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4931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012/145044 (79%)
造访人次 : 52079311      在线人数 : 31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313


    题名: 胡錦濤時期中共軍事戰略發展之研究(2002-2010)
    Research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during Jintao Hu (2002-2010)
    作者: 陳昇
    贡献者: 朱新民
    陳昇
    关键词: 軍事戰略
    科學發展觀
    非傳統安全
    日期: 2009
    上传时间: 2010-12-08 02:04:53 (UTC+8)
    摘要: 2002年胡錦濤接班迄今,在國防政治與建軍治軍理念已漸成系統論述,並藉實際用兵演練據以體現,而其「科學發展觀」指導「科技強軍」、「質量建軍」等建軍路線,並強調「加快建立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作戰力量體系」,顯示其軍事戰略思維已朝時間與空間、戰爭型態和作戰樣式、武器裝備、作戰目標、作戰實力評估、集中兵力、作戰保障、軍隊編成與運用、人民戰爭觀念等九大方向更新。中共認為未來爆發全面核戰可能性基本上可排除,發生全球性常規戰爭可能性越來越小,地區武裝衝突和局部戰爭的危險正取代世界大戰的恐怖,成為最嚴重的安全威脅,故除傳統軍事力量建置外,亦同步強化非傳統安全軍事力量之部署。傳統方面置重解決對台問題、南海主權及預防美國進逼三項戰略重點;非傳統方面,中共對安全環境之憂慮包括生存與發展、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國內與國際安全問題等,並認為恐怖主義、自然災害、經濟與資訊安全等危害在上升中,共軍必須針對經濟與社會轉型下可能發生的動盪不安進行應對。

    2008年馬英九總統就職後,兩岸對立現象雖較以往緩和,然共軍高層仍不放棄使用武力,並沿襲2003年12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決議,確立對台各階段軍事整備目標,不可諱言,中共仍將是我國家安全最大威脅。中共隨著國力提升,在追求區域,乃至全球性強國之過程中,勢須在國際舞台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若一味以武力恫嚇台灣,只會增加台灣民眾的反感,製造兩岸敵對情勢。另一方面,中共如果過度迷信武力,並意圖以武力挑戰區域現狀,必將引發其他國家的不安,使中共成為亞太國家共同對抗的對象,兩岸若能和平相處,不僅能讓彼此互蒙其利,而且更將有助於亞太地區之和平穩定。
    Since Hu Jintao took over the government from 2002,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idea to direct military affairs have been systematized, and performed by the military trainings practically. In addition,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Making armed forces powerful by science”, “Military build-up based on quality” directed by “The view of science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on “Establishing the military ability to fight a local war under high technology condition” revealed that China’s military strategic theory has been upgraded in “times and spaces”, “war type and modes of operations”, “weapons”, “military objective”, “war evaluations”, “centralized troops”, “military protections”, “military organizations and performances”, “civil war conceptions”.China thinks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the nuclear war is extremely little, likewise, the possibility of global war is smaller. Besides, the terror of world war is replaced by local armed conflict and local war, becoming the most severe intimidation to security. As a result, China not only constructs the traditional military forces, but also intensifies its deployment of non-traditional military strengths.In the traditional aspect, China emphasize on the cross-strait issue, the Southern sea rights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the non-traditional aspect, the anxious of China includes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intimidatio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ecurity problems. Besides, China thinks that the danger of terrorism, natural calamities,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are arising, the PLA has to do something with these turbulent situation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ety.

