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098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656/144643 (79%)
造訪人次 : 51736759      線上人數 : 60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0987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0987


    題名: 1945年後泰國華文教育之發展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Thailand after 1945
    作者: 陳惠玲
    貢獻者: 陳鴻瑜
    陳惠玲
    關鍵詞: 泰國
    華文教育
    泰國華人
    泰國華文教育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011-09-29 18:23:16 (UTC+8)
    摘要: 本論文的第一章為緒論部分,第二章開始進入正文,討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泰國華文教育的發展。首先論述泰國華文學校的出現,接著探討泰國政府對華人的總體政策,即同化政策。在同化政策下,泰國政府衍伸制訂所多法令規範華人,以期能加深、加速對華人的同化。本章的討論重點在同化政策的施行細項,從其內容來看,可以發現同化政策影響到泰國政府對華文教育的態度與策略。對泰國政府而言,施行同化政策的目的,一方面是冀望泰國華人能融入當地;另一方面,也希望將華人的經濟力量留在泰國。同化政策深深牽引泰國華文教育的發展,因此本章也將探討施行同化政策的另一個面向,即泰國華人的入籍問題與泰國國籍法的實施,以便更完整的討論同化政策對華人的影響,以及促成泰國華文教育演變的過程。
    第三章論述戰後泰國華文教育的短暫復甦與再次受限。戰後初期泰國華教曾發展到極盛,但隨後遭到當權者的限制。1990年代以前,絕大多數時間,歷屆的泰國政府基於政局與“同化”華人的考量,對境內的華文教育採壓制手段。本章試著呈現泰國政府採用的政策與華文教育的發展情形,並且探討戰後泰國的華文教育,除了受到政府政策的限制,亦受到其他內、外在因素的影響,因此逐漸走向衰微。
    第四章則討論1990年代後,泰國華教發展的新局面。1980年代末期,華人的經濟地位逐漸崛起,臺灣、香港、新加坡等華人地區對泰國的投資及貿易額增加,華語成為熱門的商業用語,本章欲探討的是全球“華語熱”對泰國華文教育帶來的影響,以及華教再次復興所帶來的諸多問題,並且討論臺海兩岸對海外華文教育推展的經營與努力,特別是中華民國政府,對泰國華文教育提供的幫助,以解決目前泰國華文教育面臨的諸多問題。第五章為結論,綜合論述泰國華文教育的發展與泰國政府歷次的華教政策演變。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一)專書
    1.中山大學東南亞史研究所,《泰國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
    2.牛震,《第三中華─海外華人的歷史、現在、未來》,臺北:磨坊文化,2002。
    3.王偉明,《泰國華人面面觀》,雲南:雲南大學,1993。
    4.朱浤源,《東南亞華人教育發展之我見:兼論「臺北學校」的設立》,不詳:不詳,1994。
    5.朱浤源,《東南亞華人教育論文集》,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1995。
    6.朱敬先,《華僑教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3。
    7.吳鳳斌,《東南亞華僑通史》,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1994。
    8.李亦園、郭振羽主編,《東南亞華人社會研究(下)》,臺北:正中書局,1985。
    9.李長傅,《南洋史地與東南亞華僑華人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
    10.李盈慧,《華僑政策與海外民族主義(1912-1947)》,臺北:國史館,1997。
    11.李恩涵,《東南亞華人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3。
    12.周南京,《華僑華人問題概論》,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13.周韋峨,《東南亞華文教育》,廣州:暨南大學,1995。
    14.洪林、黎道綱,《泰國華僑華人研究》,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15.郁漢良,《華僑教育發展史》,臺北:國立編譯館,2001。
    16.區偉基,《東南亞華文教育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學院民族與華僑研究所,1976。
    17.國務院僑辦僑務幹部學校,《華僑華人概數》,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18.張正藩,《近六十年南洋華僑教育史》,臺北:中央文物,1956。
    19.郭壽華,《泰國通鑑》,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67。
    20.陳烈甫,《華僑學與華人學總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
    21.陳國華,《先驅者的腳印:海外華人教育三百年》,加拿大:Royal Kinsway Inc, 1992 。
    22.陳鴻瑜,《中華民國與東南亞各國外交關係史(1912-2000)》(臺北:鼎文書局,2004)。
    23.華僑志編纂委員會,《華僑志:泰國》,臺北:華僑志編纂委員會,1959。
    24.溫廣益,《“二戰”後東南亞華僑華人史》,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
    25.僑務委員會僑務研究室,《海外華文學校教育》,臺北:僑務委員會僑務研究室,1969。
    26.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 廣州華僑研究會,《戰後東南亞國家的華僑華人政策》,廣州:暨南大學,1989。
    27.盤谷銀行總裁部華人事務中心,《二十世紀泰國華僑人口初探》,曼谷:盤谷銀行總裁部華人事務中心,1992。
    28.鄭世耀,《泰國史稿》,高雄:寄廬文化編纂委員會,1981。
    29.鄭民、梁初鳴,《華僑華人史研究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
