口石油外,非洲的石油儲量豐富也成了中國石油開發新地區,非洲產油國蘇丹更是中國石油外交「走出去」的典範,本文從中國、蘇丹的石油、外交、政策探討中國的石油外交走向。
    Since 1978, 30 years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sustained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oil demand was increasing since 1993 from a net oil exporter into a net importer of oil, particularly in 2004, China`s oil imports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surpassed Japan to become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and industrial oil is the lifeblood of the modern economy,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ore important. Regarded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oil energy as the focus of diplomatic work and hope to obtain through oil diplomacy in the international oil and energy resources in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rests and dominant position in order to meet domestic industrial demand and increase economic growth. Since the execution of reformation in 1978,Chinas economy has been soaring and so has its demand of oil.IN 1993,China changed from a net oil exporter to a net importer of oil.particularly in 2004,China imported oil more than japan so china which is after America has already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energy resources consumer in the world.Oil is the lifeblood of industries and modern economy and it has more important meaning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Stro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onsider oil energy as a key of diplomatic work.They hope t could dominant the main position and get economic and political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oil resources through oil diplomacy for satisfying the demand of domestic industries and increasing economic growth.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官方文獻
    《中國國家統計年鑑2008》,北京,中國統計社出版社,2008年12月
    《世界能源展望2007》(聚焦中國與印度),2007 年11 月
    《美國聯合作戰環境2008報告》, (Joint OperatingEnvironment2008,JOE),2008年1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2004年》。北京:世界知識出版,200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國別產業導向目錄〉,2008年1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國家統計年鑑200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北京,2007年1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國別產業導向目錄〉,2008年12月,頁210
    江澤民,《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網,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68/64568/65445/4526285.html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九一一事件後美國與兩岸安全策略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3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911事件後的中共外交》,2001年10月5日。
    國際能源展望報告《InternationalEnergy Outlook Report2007》。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統計情報,2008年5月
    (二)中文專著
    Maurice Meisner著,杜浦譯,《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5年。
    Russett, Bruce and Starr, Harvey 原著,張明澍譯,《國際政治》,台北,五南圖書,1995 年。
    大衛‧伊斯頓(David Easton)著,王浦劬等譯,《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台北市:桂冠,民國81年。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業,2001年5月。
    安尼瓦爾.阿木提,張勝旺主編《石油與國家安全》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李少軍,《國際政治學概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2002年7月。
    唐昀,《大搏殺---世紀石油之爭》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 年6 月
    秦亞青,《層次分析法與國際關係研究》,北京, 1998年6月。
    梅永紅、王元主編,《全球能源大棋局》,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1月。
    楊浩君《石油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台北,海鴿文化,94年
    蔡東杰,《當代中國外交政策》,〈獨立自主外交〉,2008年10月
    蔡東杰譯,Joseph S. Nye原著,《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台北,左岸文化,2002年。
