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4884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656/144643 (79%)
造访人次 : 51735588      在线人数 : 59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8845


    题名: 國際通訊社與台灣有線新聞台之國際新聞產製供需關係研究
    The international news making between international news agencies and cable TV news stations
    作者: 蔣翠芳
    贡献者: 陳清河
    蔣翠芳
    关键词: 國際通訊社
    國際新聞
    國際傳播
    news agency
    international new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日期: 2008
    上传时间: 2010-12-08 01:51:38 (UTC+8)
    摘要: 台灣有線新聞台的數量,相對於歐美及亞洲其他國家,不但數量上有明顯的差距,競爭亦相當激烈;面對極度商業化的電視環境,各新聞台無不絞盡腦汁、竭盡所能的進行各種變革以爭取收視;而在幾近飽和的國內新聞報導下,國際新聞的製作成了有線新聞台的藍海策略,同時也是一個值得努力爭取收視的方向。
    伴隨著全球化各項新科技及電腦、數位電子產品、光纖網路、行動通訊的興起,國際通訊社與有線新聞台之間特殊及微妙的供需關係,因這些軟硬體的出現,在國際新聞的製作及供需方面造成深遠的影響,而國際新聞的產製從過去到現在也呈現了許多不同的樣貌。
    有鑒於電視國際新聞的製作與國內新聞製作的不同,新聞的來源及角度也有所差異,同時,國際通訊社與有線新聞台之間的供需關係並不只是建立在單向的服務同時也展現了雙向的業務交流;兩者之間不再只是單向的供給需求,反而身兼雙重角色。
    本研究發現,有線新聞台及國際通訊社在國際新聞的產製供需裡,由於新興媒體的出現,雙方在資訊的來源及傳播的管道都有所增加及不同,然而新科技雖帶來無限商機卻也蘊藏著部分危機;資源依賴的程度越來越深,策略聯盟的運用在國際傳播的過程中也變的更為重要。
    在傳播無國界的今日,雖然地球村的概念逐漸發酵,但在地主義的興起卻也逐漸獲得重視;本研究之重點在於探討有線新聞台與國際通訊社在國際新聞製作裡的供需變化;在傳統供需現象被打破,新聞供應者同時也可能身兼接收者甚或消費者身分之際,面對市場的轉變,處在這個圈中的每一份子該如何面對這樣的供需變化以符合新的傳播趨勢!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英裕(1999)。《全球整編與本土共謀:台灣流行音樂工業轉變之政經分析》。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忠孝(1987)。《從國際資訊流通問題探討我國電視之國際新聞處理-以台灣晚間新聞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允泰(1992)。《合作實用-企業國際化指南》。台北:遠流。
    王竹君(2006)。《婦女團體財源籌措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李少南(1994)。《國際傳播》。台北:黎明文化。
    李金銓(1983)。《國際傳播的挑戰與展望》。台北:時報文化
    李瞻(1986)。《國際傳播》。台北:三民書局。
    李秀珠譯(1997)。《媒體管理 : 案例硏究法》。台北:五南。
    李美華等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原書 Earl Babbie[2001]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李美華(2005)。〈從國際新聞流通理論探討台灣報紙國際新聞報導內容之轉變 (1988~1999年)〉,《新聞學研究》,85:78-88。
    李美華(2001)。〈台灣電視媒體國際新聞之內容分析與產製研究〉,《中華傳播學會論文》。
    李美華(2005)。〈國際新聞節目產製與品質研究—以公視「全球現場」與年代「世界萬象」為例〉,發表於2005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台灣大學,台北,2005年7月14-16日。
    李振昆(2007)。《策略聯盟探討與個案分析》。國立清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佩味 (2002)。《國際新聞呈現:現場採訪與外電編譯的落差--以『阿富汗戰爭』與『波斯灣戰爭』為對照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繡霞(2002)。《媒體運動的全球策略—以NBA在台灣的發展為例》。台北: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傳播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祥寬(2000)。《政治、金權、線纜—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錫民(2003)。《台灣地區加入WTO後,台灣菸酒公司流通事業部因應策略探討—以資源基礎、網絡關係與資源依賴理論整合觀點》。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沈蕾譯(1997)。《國際電視合作:從入門到成功》。台北:廣電基金。(原書 Carla B. Johnston.[1997]. International television co-production :from access to success)
    林美惠(1987)。《我國報紙的國際新聞分析1980-1986》。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林淑如(2000)。《美國媒體對「特殊國與國關係論」報導之內容分析與立場傾向-以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洛杉機時報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倩如(2007)。《當資源變成來源:主流媒體如何從網路製造新聞》。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邱蓬新(2006)。《探討台灣數位電視多頻道媒體產業競爭力之研究》。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台北:弘智文化。(原書Robert K.Yin.[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郭方等譯(1999)。近代世界體系(第一卷~第三卷)(原書Wallerstein, Immanuel〔1974〕 The Modern World System I~III)。台北:桂冠。
    紀金山(2001)。〈全球化空間論述的歷史省思:兩種資本主義範型的比對。東吳社會學報,第十期:67-100。
    許士軍(1991)。《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洪瓊娟(1999)。〈邁向合法之路〉。「第一屆有線視訊寬頻研討會」。
    洪平峯(1994)。《電視生態學》。台北:黎明文化。
    徐詠絮(1995)。《從文化帝國主義到媒介國際化的再思考:世界文化互動的理論比較》。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秀琪(1993)。〈台灣的地下媒體〉。台北:澄社
    陳芸芸譯(2004)。《全球化下的傳播與文化》。台北:韋伯文化。(原書 James Lull.[2000]. Media,communication,culture:A Global Approach)
