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54389      Online Users : 49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896


    Title: 從中介語語料庫探討對外華語「的」字教學語法
    Authors: 張宇虹
    Contributors: 萬依萍
    I-Pin Wan

    張宇虹
    Keywords: 中介語語料庫
    「的」字
    教學語法
    Date: 2007
    Issue Date: 2010-12-09 12:30:37 (UTC+8)
    Abstract: 「的」字在現代漢語中出現頻率之高,卻分佈極其複雜,在外籍生學習上實為一項難點。為幫助華語教師在教學上能掌握學習者的偏誤,進而針對學習者的偏誤修正。本文以鄧守信教授專案研究蒐集之中介語料庫為研究基礎,收集有關「的」字結構之偏誤,歸納最常見的偏誤類型,而在初步觀察中,學習者的偏誤類型大致為「的、地、得」不分、錯序與搭配詞隱現的問題及語境牽制的問題。同時,在眾多學者所研究的「的」字資料中,選擇以徐陽春(2003)對「的」字結構的研究再重新分析初步觀察的偏誤類型,可分為結構功能「的1」之偏誤、XP的結構─中心語隱含之偏誤、語用功能「的2」之偏誤。最後本文按徐陽春(2003)分析的方向來歸納「的」字偏誤類型,以研擬教學方針,及依照學習者程度安排教學順序,並提出教學語法之建議,盼對於華語教學有據實的助益。
    The Chinese character 「de(的)」is used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with high frequency but also with a significant level of complexity. Therefore, it is a difficult factor in the learning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by foreign students. It is indeed, necessary for the teachers who are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o get a grip of this character, as it is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order to correct their errors during the learning period.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interlanguage information basis which Professor Shou-Hsin Teng presided over. W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errors about 「de(的)」from it. We thereby propose suggestions on the sequencing and pedagogical application.
    Reference: 【中文部份】(按姓名筆劃)
    丁樹聲等。1961。《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力。1959。《中國現代語法》,香港:中華書局出版。
    王珊。1997。〈日本留學生漢語學習的感知結構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頁52-62。
    王建勤 主編。1997。《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研究》,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王建勤。2000。〈關於中介語研究方法的思考〉,《漢語學習》3:61-68。
    史存直。1954。〈「的」字是不是詞尾〉,《中國語文》(4)。
    白樂桑。1994。〈法國漢語教學透視〉,《第四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P1-6。
    田善繼。1995。〈外國人漢語非對比性偏誤淺析〉,《漢語學習》6。
    石毓智。2000。《語法的認知語義基礎》,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朱德熙 。1961。說「的」,《中國語文》(12)。
    ─1982。《定語和狀語》,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大忠。1996。《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分析》,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李福印 編。2004。《隱喻與認知》,北京:中國文史。
    呂文華。1994。《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北京:北京語言學院。
    呂淑相。1942。《中國文法要略》,北京:商務(1982)。
    呂必松、魯健驥。1993。〈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語用失誤〉,《漢語學習》第1期。
    邢福義。1996。《漢語語法學》,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佟慧君。1986。《外國人學漢語病句分析》,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何立榮。1999。〈淺析留學生漢語寫作中的篇章失誤〉,《漢語學習》第1期,頁44-47。
    何重先。2001。〈對日本學生的漢語詞序教學研究〉,《武漢大學學報》,6。
    沈家煊。1995。 “有界”與“無界”,《中國語文》,(5)。
    屈承熹。1999。《漢語認知功能語法》,臺北:文鶴出版。
    周思源主編。1997。《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高名凱。1994。〈漢語規定詞「的」〉,《高名凱語言學論文集》,商務印書(1990)。
    郭銳。2000。〈「的」字的作用〉,載陸儉明主編《面臨新世紀挑戰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徐陽春。2003。《關于虛詞“的”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論文。
    袁毓林。2002。從焦點理論看句尾「的」的句法語義功能,南京:中國語文創刊50周年紀念論文。
    孫德坤。1993。〈中介語理論與漢語習得研究〉,《語言文字應用》4。
    祖人植。1998。〈語言教學中的積極性偏誤和消極性偏誤-以中高級班留學生漢語詞彙學習為例〉,《漢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論文集》,83-98,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梅立崇。1995。〈對留學生漢語習得過程中的錯誤的分析〉,《漢語和漢語教學探究》,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張國憲。1994。〈「的」字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分析,《淮北煤師院學報》(1)。
    張敏。1998。《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張斌。2000。〈談句子的信息量〉,載史有為主編《從語義信息到類型比較》,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學出版社。
