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918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205/145239 (79%)
造访人次 : 52620736      在线人数 : 42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184


    题名: 新竹市一所國中學校轉型之個案研究
    作者: 張仲凱
    Chang, Chung Kai
    贡献者: 井敏珠
    張仲凱
    Chang, Chung Kai
    关键词: 學校轉型
    學校特色
    學校經營
    教育改革
    school transformation
    school characteristics
    school management
    education reform
    日期: 2007
    上传时间: 2010-04-25 16:37:57 (UTC+8)
    摘要: 學校經營發展的歷程中,可看到各縣市都有許多老舊學校面臨必須創新或轉型的危機,是否能夠因應教育改革,積極迎向改革趨勢幫助學校轉型,其實是決定一個學校浴火重生或漸趨沒落的關鍵;個案學校在這一波教育改革中,跟隨教改政策重新定位,秉持優質的教育理念,發展學校特色,堅毅地領先群倫,以致逐年增班,獲得新生。本研究旨在瞭解個案學校轉型的內、外在因素,探討個案學校轉型的實施策略、發展特色為何?進一步地,以1999年為個案學校轉型分隔點,比較個案學校轉型前後的差異,並為個案學校轉型紀實。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利用文獻探討、訪談、文件資料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蒐集,探討、詮釋及思索一所國民中學轉型之歷程、策略及促成因素。經研究後獲致以下結論:
    一、個案學校轉型的因素
    (一)外在因素:校長遴選制度、師資多元化、教師任用制度、九年一貫課程、宣傳行銷、新校舍的啟用、環境變遷等。
    (二)內在因素:校長領導、教師年輕、組織氣氛、自然領域中心、科學資優班、學習型組織、公共關係與資源、家長的支持等。
    二、個案學校轉型的實施策略
    (一)研訂校本發展。
    (二)遴聘優質人力。
    (三)結合課程發展。
    (四)運用社區資源。
    (五)學生多元展能。
    三、個案學校轉型前後在「學校行政」、「學校教學」、「學校氣氛」、「學校環境」等四個層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學校效能有明顯的提升。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國民中學、教育行政機關、個案學校以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During the process of a school management development, we could find that many old school faced the crisis of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Whether a school could cope with the education reform and used the trend to help the transforma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its survival. The case school followed the policies during the education reform and insisted the excellent education ideas to develop the school .It steadily increased the class numbers year by year, and got the rebirth.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factors of the case school transformation and discussed its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er took the year of 1999 as the transformation seperation point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ase school’s “before transformation” and “after transformation”. The researcher also recorded details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ase school.
    The research was a case study, and the researcher used literary reviews, interviews, and data analysis to gather the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process of a junior high school’s transformation. The conclusion were listed as follow.
    1.The factors of the case school’s transformation
    (1) The external factors: the system of the principal selection, multi-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s hiring rules, the nine-year curriculum, advertising marketing, the use of the new school buildings, the environment’s transit
    (2) The internal factors: the principal’s leadership, young teachers, the organization climate, science center, science gifted education, learning organization, public relationship and resources, parents’ support.
