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書籍 丁凱文,百年林彪。美國:明鏡出版社,2008。 毛澤東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毛澤東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 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編,中國外交概覽(1987年)。北京:世界 知識出版社:新華經銷,1987。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史硏究室編,周恩來外交活動大事記. 1949-1975。北 京:世界知識出版發行:新華經銷,1993。 尹慶耀,中共外交研究。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2001。 尹慶耀,中共對外關係史料(上)。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出版年不詳。 尹慶耀,中共對外關係史料(下)。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出版年不詳。 王泰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北京:世界知識,1998-1999。 王緝思,「美國意識型態的新趨勢」,載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編,美國年 鑑200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方連慶、劉金質、王炳元,戰後國際關係史(1945-1995)(上)。北京:北京大 學出版,新華經銷,1999。 田曾佩主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 世界知識年鑑。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65。 石之瑜,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三民,1994。 石之瑜,近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政治文化與心理分析。台北:五南,1995。 包宗和、吳玉山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9。 阮銘,鄧小平帝國。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92。 李捷,毛澤東與新中國的內政外交。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經銷, 2003。 宋恩繁,黎家松主编,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大事記。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發行: 新華書店經銷,1997。 邱仲仁,中共文革期間外交政策之硏究 : 1966-1969。台北市:鳴華,1981。 邰培德(Patrick Tyler)著; 聯合報編譯組譯,中美交鋒。台北市:聯經,2000。 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 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 秋收起義,北京: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 哈里.杜魯門,杜魯門回憶錄( 第2卷)。北京:三聯出版社,1974。 柯勃 馬文 (Kalb, Marvin),尼克森與毛共交往內幕。台北市:中國時報社,1974。 姜長斌,(美)羅伯特.羅斯主編,從對峙走向緩和 : 冷戰時期中美關係再探討。 北京市: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發行:新華書店經銷,2000。 信強譯,Kenneth N. Waltz著,國際政治理論(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施哲雄主編,發現當代中國。台北市:揚智文化,2003。 美國對亞洲的外交政策-美國康侖公司研究報告。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60。 匪情年報一九八七。台北:國防部軍事情報局,1987。 姚大志,現代意識型態理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 宮力,峰谷間的震盪-1979年以來的中美關係。北京:中國青年,1996。 宮力,鄧小平的外交思想與實踐。黑龍江:黑龍江教育出版:新華發行,1996。 倪孝銓、Robert Ross主編,美中蘇三角關係(70~80年代)。北京:人民出版: 新華經銷,1993。 師哲,在歷史巨人身邊-師哲回憶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 馬克任,中美外交評論兩百篇: 從卡特政府與中共建交到雷根政府與中共簽署 (八.一七聯合公報)。台北市:世界日報出版:聯經總經銷,1984。 納日碧力戈等譯,Clifford Geertz著,文化的解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陳有為,天安門事件後中共與美國外交內幕 : 一位中國大陸外交官的歷史見 證。台北市:正中,1999。 陳振明,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政治理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基辛格,動亂年代-基辛格回憶錄(第一冊)。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3。 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縣中和市:新文京開發出版社,2007。 張厲厲,外交決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 梁向陽譯,Talcott Parsons著,現代社會的結構與過程。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1988。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硏究 : 鄧小平時期的檢證分析。台北市:水牛, 2000。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市:生智,2004。 彭恆忠譯,Michael D. Swaine, Donald P. Henry編輯,中共的國內轉變與外交政 策。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6。馮啟人,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 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問津堂台灣總經銷,2002。 斯諾,西行漫記(或名紅星照耀中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 費正清編,章建剛譯,劍橋中華民國史(第二部)。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葉自成,新中國外交思想: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葉立誠、葉志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公司,2000。 葉永烈,鄧小平改變中國-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楊奎松,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1920∀1960)。臺北市:東大發行:三民總經銷, 1997。 