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56/144643 (79%)
Visitors : 51730729      Online Users : 51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317


    Title: 中共海權發展與亞太區域安全-對南海周邊國家爭議之探析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development of sea power and the Asia-Pacific regional security - rearch on the dispute about the South China sea between surrounding countries
    Authors: 劉劭儀
    Contributors: 郭武平
    劉劭儀
    Keywords: 海權
    南海
    地緣戰略
    東協
    中國威脅論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0-12-08 02:04:56 (UTC+8)
    Abstract: 中共自經濟快速成長後,為提升綜合國力並建立區域強權地位,積極往海洋發展並試圖擴張海權,惟隨著陸地資源的逐漸匱乏,加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公布後對沿海國海洋權利的規範,使各沿海國家紛紛競逐海洋國土,引發區域內利益衝突,尤其亞太地區海洋形勢複雜,南海更因位居重要地緣戰略位置,各爭端國在南海的海權擴張使該區域成為亞太地區中最具安全疑慮地區之一,而中共的海權發展戰略更是未來安全形勢走向重要影響因素。本文研究內容即分析中共海權發展的歷程、企圖及實踐,並對南海地區安全之影響作一全盤性探討。
    中共近年已積極在海軍現代化、加強海洋事務建設及參與相關區域組織等方面強化其海權發展,而南海是發展中共海洋戰略的關鍵,目前各爭端國仍不願放棄主權主張並持續開發海洋資源,甚至強化海權的發展以保護自身之海洋權益,美日等國亦加強對南海事務的滲透和插手,但為防範「中國威脅論」的發酵,及因應美日等大國介入及東協國家的結盟,基於長遠利益考量,為保證在不影響其穩定與發展的前提下解決這一複雜爭端,中共將延續鄧小平時期「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為海洋爭議主軸策略,運用靈活而務實的方法,儘可能淡化與鄰國周邊的領土與領海爭議,以追求戰略機遇期的務實發展作為。而我國為南海聲索國之一,面對中共及南海爭端國的海權擴張,亦應有所作為,以務實彈性政策維持南海爭議的參與權。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美]A. T. 馬漢著,安常容、成忠勤譯,《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 —1783) 淺說》。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
    [美]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著,范利鴻譯,《海權論》。北京: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美]邁克爾•T •克萊爾著,童新耕、之也譯,《資源戰爭:全球衝突的新場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
    《中共軍事問題論文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4年1月。
    Susan M.Puska編,李憲榮、陳國雄譯,《未來中共人民解放軍》。台北:玉山社出版,民國90年。
    中共中央文獻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
    中共國家海洋局編,《中國二十一世紀海洋議程》。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年。
    木津徹編,黃偉傑譯,《中共/台灣海軍軍力手冊》。台北:星光出版社,民國94年。
    王生榮主編,《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逸舟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王曙光,《論中共海洋管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年6月。
    石家鑄,《海權與中國》。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
    曲明,《2010年兩岸統一》。台北:九儀出版社,民國84年8月。
    自蘇浩,《從啞鈴到橄欖球:亞太合作安全模式研究》。台北:世界知識出版社,民國92年。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台灣海洋》。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發行,民國99年1月。
    吳士存,《南沙爭端的由來與發展》。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年版。
    杜浩,《冷戰後中日安全關係》。台北: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沈大偉,《現代化中共軍力》。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4月。
    沈文周,《海平面上升對海域疆界的影響》。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年。
    沈克勤,《南海諸島權爭議述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民國98年4月。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2年。
    林正義硏究主持,《南海情勢與我國應有的外交國防戰略》。台北市:行政院硏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85年。