    張豫峰。2000。《現代漢語“的”字句研究》,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張永芳。1999。〈外國留學生使用漢語成語的偏誤分析〉,《語言文字應用》3:25-30。
    張伯江、方梅(1996)。《漢語功能語法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崔希亮。2001。《語言理解與認知》,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
    陳建誠。2002。《中文動詞「是」和英文動“BE”的對比分析─以中介語語料庫為基礎》,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真。2003。《對外華語教學中級程度日籍學偏誤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陸丙甫。2003。〈從「的」的分佈看他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世界漢語教學》(1)。
    喬治.萊科夫(Goerge Lakoff)著、梁玉玲等譯,《女人、火與危險事物:範疇所揭示之心智的奧祕》1994,臺北:桂冠。
    黃國營。1982。〈「的」字的句法、語義功能〉,《語言研究》(1)。
    程美珍。1997。《漢語病句辨析九百例》,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楊寄洲。2000。〈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語法項目的排序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3:9-14。
    遊欣慈,2001,《漢語副詞「還」之教學語法》,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元任。1980。《中國話的文法》,香港:中文大學。
    趙德麟。1983。《外籍學生學華語之語法困難硏究》,臺北:私立輔仁大學語言學硏究所碩士論文。
    趙賢洲主編,1996,〈語言錯誤的分析原則與方法〉,《對外漢語教學通論》,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趙建華主編。1999。《對外漢語教學中高級階段功能大綱》,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黎錦熙。1924。《新著國語文法》,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
    劉公望。1982。關於狀態助詞「的」,《蘭州大學學報》(2)。
    ─1982。關於語氣助詞「的」,《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
    ─1990。名助詞「的」與「的」字短語,《北京師範學院學報》(4)。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臺北:師大出版。
    鄭懿德、馬盛靜恆、劉月華、楊甲容。1992。《漢語語法難點釋疑》,北京:華語教學出版。
    魯健驥。1987。〈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詞語偏誤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
    魯健驥。1993。〈中介語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語言文字應用》第1期。
    魯健驥。1994。〈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
    戴浩一 。1981。以認知為基礎的漢語功能語法當議,《國外語言學》1990(4),1991(1)。
    韓淑芳。1986。〈寫作課教學中的語法問題及其他〉,《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頁143-149。
    【英文部份】(按字母)
    Corder, Stephen Pit, 1981,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
    Corder, S. P. 1974. “Error analysis”. In Allen and Corder. The Edinburgh Cours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Vol. 3.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llis, Rod.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tt, D. 1983. “Analyzing and counteracting interference errors.”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37.
    Palmberg, Rolf. 1980. A Select Bibliography of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Richards, J. 1971. “A non-contrastive approach to error analysis.”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25.
    Selinker, Larry, 1972, Interlanguage, IRAL volume X/3, Heidelberg: Julius Gross Verlag.
    Teng, Shou-hsin. 1997.Towards a Pedagogical Grammar of Chinese.JCLTA32.2.29-3
    Teng, Shou-hsin. 1998. Sequencing of Structures in A Pedagogical Grammar. JCLTA 33.2.21-52.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語言學研究所
    93555009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555009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語言學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5500901.pdf93KbAdobe PDF2687View/Open
    55500902.pdf110KbAdobe PDF2653View/Open
    55500903.pdf118KbAdobe PDF2728View/Open
    55500904.pdf137KbAdobe PDF2636View/Open
    55500905.pdf180KbAdobe PDF2901View/Open
    55500906.pdf243KbAdobe PDF21281View/Open
    55500907.pdf150KbAdobe PDF2967View/Open
    55500908.pdf406KbAdobe PDF21335View/Open
    55500909.pdf210KbAdobe PDF21699View/Open
    55500910.pdf145KbAdobe PDF2698View/Open
    55500911.pdf149KbAdobe PDF21736View/Open
    55500912.pdf229KbAdobe PDF2165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