楊奎松,冷戰時期的中國對外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國際冷戰史專題講 義,2006。 楊公素,當代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1949~2001)。香港銅鑼灣:勵志出版社,2002。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 : 微觀.宏觀相結合的硏究方法。台北市:月旦, 1999。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鄧正來等譯,David Miller著,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 社,1992。 裴堅章,中華人民共和囯外交史. 1949-1956。北京:世界知識,1994。 鄭劍等著,跨越太平洋 : 中美首腦外交50年。北京市:世界知識出版發行:新 華書店經銷,1998。 蔡東杰,中國外交史。台北:風雲論壇,2000。 蔡東杰,當代中國外交政策。台北:五南,2008。 劉金質,冷戰史(上)。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 劉德斌,國際關係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劉山、薛君度主編,曲星副主編,中國外交新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 黎鳴、李書崇譯,Karl Mannheim著,意識型態與烏托邦。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0。 錢剛鐔,中共外交政策與策略。台北市:黎明文化,1983。 謝益顯主編,中國外交史 = A diplomatic history of China。開封:河南人民出版 社,1988-1995。 韓念龍主編,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顏聲毅,當代中國外交。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關中,美國與中共 : 充滿變數和矛盾的關係。台北市:民主文教基金會,1992。 蘇起,論中蘇共關係正常化(1979-1989)。台北市:三民,1991。 蘇台仁,鄧小平生平全紀錄(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二)英文書籍 Acheson, Dean,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My Years in the State Department. New York: Norton, 1969. Crockatt, Richard, The fifty years war: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in world politics, 1941-1991. London; New York : Routledge, 1995. Dougherty, James E. and Pfaltzgraff , Robert L., Jr, eds,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New York: Longman, 5th , 2001. Evans, Graham and Newnham, Jeffery, the Dictionary of World Politics: A Reference Guide to Concepts, Ideas and Institution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0. Gilpin, Robert, War and Change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Harding, Harry, A fragile relationship: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ince 1972.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92. Swaine, Michael D. and Donald P. Henry. ; prepared for the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China : domestic change and foreign policy. Santa Monica, Calif. : RAND, 1995. Waltz, Kenneth. Man, the State, and Wa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56. (二)期刊論文 中文部分: 于有慧,「中共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中國大陸研究,民89年6月 第6期第43卷,頁1-19。 尹慶耀,「中共獨立自主對外政策的由來與發展」,共黨問題研究,民88年1月 第1期第25卷,頁4-18。 尹保云,「“虛假的意識”與馬克思、恩格斯的意識型態概念」,學術界,2006 年第6期,頁37-49。 王紅雨,「中國五十年代三大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影響」,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 報,2004年4月,頁47-49。 王春璽,「改革開放以來關於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方向的爭論」,甘肅社會科學,2009 年第6期,頁196。 王軍、閻靜,「“三個世界”理論與毛澤東的外交謀略」,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卷第4期,頁55-56。 牛軍,「告別冷戰:中國實現中蘇關係正常化的歷史含義」,歷史研究,2008年 第1期,頁126。 朱理峰、王虹,「論80年代初期中國外交政策的重大調整」,松遼學刊(人文社 會科學版),2001年12月第6期,頁35。 朱延嵐,「論鄧小平的個人資質」,理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年第9期, 頁18。 宋偉,「國際關係理論與實踐:研究鄧小平外交思想的新視角」,北京行政學院學 報,2008年第6期,頁64-65。 邢悅,「意識型態在對外政策中的作用」,太平洋學報,2009年第9期,頁5-9 何咏梅,「從“中間地帶”理論到“三個世界”的劃分—試論毛澤東的國際統戰 思想」,湖湘論壇,2003年第1期,頁40。 沈志華,「中蘇同盟破裂的原因和結果」,中共黨史研究,2007年第2期,頁29-42。 沈志華、李丹慧,「晚年的外交战略:探索和矛盾」,世界知識,2006年第17期, 頁22。 李捷,「世界多極化趨勢與毛澤東的三個世界劃分理論」,當代中國史研究,1997 年第1期,頁108-110。 李冉,「中蘇關係的調整與中共意識型態的變遷-一項中共意識型態變遷的歷史 考察」,甘肅社會科學,2008年第5期,頁224-227。 李九林,「毛澤東關於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理論及其意義」,北京工業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6月第8卷第3期,頁36。 李明斌,「中蘇論戰和中蘇關係惡化的原因研究綜述」,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 社會科學版),2003年6月第23卷第3期,頁21-23。 李明峻,「中國“反分裂國家法”與美國“台灣關係法”之比較分析」,台灣國際 法季刊,2005年9月第2卷第3期,頁51-76。 李丹慧,「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戰略和策略思想的歷史考察-紀念毛澤東誕 辰一百周年」,世界歷史,1994年第1期,頁9-12。 李才義,「論毛澤東外交思想中的意識型態及國家利益」,黨史研究與教學,2003 年第6期,頁30。 