    林穎佑,《海疆萬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戰略》。台北:時英出版社,民國97年。
    倪健中,《海洋中國》。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7年。
    秦天、霍小勇主編,《中華海權史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民國89年。
    袁偉,《毛澤東軍事活動紀事》。北京: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
    高子川,《藍色警示--21世紀初的海洋爭奪與展望》。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年1月。
    高希可夫(Gorshkov, S.G.)著,濟司、二部譯,《國家的海上威力》。北京:三聯書店,1977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中共之海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77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共軍的未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美國與崛起的中共-戰略與軍事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9年。
    崔民選,《2008中共能源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張登義,《從戰略高度善待海洋》。北京:中國軟科學,2000年6月。
    張駁濤,《新中共軍事大事紀要》。北京:軍事科學社,1998年。
    張曙光、周建明,《實力與威脅:美國國防戰略界評估中國》。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
    曹雄源主編,《全球戰略觀察》。台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民國97年10月。
    曹熊源主編,《全球戰略觀察》。台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民國97年。
    連慶等,《戰后國際關係史(1945-1995)》上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郭壽航,《鄧小平國防現代化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9年。
    陳鴻瑜,《東南亞國家協會之發展》。南投:國立暨南大學,民國86年3月。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6年。
    陳鴻瑜、黃奎博、林若雩、陳佩修著,《地緣政治與中共外交戰路》。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民95。
    章示平,《中國海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3年。
    傅崐成主編,《海洋的能源通道安全與中國》。台北:問津堂書局,民國98 年。
    彭光謙、姚有志主編,《鄧小平戰略思想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年。
    程廣中,《地緣戰略規律試論》。北京:軍事歷史研究,2001年1月。
    楊文鶴、陳伯鏞、王輝編著,《二十世紀中共海洋要事》。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年11月。
    楊志恆、林正義、孫光民、顏建發、鍾堅、張中勇、宋燕輝等著,《我國應有的南海戰略》。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5年8月。
    廖文中,《中共軍事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90年。
    蒲宇,《地緣戰略與中共安全環境的塑造》。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5月。
    趙明義,《國際區域研究》。台北:黎明書局,民國83年。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劉濤,《頭等強國︰中國的夢想、現實與戰略》。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9年9月1日。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蔣磊,《藍色回歸-21世紀初的人類與海洋》。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年1月。
    蔡明彥,《中共軍力現代化的發展與挑戰-從武獲政策分析》。台北:鼎茂圖書,民國94年。
    蔡政文硏究主持,《南海情勢發展對我國國家安全及外交關係影響》。台北:行政院硏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90年。
    閻學通,《中國與亞太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
    戴萬欽主編,《亞太和平與安全之現況與展望》。台北:時英出版社,民國97年。
    鞠海龍,《亞洲海權-地緣格局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二)期刊論文
    <台灣:亞洲的阿奇里斯之腱>。《Taiwan News 總合周刊》,第24期(2002年),頁36。
    Col in S. Gray,吳明遠譯,<海權的影響(The Leverage of Sea Power)>。《海軍學術月刊社》1991年,頁4。
    丁宗裕,<論中共與南海周邊國家領土的紛爭>。《共黨問題研究》,21卷4期,民國89年4月,頁25-35。
    孔小惠,<中國作為陸海複合國家的地緣戰略選擇>。《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2期,2008年2月,頁12-16。
    牛寶成、史鴻軒,<人類四次分割海洋>。《決策與訊息》,第9期,2004年,頁14。
    王強、商思林,<中共海權覺醒>。《商務周刊》,2005年9月,頁28。
