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86303
Online Users : 993
|
|
|
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845
|
Title: | 從意識啟蒙到創作轉折:日治時期新文學小說中的「戀愛」敘事研究(1920~1937) The narrative of "Love" presented by Taiwanese new intellectuals during the Japanese ruling period |
Authors: | 溫若含 |
Contributors: | 張文薰 溫若含 |
Keywords: | 新知識分子 戀愛 啟蒙 現代性 |
Date: | 2009 |
Issue Date: | 2010-12-09 10:49:59 (UTC+8) |
Abstract: | 本文論析日治時期新文學小說「戀愛」敘事的變化歷程,探討作為新文學書寫者的新知識分子,基於社會啟蒙使命與個人意識解放之雙向追求的觀照視角,在小說創作間將具有現代性意涵的「戀愛」,由公領域議題漸次過渡轉化至私領域呈現的表述細節。「戀愛」作為新知識分子的書寫主題,在一九二○年代初期挾帶改造社會、拆家立族的鮮明目的性,以「新道德」之姿堂皇登入啟蒙話語的辯證場域,而新知識分子也藉由此一概念所指向的新式男女關係,發展出極具對話能量的種種表述形式,對臺灣社會的既往秩序進行挑戰與試探。隨著整體環境的改變,一九三○年代之後新知識分子筆下的「戀愛」,從戰鬥性的話語逐漸轉變為書寫者反視自身的可能向度,在敘事觀點由「他」到「我」、表述旨趣由公共議題到個人經驗的轉換之間,不僅呈顯出臺灣社會對現代性知識的接受細節,同時亦映現了新文學廣納各方影響後複雜多樣的發展可能。 |
Reference: | 一、史料與文本 《台湾総督府警察沿革誌》(台湾総督府警務局,1933) 《民俗臺灣》(臺北:東都書籍會社臺北支店,1941-1945) 《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臺北:遠景,1979)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復刻本(臺北:東方文化,1997) 《臺灣人士鑑》復刻本(東京:湘南堂,1986) 《臺灣日日新報》復刻本(臺北:五南,1994-1995) 《臺灣青年》、《臺灣》《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複刻本(臺北:東方文化,1973) 《臺灣婦人界》(臺北:臺灣婦人社,1934-1939) エレン‧ケイ,《戀愛と結婚》(東京:天佑,1922) 下村作次郎、中島利郎、河原功,《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文芸評論集》(東京:緑蔭,2001) 下村作次郎、中島利郎、河原功、黃英哲、黃美娥等編,《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集成1~25》(東京:綠蔭書房,2002-2007) 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台湾人作家作品集》(東京:緑蔭,1999) 王白淵,《蕀の道》(盛岡:久保庄書店,1931) 池田敏雄、莊楊林合編,《臺灣新文學雜誌叢刊》複刻本(臺北:東方文化,1981) 朱舜琴譯,《戀愛與結婚》(臺北:國粹,1967) 吳漫沙,《韮菜花》(臺北:前衛,1998) 呂赫若,《清秋》(臺北:清水,1944) 李南衡,《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臺北:明潭,1977) 林輝焜,《爭へぬ運命》(臺北:林輝焜,1933) 邱貴芬,《日據以來臺灣女作家小說選讀》(臺北:女書文化,2001) 阿Q之弟,《可愛的仇人》(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6) 阿Q之弟著,張文環日譯,《可愛的仇人》(東京:ゆまに,2001) 胡風譯,《山靈──朝鮮臺灣短篇集》(上海:文化生活,1936) 徐坤泉,《靈肉之道》(臺北:前衛,1998) 陳垂映,《暖流寒流》復刻本(東京:ゆまに,2001) 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二、專書 (一)中文專書 Damian Grant著,蔡娜娜譯,《寫實主義》(臺北:黎明文化,1973) Flizabeth Dipple著,林怡俐譯,《情節佈局》(臺北:黎明文化,1973) Lilian R. Frust & Peter N. Skrine著,李永平譯,《自然主義論》(臺北:黎明文化,1973) Mieke Bal著,谭君强譯,《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北京:中囯社会科学,2003) Peter Dixon著,孫萬國譯,《論修辭》(臺北:黎明文化,1973) Wallace Martin,《当代敘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王德威,《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臺北:時報,1986) 王德威,《想像中囯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北京:三联,1998) 王德威,《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臺北:麥田,2004) 王德威、黃錦樹編,《想像的本邦:現代文學十五論》(臺北:麥田,2005) 申丹,《敘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硏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朱光潛,《現實主義的美學》(臺北:金楓,1987)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1992) 吳密察,《文化協會在臺南》(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7) 