    30.顧慧,《泰國華僑誌》,臺北:南華文化出版社,1968。
    (二)期刊論文
    1.于平,〈東南亞各國華文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國際觀察》,3(上海,1996):41-42、56。
    2.寸雪濤,〈從泰國政府政策的變化剖析當地華文教育的發展歷程〉,《東南亞縱橫》,8(廣西,2006):54-57。
    3.王本尊,〈東南亞國家華文教育改革的思考〉,《東南亞研究》,4(廣州,1996):60-62。
    4.王海倫,〈東南亞各國華文教育之研究〉,《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7(臺北,1999.07):177-237。
    5.王望波,〈泰國華人政策及其影響〉,《八桂僑史》,1(廣西,1996):37-40。
    6.亓婷婷,〈當前「華文熱」的觀察與省思〉,《國文天地》,21.5(臺北,2005.10):73-83。
    7.吳前進,〈冷戰後華文教育〉,《亞洲研究》,43(香港,2002.06):184-203。
    8.吳英成,〈全球華語的崛起與挑戰〉,《語文建設通訊》,73(香港,2003.02):46-54。
    9.宋如瑜,〈普通話水平與華語教師素質─兼談大陸的普通話水平測試〉,《華文世界》,97(臺北,2006.05):24-35。
    10.李天錫,〈東南亞華文教育前景簡論〉,《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北京,1996):27-30,36。
    11.李定國,〈對東南亞地區華文教育發展道路幾個問題的思考〉,《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北京,1996):15-23。
    12.李盈慧,〈1949年以來中華民國的華僑教育政策》,《暨大學報》,1.1(埔里,1997.03):165-194。
    13.李道緝,〈泰國地區華人研究概況簡述〉,《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3(臺北,1997.12):34-36。
    14.杜珠成,〈東南亞十國華文教育概況〉,《海內與海外》,9(北京,1998):41-44。
    15.周有光,〈21世紀的華語和華文〉,《語文建設通訊》,69(香港,2002.02):1-3。
    16.周聿娥,〈新馬菲泰華文教育的重新定位〉,華僑華人歷史研究》,3(北京,1994):10-15。
    17.周清海,〈華文教學裡的教材與語言問題〉,《華語文教學研究》,1.1(臺北,2004.06):23-31。
    18.林素華,〈華文教育在泰國─簡介中華語文中心〉,《華文世界》,92(臺北,2000.12):104-108。
    19.俞云平,〈90年代東南亞國家華文教育政策的新變動〉,《南洋問題研究》,2(福建,1995):36-39,47。
    20.姬建國,〈海外華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文化關係問題〉,《華文世界》,97(臺北,2006.05):81-86。
    21.馬越徹,楊思偉譯,〈泰國教育〉,《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比較教育通訊》,32(臺北,1993.11):12-31。
    22.高瑪琍,〈泰國華文教育的現狀和前景〉,《八桂僑史》,2(廣西,1995):46-49。
    23.張亞群,〈當代東南亞華文教育面臨的文化傳承問題辨析〉,《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北京,1996):7-13。
    24.張啟,〈泰國當前的華文教育〉,《世界漢語教學》,4(北京,1995):104-106。
    25.張鳳燕譯,〈為生活而教育─泰國教育近況〉,《國教天地》,44(屏東,1981.10):16-17。
    26.曹逢甫,〈談在臺灣成立華語師資培訓機構之必要性與可行性〉,《華文世界》,90(臺北,1998.12):50-63。
    27.梁英明,〈戰後東南亞華文教育發展趨勢與困境〉,《華僑華人歷史研究》,3(北京,1996):21-30。
    28.許國棟,〈從華人宗教信仰剖析泰國的“同化”政策〉,《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北京,1994):27-33,39。
    29.許肇琳,〈泰國華人社區的變遷〉,《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北京,1995):46-57。
    30.許麗鈴、余伯泉,〈泰國華文教育的發展─曼谷與泰北的比較〉,《教育資料與研究》,43(臺北,2001.11):66-73。
    31.陳希奇,〈由華語文教學定位談師資培訓〉,《華文世界》,84(臺北,1997.06):36-41。
    32.陳鴻瑜,〈小國的生存與外交政策:泰國個案研究〉,《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6期(臺北,1989):25-38。
    33.陳鴻瑜,〈臺商在東南亞之投資活動及其文化效應〉,《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1期(臺北,1993):17-29。
    34.傅增有,〈泰國華文教育歷史與現狀研究〉,《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北京,1994):22-26。
    35.華文世界雜誌編輯部,〈兩岸對外華語教師教學能力認證之比較 〉,《華文世界》,98(臺北,2006.12):34-38。
    36.黃雅鳳,〈在流失中找尋定位─信世昌教授談臺灣華與文教育的危機與轉機〉,《師友》,466(臺北,2006.04):16-20。
    37.楊作為,〈泰國漢語教育的過去、現在與將來〉,《東南亞研究》,5(廣州,2003):73-76。
    38.溫北炎,〈東南亞國家華文教育與經濟發展〉,《東南亞研究》,1(廣州,1996):11-14。
    39.葛慶柱,〈全球華文之推廣與傳統漢字使用 〉,《東亞論壇》,454(新竹,2006.12):97-103。
    40.廖書賢,〈華裔泰國人社群之變遷:訪談報告書 〉,《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7(臺北,199.04):91-96。
    41.廣靈,〈坎坷的泰國華文教育〉,《中外文化交流》,2(北京,1994):16-17。
    42.蔡振翔,〈從華文教育到華語教育〉,《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北京,1996):31-34。