周延勝,「中蘇關係的發展變化與鄧小平國家利益觀的形成」,漢江論壇,2009 年1月,頁75。 胡勇,「中國元首外交的興起-一種國內政治的考察」,外交評論,2009年第4 期,頁49-52。 宮力,「邁向建交之路的艱難跋涉-1972-1978年的中國對美政策」,黨的文獻, 2002年 02期 ,頁67-78。 宮力,「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自主新型外交的創建」,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 學報,1999年 03期,頁3-7。 宮力,「從中美緩和到實行“一條線”的戰略—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 國對外戰略的轉變」,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2年5月第6卷第2期,頁72。 宮力,門洪華,孫東方,「中國外交決策機制變遷研究(1949~2009)」,世界經濟 與政治,2009年第11期,頁47-49。 宮力,「改革開放與中國外交」,當代中國史研究,2009年9月第16卷第5期, 頁170。 時殷弘,「傳統內外的當代中國:政治領導、對外政策與其中國特性」,外交評論, 2009年第3期,頁5。 孫大力,「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與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中共黨史研究,1994 年第6期,頁56-57。 孫德剛、張守柱,「美蘇中三角關係述評:1972-1989」,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 會科學),2003年2月第24卷第1期,頁7。 陳明娟,「論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經濟外交戰略」,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年 2月第7卷第2期,頁62-65。 許志嘉,「中共外交政策的研究途徑」,問題與研究,1997年4月36卷4期,頁 45-61。 許志嘉,「鄧小平時期的中共外交政策」,問題與研究,1997年7月36卷7期, 頁49-72。 張留偉、蘇偉紅,「中蘇關係破裂的深層原因探析」,哈爾濱學院學報,2007年 第28卷第4期,頁42-43。 張海青,「從改革開放後歷次黨代會看政治體制改革的歷程」,改革與開放,2009 年11期,頁1-2。 張殿軍,「論鄧小平“不搞意識型態的爭論”外交思想」,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 報,2001年第2期,頁28-30。 喬旋,「評析20世紀80年代中國對非洲外交戰略的調整」,理論界(國際問題研 究),2008年第6期,頁224。 楊值珍,「“三個世界”戰略與中國革命經驗的內在邏輯」,江漢論壇,2008年8 月,頁14。 趙國材,「論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及台灣參加聯合國問題」,「中國近代史的再 思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1。 劉軍,「國內政治、對外政策及其相互影響」,國際論壇,2010年3月第12卷第 2期,頁23-27。 劉克明,「中蘇關係40年的歷史教訓」,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1期,頁64-68。 劉中民,「中國對發展中國家外交戰略六十年」,國際展望,2009年第2期,頁 39。 劉順鴻,盧凌宇,「中國外交政策中的意識型態和國家利益」,雲南行政學院學報 (政治學研究),頁38-42。 遲愛萍,「鄧小平對中國對外關係問題的戰略思考」,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1994 年第5期,頁47-53。 閻學通,「鄧小平的國家利益觀」,現代國際關係,1994年 07期 ,頁28-32。 薛鈺,「對六十年代中蘇論戰中若干問題的再思考」,中共黨史研究,1996年第2 期,頁69-76。 薛紹斌、方海平,「從“結盟”到“不結盟”:鄧小平對毛澤東外交戰略的發展 與創新」,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7年11月第22卷第11期,頁10-13。 鍾宗暢、鍾小敏,「毛澤東的個人特質與毛澤東思想的創立-讀《毛澤東傳(1893— 1949) 》」,理論與改革,1997年第12期,頁46-48。 龐森,「改革開放與中國的多邊外交政策」,世界經濟與政治(紀念中國改革開放 30年專輯),2008年第11期,頁44-51。 英文部分: Dobson, Alan, “Churchill’s Cold War: The Search for a Summit Meeting,” Diplomatic History, Vol. 29, No. 1 (January 2005), p. 203. (三)學位論文 全聖興,中共「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對美蘇運用之硏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 政治研究所,1988年6月。 汪強,中共對美外交政策析論(1982-1991) : 獨立自主外交原則之演變,台北:國 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1993年。 沈基爕,中共外交沃策過程中變數之硏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1981 年1月。 姜孝柏,中共外交政策取向演變與其變數之硏究(1882-1992),台北:國立政治 大學東亞研究所,1993年。 陳宏盛,中共外交政策之硏究. 1969-1982,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1983 年6月。 逢錦麟,中共對美國關係中獨立自主外交政策之發展與困境(1979-1994),台 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1995年。 張雅君,從「三個世界」論七○年代中共外交政策的轉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1979年6月。 潘錫堂,中共「十二大」後的對蘇聯外交政策 : 「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對蘇對 聯運用之硏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硏究所,1986年10月。 (四)網路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default.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http://www.gov.cn/ 中國國關在線 http://www.irchina.org/index.asp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http://cnki50.csis.com.tw/kns50/ 中文電子期刊服務 http://www.airitilibrary.com/ 中國新聞網 2000年9月6日,「勳章、石油和勃列日涅夫」: http://www.chinanews.com.cn/2000-09-06/26/45077.html.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9年11月12日,《1973年7月4日毛澤東:勸君莫罵秦 始皇》、《「批林批孔」運動》: http://cpc.people.com.cn/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ABI/INFORM GLOBAL http://proquest.umi.com/login?COPT=REJTPTMmU01EPTEmSU5UPTAmVkVSPTI=&clientId=23855 JSTOR http://www.jstor.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