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4948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014/145046 (79%)
造访人次 : 52054516      在线人数 : 1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485


    题名: 企業公關之媒體策略研究 以房仲業之信義、永慶房屋及住商不動產為例
    Media strategies in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case studies in real estate industry: sinyi realty, Yung-Ching realty, and h&b realty.
    作者: 洪子雅
    贡献者: 曾國峰
    洪子雅
    关键词: 公共關係
    企業公關
    公關新聞稿
    消息來源
    房仲業
    Public Relations
    Corporative PR
    Press release
    Resource of Information
    Real Estate
    日期: 2007
    上传时间: 2010-12-08 12:29:07 (UTC+8)
    摘要: 房地產堪稱人們一生中最重大的交易商品,很多人投入畢生積蓄,背負二三十年的房貸,方能一圓購屋夢,可說是關係一輩子的重大決定,在選購房屋時,更需格外慎重與小心,事先蒐集行情資訊就顯得十分重要。房仲業在台灣發展至今已有三十餘年,其產業特質也因此異於一般服務業。

    本研究採深度訪談及資料分析法並用,並蒐集相關文獻,以個案公司—信義房屋、永慶房屋及住商不動產為例。除了解各房仲公司公關人員與媒體雙方在互動關係的運作方式及意見,並蒐集房仲業者發布的新聞報導加以分析討論,內容包括公關策略及新聞運作方式的差異,以及是否對新聞呈現或媒體關係造成影響,進而探討房仲業企業公關的特性、差異性,以及個案公司的媒體策略、公關危機處理等課題,從研究中建構企業公關運作的正確模式。

    經過資料分析,本研究主要結論有五項,分別陳述如下:
    一、房仲業倚賴公關新聞稿的程度不下於其他產業,房仲公關與記者的互動頻
    率更明顯高於其他產業。

    二、各大房仲業均設有「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等單位,藉由公關把影響房市的
    因素以訊息包裝方式傳遞出去。

    三、記者室漸為企業近用媒體最便捷的方式。

    四、記者在改寫公關稿時偏愛官方提供的數據,認為較有公信度而會保留並引
    用。

    五、品牌印象其實是消費者決定由哪家房仲業為其服務的重要參考,而品牌指
    名度往往建立於口碑及媒體能見度。

    本研究為一初探性研究,透過深度訪談及資料分析法蒐集資料,因此研究結果僅能整理出一初步的媒體策略模式。針對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品牌關鍵因素對消費決策的影響,以及品牌與媒體曝光率的關聯性,並未進行深入討論,是本研究深感不足之處。

    本研究針對房仲公關實務及媒體策略提供了概略的分析與研究,但內容仍侷限於媒體策略的探討,例如新聞稿的撰寫、與記者的互動等。實際上企業公關的工作領域何其多,舉凡企業形象、行銷溝通、員工關係等皆是負責的範疇,媒體策略僅是其中主要的一項工作。綜合以上建議,期待未來能夠有更多相關的研究出現,讓企業公關研究更臻完備!
    Property can be the most important purchasing in one’s life. To make this dream come true, many people spend their life-long saving and carry to a 20-to-30 -year mortgage. Therefore, to collect effective information in advance is crucial to help and make a significant decision.

    This study employed the tactics of deep interview and data analysis. By gathering the information of 3 major Realty in Taiwan, I want to construct an applicable model of corporative PR operation for Real Estate Agencies. The cases are Sinyi Real Estate, Yungching Real Estates and HB Hous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agencies’ PR policies, PR programs, and crisis management strategies i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o see how those factors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gencies and the media.

    Our study shows:
    1.The dependence of PR practices is very much comparable with other sector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 practitioners and reporters are even more frequent than other sectors.

    2.Most agencies establish “Real Estate Research Lab” to deliver the market information with PR practices.

    3.Press room is the most convenient practice for corporate to serve the needs of media.

    4.Reporters are most likely to quote “Official statistics” since it’s more reliable.

    5.Brand image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in the consumer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Brand specification is depending the public praise and media publicity.