    王詩成,<中國21世紀海洋管理戰略研究-加強海洋法制建設走向依法興海之路>。《海洋論壇》,第2 期,2001年1月,頁5-11。
    王曆榮、陳湘舸,<中國和平發展的海洋戰略構想>。《求索》,民國96年7月,頁33-36。
    王麗華,<淺析冷戰後印度實施東向政策的原因>。《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第15卷第3期,2009年5月,頁5。
    付翠蓮,<關於我國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思考>。《海洋開發與管理》,第11期,2008年,頁3-7。
    史春林,<1990年以來中國近代海權問題研究述評>。《史學月刊》,第1期。民國98年,頁131-135。
    平可夫著,楊建安譯,〈二十一世紀中共海軍戰略〉。《國防譯粹》,第21卷8期。取材民國82年10月日本「軍事研究」,頁18-28。
    石靜,<評析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中的地位與作用>。《南洋問題研究》,第3期2007年,頁34。
    印鐵林,<中國要不要發展海權,建立強大的海軍?>。《海峽評論》,第218期。民國98年2月1日,頁24-26。
    安德魯‧史考貝爾(Andrew Scobell),<中共的南海戰略>。《國防政策評論》,2卷2期,2002年,頁70。
    江淮,<中國的海洋權益和海軍>。《世界知識》,第1期,2009年1月,頁16-25。
    吳讓明、楊潤華、劉長青,<胡錦濤國防經濟思想探討>。《軍事經濟研究》,第5期,2007年,頁8-10。
    李大光,<中國周邊為何軍演頻繁>。《世界知識》,第6期,2004年,頁54。
    李小軍,<論海權對中國石油安全的影響>。《國際論壇》,第6卷第4期,2004年7月,頁16-20。
    李國選,<中國和平發展的海洋戰略構想>。《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7年3月,頁24。
    杜向輝,<海權與中國國際戰略>。《邢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4卷第6期,2007年12月,頁71-73。
    周忠海,<海洋法與國家海洋安全>。《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2期,2009年,頁61-67。
    周洪波、寧培著,<大國因素下的南中國海問題與我國的安全環境>。《菏澤學院學報》,第29卷第6期,2007年12月,頁17。
    林利民,<對中國亞太地緣戰略的幾點思考>。《現代國際關係》,第5期,2008年,頁26。
    林國炯,<論核時代與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海權>。《海峽評論》,第224期。民國98年8月1日,頁18-24。
    邵永靈、時殷弘,<近代歐洲陸海複合國家的命運與當代中國的選擇>。《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第10期,2000年2月,頁47-52。
    孫璐,<中國海權內涵探討>。《太平洋學報》,2005年10月,頁81-89。
    孫寶珊,<海洋與近代以來的國際政治>。《北京師範大學學報》,3期,1995年,頁68-73。
    徐子軒,<中共軍事政策的形成機制:以解放軍海軍之航母計畫為例>。《展望與探索》,第8卷第10期,民國99年1月,頁91。
    徐起,<21 世紀初海上地緣戰略與中國海軍的發展>。《北京:中國軍事科學》,第17卷第4期,2004年8月,頁75。
    袁鵬,<中國地緣戰略應思考的幾對關係>。《現代國際關係》,第5期,2008年5月,頁24。
    張文木,<中國的海權觀>。《當代軍事文摘》,2007年4月,頁57-58。
    張文木,<全球化視野中的中國國家安全問題>。《世界政治與經濟》,第3期,2002年,頁4-9。
    張文木,<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海權>。《戰略與管理》,第1期,2003年,頁87-94。
    張文木,<論中國海權>。《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4年,頁85-91。
    張文木,<論中國海權>。《世界政治與經濟》,第10期,2003年,頁8-14。
    張旭、張勇池,<現實主義海權理論和中國海權意識的覺醒>。《法治與社會》2008年10月,頁354。
    張登義(前中共國家海洋局長),<管好用好海洋建設海洋經濟強國>。《求是》,第11期,2001年,頁7。
    張雅君,<中共與美日的亞太海權競爭-潛在衝突與制度性競爭機制>。《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5期,民國87年5月,頁5-19。
    曹孝中,〈胡錦濤時期中共海軍戰略轉變因素〉。《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2卷6期。民國97年12月1日,頁77-85。
    曹雄源,<中共啟動建造航毋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49期,民國98年5月,頁26。
    許紅豔,<論東盟區域安全機制的形成與發展>。《創新》,第6期,2009年,頁21。
    郭淵,<冷戰後美國的南中國海政策>。《學術探索》,第1期,2008年,頁54。
    郭淵,<對南海爭端的國際海洋法分析>。《北方法學》,第3卷總第14期,2009年2月,頁133-138。
    陳偉寬,<中共發展航母之意圖及威脅>。《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3卷第4期,民國98年8月1日,頁32-34。
    陳雪松、都凱,<中國的海權意識與海軍發展建設>。《軍事歷史》,第4期,民國97年,頁68-72。
    馮梁、段延志,〈中共海洋地緣安全特徵與新世紀海上安全戰略〉。《中共軍事科學》,第20卷第1期,2007年2月,頁23-24。
    楊先斌,<完善中國海洋法律體系的思考>。《法治與社會》,2009年4月,頁22。
    楊念祖,<中共海軍現代化兵力建設對台海安全的影響>。《中共研究》,第34卷5期,民國89年5月,頁70-86。
    楊祖快,<美軍新版“千艦計畫”又出籠>。《環球軍事》,第198期,2009年5月,頁26-27。