    陳惠芳(2002)。《台灣國際傳播機構整合之初探研究—以中央社,中央廣播電台,宏觀電視為例》。台北: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韜文、李金銓、潘忠黨、蘇鑰機(2002)。〈國際新聞的「馴化」:香港回歸報導比較研究〉,《新聞學研究》,62,頁97-118。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昌祺(2007)。《台灣電視新聞頻道國際新聞節目製播策略探討--以中天新聞台為例》。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玉箴譯(2005)。《媒介與傳播研究法指南》。台北:韋伯文化。(原書 Klaus Bruhn Jensen[2002]. A Handbook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 Qual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ologies )
    陳建安譯(1999)。《全球傳播與國際關係》。台北:揚智文化。(原書 Howard Frederick.[1993]. Glob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陳馥綺(1992)。《我國電視國際新聞報導之分析研究》,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玉慧(1999)。〈國際新聞採訪的任務與挑戰—駐外記者的國際視野與本土聯繫〉,《中華民國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得獎人研習考察報告》,台北: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
    陳清河(1999)。〈衛星電視新論─科技、法規與媒介應用之探討〉。台北:廣電基金。
    梁慧玲(2004)。《兩岸三地國際新聞報導之比較—以美伊戰爭期間的人民日報、蘋果日報、聯合報為例》。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明貴、林文益譯(1998)。《世界新聞學—變遷中的國際傳播媒介》。台北:風雲論壇。(原書 William A. Hachten.[1996]. TheWorld News Prism—Changing Media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4th)
    張虹梅(2004)。《國際媒體駐華記者與新聞採訪工作探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張以麗(2006)。《兩岸報紙國際新聞報導內容比較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芸(1998)。《國際傳播新焦點:媒介全球化、區域化與本土化》。台北:風雲論壇。
    彭泰權(2005)。《透視BBC與CNN:媒介組織管理》。台北:亞太圖書。(原書L.K.Shankleman[2005). Inside the BBC and CNN:manging media organizations)
    彭文賢(1990)。《生態行政學》。台北: 華視文化事業公司。
    彭芸、梁德馨(2006)。《95年有線電視收視行為及滿意度調查研究》。(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台北: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馮復華、李美馨譯(2004)。《新聞全球化》。台北:韋伯文化。(原書 Oliver Boyd-Barrett,Terhi Rantanen.[1999]. The Globalization of News)
    黃新生(1995)。《電視媒介管理》。台北:廣電基金。
    葉莉貞(2006)。《由資源依賴理論及社會資本理論探討資訊委外關係模式之研究》。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葉至誠、葉立誠(2000)。《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楊淑智(2008)。《我們改變世界-CNN全球化之路》。台北:新視野。(原書Sidney Pike(2005).We Change the world:Memories of a CNN global satellite pioneer)
    楊永明(2006年10月22日)。<國際新聞消失了!>,《中國時報》(時論廣場),A15。
    管中祥(1997)。《我國有線電視發展歷程中的國家角色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管中祥、陳伊禎(2003)。〈ㄧ個地方頻道的興衰─全球資本與地方文化的消長〉。《傳 播與管理研究》,第二卷,第二期:105-133。
    劉嘉皓(2005)。《從有線電視到數位寬頻—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競爭力分析》。台北: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正倫(1987)。《開發中國家的資訊流通問題研究- 以我國的報紙媒介報導國際新聞為例》。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正倫(1998)。<國際資訊流通問題研究>,《報學》,7(10):162-173。
    魏玓(1999)。〈全球化脈絡下的閱聽人研究─理論的檢視與批判〉,《新聞學研究》,60:93-113。
    英文部分
    Aaker, D.A.(1992). Developing Business Strategies(3rd ed).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Boyd-Barrett, Oliver & Rantanen, Terhi (2000). European national news agencies – the end of an era or a new beginning? Journalism Article Vol.1(1), 86-105
    Boyd-Barrett ,Oliver (2000).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news agencies. Gazette Vol..62(1),5-18
    Boyd-Barrett, Oliver & Rantanen, Terhi (2000). News agency journalists: Reuters` correspondents as agents of the ‘National’ and of the ‘Global’. Media Occupations and Professions. A Reade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27-143
    Bielsa, Esperanca & Bassnett,Susan (2008). Translation in Global New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Bielsa, Esperanca(2008). The pivotal role of news agenci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 historical approach, Global Networks Vol.8(3), 347-366
    Beacham, F.(1995). Questioning technology: Tools for the revolution`, Media Culture Review.Vol.4(2), 6-18.