    This report is a exploratory study and thus is limited to an elementary model of media strategy. The topics regarding the brand recognition, key factors on consumers’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and link of brand and media coverage are not discussed in this report.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general analysis and study for media strategy of PR practices in Realty industry. However, it still limited to the writing of news release and the interaction with reporters. In fact, corporative PR covers far more issues, including corporative image,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l relations. In the future, we hope to see more related research covering the topics of corporative PR and help us to understand mor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目:
    卜正珉(1990)。「新聞記者與企業公關人員認知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金銓(1986)。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胡晉翔(1994)。「大眾傳播與社會運動—框架理論的觀點」,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慰真(1993)。「我國報業守門人對人情趣味新聞之認知差距」,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文輝(1995)。「新聞記者選擇消息來源的偏向」,新聞學研究,50:1-13。
    蘇蘅(1997)。認識大眾傳播。台北:台灣書局。
    王洪鈞(1986):《公共關係》。台北,空大出版社。
    王洪鈞(1988)。新聞採訪學。台北:正中書局。
    王洪鈞(1989)。大眾傳播與現代社會。台北:正中書局。
    王德馨、俞成業著(民80):《公共關係》。台北,三民書局。
    李天任、藍莘譯(Roger D. Wimmer & Joseph R. Dominick 原著)(1995)。大眾傳播媒體研究。台北:亞太圖書。
    Babbie, Earl 著、李美華等譯(民8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孔誠志、臧國仁(1988):《公關手冊》。台北,商周文化事業公司。
    孔誠志(1988):《形象公關實務操演手冊》。台北,科技圖書。
    林東泰 (1989):《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靜伶、吳宜蓁、黃懿慧(1998):《公共關係》。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紀效正(1989):《政府官員與記者互動關係之研究──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宜蓁、胡幼偉、蔡以倫(1995):<公關管理者或公關技術人員?──企業公
    關負責人專業角色類型初探>,《廣告學研究》,第六集,頁181-199。
    吳宜蓁(1996)。公共關係。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在山(1993):《公共關係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深勳(1997):《企業公共關係》。台北,空大出版社。
    蔡松齡(1993):《公關趨勢》。台北,遠流出版社。
    蔡松齡(1995):《新聞學與數的對話Ⅲ新聞工作者與消息來源》,臧國仁主編。
    台北,政大新聞研究所。
    熊源偉(1992):《公共關係學》。台北,天一圖書公司。
    喻靜媛、臧國仁(1995):<新聞記者及消息來源的互動關係>,《新聞工作者與
    消息來源》,臧國仁主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所。
    喻靖媛(1994)。「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及新聞處理方式關聯性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秀蕙(1997):《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台北,正中書局。
    孫秀蕙(1996):<公關人員與媒體之間的互動模式對於議題管理策略的啟示以
    非營利性的弱勢團體為例>,《廣告學研究》,第八集,頁153-173。
    孫秀蕙(1997):<公共關係運作的理論基礎>,《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
    究實例》。台北,正中書局。
    臧國仁(1988):《公關手冊:公關原理與本土經驗》,孔誠志主編。台北,商周文化。152
    臧國仁、鍾蔚文﹙1997﹚:<框架概念與公共關係策略>,《廣告學研究》第九
    集,頁99-130。
    臧國仁(1995):<新聞記者及消息來源的互動關係>,《新聞學與數的對話Ⅲ
    新聞工作者與消息來源》,臧國仁主編,台北:政大新聞研究所。
    臧國仁(1999):《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台北,
    三民書局。
    曠湘霞(1982):<記者形象研究:不同群體持記者形象之內容與差異分析>,
    《新聞學研究》,第三十期,頁79-113。
    鄭淑如譯(1991):《公關行銷策略》。台北,授學出版社。
    邱金蘭(1988):《我國主要企業公共關係負責人角色認知與新聞界接觸關係之
    研究》。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添喜(2006):《政府資訊提供與媒體關係之策略研究--以中華民國內政部為
    例》。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翁秀琪(1992)。「工作權與新聞記者之自主性」。翁秀琪、蔡明誠主編,大眾傳播法手冊。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張凱鈞(2000):《企業公關與行銷公關運作模式之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羅皓恩(2000):《表演藝術團體與新聞傳播媒體之互動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朱吟(2003):《與平面媒體互動關係之公關策略研究--以高雄地區大學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田怡(2005):《我國租賃業企業公關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張欣民(2006):《不動產自售網站對不動產仲介業產生「去中介化」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楊家齡(2006):《新聞稿發佈與媒體訊息產製之研究-以商業及公共訊息在報紙上之呈現差異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論文。
    吳銘鴻(2008):《房屋仲介業之品牌經營與管理--以信義豪宅為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企業管理組碩士論文。
    二、英文書目
    Gandy, O. H. Jr. (1982). Beyond agenda setting: Information subsidies and public policy.
    Norwood, NY: Ablex.
    Grunig, J. E. & Hunt, T. (1984). Managing public relations.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s.
    Schlessinger, P. (1990). Rethinking the sociology of journalism: Source strategy and the
    Shoemaker, P. J. & Reese, S. D. (1996). Mediating the message: Theories of influence on mass media content. NY: Longman.
    Spitzer, R. J. (1993). Media and public policy. Westport, CN: Praeger.
    Tuchman, G. (1978). Making news: A 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New York: Free Pre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19410132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9410132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41013201.pdf3315KbAdobe PDF23265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