吳密察,《臺灣史料集成提要》(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 吳密察,《臺灣近代史硏究》(臺北:稻鄉,1990) 呂明純,《徘徊於私語與秩序之間: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女性創作研究》(臺北:臺灣學生,2007) 林鎮山,《臺灣小說與敘事學》(臺北市:前衛,2002) 莫素微譯,《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與日本文學的接點》(臺北:全華,2004) 邱貴芬,《後殖民及其外》(臺北:麥田,2003) 施淑,《兩岸文學論集》(臺北:新地,1997) 施懿琳、許俊雅、楊翠,《臺中縣文學發展史》(豐原:中縣文化,1995) 柳書琴,《荊棘之道:臺灣旅日靑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臺北:聯經,2009) 柳書琴、邱貴芬,《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臺灣文學場域》(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約翰‧伯格(John Berger)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臺北:麥田,2005) 胡亞敏,《叙事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跨界的臺灣史硏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2004 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臺北:播種者,2000) 夏晓虹,《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囯》(北京:北京大學,2004) 夏晓虹、王风等著,《文学语言与文章体式:从晚清到”五四”》(合肥:安徽教育,2006)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臺北:時報,1999) 祖囯颂,《叙事学的中囯之路:全囯首届叙事学学朮硏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國社会科学,2006) 荊子馨著,鄭力軒譯,《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臺北:麥田,2006)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臺灣文學史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春暉,2008) 張誦聖,《文學場域的變遷》(臺北:聯合文學,2001) 張錦忠、黃錦樹編,《重寫臺灣文學史》(臺北:麥田,2007) 許俊雅,《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1995) 許俊雅,《臺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臺北:南天,1997) 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s)》(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2003) 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臺北:麥田,2004) 陳芳明主編,《臺灣文學的東亞思考:臺灣文學藝術與東亞現代性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7) 陳建忠等合著,《臺灣小說史論》(臺北:麥田,2007) 陳培豐,《「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麥田,2006) 游勝冠,《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臺北:前衛,1996)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師大史研所,1988) 游鑑明,《走過兩個時代的臺灣職業婦女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1994) 黃建銘,《日治時期楊熾昌及其文學研究》(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2005) 黃美娥,《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臺北:北市文獻會,2003)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2004) 愛倫‧凱(Ellen Key)著,林苑文譯,《婦女運動》(臺北:臺灣商務,1966) 楊翠,《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臺北:時報,1993) 董學文、榮偉編,《現代美學新維度: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論文精選》(北京:北京大學,1990) 劉乃慈,《第二/現代性:五四女性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學生,2004) 厨川白村,《戀愛論》(臺北:水牛,1966) 藤井省三著,張季琳譯,《臺灣文學這一百年》(臺北:麥田,2004)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囯小说理论资料》(北京:北京大學,1997) 陈平原、夏晓虹主编,《觸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現代中囯》(广州:广州,1999) (二)日文專書 下村作次郎,《よみがえる臺灣文學:日本統治期の作家と作品》(東京:東方,1995) 小田切秀雄編,《明治文學全集:北村透谷集》(東京:筑摩書房,1976) 