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 中文部分 尤登石、陳富美、何秀華(2005),《如何有效確保租稅債權之實現》。台北:財政部94年度研究報告。 王宗富(2000),《我國國稅稽徵機關績效之評估》。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敏雄(1997),「從法律觀點談欠稅之清理」,《稅務旬刊》,第1642期,頁17-19。 江敏雄(1998),「欠稅清理相關問題淺論」,《稅務旬刊》,第1668期,頁10-13。 吳中書(2001),「台灣總供需季模型」,《2001 年總體經濟計量模型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及行政院主計處,頁1-55。 吳啓玄(2003),《稅限制出境制度之實務研析》。台北:翰蘆出版。 李俊慶(2003),「稅務案件於行政執行時送達之研究」,《稅務旬刊》,第1870期,頁9-13。 李 瑛、 陳美萍 (2006),《加強欠稅清理之研究》。台北:臺北市政府員工平時自行研究報告。 林愛莉、林秀雪(2004),《防止欠稅發生之研究》。台北:臺北市政府員工平時自行研究報告。 林愛莉、林麗玉、黃滄居、林秀雪(2002),《欠稅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案之探討》。台北: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中階管理才能發展研習班第31期小組報告。 林國彬(1995),《行政強制執行之研究-兼評我國行政執行法重行修正草案》。台中:中興大學法學碩士論文。 林進富,孫迺翊(1996),「論限制欠稅人或欠稅營利事業負責人出境之適法性」,《實用稅務》,第 262 期,頁24-27。 范金藏、黃秋水、李宜靜(2006),《加強營所稅欠稅清理之研究》。台北:財政部台北市國稅局95年度研究發展專題報告。 耿玉芹(2006),「企業欠稅的成因與對策研究」,《商場現代化》,第480期,頁320-321。 財政部臺北市國稅局徵收科(2006),《國稅繳納通知書送達之實務探討》。台北:財政部臺北市國稅局95年度研究發展專題報告。 康炎村(1987),《租稅法原理》。台北:凱侖出版。 張昌邦(1991),《稅捐稽徵法論》。台北:文笙書局。 張登科(2007),《強制執行法》。台北:三民書局。 張翠容(2006),《我國稅捐稽徵行政程序之探討》。桃園: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智誠(1986),《我國稅捐債權之保全與強制執行》。台北:聯經出版。 陳東興(2003),《財政部國稅局人力配置與稽徵績效之探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敏(1984),「租稅債務關係之變更」,《政大法學評論》,第30期,頁115-158。 陳敏(1989),「租稅債務關係之成立」,《政大法學評論》,第39期,頁369-396。 陳敏(2004),《租稅保全措施》。計畫編號:NSC92-2414-H-004-047,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黃士洲(2008),「法人欠稅限制出境對象之探討-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5年訴字26475號及3352號判決簡評」,《財稅研究》,40(2),頁94-113 。 黃台心(2009),《計量經濟學》。台北:新陸書局。 黃柏青(2007),《從基本權保障論稅捐保全制度》。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論文。 葛克昌(2005),《行政程序與納稅人基本權》。台北:翰蘆出版。 廖怡貞(2001),「限制欠稅人出境制度合憲性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72期:頁82。 劉嘉謨(2007),《行政文書送達-稅捐文書》,移送強制執行文件審查-送達實務研討會,10月17日。台北:財政部台北市國稅局。 劉維平(1977),《欠稅清理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鶯釧、黃智聰(2003),「台灣區域性失業率差異的決定因素-兼論女性勞動力」,收錄於李誠主編《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台北:天下遠見,頁231-262。 蔡宗龍(2002),「談稅捐文書送達之爭議」,《稅務旬刊》,第1835期,頁19-22。 蔡震榮(2008),《行政執行法》。台北:元照出版。 鄭敏珠(2004),《我國地方稅欠稅問題之實證研究》。台中: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長宏、林達聰(1989),《欠稅清理程序之檢討與改進》。台北: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專題報告。 顏慶章(1998),《租稅法》。台北:實用稅務出版。 羅彩鳳(2008),《我國所得稅欠稅問題之實證研究》。台中: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英文部分 Conrad, James and Larry, DeBoer (1988), “Rural Property Tax Delinquency and Recession in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70(3), 553-559. Baltagi, Badi H. (2001),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Panel Data,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Ltd. Burman, Leonard E. and William C. Randolph (1994), “Measuring Permanent Responses to Capital-Gains Tax Changes in Panel Data,”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4(4), 795-809. DeBoer, Larry and James, Conrad (1988), “Do High Interest Rates Encourage Property Tax Delinquency?” National Tax Journal, 41(4), 555-560. Dubin, Jeffrey A., Michael J. Graetz and Louis L. Wilde (1990), “The Effect of Audit Rates on the Federal Individual Income Tax,” Nationa1 Tax Jouma1, 43(4), 395-409. Greene, William H. (2000), LIMDEP Version 7.0 User`s Manual, New York: Econometric Software. Greene, William H. (2002), LIMDEP Version 8.0 Econometric Modeling Guide, New York: Econometric Software. Herber, Bernard P. (1983), Modern Public Finance, Homewood: R. D. Irwin. Hill, Carter R., William E. Griffiths and George G. Judge, (2001), Undergraduate Econometric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siao, C. (1989), “Modeling Ontario Regional Electricity System Demand Using A Mixed Fixed and Random Coefficients Approach,”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19(4), 565-587. Hunter, William J. and Michael A. Ne1son (1996), “An IRS Production Function,” Nationa1 Tax Jouma1, 49(1), 105-115. Malanga, F. (198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S Enforcement and Tax Yield,” Nationa1 Tax Jouma1, 39(11), 334-336. Wertz, Kenneth L. (1979), “Allocation by and Output of a Tax-Administering Agency,” National Tax Journal, 32(6), 143-146. White, Halbert (1980), “A Heteroskedasticity-Consistent Covariance Matrix Estimator and a Direct Test for Heteroskedasticity,” Econometrical, 48(4), 817-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