    Bourantas, D.(1989). Avoiding Dependence on Suppliers and Distributors,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22, 140- 149.
    Chitty, N.(1984). Third world entry into the electronic age,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Vol.1(1),47-52
    Cohen, Akiba. A (1996). Global newsrooms, local audiences : a study of the Eurovision News Exchange : London
    Chatterjee, Sayan and Wernerfelt ,Birger (1991) The link between resources and type of diversification: theory and evide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2, 33-48
    Clausen, Lisbeth (2004). Localizing the Global : “Domestication”Processes in international News Production. Media Culture Society Vol.26(1),25-44
    Dwayne R. Winseck & Pike, Robert M. (2008). Communication and empire – Media markets,power and globalization,1860-1910. 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Vol.4(1),7-36
    Dye ,J.H. & Singh, H.(1998). The Relational View: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Daft, Richard L.(2001).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7th ed ), Cincinnati, Ohio:South-Western College
    Flowers, J.(1995). Idiot`s guide to the net. New Scientist, Vol.147, 22-26.
    Gershon,Richard A.(1997). The Transnational Media Corporation : Global Messages and Free Market Competi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Ginneken, J. Van (1998). Understanding global news: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London: Sage.
    Grover, V., Cheon, M.J., and Teng, J.T.C.(1994). Decisions to Outsourcing Information Systems, Testing A Strategy-Theoretic Discrepancy Model. Decision Sciences, Vol. 26(1),75-103.
    Gurevitch,M.,Levy,M.and Roeh,I.(1991).The global newsroom:covergences and diversities in the globalization of television news. Communication and citizenship : Journalism and the public Sphere in the News Media Age. London :Routledge.
    Horvit, Beverly (2006). International news agencies and the war debate of 2003.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Vol.68(5-6),427-447
    Herman, Edwards S. (1997). The Global Media: The New Missionaries of Corporate Capitalism. London: Cassell
    Lee, Paul S.N. & Wang ,Georgette (1995). Satellite TV in Asia. Telecommunication Policy, volume 19( 2), 135-149
    Medcof, John W.(2001). Resource-based strategy and managerial power in networks of internationally dispersed technology unit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2, 999-1012.
    Murphy B. M.(1994). Addressing crises through new channels in the post-new world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order era,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Vol.1 (1)
    Negrine,R. and Papathanassopoulos,S.(1991).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levision. European Journalof Communication,Vol.6,9-32
    Nordberg, Donald (2007). New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what Dow Jones and Reuters teach us about stewardship. Journalism ArticleVol.8(6),718-735
    Paterson, Chris (2003).Prospects for a Democratic Information Society:The News Agency Stranglehold on Global Political Discourse. New Media, Technology and Everyday life in Europe Conferenc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ondon, April, 23-26
    Paterson, Chris.(1996). News production at worldwide television news(WTN):An analysis of television news agency coverag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Pfeffer, Jeffrey, and Gerald R. Salancik(1978).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 New York: Harper& Row.
    Pike, Robert & Winseck, Dwayne (2004). The Politics of global media reform 1907-23. Media,,culture and society Vol. 26(5) , 643-675
    Rai , Mugdha & Cottle, Simon (2007). Global mediations-on the changing ecology of satellite television news. 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Vol.3(1),51-78
    Rai , Mugdha & Cottle, Simon (2008). Global 24/7 news providers-Emissaries of globa; dominance or global public sphere? 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Vol.4(2),157-181
    Rudolph, J.(1996). Cyberspace and its influence in southeast and east Asia-A preliminary appraisal,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Vol.7(1) Supplement.
    Shoemaker,P.J.&Cohen,A.A.(2005). News around the world : content, practitioners, and the public.(1st ed). New York:Routledge
    Saidel, Judith R.(1991).Resource interdepend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gencie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51(6), 543-553.

    Turrow,J.(1997). Media System in Society:Understanding Industries,Strategies,and Power. New York: Longman
    Tunstall,J and Palmer,M.(1991). Media Moguls,London:Routledge.
    Tyler, Eastman, Ferguson , and Robert A. Klein (1999). Promotion and Marketing for Broadcasting and Cable, U.S.:Focal Press.
    Thompson, James D.(1967). Organizations in Action, New York:McGraw-Hill.
    Waiter, T.L.(1992). As networks stay home, two agencies roam the world, New York times, 8 March: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4941003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41003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