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 〈中文文獻〉 一、書籍 (按姓氏筆畫順序) 1. 王甲乙、楊建華、鄭健才,民事訴訟法新論,98年7月,三民書局 2. 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民事訴訟法研討(三)(四)(六)(八) (九)(十四) 3. 吳明軒,民事訴訟法(上冊)(中冊)(下冊),98年10月,三民書局 4. 吳從周,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一冊,2007年6月,一品出版 5. 許士宦、姜炳俊、姜世明、吳從周、沈冠伶、黃國昌,新民事訴訟法實務 研究(一),2010年10月,新學林 6. 李惠宗,憲法要義,2002年10月,元照出版 7. 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 年 22.吳志光,裁判違憲審查?,月旦法學教室,第41期,2006年2月 23.李建良,審判獨立與司法獨裁-解評司法院釋字第六六五號解釋,月旦法 學雜誌,第176期,2010年1月 24.姜世明,民事訴訟法新修正,月旦法學教室,第6期,2003年4月 25.李震山,程序基本權,月旦法學教室,第19期,2004年5月 26.姜世明,處分權主義,月旦法學教室,第21期 27.姜世明,辯論主義,月旦法學教室,第23期 28.姜世明,論客觀舉證責任-評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984號判決,台灣法 36.洪家殷,論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二五號解釋評析, 23.Schellhammer , Zivilprozess, Gesetz-Praxis-Fälle, 10 學,第161期,2010年10月 29.姜世明,選定當事人之變革—兼論團體訴訟,月旦法學雜誌,第96期 30.姜世明,訴訟主體論,月旦法學教室,第24期,2004年10月 台灣本土法學第27期,2001年10月 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1997年,三民書局 37.許政賢,消費者保護團體損害賠償訴訟制度之再定位—試以整合憲法、法 學方法論及民事訴訟法之觀點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10期,2004年4 月 38.許士宦,辯論主義之新開展,月旦法學雜誌,第19期,1996年12月 39.許士宦,集團利益保護程序之新開展—以團體不作為訴訟之一般化為契 Aufl., 1935. 機,司法週刊,第1149期 40.許士宦,文書提出義務之範圍,月旦法學雜誌,第71期,90年4月 41.許宗力,權力分立與機關忠誠-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為中心,憲政時 代,第27卷第1期,2004年4月 42.張文郁,當事人之真實、完整陳述義務,月旦法學教室,第83期 8.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2009年2月,元照出版 43.黃國昌,「定管轄之原因事實」與「本案請求原因事實」之競合,月旦法 學教室,第26期 44.黃國昌,訴訟參加及代表訴訟—新民事訴訟法下程序保障與紛爭解決一次 性之平衡點,月旦法學雜誌,第97期 24.Schmidt-Schondorf, Menschenrechte im Zivilprozeß, JR 45.黃國昌,逾時提出攻擊防禦方法之失權制裁:是「效率」還是「公 平」?,台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2期 46.楊淑文,訴訟鏢理論在實務上之適用與評析,政大法學評論,第61期, 1999年6月 47.陳新民,評議法定法官原則的探源與重罪羈押合憲性的爭議,軍法專刊, 第56卷第1期,2010年2月 9.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2004年6月,自版 48.廖福特,歐洲人權公約,新世紀智庫論壇,第8期,1999年12月 49.蔡志方,論我國採行參審制度之必要性與可行性,律師通訊,第161期 50.駱永家,訴之主觀的預備合併,法學叢刊,第96期,1979年2月 1996,268,269. 51.駱永家,訴之變更或追加,法學叢刊,第133期,1989年1月 52.劉明生,論補充處分權主義之法院闡明義務,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76期 53.劉明生,消滅時效抗辯闡明之研究,法學新論,第22期,2010年5月 54.劉鑫楨,訴訟救助實務之研究,司法院研究年報,第18輯第一篇,司法院 印行 三、論文(按姓氏筆畫順序) 1. 許士宦,證據開示制度與秘密保護程序,台大博士論文,1999年 10.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2010年,自版 2. 魏大喨,第二審上訴制度之研究,台灣高等法院研究論文,2004年12月 〈外文文獻〉 25.Schwab/Gottwald, Verfassung und Zivilprozess, 1984. 1. Angelika Christiane Karwacki, Der Anspruch der Parteien auf einen fairen Zivilprozeß,1984. 