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014/145046 (79%)
Visitors : 52059387      Online Users : 86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942


    Title: 從君權探討《春秋繁露》與獨尊儒術之關係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unQiuFanLu and Confucianism overwhelming: An emperor`s power perspective
    Authors: 康凱鈞
    Contributors: 郭立民
    Kuo, Li Min
    康凱鈞
    Keywords: 春秋繁露
    先秦儒學
    黃老思想
    君權
    獨尊儒術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0-12-09 14:09:47 (UTC+8)
    Abstract: 本篇論文以《春秋繁露》為主軸,透過比較「先秦儒學」與「黃老思想」兩大面向開展論述,圍繞著核心議題 —「君權」,希冀探究《春秋繁露》如何使獨尊儒術成為可能。《春秋繁露》代表著政治思想,「獨尊儒術」意味著現實政治,一方面,現實的政治迫使思想內涵的轉變,為了見容於統治者,不得不汲取他家的優點以為所用;另一方面,在政治思想的成功整合後,便影響了現實政治,改變了指導方針。
    漢武帝即位後,政治上大一統時代已經來臨,由於漢承秦制,因此,不可避免地意味著專制政治的成形。然而,秦帝國的覆轍,使漢王朝不可能公開擁抱法家,但在政治權力不斷集中於君王的情形下,以「君上虛靜無為」為當時指導思想的黃老學漸漸地無法配合武帝對內對外的統治需要。儒學的政治思想是以君主作為政治運作的重心,而好有為、貴等差、明尊卑、力主尊王攘夷等論述,對於鞏固政權是極有幫助。然而,先秦儒學的部分思想內涵卻與君權存有潛在的緊張關係。
    為了得君行道,董仲舒轉化了先秦儒學與君權有所衝突的部分,特別是關於「忠君」與「君臣關係」的主張,以期適應專制體制。而如此轉變的啟發,恰恰來自於黃老學的相關概念;《春秋繁露》一方面借用黃老轉化先秦儒學,另一方面吸收黃老而超越之,形成一個全新的思想體系。於是,儒家邁入了實然的政治殿堂,並定為一尊,影響了爾後兩千多年的帝制中國。
    Reference: 壹、典籍專書:(依姓氏筆劃)
    一、傳統典籍
    王重民,《中國古代善本書提要》,臺北:明文書局,1984年。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經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
    永瑢、紀昀(清)主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一)‧卷二十九‧經部》,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司馬遷(漢)撰,楊家駱主編,《史記》(新校本),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8版。
    朱熹(宋),《朱熹辨偽書語》,臺北:世界書局,1979年。
    朱永嘉、王知常注譯,《新譯春秋繁露》上、下冊,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
    向新陽、劉克任,《西京雜記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李滌生,《荀子集釋》,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79年。
    何 晏(魏)注,邢 昺(宋)疏,《論語注疏》(阮刻《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12刷。
    徐天麟(宋)撰,《西漢會要》,臺北:九思出版,1978年。
    班 固(漢)撰,楊家駱主編,《漢書》(新校本),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6版。
    荀 卿(周)撰,王先謙(清)集解,沈嘯寰、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3刷。
    翁連溪編校《中國古代善本總目》,北京:線裝書局,2005年
    陳奇猷校注,《韓非子集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1版。
    陳鼓應,《黃帝四經今註今譯》,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程大昌(宋),〈秘書省繁露書後〉,收錄於《演繁露》,載於《四部叢刊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趙 岐(漢)注,孫 奭(宋)疏,《孟子注疏》(阮刻《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12刷。
    賴炎元,《春秋繁露今註今譯》,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歐陽修(宋),〈書《春秋繁露》後〉,收錄於《六一題跋》,載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韓 愈(唐)撰,馬其昶校注,《韓昌黎文集校注》,臺北:漢京文化,1983年。
    蘇 輿(清)撰,鍾 哲點校,《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3版。
    二、專書著作
    王建文,《奉天承運 — 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臺北:東大出版,1995年。
    王永祥,《董仲舒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2002年2版。
    王曉波,《道與法:法家思想和黃老哲學解析》,臺北:臺大出版,2007年。
    余明光,《黃帝四經與黃老思想》,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李明輝,《儒學與現代意識》,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李明輝,《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年。
    李開元,《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北京:三聯書店,2000年。
    吳 光,《黃老之學通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吳 光,《儒家哲學片論》,臺北:允晨文化出版,1990年。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周桂鈿,《董學探微》,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