    43.蔡振翔,〈關於海外華文教育的轉型問題〉,《八桂僑史》,4(廣西,1994):52-53。
    44.鄭昭明,〈華語文的學習何去何從〉,《華文世界》,87(臺北,1998.03):45-51。
    45.簡成熙,〈我國東南亞華文教育的現況與未來因應〉,《國教天地》,131(屏東,1999.01):14-19。
    46.譚顯輝,〈華文教育新面向─某些觀念上的討論〉,《華文世界》,89(臺北,1998.09):28-34。
    (三)博、碩士論文
    1.李道緝,〈泰國華人國家認同問題(1910-194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
    2.許麗鈴,〈泰北地區華文教育之研究─以清萊地區兩所學校為例〉,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3.鷲京津子,〈泰國政府對華文教育政策之研究(1911-1949)〉,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二、西文部份
    (一)專書
    1.Bennett, Nicholas. Problems of Financing : the Thai Educational System during the 1960s and 1970s. Paris : Unesco Press, 1975.
    2.Chanthani Phanichaphon. Abstracts on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Thailand, 1979-1985. Bangkok : Information Centre for Educatio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Division, Office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mmission,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er, 1987.
    3.Nathalang, Ekavidya. Education in Thailand : A Century of Experience : A Revised Version of the Third Academic Conference Report, 1969. Thailand : Dept. of Elementary and Adult Educ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1970.
    4.Skinner, G. William. Chinese Society in Thailand : An Analytical History. Ithaca, N.Y.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2.
    5.Thailand. Krasmuang, Suksmathikma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s in Thailand, 1949-1962. Bangkok: Ministry of Education, External Relations Division, 1962.
    6.Thawisomboon, Sanit. Education in Thailand and Vietnam : Selected Paragraphs from Writings on Education. Honolulu: East-West Center, 1965.
    7. Valenti, Jasper J. Education and Society in India and Thailand. Washington :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 1977.
    8.Watson, Keith.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Thailand. Hong Kong : Heinemann Asia, 1982.
    (二)期刊論文
    1.Murray, Douglas P. “Chinese Education in South-East Asia.” The China Quarterly, 20 (London, Oct., 1964): 271-296.
    2.Renolds, E. Bruce. “’International Orphans’-the Chinese Thailand during War world II.”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 Studies, 28. 2 (Singapore, Sep., 1997): 365-388.
    (三)博、碩士論文
    1.Malayaman, Patnara.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Thai Political Behavior. Louisville: Thesis (M.A.)-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1978.
    2.Sachakul, Kanniga. Education as a Means for National Integratio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Muslim Assimilation in Thailand. Ann Arbor: Thesis (Ph.D.)-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84.
    3.Soonthornrojana, Wimonrat. Thailand`s Elementary Education: a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1960 and 1978 Curricula. Akron: Thesis (Ph.D.)-The University of Akron, 199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3153010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3010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1811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