    蔡裕明《從『石油政治』論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中共研究,2005 年。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
    魏艾、林長青,《中國石油外交策略探索兼論安全複合體系之理論與實際》台北:生智文化,2008年。
    (三)中文期刊
    于有慧,〈胡溫體制下的石油外交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8 卷第3 期,2005 年9 月,頁25-50。
    亢升,〈印度投資蘇丹石油業簡析〉,《西亞非洲》,北京 2003年6月,頁50-51
    牛文元,胡鞍鋼,〈能源的壓力與挑戰〉,《21 世紀中國面臨的12 大挑戰》,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
    王中人,〈中國威脅論〉,《世界知識》,1997年第12期,頁6-7。
    王振宇,〈財經活頁〉,2008年第10期,遼寧,2008年5月
    布魯塞爾,〈中國的石油政策〉,首爾,2008 年6 月9 日
    余永勝,〈炒作中國能源消費,西方意圖何在〉,中評社社評網,2010年7月25日,
    吳福成,〈從國際層次看能源安全問題〉,《中華民國太平洋企業論壇簡訊》,2007 年8 月,頁2-4。
    帕拉格•坎納〈中亞的新絲綢之路〉,《紐約時報》,2010年8月12日,http://dongxi.net/b01SP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2000年,頁164-170。
    查道炯,〈中國在非洲的石油利益〉,《國際政治研究》,2006年6月,頁60
    唐志超,〈“911”後全球能源外交發展態勢〉,《現代國際關係》,2006年1月,第1期,頁35。
    唐昀,〈大搏殺---世紀石油之爭〉,頁186-202
    秦亞青,《層次分析法與國際關係研究》,北京,第16卷,第3期,1998年6月,頁5-6。
    馬凱,〈能源形勢與,十一五發展〉,《時事報告》,2009年12月
    張益俊,〈蘇丹石油終結"新殖民論"〉,《國際商報》,2007年2月5日
    畢德東,〈全球石油博奕重心向非洲傾斜〉,《中國石化》,北京,,2007年8月,頁54。
    連弘宜,〈中國對俄羅斯石油能源戰略與外交〉,《國際關係學報》,第24 期,2007 年7 月,頁51-86。
    郭武平、吳昆財、孫國祥、連錦水、蔡昌言〈中國和平崛起:國際社會之威脅或夥伴?〉《歐洲國際評論》,第二期,2006 年,頁167-209
    舒先林、陳松林,〈非洲石油與中國能源安全〉,湖北,2004年5月,頁63。
    隋舵,〈國際石油資源博奕與中國石油外交戰略〉,《西亞非洲》,北京,2008年9月,頁19。
    楊祥銀,〈聯合國為何解除對蘇丹的制裁〉,《西亞非洲》,2002年1月,頁42
    蔣忠良,〈中共之石油戰略與其對非洲關係〉,《問題與研究》,2003年7月
    蔣忠良,〈中共之石油戰略與其對非洲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2 卷第4 期,2003 年7、8月,頁105-127。
    鄧向輝,〈中美非洲能源之爭〉,《學術探索》,昆明, 2008年6月,頁10-11。
    龍舒甲,〈從石油利益論『九一一事件』後的中亞地區與其周邊情勢〉,《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6 期,2002 年11、12 月,頁109-123。
    魏百谷,〈中國與中亞的能源關係:合作與挑戰〉,《國際關係學報》,第25 期,2008 年1月,頁45-76。
    嚴震生,〈當前中國對非洲的能源戰略與外交〉,《國際關係學報》,第24 期,2007 年7 月,頁23-50。
    蘇北,〈阿富汗外交:善鄰方能固國〉北京,2002年3月
    (四)研討會論文
    王崑義,〈中共反恐作為及對區域情勢之影響〉。《中共反恐作為及對區域情勢之影響研討會》,中央警察大學恐怖主義研究中心,2005年9月,頁6-7。
    邱坤玄,〈多邊主義與中國在東亞地區的多邊戰略〉。《全球化與中國大陸發展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主辦,2005年12月25日,頁3。
    唐志超,〈9 11後全球能源外交發展態勢〉,《現代國際關係研討會》,2006年1月,第1期,頁35。
    劉明德,〈金融海嘯之後的石油美元走向及其影響〉,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財金(評) 98年12月。
    (五)碩士論文
    王裕宏,《九○年代美「中」關係中的「中國威脅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8年),頁6。
    張明倫,《冷戰後中共與東協國家多邊外交安全關係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二、英文文獻
    (一)官方文獻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09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IA),“How dependent are we on foreign oil?",August 22,2008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IA),“How dependent are we on foreign oil?",August 22,2008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Global Trends 2015: A Dialogue About the Future With Nongovernment Experts.
    Office of Homeland Security, “National Strategy for Homeland Security,” July 2002. Available from:
    (二)英文專著
    Brown, Lester. Who Will Feed China?—Wake up Call for a Small Planet, New York: Norton & Company, 1995.
    Erica Strecker Downs,China`s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2000.6
    Glaser, Bonnie S. Sino-U.S. Relations: Drawing Lessons from 2005, CSIS , February 2, 2006.
    Waltz, Kenneth N., Man, the State and War: a Theoretical Analysi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 120-121.Andrew J. Nathan and Robert S. Ross, The Great Wall and the Empty Fortress—China’s Searchfor Security, W. W. Norton, N. Y., 1999
    Pease, Kelly-Kate 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erspectives on Governan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J: Prentice Hall, 2nded, 2003)
    Stephanie Giry. China` s Africa Strategy. OutofBeijingJ . TheNewRepubl 2004,p15- 19.