    Although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 has become much moderate after the inauguration of the President Ma in 2008, the policymaker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till not give up to use military force, moreover, they followed the resolution reached in the enlarged meeting of the military commission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MC in December 2003, established the military objective of every stage of Taiwan affairs.It is obviously that China is the most intimidation of our national security, as long as the promotion of the China’s national power, China has to play the active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in the process of becoming the powerful nation worldwide. It will just increase the disaffection of Taiwan’s people and create the opposite situation of the cross strait if the China’s government do nothing but threats Taiwan with its military forces. On the other side, it will cause the discomforts of many countries if China had too much blind faith in its military force, and results in that China becomes the enemy of the Asia Pacific Zone. Furthermore, it will create the most benefit and contribute the most to the Asia Pacific Zone if the cross strait could reach the objective of the peaceful coexistence.
    參考文獻: 1.彭光謙、王光緒,軍事戰略簡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9月)。
    2.王文榮,戰略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3.李際均,軍事理論與戰爭實踐,(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年)。
    4.曹雄源、廖舜右譯,美國國防暨軍事戰略,(國防大學譯印,2008年8月)。
    5.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5月)。
    6.趙明義,國際區域研究,(台北,黎明書局,1994年4月)。
    7.蘇維埃國家的武裝力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
    8.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第1卷。
    9.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7年)。
    10.戰略論,(北京,戰士出版社,1981年)。
    11.李殿仁,「面向21世紀軍事哲學理論發展的框架」,岳嵐主編,技術戰爭與現代軍事哲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年)。
    12.傅全有,「勇攀軍事理論高峰」,沈偉光,戰略新思維,(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13.江澤民,「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1996年12月14日)」,軍隊高中級幹部理論學習讀本,(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
    14.劉繼賢,戰爭與戰略問題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8年3月)。
    15.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戰爭戰略分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
    16.彭光謙、姚有志,軍事戰略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17.毛澤東軍事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第1卷。
    18.毛澤東軍事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第2卷。
    19.劉繼賢,創新發展的軍事指導理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20.楊建安譯,竹田純一原著,中共的高科技人民戰爭,亞太安全譯文彙輯II。
    21.丁樹範,中共軍事思想的發展(1978-1991),(台北,唐山,1996年)。
    22.張明睿,中共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葉文化出版,1998年9月出版)。
    23.張萬年,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24.張旭成,中共看未來戰爭-台灣如何因應,(台北:大晟文化,1998年12月)。
    25.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北京,戰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1卷。
    26.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3卷。
    27.黃亮宜、侯遠長、孫玉杰,當代世界經濟政治文化,(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年6月)。
    28.彭光謙、姚有志主編,鄧小平戰略思想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年)。
    29.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卷。
    30.江澤民同志理論論述大事紀要。
    31.軍事知識詞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8年)。
    32.中國軍事辭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0年)。
    33.中國軍事百科辭典,(北京,中國華僑,1991年8月)。
    34.丁樹範,「曲折發展五十年的中共解放軍」,中共建政五十年,(台北,正中書局,2002年10月)。
    35.中共2010年攻台兵力研析,(國防部,2009年3月),頁2。
    36.康學儒,國防發展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年5月)。
    37.趙雲山,消失中的兩岸,(台北,新新聞出版社,1996年初版)。
    38.「新時期中共國防政策及其影響之探討」,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6年)。
    39.張晶、姚延進,積極防衛戰略淺說,(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5年)。
    40.壽曉松、徐經年,軍隊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年6月)。
    41.劉善群、劉鵬、遲沂軍,軍事理論教程,(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年8月)。
    42.鈕先鍾,核子時代的戰略問題,(台北,軍事譯粹社,1988年10月)。
    43.石家鑄,海權與中國,(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12月)。
    44.中央軍委辦公廳-鄧小平關於新時期軍隊建設論述選編,(北京,八一出版社,1993年版)。
    45.海軍史,中國人民解放軍兵史叢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出版)。
    46.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版)。
    47.曲明,2010年兩岸統一,(台北,九儀出版社,1995年8月)。
    48.陳志良、明德,戰神魔方—高科技與現代戰爭,(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9年4月)。
    49.戴今宇,空軍戰略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5年7月)。
    50.平松茂雄,中國的軍事力,楊鴻儒譯,(台北,凱侖,1999年9月)。
    51.中共軍事大辭典,(上海,群書出版社,1992年12月)。
    52.軍事戰略基本理論問題,(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0年12月)。
    53.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9年5月,1版),第1卷。
    54.陳梓龍、柳金財、曾喜炤,胡溫體制的治國理念與政策走向初探,(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12月)。
    55.劉源等主編,國防和軍隊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提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年3月)。
    56.陳子平,「中共『十七大』後戰略趨勢之蠡測」,解碼中共「十七大」-胡錦濤時代政策之剖析,(台北,國防大學,2007年12月)。
    57.林中斌,核霸,(台北,學生書局,1999年2月)。
    58.邱坤玄、張登及,「大國外交的戰略意涵與作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評價與反思,(台北,遠景基金會,2008年12月)。
    59.馮德威(David M Finkelstein),「中共的『新安全觀』」,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1月)。
    60.亓樂義,捍衛行動 1996台海飛彈危機風雲錄,(台北,黎明文化,2006年12月)。
    61.蔡國堂,中共衛星航天戰力發展之淺談,(國防大學出版,2008年解放軍研究論壇彙編),2008年12月。
    62.導彈武器與航天器裝備,(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3年7月)。
    63.楊貴華、陳傳綱,共和國軍隊回眸-重大事件決策和經過寫實,(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1月)。
    64.林長盛,解放軍的武器裝備,(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年3月)。
    65.1999年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9年7月)。
    66.陳東龍,中共軍備現況,(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99年7月)。
    67.1998年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8年7月)。
    68.凱洛林.龐芙瑞(Carolyn W. Pumphrey),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台北,史政編譯局,2003年5月)。
    69.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現代化中共軍力,(台北,史政編譯局,2004年3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7981008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81008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