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 王業立,2005,<台灣憲政發展與展望>。發表於「台灣—越南行政革新」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主辦,2005年5月20-21日。 王業立、羅偉元,2006年,<台灣的憲政發展與展望>,收錄於顧長永總策劃、翁嘉禧主編,《台灣的發展:全球化、區域化與法治化》。台北:巨流。頁501-523。 江炳倫,1983,《政治文化研究導論》。台北:正中書局。 江宜樺,1997,<族群正義與國家認同>。發表於「群族正義與人權保障學術研討會」,台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1997年2月26日。 呂亞力,1993,《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余小云,2005,<台灣政黨結盟與合作的新競合關係>。發表於「2005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2005年10月1-2日。 胡 佛,1998,《政治學的科學探究》。台北:三民書局。 李國雄,1997,<我國的修憲過程與政治改革>。《理論與政策》,秋季號。 李國雄,1997,<我國歷次憲改的內容及其影響>。發表於「中華民國行憲五十週年研討會」,台北:國民大會主辦,台大三民主義研究所、政大三民主義研究所協辦,1997年12月25日。 李炳南,1992,《憲政改革與國是會議》。台北:永然文化。 李炳南,2001,《97修憲記實》。台北:世新大學出版中心。 李炳南、楊智傑,2006,<第七次修憲程序瑕疵與正當性>。收錄於吳重禮、吳玉山主編,《憲政改革:背景、運作與影響》。台北,五南出版。頁121-153。 李鴻禧,1997,《憲法與憲政》。台北:植根雜誌社。 李國雄,1997,<我國的修憲過程與政治改革>。《理論與政策》,秋季號。 林紀東,1991,《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大中國總經銷。 林嘉誠,朱浤源,1990,《政治學辭典》。台北:五南。 林水吉,1998,《憲政改革與民主化》。台北:揚智文化。 邱延正,1998,<精英民主理論初探>。《復興崗學報》63:133-147。 邱閱南 ,2004,<台灣地區解嚴前後政治文化變遷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吳重禮,2002,<SNTV的省思:弊端肇因或是代罪羔羊? 〉,《問題與研究》,41(3):45-60。 吳玉山、吳重禮主編,2006,《憲政改革-背景、運作與影響》。台北:五南。 周永鴻,2000,<民進黨與第四次修憲-制度設計談判中的偏好形成與策略選擇>。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姚中原,2003,<台灣未來修改憲法界限的理論探討>。《國家發展研究》2(2):67-105。 荊知仁,1981,《憲法變遷與憲政成長》。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會出版。 荊知仁,1984,《中國立憲史》,台北:聯經。 荊知仁,1991,《憲法論衡》。台北:東大出版。 許宗力,1997,<憲法與政治>,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現代國家與憲法》。台北:月旦出版。頁39-92。 許志雄,2000,《憲法秩序的變動》。台北:元照。 郭正亮,1998,<李登輝現象:民主轉型與政治領導>。殷海光基金會主編,《民主、轉型?台灣現象》。台北,桂冠。頁103-122。 黃秀端,1997,<政治文化:過去、現在與未來>。《東吳政治學報》8:47-85。 黃琛瑞,2003,<權力菁英與台灣的政治發展>。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 所 碩士論文。 黃旻華,2004,”How Can Political Culture Be a Useful Independent Variable” 《台灣政治學刊》8(1):147-192。 黃昭元,1997,《現代國家與憲法》。臺北:月旦出版社。 葛永光,2000,《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台北:空大。 陳義彥,1978,<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文化之研究-從籍貫、住區及學院三項因素探討>。《政治學報》7:23。 陳滄海,1995,《修憲與政治的解析》。台北:幼獅。 陳敦源,2000,〈領導在憲政選擇過程中的穩定功能〉,林繼文主編,《政治制度》。台北: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213-57 陳新民,2002,《1990-2000年台灣修憲紀實-十年憲政發展之見證》。台北:學林。 張茂桂,1990,《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台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張治安,1992,《中國憲法與政府》,台北:五南。 張文貞,2004,<憲改的正當程序:從國民主權與民主原則的面向來分析>。發表於「新世紀台灣憲改學術研討會」,台北:行政院研考會及台大法律學院公法研究中心共同舉辦,2004年10月31日。 張嘉尹,2006,<臺灣憲法變遷的憲法學考察>。《臺灣民主季刊》3(3):129- 164。 隋杜卿,1986,<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文化類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碩士論文。 隋杜卿,1999,<憲法解釋的政治問題與政治議題-我國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的探索>,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憲政民主與國家發展」研究成果發表會,1999年5月15日。 隋杜卿,2001,《中華民國的憲政工程: 以雙首長制為中心的探討》。台北:韋伯文化。 隋杜卿,2003,<修憲議題的探討(二):修憲門檻的思考>,《國政研究報告》,憲政(研)092-007號,2003年3月4日,網址: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2/CL-B-092-007.htm 隋杜卿,2003,<比較憲法看修憲與制定>,《國政研究報告》,憲政(研)092-052號,2003年12月25日,網址: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2/CL-R-092-052.htm 楊日青,1996,<中央政府體制之變遷>,中華民國行憲五十年紀念專刊編輯委員會主編,《中華民國行憲五十年》。台北:國民大會。頁299。 楊日青,2000,<憲法修改與政黨重組對憲政體制的影響>。《理論與政策》14(2):199-218。 楊日青,2006,<憲改之困境與出路>。《臺灣民主季刊》3(4):103-124。 楊日青,2007,<立法部門>,收錄於陳義彥主編,楊日青、隋杜卿、陳陸輝等合著,《政治學》。台北:五南。頁237-262。 楊世雄,1998,《憲政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出版。 