    葉自成,<對中國海權發展戰略的幾點思考>。《國際政治研究》,第3期,2005年,頁11。
    葉自成、慕新海,<對中共海權發展戰略的幾點思考>。《國際政治研究》,第3期,2005年8月,頁11。
    賈致中,<中共未來經濟環境之限制因素研析一以海上安全通道維護為例>。《國防雜誌(龍潭),21卷3期,民國94年1月,頁84。
    廖文中,<中共二十一世紀海軍戰略對亞太區域安全之影響>。《中共研究》,第34卷第6期,民國89年6月,頁66-76。
    廖文中,<中共躍向遠洋海軍戰略>,《中共研究》。28卷12期,民國83年12月,頁49。
    廖文中,<中共躍向遠洋海軍戰略>。《中共研究》,第28卷第12期,民國83年12月,頁48-62。
    廖文中,<共軍現代化建設對台灣安全的影響>。《中共研究》,34卷1期,民國89年1月,頁57-59。
    褚漢生,〈解析中共擴軍企圖及對台灣安全之影響〉。《海軍學術雙月刊》,42卷6期,民國97年12月1日,頁4-17。
    劉中民,<《公約》生效的負面效應分析>。《外交評論》,總第103期,2008年6月,頁82。
    劉中民,<關於海權與大國崛起問題的若干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2期,2007年,頁8。
    劉復國,<當前區域性南海問題對話合作機制>。《亞太論壇》,第十九期,民國91年3月,頁41-42。
    劉新華,<海權優先:當代中國的地緣戰略選擇>。《社會科學》,第7期,2008年7月,頁54-57。
    劉新華、秦儀,<現代海權與國家海洋戰略>。《社會科學》,第3期,2004年,頁73-74。
    潘世勇,〈從地緣戰略看中共海軍未來發展〉。《國防雜誌》,第23卷第3期,民國97年10月,頁105-117。
    蔣復華,〈研析中共海軍戰略〉。《海軍學術雙月刊》,42卷6期。民國97年12月1日,頁86-92。
    蔡進發,<東協與中共政經互動對我國在東南亞外交關係之影響>。《國防雜誌》,第24卷第5期,民國98年8月,頁123。
    鄧文金,<改革開放時期中共海洋觀的演變—以中共第二、第三代領導集體為中心的考察>。《黨史研究與教學》,207期,2009年第1期,頁73-75。
    蕭朝琴,<中共海軍擴張對台之威脅>。《海軍學術月刊》,第35卷第10期,民國90 年10月,頁9-20。
    蕭朝琴,<中共發展海權戰略對臺安全之威脅>。《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12期,民國88年12月,頁72-80。
    閻學通,<中共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第11期,1997年,頁14。
    駱莉、袁術林,<中國國家安全中的南海問題初探>。《暨南學報(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5年,頁9-10。
    謝鴻進,<中共能源戰略對臺海安全之影響>。《國防雜誌》,第24卷第1期,民國98年2月,頁24。
    饒咬成,<中國的海洋意識與海權現狀-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5卷第5期,2005年10月,頁91。
    (三)碩博士暨研討會論文
    翁明賢,<台灣周邊海域情勢研析及未來發展策略>。《台灣周邊海域情勢及對策研討會論文集暨會議實錄》,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主辦,民國94年7月。
    鄭登元,《中國海軍擴張對台海安全之影響(1991-2008年)》。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7年。
    閻鐵毅,<中國海洋管理機關、執法隊伍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案>。《海上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論文集》,中央警察大學主辦,民國98年6月2日。
    (四)報紙及網路資料
    〈國家海洋局稱2010年我海洋原油產量將超過5000萬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2009年1月21日,<http://203.207.194.3:82/gate/big5/nyj.ndrc.gov.cn/nydx/t20080314_197574.htm>。
    《公約》實施後南海海洋權益研究的若干問題,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3154&secid=3481》,民國98年4月23日,
    <2009年中共十大新聞-網民3.6億 網路問責成風>,工商時報,民國99年1月2日 。
    <2015年前 中共造2中型航艦>,聯合晚報,97年12月30日,A6版。
    <IEA:2010年OECD以外石油需求增量的25%將來自中共>,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00211/KC7GUDKCDGOV6.shtml
    <中共今年軍費增7.5% 去年一半>,聯合報,民國99年3月5日,A23版。
    <中共公民海權意識崛起>,新華網-國際先驅導報,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9-04/21/content_11225686.htm
    <中國要求聯合國不審議馬越所提的南海劃界案>,鳳凰網,2009年05月08日http://news.ifeng.com/mil/2/200905/0508_340_1145335.shtml
    <中國海上閱兵 核潛艇現身>,明報,2009年4月23日,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423/4/btsp.html
    <中國海軍在南海擺出了強硬姿態:逼著越南趕緊讓步>,海峽資訊網,http://www.haixiainfo.com.tw/104039.html
    <中國海監南海總隊將建4000噸級執法船加強海巡>,中共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網站, http://www.scsb.gov.cn/Html/2/13/article-15.html
    <中國連續第11次當選爲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gov.cn/jrzg/2009-11/28/content_1475198.htm
