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395151      Online Users : 68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805


    Title: 國中校長推動學校創新經營之個案研究
    Authors: 謝淑雲
    Contributors: 井敏珠
    謝淑雲
    Keywords: 組織創新
    學校創新經營
    校長學校創新經營
    Date: 2008
    Issue Date: 2010-12-09 09:46:13 (UTC+8)
    Abstract: 學校經營發展歷程中,許多學校在教育市場的競爭與學校組織變革的趨勢,面臨必須創新或轉型的危機,學校是否能夠掌握教育改革契機,主動採取積極創新的學校經營策略,取得競爭優勢,校長是重要的關鍵。本研究旨在瞭解校長在學校經營的創新理念與領導策略,學校創新經營的實際作為、遭遇的困境與解決方法,進一步分析個案學校創新經營前後的差異,獲致足資學習的學校創新經營經驗。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利用文獻探討、訪談、文件資料分析進行資料蒐集,探討、詮釋及思索國民中學校長推動學校創新經營之歷程、策略及促成因素。經研究後獲致以下結論:
    壹、校長學校創新經營的辦學理念
    一、重視學校發展的有利條件
    二、重視創新經營,發展學校特色
    三、重視創新多元的思維
    四、堅持用心創新,達成共同願景
    五、結合多元創新,打造創意校園
    貳、校長學校創新經營的領導策略
    一、行政管理革新
    (一)講求行政服務,支援教學活動
    (二)利用各種場合,分享創新策略
    (三)注重因勢利導,堅持永續創新
    (四)整合人力資源,提高工作績效
    二、課程與教學領導創新
    (一)發揮教師專業,設計多元化課程
    (二)推展教師專業成長,重視知識分享
    (三)激勵教師接受新挑戰,創新教學內容
    (四)重視楷模學習,進行專業對話
    三、學生多元展能
    (一)開發學生多元智慧,發展特色活動
    (二)整合多層面創新經營,成就學生的學習
    四、校園環境美化
    (一)重視境教功能,創新組織文化
    (二)尊重校園草木,啟發生命教育
    (三)創新環境美化的作法,落實環境教育
    五、社會與環境資源運用
    (一)引進各類資源,實現學校創新經營
    (二)充分運用資源,創造優質學習環境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國民中學校長推動學校創新經營、教育行政機關與後續研究的參考

    關鍵詞:組織創新、學校創新經營、校長學校創新經營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management, many schools are facing a trend where they must make a change or innovation from the current school system and become more competitive in the education market. To become advantageous in the market, there must be vigorous and active action taken. School principle becomes the key to succeed in this innov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leading strategy of school principles. We will take the case study on innovative manage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how they these strategies were applied, practice and resolve in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and then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strategies were applied. In this method, we will be able to acquire sufficient experience in innovative management in schools.
    This is an academic research. The research will conduct document analysis, interviews, information analysis, data collection, discussion, annotation, and discussion on the philosophy and innovative strategy, in how to drive school system, behind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les. A few sample topics are as the following.
    I. strategy and tactic on school admission
    A. focus on the benefit to favor school development.
    B. focus on innovation; develop on schools’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C. focus on dynamic thinking
    D. focus on emotion attachment, and to develop a better future together.
    E. integrating dynamic innovative ideas, and to create a school of originality.
    II. innovative strategy on management
    A. Change in administration system
    1. focus on admin services, and support educational events
    2. share innovative strategy in different occasion
    3. focus on continuously innovation
    4. integrate staff and human resource to enhance productivity.
    B. innovative changes in school material and content
    1. to elaborate teacher’s profession, and design dynamic class content.
    2. populariz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ncourage knowledge sharing.
    3. encourage teachers to take challenges, and put new ideas into the education material.
    4. sample study on model case, and carry discussion between professionals.
    C. Dynamic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1. develop students knowledge in dynamic field, and further expand distinguish
    educational events.
    2. integrate diffe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help students’ learning.
    D. enhance and embellish school environment
    1. focus on on-site education, and develop new management culture.
    2. respect school plants, and education on humanity and life.
    3. innovation tactic on embellish school environment. Fully pu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to practice.