中島利郎,《「台湾民報‧台湾新民報」総合目録:付台湾靑年‧台湾》(東京:緑蔭,2000) 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小事典》(東京都:緑蔭,2005) 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研究文献目錄》(東京:緑蔭,2000) 佐伯順子,《色と愛の比較文化史》(東京:岩波,1998) 河原功,《台湾新文学運動の展開:日本文学との接点》(東京:研文,1997) 前田愛,《近代文学の女たち──『にごりえ』から『武蔵野夫人』まで》(東京:岩波,2003) 洪郁如,《近代台湾女性史:日本の植民統治と「新女性」の誕生》(東京:勁草,2001) 張競,《近代中囯と恋愛の発見》(東京:岩波,1995) (三)英文專書 Cary Nelson and Lawrence Grossberg, Marxism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David Swartz, Culture and Power: The Sociology of Pierre Bourdieu,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7. Haiyan Lee, Revolution of the Heart: A Genealogy of Love in China, 1900-1950,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Pierre Bourdieu, translated by Susan Emanuel, The Rules of Art: Genesis and Structure of the Literary Field,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1996. 三、學位論文 丁鳳珍,〈臺灣日據時期短篇小說中的女性角色〉(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 中西美貴,〈挪用現代──大正時期臺灣人民的不同殖民地經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王靜禪,〈日治時期疾病書寫研究:以短篇小說為主要分析範疇(1920~1945)〉(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吳春成,〈日據下臺灣知識份子反殖民之意識研究──臺灣民報(1920~1927) 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吳衿鳳,〈龍瑛宗小說中的知識分子與社會〉(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呂淳鈺,〈日治時期臺灣偵探敘事的發生與形成:一個通俗文學新文類的考察〉(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李怡儀,〈日據時代的臺灣新文學──以翁鬧的作品為主〉(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李秋慧,〈龍瑛宗及其小說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 周馥儀,〈開展公共領域•擊向糖業帝國主義——論臺灣知識份子的糖業書寫(1920~1930年代)〉(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林淑惠,〈臺灣文化協會分裂前的臺灣新文學運動(1920~1927)──以《臺灣民報》為中心〉(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 邱雅芳,〈聖戰與聖女:以皇民化文學作品的女性形象為中心(1937~1945)〉(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 施侞妏,〈韓國與臺灣農民小說之比較研究──李無影與呂赫若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柳書琴,〈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臺灣的文學活動〉(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3) 洪郁如,〈日本の台湾支配と婦人团体:爱囯婦人会台湾支部を中心にして〉(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硏究科地域文化硏究所修士論文,1994) 徐意裁,〈現代文明的交混性格──徐坤泉及其小說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殷豪飛,〈日治時期臺灣小說之漢人習俗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許秦蓁,〈重讀臺灣人劉吶鷗(1905~1940):歷史與文化的互動考察〉(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許麗芳,〈戰鬥與追尋、衝擊與消沉:皇民文學中的知識份子心靈〉(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陳允元,〈島都與帝都:二、三○年代臺灣小說的都市圖象(1922~1937)〉(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陳怡君,〈日治時期女性自我主體的實踐──論楊千鶴及其作品〉(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陳南宏,〈日治時期農民小說中的菁英主義與農民形象(1926~1937)〉(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陳莉雯,〈「島都」與「戀愛」:《風月報》相關書寫的再現與想像〉(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陳碧月,〈五四時期與新時期大陸女性婚戀小說之女性意識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曾婉君,〈《三六九小報》通俗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文學敘事與文化視域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6) 