    <中國與東盟加強海事領域合作>,中國交通報 ,2009年10月23日,http://www.gxnews.com.cn
    <中越北部灣劃界協定情況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russiaembassy.fmprc.gov.cn/chn/pds/ziliao/tytj/tyfg/t145558.htm
    <外交部就中國提交200海裏外大陸架初步資訊答問>,中國新聞網 ,2009年05月12日,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512/100348.shtml
    <各國提交大陸架劃界案 南海出現最多爭議>,光華日報,2009年05月13
    <西方媒體稱海上閱兵式意味中國重返海權時代>,環球時報,2009年4月24日http://mil.eastday.com/m/20090424/u1a4330273.html
    <制衡中共 美與東協簽署友好條約>,自由電子報,民國98年7月22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l/22/today-int1.htm
    <美軍指無武裝船隻在公海遭中國政府船艦騷擾>,尖端科技,民國98年3月16日,http://www.web66.com.tw/web/UPT?UPID=37184
    <胡錦濤:大力弘揚我軍優良傳統 全面推進海軍現代化建設>,新華網,2009年4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24/content_11252329.htm
    <胡錦濤送給軍隊的大禮航母工程啟動10年內完成>,聯合報,96年8月20日,A14版。
    <海洋政策與海洋主管機關>,台灣競爭力論壇網站,http://www.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552
    <海島法凸顯中國成為海洋強國雄心>,中國評論新聞網,2009年12月31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8/4/6/101184621.html?coluid=59&kindid=0&docid=101184621
    <越妄鼓動對抗中國 東盟峰會拒提南海>,文匯網,2010年4月12日,http://news.wenweipo.com/2010/04/12/IN1004120021.htm
    <越南馬來西亞劃界案曝光:幾乎分食整個南海>,中國評論新聞網,2009年5月11日,http://www.chinareviewagency.org/doc/1009/6/5/4/100965401.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0965401
    <農業部舉行南沙美濟礁建礁守礁15周年紀念大會>,中共農業部網站,2010年02月10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gzdt/2010-02/10/content_1532621.htm
    10艘中國軍艦現身沖繩海域,蘋果日報,A8版,99年4月14日。
    1949年以來我國主要頒佈的海洋法規一覽表,中共國家海洋局網站。http://www.soa.gov.cn/hyjww/zcfg/lingyiyears/2007/04/1176342954005571.htm
    Commission on the Limit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CLCS), http://www.un.org/Depts/los/clcs_new/clcs_home.htm
    Sinodefence網站,http://www.sinodefence.com/navy/default.asp
    United State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Sea Region,in http://www.eia.doe.gov/emeu/cabs/South_China_Sea/TablesMaps.html。
    United State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Sea Region,” April.18 2010, http://www.eia.doe.gov/emeu/cabs/South_China_Sea/SouthChinaSeaTerritorialIssues.html
    中共雙擁網,http://sy.mca.gov.cn/article/gfjy/
    中國海監總隊簡介,http://www.ohrc.or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9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全球資訊網, http://www.cga.gov.tw/GipOpen/wSite/ct?xItem=3427&ctNode=643&mp=999
    宋燕輝,<美國與南海島嶼主權爭議:由「積極中立」走向「積極關切」>,民國92年6月24日,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506&webitem_no=1386
    李鼎文,《論毛澤東海軍發展戰略思想》, http://china5000.vocy.cn/mzh/jng/mzd/plyj/200808/t20080820_87891.htm
    南海演習不請自來 中國潛艦撞毀美艦聲納,自由電子報,民國98年 6月14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n/14/today-t1.htm
    施子中,<「金色眼鏡蛇2010」聯合演習之研析>,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網站,民國99年3月11日,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111
    胡念祖,<對菲律賓海域主張演變之評析>,98年12月19日,http://www.mofa.gov.tw/webapp/public/Data/9122814595471.doc