    2.The strategies of the case school’s transformation
    (1) Plan the school-based development
    (2) Choose the great teachers
    (3) Combine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4) Use the community resources
    (5) Let the students develop their abilities in many ways
    3.The case school had much progress in four areas, which are “school administration”, “school teaching’’, “school climate” and “school environment”.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and the conclusion, the researcher offered concrete suggestions to be the references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s, the case school, and the future researchers.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大學法(2006)。
    立法院(1999)。國民教育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立法院公報,87(23),71-106。
    地方制度法(2007)。
    江嘉杰(1998)。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衝突反應方式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牟宗燦(1995)。談學術自由與校園民主-兼論校園倫理與制度的建立。教改通訊,15,5-7。
    何福田(2004)。學校特色與自我行銷。研習資訊,21(6),1-5。
    吳天方、郭政源(2000)。從企業變革談學校組織文化。教育資料與研究,37,82-88。
    吳宗立(1998)。國民中學組織衝突、外在壓力、行政決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學位,未出版,台北。
    吳明清(1997a)。發展學校特色的理念與作法。北縣教育,4,21-26。
    吳明清(1997b)。學校再造的理念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19,6-10。
    吳明清(1997c)。學校再造的理念與策略。現代教育論壇,3,123-128。
    吳明清(2000)。談組織效能之提升與校長角色。教師天地,46,48。
    吳武典(2005)。台灣教育改革的經驗與分析—以九年一貫課程和多元入學方案為例。當代教育研究,13(1),35-68。
    吳美華(1996)。國民小學創校初期學校組織特性與校長領導型式之相關研究。 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未出版,台北市。
    吳財順(2004)。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研究—以台北縣與新竹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TPTC576019。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43(5,6),1-7。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吳清山(2001)。學校文化。教育月刊,88,110。
    吳清山(2003)。師資培育法-過去、現在與未來。教育研究月刊,105,27-43。
    吳清山(2004)。學校組織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林天佑(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吳清山、林天祐(2002)。學校組織再造。教育研究月刊,96,115。
    吳清山、林天祐(2001)。教育名詞—課程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38,47。
    吳清基、陳美玉、楊振昇、顏國樑(2001)。教育行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鴻櫻(1996)。南部七縣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效能之調查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呂木琳(1977)。國中校長領導方式與學校氣氛之關係。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0,571-579。
    李亦園(1996)。文化與修養。台北:幼獅。
    李安明(1997)。我國國小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86H-05-0351)。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李宏才(1991)。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特質與行政決定合理性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未出版,台北。
    李志祥(2003)。臺北市高職轉型為綜合高中之問題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學位,未出版,台北。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春安(1994)。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行政主管全面品質管理態度與學校組織文化之關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未出版,彰化。
    李富美(1998)。校長角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一所國民小學之觀察。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李敦義(2000)。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然堯(2004)。師範校院的轉型與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58,24-32。
    李園會(2001)。台灣師範教育史。台北:南天。
    李瑞娥(2003)。國民學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沈珊珊(2005)。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探討:從社會脈絡與國際發展觀點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5,17-34。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私立學校法(2006)。
    周平(2006)。九年一貫政策的結構與行動。教育社會學通訊,67,3-10。
    周淑卿(1999)。由課程決策的問題談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展。教師天地,101,32-38。
    林明地(2000)。校長領導的影響:近三十年來研究結果的分析。國科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2),232-254。
    林金福(1992)。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形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海清(1993)。台灣省公立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甄選制度之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16,183-185。
    林啟鵬(2003)。我國高級職業學校組織創新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學位,未出版,台北市。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初版)。台北:五南。
    林新發(1984)。五專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6,177-190。
    林蕙質(2002)。國民中學校長性別角色、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明地(2001)。塑造學習型組織的學校文化:學校領導核心。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辦之「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95)。台北市。
    洪啟昌(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未出版,台北。