楊志誠,1998,《中華民國憲政民主之探討》。台北:大中國圖書。 楊智傑,2005年,<台灣修憲程序檢討與展望:體制外憲法會議>。發表於「中山大學中山所研討會」,2005年12月13日。 葉俊榮,2002,<超越轉型:台灣的憲法變遷>,李鴻禧等著,《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台北:元照出版。頁80-94。 葉俊榮,2004,<從全球憲法變遷的趨勢看台灣憲政改造的定位>,收錄於《憲改方向盤》。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編。頁1-14。 葉陽明,2008,<統一前德國政治文化之發展>。發表於「2008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變局與挑戰」,嘉義:國立中正大學,2008年9月27日。 彭堅汶,1999,《憲法之理論與實踐》。台北:中華電視公司。 彭懷恩,1983,《精英民主理論評介》。台北:正中書局。 彭懷恩,1990,《台灣發展的政經分析》。台北:風雲論壇。 彭懷恩,2003,《台灣政治發展》。台北:風雲論壇。 華力進,1995,《政治學》。台北:五南出版。 劉慶瑞,2000,《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三民書局。 劉鳳珍,1997,<國會研究評析>。《東吳政治學報》7:191-206。 謝政道,2007,《中華民國修憲史》。台北:揚智文化。 謝瑞智,1991,《憲法大辭典》。台北:千華圖書。 廖達琪,2005,<「人治」傳承的威權掌握――台灣憲政發展過程中領導菁英 角色的初探(1950~)>。發表於「從制度變遷看憲政改革:背景、程序與影響學術研討會」,台北:中研院政治所,2005年9月24日。 蕭新煌與Hagen Koo合著,1997,「東亞的中產階級與民主化」,《鞏固笫三波民主》。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初版。頁502。 蕭高彥,2005,〈台灣的憲法政治:過去、現在與未來〉。發表於「從制度變遷看憲政改革:背景、程序與影響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主辦,2005年9月24日。 二、報章雜誌 聯合報,第五次修憲 通過國代延任案。1999年9月4日。 聯合報,十度修憲 人治壓過制度。2000年4月25日。 中國時報,國、民兩黨修憲協商 瀕臨破裂。1997年5月22日。 自由時報,兩大黨協商 達成凍省共識。1997年5月29日 三、翻譯資料 Andrew Heywood著,楊日青等譯,2002,《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文化。 Earl Babbie著,林佳瑩、徐富珍校訂,2004,《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台北:雙葉。 Jan-Erik Lane著,楊智傑譯,2003,《憲法與政治理論》,台北:韋伯文化。 四、政府出版品 國民大會會議實錄 第二、三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公報 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公報 五、英文部分 Almond, Gabriea, 1956, “Comparative Political System.”Journal of Politics 18(3):391-409. Almond, Gabriea and Verba, Sidney, 1965, The Civic Culture. Princeton,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lmond, Gabriea and Powell, Bingham, 1966, Comparative Politics: A Development Approach.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Bottomore, Tom, 1964. Elites and Society. Middlesex: Penguin Books. Clifford, Geertz, 1973,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New York: Basic Books. Dahl, Robert, 1966, Political Oppositions in Western Democracies.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Domhoff, William, 1990, The Power Elite and the State .New York: Aldine de Griuter. Danziger, James, 1997, Understand the Political System. New York: Longman. Dunleavy, Patrick , 1987, Theories of the State: the Politics of Liberal Democracy.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 Macmillan. Easton, David, 1965,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Elazar, Daniel, 1966, American Federalism. New York: Crowell. Elster, Jon, 1998, Deliberative democracy.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ield, Lowell and Higley, john, 1980, Elitis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Gibbins, John, 1989, Contemporary Political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In Contemporary Political Culture: Politics in a Postmodern Age. London: Sage. Huntington, Samuel, 1993,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Oklahoma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Kornhauser, William, 1959, The Politics of Mass Societ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Lasswell Harold, 1950, Politics: Who Gets What, When, How. New York: Peter Smith. Lasswell, Harold and Kaplan, Abraham, 1965, Power and Society,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Inqui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Lijphart, Arend, 