    國際先驅導報,《外媒猜測中國護航意圖》,2008年12月22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12/22/content_10541821.htm
    曹少滋,<中共意欲走向藍水 海洋戰略南轉>,青年日報,98年10月30日,第7版。
    黃健良,《青年日報》,民國96年12月28日,版7。
    新民網,《紀念中國解放軍海軍成立60周年-多國海上閱兵式4月23日青島舉行》,民國98年4月23日,http://news.xinmin.cn/domestic/special/hjyb
    新民網,《胡錦濤:不論現在還是將來中國永遠不稱霸》,民國98年4月23日,http://news.xinmin.cn/domestic/2009/04/23/1861910.html
    二、外文部分
    (一)專著
    Acharya, Amitav. Constructing a Security Community in Southeast Asia, —Asian and the problem of regional order,London:Routledge Curzon, 2001.
    Ahamd, Zakaria Haji. The Structure of Decision-making, The ASEAN Reader, Singapore, 1992.
    Christensen, Thomas. China the U.S.-Japan Alliance and the Security Dilemma in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1999.
    Cole, Bernard D. Sea lanes and pipelines : energy security in Asia, Conn. : Praeger Security International, 2008.
    Cole, Bernard D. The Great Wall at Sea: China’s Navy Enters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aval Institute Press, Annapolis, Maryland, 2001 .
    Collins, Gabriel B. China`s energy strategy : the impact on Beijing`s maritime policies, Annapolis, Md. :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8.
    Corbett, Julian S. Some Principles of Maritime Strategy , Annapolis MD: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8.
    Corbett, Julian S. Some Principles of Maritime Strategy, London:Longmans, Green and Co., 1911.
    Day, Alan J. Border and Territorial Disputes, London: Longman, 1982.
    Dorman, Andrew & Smith, Mike Lawrence.& Uttley, Matthew R.H. The changing face of maritime power, Basingstoke, Hampshire [England] : Macmillan ; New York : St. Martin`s Press, 1999.
    Erickson, Andrew S. & Goldstein, Lyle J.& Annapolis, Carnes Lord. China goes to sea : maritime transformation in comparativ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Md. :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9.
    Erickson, Andrew S. China`s future nuclear submarine force, Annapolis, Md. :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7.
    George, James L. Problems of sea power as we approach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ashington :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1978.
    Goldstein, Avery. Rising to the challenge: China’s grand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Goodman, David S. and Segal, Gerald. China Rising-Nalionalism and lnterdependence , London:Routledge, 1977.
    Gorshkov, S.G. The Sea Power Of State, New York: Pergonman Press, 1979.
    Grove, Eric. The Future of Sea Power, London:Routledge, 1990.
    Guan, Kwa Chong and Skogan John K. Maritime security in Southeast Asia, London, New York : Routledge, 2007.
    Ho, Joshua. The security of regional sea lanes, Singapore : Institute of Defense and Strategic Studies,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2005.
    Howarth, Peter. China`s rising sea power : the PLA Navy`s submarine challenge, New York : Routledge, 2006.