2. Annett Kwaschik,Die Parteivernehmung und der Grundsatz der Waffengleichheit im Zivilprozess, 1973. 3. Bötticher, Die Gleichheit vor dem Richter, 2 Aufl., 1961. 4. Callier/Ruffert, Das Verfassungsrecht der Europäischen Union, 3 Aufl., 2007. 11.沈冠伶,民事證據法與武器平等原則,2007年10月,元照出版 5. Ekkehard Schumann,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Grundgesetz und Zivilprozeß, 1983. 26.Stein-Jonas-Leipold, Zivilprozeßordnung, 21. Aufl., 1997. 6. Fritz Ossenbühl, Aktuelle Probleme der Gewaltenteilung, DÖV1980. 7. Günter Dürig, in : Maunz/Dürig/Herzig/Scholz, Grundgesetz Kommentar, 1987. 8. Hans-Joachim Musielak, Grundkurs ZPO, 8 Aufl., 2005. 9. Hartmut Maurer, Staatsrecht, 1.Aufl., 1999. 10.Jarass/Pieroth, GG, 6 Aufl., 2002. 11.Jörn Ipsen, Staatsrecht I, 14.Aufl. , 2002. 12.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2001年10月,自版 12.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 27.Thomas Jung, Der Grundsatz der Waffengleichheit im I ,2 Aufl. ,1995. 13.Jürgen Baumann, Grundbegriffe und Verfahrensprinzipien des Zivilprozeßrechts, 1970. 14.K. Stern, 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d I,2 Aufl., 1984. 15.Manfred Wolf/Eduard Kern, Gerichtsverfassungsrecht aller Verfahrenszweige, 6. Aufl., 1987. 16.Maunz/Dürin/Herzog/Scholz/, Grundgesetz Kommentar, 5 Aufl., 1976. 13.邱聯恭,程序選擇權論,2004年9月,自版 Zivilprozess, 1990. 17.Otto Mayer, Deutsches Verwaltungsrecht, Bd I, 3.Aufl., 1924. 18.Otto Schmidt, Das faire Verfahren nach Art.6 EMRK, 2005. 19.Peter Josef Tettinger, Fairness und Waffengleichheit, 1984. 20.Peter Schlosser, EMRK und Waffengleichheit im Zivilprozeß, NJW 1995. 21.Rosenberg/Schwab/Gottwald, Zivilprozessrecht, 16 Aufl., 2004. 22.Sabine Schlemmer-Schulte, Beweislast und Grundgesetz: 15.邱聯恭,爭點整理方法論,2006年5月,自版 14.邱聯恭,程序利益保護論,2005年12月,自版 Eine verfassungsrechtliche Untersuchung zur zivilprozessualen Beweislast im Haftungsrecht, 1997. 28.Thomas Rauscher/Peter Wax/Joachim Wenzel, Münchener 31.姜世明,訴之變更、追加理論中之利益衝突,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1 Kommentar zur Zivilprozessordung, 3. Aufl., 2008. 29.Vollkommer, Der Grundsatz der Waffengleichheit im Zivilprozeß, 1990. 30.Wassermann, Der soziale Zivilprozeß, 1978. 16.邱聯恭,程序制度機能論,2007年10月,自版 17.邱聯恭講述、許士宦整理,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一)(二)(三), 2010年 18.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2010年9月,三民書局 19.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93年2月,自版 20.姜世明,新民事證據法論,2009年11月,新學林 期,2007年2月 21.姜世明,舉證責任與真實義務,2006年3月,新學林 22.姜世明,民事程序法之發展與憲法原則,2009年11月,元照出版 23.姜世明,任意訴訟及部分程序爭議問題,2009年3月,元照出版 24.