    林聰順,《西漢前期思想與法家的關係》,臺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
    吳文璋,《巫師傳統和儒家的深層結構—以先秦到西漢的儒家為研究對象》,臺北:復文出版社,2001年,修訂版。
    周世輔,《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2004年,修訂2版。
    韋政通,《董仲舒》,臺北:東大圖書出版,1986年。
    徐復觀,《周秦漢政治社會結構之研究》,香港:新亞研究所,1972年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二》,上海 : 華東師範大學,2001年
    孫廣德,《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集》,臺北:桂冠出版社,1999年。
    馬 勇,《董仲舒》,香港:中華書局,2001年。
    張豈之,《中國思想史》上冊,臺北:水牛出版社,1992年。
    陳福濱,《兩漢儒家思想及其內在轉化》,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4年。
    陳麗桂,《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陳德和,《道家思想的哲學詮釋》,臺北:裏仁書局,2005年。
    張增田,《黃老治道及其實踐》,廣州:中山大學出版,2005年。
    黃俊傑,《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臺北:東大圖書出版,1983年。
    傅佩榮,《儒道天論發微》,臺北:台灣學生,1985年。
    黃朴民,《董仲舒與新儒學》,山東:文津出版社,1992年。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二)》,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楊 陽,《王權的圖騰化——政教合一與中國社會》,臺北:星定石文化出版,2002年。
    鄧 紅,《董仲舒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8年。
    薩孟武,《儒家政論衍義》,臺北:東大圖書出版,1982年。
    薩孟武,《中國社會政治史》,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7版。
    錢 遜,《先秦儒學》,臺北:洪葉文化出版,1993年。
    錢 穆,《先秦諸子繫年》,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上,臺北:聯經出版社,1982年。
    貳、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
    王曉波,〈「道生法」—《黃帝四經》的道法思想和哲學〉,《國立台灣大學哲學論評》第32期,2006年,頁75-114。
    余英時,〈反智論與中國傳統〉,《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6年,頁93-97。
    余明光,〈《黃帝四經》書名及成書年代考〉,《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輯,1992年,頁188-197。
    余明光,〈董仲舒與“黃老”之學—《黃帝四經》對董仲舒的影響〉,《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輯,2000年校訂一版,頁209-222。
    李定生,〈董仲舒與黃老之學—儒學之創新〉,《復旦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頁93-96。
    李 增,〈帛書《黃帝四經》道生法思想之研究〉,《哲學與文化》第26卷第5期,1999年,頁410-429。
    汪高鑫,〈論董仲舒對道家政治思想的吸取〉,《江淮論壇》第5期,1997年,
    頁83-87。
    杜保瑞,〈董仲舒政治哲學與宇宙論進路的儒學建構〉,《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52期,2003年,頁19-40。
    林聰舜,〈儒學對專制政體的相容性與抗爭性— 董仲舒思想中出現法家傾向之檢討〉,收錄於《清華學報》新19卷第2期,1989年,頁67-95。
    林俊宏,〈《黃帝四經》的政治思想〉,《政治科學論叢》第13期,2000年,頁27-60。
    周桂鈿,〈董仲舒哲學與西漢政治〉,《福建論壇》(文史哲)第3期,1994年,頁7-14。
    周德良,〈董仲舒法術思想探賾〉,《問學集》,第6期,1996,頁101-117。
    周 寧,〈董仲舒對黃老道家學說的吸收〉,《商丘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4期,2007年,頁15-18。
    花 琦,〈董仲舒體系建構對黃老學的吸收借鑑〉,《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6年,頁72-76。
    范學輝,〈《春秋繁露》與儒學君道觀的形成〉,《齊魯學刊》第2期,1998年,
    頁85-91。
    范學輝,〈董仲舒《春秋繁露》臣道觀與傳統政治文化的演變〉,《管子學刊》第2期,1998年,頁39-47。
    唐 蘭,〈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的研究-兼論其與漢初儒法鬥爭的關係〉,《考古學報》第1期 ,1975年,頁7-36。
    唐經欽,〈儒家思想的歧出與創新──試論董仲舒之天論思想〉,《鵝湖月刊》第32卷第6期,2006年,頁18-27。
    孫洪濤,〈董仲舒政治思想管窺〉,《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4期,1997年,頁56-90。
    張友驊,〈由黃帝四經論漢初黃老政治〉,收錄於《勞貞一先生七佚榮慶論文集》,簡牘學報第5期,1977年,頁417-442。
    張瑞穗,〈天與人歸—中國思想中政治權威合法性的觀念〉,劉岱總、黃俊傑主編,《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一〕):理想與現實》,臺北:聯經出版,1993年,頁108-141。
    張瑞穗,〈董仲舒思想中三統說的內涵、緣起及意義〉,《東海中文學報》第16期,2004年,頁55-103。
    張國華,〈《天人三策》到《春秋繁露》—兼論董仲舒與“黃老之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第3期,1995年,頁27-35。
    張運華,〈漢代黃老之學的核心—《黃帝四經》〉,《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87期,1995年,頁57-62。
    張 平,〈董仲舒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整合〉,《河北學刊》第四期,1998年,頁57-67。