    Kane, Thomas M. Chinese Grand Strategy and Maritime Power, London:Frank Cass Publishers, 2002.
    Kim, Dalchoong &Lee, Seo-Hang.& and Paik, Jin-Hyun. Maritime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toward the 21st century, Seoul, South Korea : Institute of East and West Studies, Yonsei University, 2000.
    Kondapalli, Srikanth. China’s Naval Power, New Delhi:Hardev Printer, 2001.
    Lewis, John Wilson and Litai, Xue. China Strategic Sea Power,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Press, 1984.
    Mahan, 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New York: Dover, 1986.
    Mohanty, Deba R. Coming of Age : the India Navy in the 21st Century , Military Technology , July 2004.
    Pehrson, Christopher J. String of Pearls: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China’s Rising Power Across the Asian Littoral , Carlisle Barracks: U.S. Army War College, 2006.
    Swaine, Michael D. and Tellis Ashley J. 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 2000.
    Tasker, Rodney and Schwarz, Adam. Preventive Measures, FEER, Aug. 1994.
    Till, Geoffrey. Seapower : a guid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 London : Routledge, 2009.
    (二)雜誌專文
    Acharay, Amitav. “Seeking Security In The Dragon`s Shadow: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In The Emerging Asian Order. ” Institute of Defense and Strategic Studies (IDSS) Working Paper Series (Singapore), No.44. March 2003, p.1.
    Charney, JonathanCentral. ”East Asian Maritime and the Lawof the Sea. ”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89, No. 4, 1989, p. 725.
    Cole, Bernard D. “The PLA Navy’s Developing Strategy”, China Brief, Volume 6, October 25, 2006.
    Cossa, Ralph and Guan Kwa Chong.“Promoting Regional Transparency: CSCAP CSBM Working Group Report.” CSCAP Newsletter, No.5, October 1996, p. 9.
    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 of American).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2009, p.64.
    Douglas-Westwood Ltd: Marine & Ocean Tec. Berlin, 27 April, 2004.
    ECAFE Committee for Coordination of Joint Prospecting for Mineral Resources in Asia Off-Shore Areas (CCOP ), Technical Bulletin, 1996, p2.
    Garver, John W. ”Interaction of Bureaucratic and National Interests.” The China Quarterly, No.132, December 1992, pp.999-1028.
    Goldstein, Avery.“The Diplomatic Face of China`s Grand Strategy: A Rising Power`s Emerging Choice. ” The China Quarterly, Iss. 168(New York), Dec 2001, p.845.
    Jervis, Robert. “Security Regim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 36,1982, p.357.
    Kent, Ann.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in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in Chinese Foreign Policy. ” edited by Zhang Yongjin and Greg Austin, Canberra: Asia Pacific Press, 2001, p132-166.
    Lampton, David M. eds. ”The Making of Chinese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in the Era of Reform1978-2000.”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123-150.
    Republic of Vietnam. “Vietnam’s Sovereignty over the Hoang Sa ( Paracel) and Truong Sa (Spratly) Archipelagoes.” Saigon, 1975; Vietnam Courier, 1977, p.4-5.
    Ross, Robert S .“The Geography of Peace : East Asia in the Twenty – fir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 vol . 23 , no . 4 ( Spring 1999 ) : pp .81-118。
    Shambaugh, David. ”China Engages Asia: Reshaping in the Regional Order.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005, p3.
    Simon, Sheldon W.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Views the Councils for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How Track II Assists Track I.” NBR Analysis, Vol.13, No. 4, July 2002, p. 21.
    T. LEE L.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a and Multilateral Dialogues.” Security Dialogues, 1999,(30)2, p.165-178.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 A Concept Paper, 18 March, 1995; Chairman` s Statement of The Second ASEAN Regional Forum, Brunei Darulsalam, 1 August 1995.
    Yoshihara, Toshi and Holmes, James.”Command of the Sea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rbis, Vol. 49, No.4).4, Fall 2005, p.692.
    川村純彥,<海上自衛隊的現狀與未來>。《日本:世界的艦船》,2001年1月號,,頁125。
    佐久間一,<中國海軍的動向>。《日本世界周報》,2004年8月31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7981018
    9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8101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