    Waltz, Kenneth N., Man, the State and War: a Theoretical Analysi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三)英文期刊
    Bernstein, Richard. and Ross Munro.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American.” Foreign Affairs, vol. 76, no. 2 ,1997, pp. 18-32.
    Cohen, Eliot A. ‘’Defend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Foreign Affairs, vol.79, no. 6, November/ December, 2000, pp. 40-56.
    Cronin, Richard P.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in 1994.” Asian Survey, vol. 35, no. 1, January, 1995, pp. 111-125.
    Doyle, Michael W. “Liberalism and World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80, no.4 December 1986, pp. 1151-1169.
    Kenneth N. Waltz, Man, the State and War: a Theoretical Analysi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1).
    Kenneth N. Waltz, Man, the State and War: a Theoretical Analysis, p. 238.
    Khalilzad, Zalmay M. “Sweet and Sour Recipe for a New China Policy.” RAND Review, vol. 23, no. 3 ,2000, pp.6-11.
    Kissinger, Henry. “Reflection on Containment.” Foreign Affairs, vol. 73, no. 3, l994, pp. 86-94.
    Kristof, Nicholas D. “The Rise of China.” Foreign Affairs, vol. 72, no. 6, 1993, pp. 59-74.
    Kurlantzick, Joshua. “China’s Dubious Role in the War on Terror.” Current History, vol. 102, no. 668, December 2003, pp. 432-438.
    Layne, Christopher. “From Preponderance to Offshore Balancing: America’s Future Grand Strateg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2, no. 1 (Summer 1997), p. 86-124.
    Lieberthal, Kenne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in 2001.” Asian Survey, vol. 42 no. 1 (January/February 2002), pp. 1-13.
    Mathews, Jessica T. “September 11, One Year Later: A World of Change.” Policy Brief, August 18, 2002, p. 1.http://www.carnegieendowment.org/files/PB18-mathews-final.pdf
    Mearsheimer, John J. “The Future of The American Pacifier.” Foreign Affairs, vol. 80, no. 5, 2001, p. 46-48.
    三、報章及網路資料
    《人民日報》(北京)
    《大公報》(香港)
    《中央日報》(台北)
    《中央社》(台北)
    《中國時報》(台北)
    BBC News(http://news.bbc.co.uk)
    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http://www.csis.org)
    Foreign Affairs (http://www.foreignaffairs.org)
    Foreign Policy (http://www.foreignpolicy.org)
    New York Times(http://www.nytimes.com)
    人民網(http://past.people.com.cn)
    大紀元(http://tw.epochtimes.com)
    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tw)
    中國江蘇新聞網(http://jschina.com.cn)
    中國軍網(http://www.chinamil.com.cn)
    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http://www.kmt.org.tw)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n)
    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門戶網站(http://www.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http://french.2007afdb.org)
    中華歐亞基金會(http://www.fics.org.tw)
    中新網(http://www.chinanews.com)
    中經網(http://www.ce.cn)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http://www.mac.gov.tw)
    東方新聞網(http://news.eastday.com)
    東方網(http://big5.eastday.com:82)
    星島環球網(http://www.stnn.cc:82)
    非洲國家網,〈西方“示好"凸顯非洲價值〉,2007年12月18日,
    洛杉磯時報(http://www.latimes.com)
    美國尼克森中心 (http://www.nixoncenter.org)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 (http://www.brookings.org)
    美國白宮(http://www.whitehouse.gov)
    美國國防部 (http://www.defenselink.mil)
    軍事文摘(http://web.foshan.gd.cn)
    國政評論(http://old.npf.org.tw)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網站(http://www.gwytb.gov.cn:82)
    國際在線(http://big5.cri.cn)
    新浪財經網(http://finance.sina.com.cn)
    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
    聯合早報網(http://www.zaobao.com)
    聯合新聞網(http://mag.udn.com)
    聯合電子報(http://www.udn.com.tw)
    藍德公司(RAND)〈http://www.rand.org)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6981025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981025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