    E. Application of existing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1. to bring in all kind of resource, to help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2. fully use the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make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better.
    After th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we will raise concrete suggestion, and make it the reference of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board, and other post-research.
    Key word: innovation in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school management. School principle’s innovative strategies in management.
    Reference: 壹、 中文部分
    中華創意發展協會(2005)。Inno School 2005 全國中小學學校經營創新獎方案集。臺北市:中華創意發展協會。
    中華創意發展協會(2008)。Inno School 2008 全國中小學學校經營創新獎得獎名單【公告】。臺北市:中華創意發展協會。民國97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ccda.org.tw/sing up/index in.htm。
    毛連塭(2000)。創造力研究的發展。載於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創造力研究(頁56-124)。臺北市:心理。
    王瑞壎(2003)。學校知識管理指標建構與實證分析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朱楠賢(1999)。人力資源管理的新利器─學習型組織。游於藝雙月刊,18,4-5。
    吳明烈(2004)。終身學習理念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吳思華(2002)。「創造力實踐歷程」研討會會議手冊。臺北市: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
    吳思華(2005)。「2005 台灣創新模範企業調查」─ 創新經營之創意、創新、創價三部曲。商業周刊與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主辦。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
    吳思華等(譯)(1990)。韋伯(R.A. Webber)著:組織理論與管理。臺北市:長橋。
    吳政達(2001)。知識管理-學校行政的新方向。知識管理與教育革新之應用。知識管理與教育革新發展研討會,暨南大學。
    吳素菁(2003)。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以四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43(5-6),1-7,60-68。
    吳清山(2001)。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1-15。
    吳清山(2003)。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敎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2005)。學校創新經營方案之建構。載於臺北縣政府教育局主辦之臺北縣中小學九十四學年度學校經營創新獎、創意教學獎方案甄選說明會研習手冊(頁3-23),臺北縣。
    吳清山(2005)。學校創新經營方案之建構。載於臺北縣政府教育局主辦之臺北縣中小學九十四學年度學校經營創新獎、創意教學獎方案甄選說明會研習手冊(頁3-23),臺北縣。
    吳清山、林天祐(2000)。教育名詞:知識經濟、知識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37,100-101。
    吳清山、林天祐(2003a)。教育小辭書。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3b)。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吳清基(1990)。精緻教育的理念。臺北市:師大書苑。
    李芳真(2006)。國民小學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瑞娥(2004)。國民小學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汪宗明(2005)。國民小學知識延續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桃園縣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芸薇(2000)。「學習型組織」評鑑量表之建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易丕修(2000)。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小學組織發展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文勝(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文毅(2006)。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創新經營之關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貝絲(2000)。國民小學學校校長領導行為與學習型學校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來利(2005)。中小學有效能校長領導行為特徵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宗毅(2002)。從開放系統理論看公營事業民營化之組織變革-以中華電信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明地(2002)。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臺北市:高等。
    林朝枝(2005)。台北縣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鍾沂(2001)。行政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林啟鵬(2003)。我國高級職業學校組織創新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新發(2003)。郊區型國民中小學經營創新策略及實施成效之研究計畫。未出版手稿。
    林筱瑩(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金玉芝(2002)。國民小學教師的知識管理-個人與組織面向之分析。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姚欣宜(2004)。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支持創新經營與學校創新氣氛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榮昭(2001)。知識創新與學習型組織。臺北市:五南。
    胡瑋珊(譯)(1999)。知識管理(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 manage what they know)。臺北市:中國生產力。(T. H.Davenport, & L.Pursak,, 1998)
    胡瑋珊、張元嘉、張玉文譯(2005)。每日遇見杜拉克世紀管理大師366篇智慧精選。F. Drucker原著,A. Maciariello主編。臺北市:天下遠見。
    孫本初(2001)。知識管理-組織發展新利器。人事月刊,32(4),8-22。
    秦夢群(1999)。營造學習型組織學校:教育行政人員應有的體認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27,9-12。