    紀智隆(1994)。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權力運用與教師接受行政決定意願之關係。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胡瓊文(1999)。學校組織成員屬性、組織文化與組織變革支持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國民中小學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本初(1995)。學習型組織的內涵與應用。空大行政學報,3,1-17。
    師資培育法(2005)。
    徐易男(2003)。國民中小學實施校長遴選制度相關意見及其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徐明珠(2003)。十年教改爭議與政策革新之研究。國家政策論壇,92(冬),182-196。
    徐鈺雯(2005)。國小師資供需失衡問題與因應措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聯恩(1996)。企業變革系列研究。台北:華泰。
    郭進隆譯(1994)。Senge,P. M.著。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社。
    特殊教育法(2004)。
    秦夢群(1999a)。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評析。國民教育,40(2),28-31。
    秦夢群(1999b)。臺北縣教評會運作與成效之研究。北縣教育,26,47-54。
    秦夢群(2005)。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高強華(2004)。當前師資培育的問題與改進。教育資料與研究,58,2-7。
    高新建、吳武典(2003)。九年一貫課程的檢討和建言-發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高品質中小學課程。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研究小組。
    國民教育法(1999)。
    國民教育法(2007)。
    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2004)。
    張心怡(2001)。國民中學校長授能領導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明輝(1997)。學校組織的變革及因應策略。教育研究集刊,38,2-21。
    張明輝(1998a)。校園民主應否戒急用忍—中小學校自主改革成效初探。中等教育,49(2),87-88。
    張明輝(1998b)。學校行政革新專輯。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明輝(1999a)。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明輝(1999b)。營造學習型學校。教育研究與資料,27,1-8。
    張明輝(2003)。九十二學年度學校行政人員專業發展:精緻學校經營研習班手冊。載於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主編,卓越校長的關鍵能力(頁37-43)。 台北市: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張芳全(1999)。教育發展。台北:元照出版社。
    張茂源(2006)。師資培育制度的檢討與展望。研習資訊,23(2),95-97。
    張素貞(1998)。學校本位管理在小學之實施。教育資料與研究,22,16-18。
    張清濱(1991)。學校行政。台北:台灣書店。
    張新仁(2004)。談加強教師培育及專業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58,8-16。
    張瑞村(1998)。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嘉育(2001)。課程領導概念內涵分析。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主辦之「課程領導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23),台北市。
    張肇偉(1996)。我國專科學校轉型為技術學院課程調適與發展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張德銳(1990)。組織文化析論。國立編譯館館刊,19(1),185-209。
    張德銳(1992)。桃竹苗地區山地國小校長行政能力、組織氣氛、組織效能、教導行政困難之研究。新竹:先登出版社。
    張德銳(2000)。我國中小學學校組織變革的新方向。初等教育學刊,8,279-296。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鴻章(2006)。國民小學實施校長遴選制度前後學校組織氣氛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簡元崇(2004)。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城鄉差異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2006)。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5)。第一期諮議報告書。台北市:作者。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a)。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作者。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b)。第三期諮議報告書。台北市:作者。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c)。第四期諮議報告書。台北市:作者。
    教育基本法(1999)。
    教育基本法(2005)。
    教育部(1996)。中華民國教育報告白皮書。台北市:作者。
    教育改革行動方案(1998a)。
    教育部(1998b)。邁向學習社會。台北:教育部。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2000)。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2007年10月6日,取自http://www.creativity.edu.tw/project_introduction/paper.php
    教育部(2004)。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台北:作者。
    國教專業社群網(2007)。九年一貫課程概要內涵,2007年9月30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7.php。
    教師法(2006)。
    莊明貞(2001)。九年一貫試辦課程實施:問題與因應策略之分析。教育研究月刊,85,27-41。
    許德便(2006)。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現場問題~九年一貫課程與一綱多本(國中篇)。台灣教育,642,11-20。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1-13。
    陳伯璋(2002)。中小學課程改革。載於群策會(主編),邁向正常國家-群策會國政研討會論文集(頁393-411)。台北市:財團法人群策會。
    陳佩正(2000)。從心教學:行動研究與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心理。
    陳岳峰(2005)。偏遠地區的九二一重建學校與社區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新社鄉福興社區、福民國小為例。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奎憙(1995)。學校組織與學校文化。教育研究所集刊,36,55-79。
    陳秋紋(1997)。淺談學校組織文化之重要性。彰化文教 42,18-23。
    陳美如(2002)。台灣課程評鑑的回顧與展望。教育學刊,18,87-112。
    陳美言(1998)。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教育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浙雲(2006)。課程的理想與實際-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要點」為例。 研習資訊,23(6),61-67。
    陳朝豐(2005)。影響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校長提前退休主要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華樹(2004)。國小校長遴選制度實施後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氣氛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聖謨(1995)。高級中學組織文化與教師教學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慶瑞(1993)。費德勒權變理論與領導理論研究—理論分析與擴展。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慶瑞(1995)。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慧芬(1997)。國民小學組織文化之研究一所台中市國民小學的個案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永福(2002)。我國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曾增福(2003)。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憲政(1988)。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落實國民教育改革。教育資料集刊,23,341-358。