曾慧敏,〈張文環小說中的鄉土民俗書寫〉(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游勝冠,〈殖民進步主義與日據時代臺灣文學的文化抗爭〉(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0) 廖秋紅,〈日治末期臺灣人身分認同的演化進程——以臺籍作家的志願兵題材小說為中心(1941.6~1945.8)〉(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蔡依伶,〈從解纏足到自由戀愛:日治時期傳統文人與知識分子的性別話語〉(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蔡佩均〈想像大眾讀者:《風月報》、《南方》中的白話小說與大眾文化建構〉(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孟珂,〈蔡秋桐及其小說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蔡玫姿,〈發現女學生──五四時期流通文本女學生角色之呈現〉(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 蔡鈺淩,〈文學的救贖:龍瑛宗與爵青小說比較研究(1932~1945)〉(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鄭皇泉,〈賴和小說敘事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賴松輝,〈日據時期臺灣小說思想與書寫模式之研究(1920-1937)〉(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01) 四、期刊論文 中西美貴,〈大正後期臺灣新知識分子的世界──「新民會」雜誌中戀愛結婚議題為主要分析場域〉,《臺灣風物》54卷1期(2004.03),頁25-46 呂明純,〈反客為主的日據女性小說──張碧淵《羅曼史》初探〉,《文學臺灣》45期(2003.01),頁260-278 呂明純,〈日據時期女性作家之自我呈現──以辜顏碧霞、楊千鶴為主要討論〉,《臺灣新文學》15期(2000.06),頁138-155 呂明純,〈日據臺灣新文學女性創作研究〉,《中國女性文學研究室學刊》4期(2002.03),頁19-61 沈乃慧,〈日據時代臺灣小說的女性議題探析(下)〉,《文學臺灣》16期(1995.10),167-203 沈乃慧,〈日據時代臺灣小說的女性議題探析(上)〉,《文學臺灣》15期(1995.07),284-304 邱雅芳,〈以母親之名──皇民化時期臺灣男性作家作品的女性呈現(1937~1945),《臺灣文學學報》3期(2002.12),頁229-269 邱雅芳,〈激流為誰造像?──試探辜顏碧霞「流」的女性與國族認同〉,《文學臺灣》32期(1999.10),頁230-251 星名宏修,〈從一九三○年代之貧困描寫閱讀複數的現代性〉,《臺灣文學學報》10期(2007.06),頁111-129 柳書琴,〈帝都的憂鬱:謝春木的變調之旅〉,《臺灣文學學報》2期(2001.02),頁67-90 柳書琴,〈從部落到都會:進退失據的殖民地青年男女──從〈山茶花〉論張文環故鄉書寫的脈絡〉,《臺灣文學學報》3期(2002.12),頁81-108 張文薰,〈評論家/小說家的雙面張文環──以藝旦、媳婦仔問題為中心〉,《臺灣文學學報》3期(2002.12),頁209-228 陳建忠,〈大東亞黎明前的羅曼史──吳漫沙小說中的愛情與戰爭修辭〉,《臺灣文學學報》3期(2002.12),頁109-142 陳建忠,〈新興的悲哀──論蔡秋桐小說中的反殖民現代性思想〉,《臺灣文學學報》1期(2000.06),頁239-262 游鑑明,〈千山我獨行?──廿世紀前半期中國有關女性獨身的言論〉,《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9期(2001.08),頁121-187 黃毓婷,〈東京郊外浪人街──翁鬧與一九三○年代的高圓寺界隈〉,《臺灣文學學報》10期(2007.06),頁163-195 黃錦容,〈戀的男人.渴望被愛的男人──「私小說」戀愛觀的問題點〉,《臺大日本語文研究》5期(2003.12),頁133-161 楊翠,〈陰鬱的墳場.暗溼的子宮──〈愛的結晶〉與葉陶的時代〉,《文學臺灣》37期(2001.01),頁46-49 藤井省三著,張季琳、大久保明男譯,〈戀愛中的胡適──美國女友艾迪絲.克利福德.韋蓮司與中國現代化理論的形成〉,《中國文哲研究通訊》8卷1期(1998.03),頁91-118 顧德曼著,沈銳譯,〈向公眾呼籲:1920年代中國報紙對情感的展示和評判〉,《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4期(2006.12),頁179-204 五、研討會論文 《「文本的世界:敘事如何形成歷史」國際硏討會大會手册論文集》(臺中:國立中興大學,2004) 《日本台湾学会第六回学術大会報告者論文集》(大阪:日本台湾学会事務局,2004)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95159007 98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9007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臺灣文學研究所]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900701.pdf | 1170Kb | Adobe PDF2 | 3298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
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
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