    秦夢群(200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康自立、張瑞村、陳怡君(2001)。中國式領導之實證研究─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承諾之關係。工業教育期刊,25,5-26。
    張玉台(2005)。學校創新之研究-以臺中市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明輝(1999)。營造學習型學校。教育資料與研究,27,1-8。
    張明輝(2006)。創新管理與學校經營。教育研究月刊,145,41-49。
    張順發(2003)。國民小學學校知識管理的運作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新基(2008)。國民小學創新經營、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91-94 年度中程發展計畫。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2005-2008 施政主軸架構教育願景。臺北:教育部。

    莊立民(2001)。組織創新模式建構與實證之研究─以臺灣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許顏輝(2004)。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郭昭佑、陳美如(1995)。一個發展性的概念─學習型組織對教育行政領導的啟示。研習資訊,12(6),60-63。
    郭進隆(譯)(2004)。P. M. Senge原著。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臺北市:天下文化。
    陳今珍(2004)。學校本位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木金(1999)。學校組織變革壓力與抗力對學校行政之啟示。學校行政,2,14-27。
    陳昇樺(2007)。學校推展組織學習與知識管理之研究 ─ 以明道中學發展學習型學校的經驗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瑜沂(2006)。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知能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志民(2005)。二十一世紀的優質學校─政大附中的經營理念與策略。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中華民國教育行政學會、臺灣教育政策與評鑑學會、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聯合舉辦,教育政策與行政學術團體聯合年會論文集,(頁46-65)。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
    湯志民(2006)。政大附中創意校園的規畫與經營。教師天地,142,16-21。 
    湯明哲(2003)。策略精論。臺北市:天下文化。
    黃乃熒(1995)。後現代教育行政哲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光雄(2000)。載於王如哲主編,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1-2)。臺北市:五南。
    黃旭廷(2002)。高級中學推動知識管理實施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秀媛(譯)(2005)。W. Chan Kim & R. Mauborgne原著。藍海策略。臺北市:天下文化。
    黃哲彬、洪湘婷(2005)。創新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1,211-232。
    黃振球(1992)。有效能的校長。中等教育,43(4),73-86。
    黃海山(2008)。台南縣市國民小學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靜羣(2006)。Inno School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計畫適切性與實施成效之研究-以課程與教學領導組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麗美(2004)。國中小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懿嬌( 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文達(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國德(1999)。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應用─成人教育領域的實踐經驗。臺北市:師大書苑。
    詹志禹(1997)。你的學校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嗎?。教育研究雙月刊,56,63-67。
    詹志禹(2002)。影響創造力的相關因素─從小學教育環境與脈絡來考量。學生輔導,79, 33-47。
    廖春文(1994)。二十一世紀教育行政領導理念。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京偉譯(2000)。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臺北市:商周。
    劉春芳(2006)。臺北縣國民中學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秋珍(2005)。國小校長課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常勇(2002)。企業為何會失敗?─CEO不可不知的前車之鑑。能力雜誌,558,94-98。
    蔡培村(2000)。學習型組織與學校發展。載於高雄市教育學會88年度年會會議手冊。高雄市:教育學會。
    蔡啟通(1997)。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志隆(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人格特質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鄭淑惠(1998)。國民中學組織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福妹(2005)。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以臺北縣特色學校方案參與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端容(1999)。小學校長營造學習型學校的具體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27,17-19。
    鄭曜忠(2001)。高級中學行政主管知識管理態度、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蕭錫錡(2003)。鄉村離島型國民中小學經營創新策略及實施成效之研究。
    賴姿蓉(2000)。二十一世紀變革的新趨─組織創新。人事月刊,30(1),26-36。
    賴振權(2007)。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戴志璁(2007)。從網絡學習的觀點探討組織同形對創新能力之影響-以中小企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傳崇(2002)。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鍾欣男(2001)。知識管理在學校本位國小教師專業成長運用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鍾燕宜(1996)。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意涵與批判(上)。人事管理,23(9),4-19。
    顏秀如(2006)。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魏名彥(2002)。國民小學行政組織發展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魏秋宜(1998)。組織創造力理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冠華(2000)。組織創造力之障礙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Amabile, T. M. (1998).How to kill creativ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Oct, 77-87.