姜世明,法院組織法,2010年1月,新學林 25.姜世明,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二)暨判決評釋,2006年11月,新學林 26.姜世明,民事程序法實例研習(二)2010年9月,元照出版 27.范光群,民事程序法之問題及發展,2007年3月,新學林, 28.許士宦,證據蒐集與紛爭解決,2005年2月,新學林 29.許士宦,審判對象與適時審判,2006年,新學林 30.許士宦,程序保障與闡明義務,2006年9月,新學林 32.姜世明,文書提出義務之研究,萬國法律,2001年6月 31.許士宦,集中審理與審理原則,2009年4月,新學林 32.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2009年11月,修訂七版,三民書局 33.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中),2009年11月,修訂七版,三民書局 34.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下),2009年9月,修訂七版,三民書局 35.陳榮宗,舉證責任分配與民事程序法,1984年,自版 36.陳計男,民事訴訟法(上),2009年7月,三民書局 37.陳計男,民事訴訟法(下),2009年10月,三民書局 38.陳慈陽,憲法學,2005年,元照出版 39.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2008年9月,三民書局 40.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2005年9月,三民書局 33.姜世明,辯論主義與法院之職權調查證據,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0期, 41.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2007年1月,元照出版 42.黃國昌,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2010年1月,元照出版 43.楊建華原著、鄭傑夫增訂,民事訴訟法要論,98年10月,三民書局 44.楊建華,民事訴訟法問題研析(二),2000年7月,三民書局 45.楊建華,民事訴訟法問題研析(五),2000年10月,三民書局 46.駱永家,民事訴訟法I,1999年 47.蕭文生,國家法(I)—國家組織篇,2008年,元照出版 48.謝榮堂,社會法規彙編,2006年,元照 49.蘇永欽,司法改革的再改革,1998年,月旦 二、期刊 (按姓氏筆畫順序) 2005年5月 1. 王甲乙,辯論主義,法學叢刊,第11卷2期,1966年 2. 王甲乙,共同訴訟,法學叢刊,第46期第12卷第2期,1967年4月 3. 呂太郎,主觀的訴之預備合併之再構成,軍法專刊,第31卷第1期,1985 年1月 4. 呂太郎,原因事實與基礎事實,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1期,2000年6月 5. 李震山,程序基本權,月旦法學教室,第19期,2004年5月 6. 沈冠伶,電子郵件之證據適格,台灣本土法學,第29期 7. 沈冠伶,民事訴訟合意選定法官審判暫行條例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 101期,2003年10月 8. 沈冠伶,多數紛爭當事人之權利救濟程序—從選定當事人制度到團體訴 34.姜炳俊,任意當事人變更,台灣本土法學第39期,2002年10月 訟,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1期,2003年10月 9. 沈冠伶,團體訴訟問題的探討,法官協會雜誌,第6卷第1期 10.沈冠伶,當事人之追加—最高法院91年度台抗字第8號裁定之評釋,月旦 法學雜誌第126期,2005年11月 11.沈冠伶,論民事訴訟程序中當事人之不知陳述—兼評民事訴訟法中當事人 之陳述義務與訴訟促進義務,政大法學評論,63期,2000年6月 12.沈冠伶,論民事訴訟法修正條文中法官之闡明義務與當事人之事案解明義 務,萬國法律,2000年6月 13.邱聯恭,集中審理與爭點整理,法官協會雜誌,第2卷第1期,2000年6月 14.吳明軒,主觀訴之預備合併,月旦法學雜誌,第117期,2005年2月 35.范光群等,主觀預備合併之訴在我國的發展,民訴法研就會第60次研討記 15.吳從周,附帶上訴之研究,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9期,2006年9月 16.吳從周,論遲誤準備程序之失權,東吳法律學報,第16卷第3期 17.吳從周,第二審失權與補充第一審之攻擊防禦方法—簡評最高法院93年台 上字第1319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5期,2006年8月 18.吳從周,於第二審始提出時效抗辯之失權效果,台灣法學,第119期, 2009年1月 19.吳從周,闡明界限之變更—簡評最高法院九三年台上字第一八號判決—, 台灣本土法學,第72期,2005年7月 20.吳從周,闡明時效抗辯與法官迴避—瀏覽與備忘二00四年以來德國學說 與實務見解的最新發展—,台灣本土法學,第75期,2005年10月 錄,法學叢刊第165期,1997年1月 21.吳信華,「法治國家原則(一)—概說」,月旦法學雜誌,第46期,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