1993, Constitutional Choices for New Democracies, in Larry Diamond and Marc F. Plattner (eds.), The Global Resurgence of Democracy,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Loewenstein, Karl, 1965, Political power and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utz, Donald, 1995, Toward A Theory of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Ch. 11 in Responding to Imperfecti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Sanford Levinson, ed.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cClintock, C. C. ,Brannon, D. & Maynard-Moody, S, 1983, Applying the logic of sample surveys to qualitative case studies: The case cluster method. In J. Van Maanen , Ed. Beverly Hills, CA: Sage. Michels, Robert, 1962, Political Parties: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the oligarchical tendencies of modern democracy. New York: Collier Books. Mills, Wright, 1956, The Power Elite ,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osca, Gaetano, 1939, The Ruling Class. New York: McGraw-Hill. Pareto, Vilfredo, 1966, Vilfredo Pareto: Sociological Writings, New York: Praeger. Pareto, Vilfredo, 1971, The Historical Theory of the Ruling Class. Albuquerque, N.M.: American Classical College. Parry, Geraint, 1969, Political Elites. New York: Praeger. Putnam, Robert, 1976.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ical Elites.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utman, Robert ,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ye, Lucian,1965,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Pye, Lucian and Verba, Sidney, eds., 1965,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p.3-26. Verba, Sideney,1965,Comparative Political Culture, in Pye, Lucian and Verba, Sidney, eds., 1965,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p.512-560. Pye, Lucian, 1968, “Political Culture.”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New York:Macmillan and Free Press 12:218-225. Pye, Lucian, 1978, “Culture and Political Science: Problems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Culture.” Social Science Quaterly 53:285-296. Putnam, Robert, 1977, “Elite Transformation in Advance Industrial Societie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Theory of Technocracy.” in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10(3) :383-411. Ranney, Austin, 1975, Governing: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Illinois:Dryden Press. Ranney, Austin, 2001, Governing: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New Jersey: Upper Saddle River. Schumpeter, Joseph, 1942,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New York; London: Harper. Skocpol, Thed, 1979, States and Social Revolu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homas, Dye, 2002,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Verba, Sidney, and Norman H. Nie.1972,Participation in America.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Verba, Sidney, Kay Lehman Schlozman, and Henry Brady. 1995,Voice and Equality: Civic Voluntarism in American Politic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right, Mills, 1956, The Power Elite. New York: Oxford press. Wilson, James and Banfield,Edward,1971,“Political Ethos Revisted.”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65:1048-1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