    Argyris, C., & Schon, D. A. (1978).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 MA: Addison-Wesley.
    Beckman, T. J. (1999) .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J. Liebowitz (Ed.). Knowledge management handbook.(pp.1-1~1-22). New York: CRC Press.
    Bennett, R., & Gabriel, H. (1999).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within large marketing departments: an empirical study.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3(3), 212-225.
    Burgess, G. H. (1989).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Daft, R. L. (1997) . Organization theory & design. New York: West.
    Daft, R. L. (1997) . A dual-cor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1, 193-210.
    Damanpour, F. (1988). Innovation type, radicalness, and the adoption process.Communication Research, 15, 545-567.
    Damanpour, F. (1991).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1(2),193-210.
    Damanpour, F. (1991).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meta-analysis of a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4 (3), 555-590.
    DuFour, P. (1997). The school as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school improvement.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NASSP Bulletin: Reston.
    Garvin, D.A. (1993).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1 (4), 78-91.
    Hage, J.(1980). Theories of organizational. New York: Wiley.
    Hausman, C. S., Crow, G. M., & Sperry, D. J. (2000). Portrait of the “Ideal principal”: context and self. NASSP Bulletin, 84(617), 16-21.
    Holt, K. (1988). The role of user in product innovation. Technovation, 12(5), 53-56.
    Kanter, R. N. (1998). When a thousand flowers bloom: structural, collective, and social conditions for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 169-211.
    Kast, F. E. & Rosenzweig, J. E. (1985).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Kimberly, J. R. (1986). 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D. D.Davvis(Ed.) ,Manag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p.23-43). San Francisco: Jossy-Bass.
    Knight, K. E. (1967). A descriptive model of the intra-firm innovation process. Journal of Business, 4, 478-496
    Lumpkin, G. T., and Dess, G. G., 1996. 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Kinking it to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1(1):135-172.
    O’Dell, C. & Grayson, C. J. (1998). If only we knew what we know.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O’Dell, C. & Grayson, J.(2000). Identifying and transferring internal best practices. 2008/10/03 retrieved from: http://www.apqc.org/free/whitepapers/cmifwp/index.htm
    OECD(1996). 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 2008/09/30 retrieved from: http://www.apqc.org/free/whitepapers/cmifwp/index.htm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Jersey: Ablex Publishing.
    Roberts, J. F.(2000).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Gloal Organizations. In 21st Century H R Magazine, 44, 54-55。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5th ed.). New York: Free Press.
    Sage, L. A. (2000). Winning the innovation race. Canada: Wiley & Sons, Inc.
    Senge, P. M.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Doubleday.
    Sveiby, K. (1997). The new organization wealth: Managing and measuring knowledge-based assets. San Francisco, CA: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Tushman, M. L., & Nadler, D. A. (1996). Organization for innovation. In K. Strakey (Ed.) , How organization learn (pp.135-155).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Tushman, M. L., & Nadler, D.A. (1986). Organizing for 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8(3), 74-92.
    Watins, K. E., & Marsick, V. J. (1993). Sculpt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Lessons in the art end science of systemic change . San-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trs.
    Wiig, K. M. (1997). Knowledge management: Where did it come from and where will it go?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13(1), 1-1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5911002
    9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1100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0201.pdf96KbAdobe PDF2802View/Open
    100202.pdf144KbAdobe PDF2817View/Open
    100203.pdf120KbAdobe PDF2816View/Open
    100204.pdf63KbAdobe PDF2718View/Open
    100205.pdf120KbAdobe PDF2805View/Open
    100206.pdf102KbAdobe PDF2781View/Open
    100207.pdf104KbAdobe PDF2860View/Open
    100208.pdf192KbAdobe PDF2982View/Open
    100209.pdf411KbAdobe PDF21385View/Open
    100210.pdf211KbAdobe PDF21284View/Open
    100211.pdf613KbAdobe PDF21261View/Open
    100212.pdf261KbAdobe PDF21027View/Open
    100213.pdf268KbAdobe PDF22182View/Open
    100214.pdf274KbAdobe PDF2107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