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4941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869/144892 (79%)
造访人次 : 51884982      在线人数 : 51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415


    题名: 兩岸警方共同打擊跨境犯罪偵查之研究
    A research on fighting transnational crimes between cross-strait police
    作者: 許瑞山
    贡献者: 邱坤玄
    Chiu, Kun Hsuan
    許瑞山
    关键词: 兩岸警方
    跨境犯罪
    日期: 2009
    上传时间: 2010-12-08 10:54:13 (UTC+8)
    摘要: 台灣與大陸地區分隔長達六十餘年,在長期分治下,雖毗鄰而居,近在咫尺,但兩岸政策取向、法律制度、社會現狀差異甚大,惟因兩岸人民在血緣、語言上的特殊關係,逐漸朝開放邁進,隨著1987年7月15日我方政府宣告解嚴,同年11月2日開放赴大陸探親,加上近年來更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觀光,兩岸民間交流日趨頻繁,卻也衍生出諸如走私黑槍、毒品、人民偷渡、電信詐欺及擄人勒贖等跨境犯罪案件,此外,許多刑事犯及幫派犯罪組織分子在台犯罪後紛紛潛逃大陸或與大陸黑幫相互串連從事不法犯罪活動,對兩岸治安造成相當重大的影響。
    兩岸合作共同打擊犯罪機制之建立,兩岸地區官方、半官方機構、學術團體、專家學者不斷強調其重要性與急迫性,且多次表達合作之意願,迄今雖已簽訂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協議,授權已然明確化,但在實務操作上欲達到雙方理想目標仍有一段相當長遠的路。本研究主要係針對兩岸跨境犯罪,分析其犯罪模式與兩岸偵查制度,說明現行雙方在合作所面臨法律及實務上之問題癥結,並具體整理筆者長期執行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合作困境,希冀藉由學術理論為基礎,分析現行兩岸偵查實務癥結,以有效解決當前兩岸警方共同面臨的偵查困境。
    本文經由兩岸刑事訴訟偵查制度之剖析,發現兩岸警方在偵查主體上地位的不同,導致刑案偵辦於偵查開端、偵查程序及得施行之手段等方面均有所差異,而此差異,極易對雙方在情資傳遞、人犯移交及證據蒐集等認知上產生落差。此外,藉由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背景、意義、原則及影響最深遠的兩項協議:2005年雙方在澳門建立「兩岸警方共同打擊犯罪聯繫機制」、2009年「第三次江陳會談簽訂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之闡述分析,輔以兩岸警方人員之深度訪談,進一步瞭解到雙方共同打擊犯罪所面臨的實務困境,最後嚐試從聯繫平臺的建立、情資的交流通報、犯罪證據的調查蒐證、要犯的查緝遣返及共同合作掃蕩等方面提出未來兩岸警方共同打擊跨境犯罪可行之偵查合作模式,以供後續研究及提供相關單位參考。
    In spite of the great differences of social, political and legal system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aiwan Strait after more than six decades of cut-off tie, the cross-strait policy is relaxed step by step based on a shared language and cultural relationship. Our government declared martial law ended on July 15, 1987, and allowed people in mainland China to visit Taiwan in recent years. As the non-government exchange is becoming more frequent, it caused serious cross-border crime like gun and drug smuggling, illegal immigration, telecom fraud, and kidnapping for ransom. Furthermore, many criminals and organized gangsters fled to mainland China and engaged in illegal activities, which hurts the social order of the two sides very much.

    Though the Cross-Strait Agreement on Joint Crime-Fighting and Judicial Mutual Assistance was signed, it still has a long way in practice to reach the ideal. This study focuses mainly on analyzing criminal modus operandi and investigation system of Cross-Strait criminal activities, the problems of ongoing cooperation in practice and law, and then proposing proper proposal on the future cooperation of cross-strait crime-fighting which aims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oint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about study motive, purpose, range, and research methods. Chapter two i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criminal procedure by dissecting the different subjects of investigation, leading to varied beginnings, processes, and methods, thus influence perception of information exchanges, repatriation and evidence collecting. Chapter three is the history of cooperation against crime between the two sides, which mainly introduces its backgrounds. That is, principle and two significant agreements: one is the institutionalized joint crime-fighting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two sides police in 2005, the other is the Cross-Strait Agreement on Joint Crime-Fighting and Judicial Mutual Assistance signed in 2009.