    張 科,〈略論董仲舒對諸子思想的整合〉,《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4期,2006年,頁59-63。
    陳弱水,〈「內聖外王」觀念的原始糾結與儒家政治思想的根本疑難〉,收錄於《史學評論》第3期,1981年,頁79-116。
    陳鼓應,〈先秦道家研究的新方向〉,《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輯,2000年校訂一版,頁23-46。
    陳麗桂,〈董仲舒的黃老思想〉,《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輯,2000年校訂一版,頁217-231。
    梁瑜霞,〈《春秋繁露》初探〉,《唐都學刊》第10卷第6期,1994年,頁13-40。
    梁宗華,〈董仲舒對儒學的建構及其意義〉,《東嶽論叢》第4期,1996年,頁71-76。
    梁宗華,〈董仲舒新儒學體系與道家黃老學〉,《齊魯學刊》第6期,1999年,頁32-37。
    郭應哲,〈黃帝傳說與黃老政治思想之關係〉,《台灣人文生態研究》第2卷第1期,1999年,頁1-20。
    陸建華,〈《黃帝四經》—黃老道學的奠基之作〉,《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3期,1999年,頁74-79。
    黃俊傑、蔡明田,〈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論〉,《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十六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1997年,頁1-43。
    程志敏,〈作為政治哲學的解釋學 — 論董仲舒經學的思想史意義〉,《哲學與文化》第34卷第3期,2007年,頁131-142。
    趙士田,〈董仲舒思想及其再認識〉,《絲路學刊》第2期,1996年,頁31-34。
    鄭建萍,〈黃老思想及其對漢初治道之影響〉,《陜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3期,1997年,頁74-80。
    錢 遜,〈董仲舒與先秦百家爭鳴的終結〉,《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0卷第1期,1995年,頁21-25。
    鮑柔佛巴魯,〈西漢前期黃老思想與儒家學說的興衰沈浮〉,《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0年,頁14-20。
    薩拉.奎因,〈董仲舒和黃老思想〉,《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輯,2000年校訂一版,頁285-296。
    謝 謙,〈儒學獨尊的歷史真相與儒家學者的精神蛻變〉,《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第33卷第6期,2006年,頁79-85。
    參、學位論文:(依姓氏筆劃)
    王俊彥,〈董仲舒《春秋繁露》氣論思想研究〉,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艾文君,〈黃老帛書政治思想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朱育慧,〈西漢前中期君臣關係思想的演變〉,臺北:國立清華大學中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李昱東,〈西漢前期政治思想的轉變及其發展–從黃老思想向獨尊儒術的轉變〉,臺北: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何儒育,〈《春秋繁露》君王觀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周紹華,〈董仲舒君主觀念研究〉,山東:曲阜師範大學專門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徐秋玲,〈董仲舒的儒學轉化及其政治實踐—西漢儒生的困境:知識與權力的辯證〉,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袁翊軒,〈《黃帝四經》中的政治思想〉,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馬 睿,〈董仲舒《春秋繁露》研究〉,山東: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08年
    郭應哲,〈戰國至漢初黃老學說的政治思想〉,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
    楊芳華,〈漢初黃老的經世觀及其實踐〉,臺北:國立中山大學中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楊欽棟,〈《春秋繁露》之君臣觀〉,臺北: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劉心凱,〈《春秋繁露》之政治倫理觀〉,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劉峰久,〈漢代儒學神話研究〉,重慶:重慶師範大學專門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衛立浩,〈論董仲舒政治哲學〉,陝西:西藏民族學院中國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賴慶鴻,〈董仲舒政治思想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1980年。
    簡妤甄,〈從「感應」到「合一」—論董仲舒天人關係的發展〉,臺北: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肆、西文資料:
    Linton, Ralph, “The Status-Role Concept.” In E. Hollander and Raymond Hunt, eds., Classic Contributions to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p.112.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研究所
    93252026
    9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3252026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政治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52026101.pdf904KbAdobe PDF2307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