    Chapter four is to analyze varied types of cross-border crime and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joint crime-fighting. Chapter five is the conclusion which proposes future cooperation modes in the aspects of communicated platform build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evidence collecting and repatriation etc, and offers follow-up studies and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for 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書籍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出版社,1994年。
    王國民、李双其,偵查學。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
    李美華等譯,Earl Babbie原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1998年。
    李震山,警察任務法論。高雄:登文書局,1998年。
    沈道震、劉進福、宋筱元、張增樑、謝立功等合著,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可能性研究。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1年。
    沈道震、劉進福、宋筱元、曾正一等合著,兩岸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可行模式之評估與分析。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2年。
    林山田主持,刑事訴訟法改革對策。台北:元照出版社,2000年1。
    林佳龍主編,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智庫,2004年。
    林燦璋、林信雄,偵查管理-以重大刑案為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時延安,中國區際刑事管轄權衝突及其解決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
    張家麟譯,Kenneth Hoover Todd Donovan原著,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思維。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0年。
    梁添盛,警察權限法。台北:文彩企業有限公司,1999年。
    章光明、黃啟賓,現代警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
    最高人民撿察院公訴廳,刑事訴訟法實用集成。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
    彭文,刑事偵查學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
    黃枝連著,二十一世紀海峽兩岸關係新探。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2年。
    黃烈修、潘兆民譯, Flemming Christiansen Shirin M. Rai原著,中國政治與社會。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年。
    魏鏞,社會科學的性質及發展趨勢。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蔡墩銘主編,兩岸比較刑事訴訟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中冊。台北:冠順印刷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
    曾正一,中共偵查法制專題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2000年。
    陳衛東,檢察監督職能論。北京:群眾出版社,1989年。
    李銘義編著,兩岸關係與中國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生智文化出版社,2001年。
    論文期刊
    丁樹蘭,「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01年。
    任海傳,「兩岸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以共同打擊犯罪為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李清峯,「兩岸交流對臺灣詐欺案件影響及因應作為之研究-以法務部調查局偵辦案件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馬心韻,「兩岸政策制定—兼論全球化下兩岸跨域打擊犯罪策略之研究」,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警專學報,第4卷第3期。
    張忠龍,「海峽兩岸犯罪問題之研究-以打擊毒品犯罪為例」,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趙秉志、黃曉亮,「中國區際刑法問題研究綜述」,輯入於趙秉志主編,中國區際刑法問題專論(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
    慶啟人,「建立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機制」,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1期,2008年。
    鄭明忠,「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研究:刑事司法互助的觀點」,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謝立功,「跨境犯罪偵查之理論與實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1年。
    謝立功,「國際抗制毒品犯罪之研究-以台灣地區之跨境毒品犯罪為核心」,警學叢刊,第31卷第6期,2001年。
    謝立功、蔡庭榕,「跨境犯罪偵查之理論與實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1年。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暨研究所等主辦,兩岸治安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
    王善茂,「中共公安派出所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劉章遠,「中共警察偵防體制研析-1978年至2003年」,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
    楊進銘,「達成兩岸實質刑事司法協助法律第三條路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兩岸四地犯罪學暨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等主辦,2004年。
    「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警察學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警察學會,2006年。
    林永謀,「刑事訴訟之目的與其趨向」,刑事法雜誌,第41卷第4期,1997年。
    周成瑜,「論兩岸刑事司法互助之困境與對策」,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5期,2007年。
    李錨,「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現況探討」,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1期,2008年。
    葉祐逸,「從跨境犯罪論海峽兩岸相互間刑事司法互助之最佳模式」,靜宜人文社會學報,第2卷第1期,2008年。
    謝立功,「20080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理想與現實」,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1期,2008年。
    「兩岸檢察官培訓暨犯罪偵查」,韓忠謨法學基金會,2008年。
    宋耀明,「淺談國際刑事司法互助之實踐-兼談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展望與探索,第7卷第2期,2009年。
    丁樹範,「開放探親以來中華民國政策的發展」,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35卷第8期,1992年。
    黃少澤,「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有組織犯罪的定義辨析」,2008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警學研討會。
    孟維德等著,臺灣地區組織犯罪影響政、經體系運作之實證調查研究-如何解決黑金政治,1997年。
    洪漢周,「新興詐欺犯罪趨勢與對策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4卷第1期,2003年。
    林欽隆,「臺灣地區組織犯罪與跨國犯罪防制策略」,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顏明忠,「兩岸加入WTO後高雄地方發展策略-兩岸經貿交流衍生犯罪問題之防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
    張起厚,「大陸地區毒品氾濫情勢調查研究」,法務部調查局,2000年。
    張忠龍,「海峽兩岸犯罪問題之研究」,淡江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范世平,「中共當前的毒品問題及其因應措施」,共黨問題研究,第21卷第11期,1995年。
    法務部調查局,「大陸、臺、港黑幫調查研究」,共黨問題研究,1998年。
    法務部調查局,「大陸地區毒品氾濫情勢調查研究」,共黨問題研究,2000年。
    法務部調查局,「臺海及中國大陸地區-偷渡問題調查研究」,共黨問題研究,1991年。
    報章及網路資源
    聯合知識庫,http://udndata.com/。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2005年12月8日,http://www.sef.org.tw/。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中華民國刑事訴訟。
    潘錫堂,正視國統綱領的意涵與功能,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0/ NS-C-090-023
    .htm。
    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入口網站,「94年05月23日謝院長親自主持毒品銷毀儀式 宣示政府反毒決心」,2005年12月21日,http://lifelonglearn. cpa.gov.tw/policy_detail.php?no=2680。
    中央日報,「白宮將與北京協商打擊毒品」,2005年12月21日, http://www.cdn.com.tw/daily/2000/06/18/text/890618g5.ht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7981002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81002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0201.pdf173KbAdobe PDF21564检视/开启
    100202.pdf1041KbAdobe PDF24152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