    湯志民(2002)。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評議。教師天地,118,20-27。
    馮清皇(2001)。創新管理與學校經營—淺談創新管理在國民小學校務經營的意涵。學校行政雙月刊,8,31-40。
    馮鎮城(2003)。高職轉型為綜合高中其職業類科教師角色壓力與調適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乃縈(1996)。組織文化典範分析。中華教育學報,3,1-37。
    黃光雄(1996)。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宗顯(1987)。國民小學校長工作壓力與行政決定合理性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宗顯(2005)。國民小學校長推動九年一貫課程教改政策時所遭遇的行政困難、因應方式及其意涵探討。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1,51-72。
    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書局。
    黃政傑(1999)。永續的課程改革經營。「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黃美智(2004)。嘉義縣學校轉型的實施情況與結合社區文化探討香林國中未來轉型之可行性。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素惠(1997)。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校文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富順(1999)。學習型組織緣起、意義、特性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型組織(頁1-39)。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琬婷、孫志麟(2003)。面臨抉擇的師範學院:改革、困境與策略。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2),257-280。
    黃慶宗(2000)。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淙富(1999)。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楊深坑(2002)。從專業理念的新發展論我國師資培育法之修訂。教育研究月刊,98,79-90。
    葉子超(1995)。如何建立適當的學校組織文化。教師之友,36(2),29-33。
    葉天賞(2001)。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葉芷嫻(2001)。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研究—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觀點之分析。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振學(1996)。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方式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葉連祺(2000)。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意涵與取向。教師天地,103,21-29。
    葉連祺、倪千茹(2001)。教育行政理論介紹(一):領導篇。教育研究月刊,91,95-104。
    解惠婷(2002)。台灣國小師資培育制度與其課程演變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詹志禹(1997)。你的學校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嗎?。教育研究雙月刊,56,63-67。
    詹志禹(2002)。影響創造力的相關因素—從小學教育環境與脈絡來考量。學生輔導,79,33-47。
    廖修寬(2006)。國民小學校長遴選問題之調查研究—以雲林縣偏遠地區國民小學為例。明道管理學院教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甄曉蘭(1999)。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理想與挑戰。台灣教育,581,2-8。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雅菁(1998)。國民小學校長運用轉型領導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歐用生(1999)。統整課程爭議評論。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自主與卓越:九年一貫的變革。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歐用生(2000)。課程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2002)。如何選擇教科書?。康軒教育雜誌,46,5-9。
    潘慧玲(1999)。學校效能相關概念的釐析。教育研究集刊,43(7),77-101。
    蔡培村(1985)。國民中小學校長的領導特質、權力基礎、學校組織結構及組織氣候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清田(2005)。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與前瞻改革的回顧。研習資訊,22(4),39-46。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寶玉(2004)。彰化縣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實施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諸承明、謝東榮、戚樹誠(1999)。親信關係與員工態度之關聯性研究-以銀行業為例。交大管理學報,19(1),125-151。
    鄭同僚(1998)。我倆還有明天-歡喜成長共創學習型組織。教育研究雙月刊,56,1-12。
    鄭志賢(2003)。九年一貫課程的致命瓶頸。師友,427,44-47。
    鄭美玉(2001)。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成效之探討—以國小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鄭彩鳳(1996)。競值途徑應用在高中職校長領導角色、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彩鳳(1998)。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
    鄭彩鳳(2001)。教育改革中校長工作滿意、校長效能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小校長之訪談研究。教育學刊,17,163-180。
    鄭進丁(1991)。國民小學校長運用權利策略、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睿祺(2001)。吸收能力、轉換能力與組織創新之關聯性研究:以台灣流行服飾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清標(2004)。師資培育開放十年回顧與前瞻。教育資料與研究,58,17-23。
    謝文全(1993)。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書局。
    謝文全(1998a)。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書局。
    謝文全(1998b)。道德領導─學校行政領導的另一扇窗。載於林玉體(主編),跨世紀的教育演變。台北:文景出版社。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台北市:高等教育。
    鍾邦友(2006)。職業學校轉型綜合高中之組織變革效能研究。雄工學報,7,223-245。
    鍾德馨(2007)。少子化趨勢對國民教育師資供需影響與對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簡瑜妙(2006)。學校創新經營與發展學校特色。南投文教,25,66-69。
    藍苔菁(2005)。國小實施校長遴選後校園權力結構與校務運作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校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麗琴(2000)。台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內部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虞村(1995)。領導理論研究。台北:文景出版社。
    蘇進源(2004)。高雄縣國民中小學師時校長遴選及其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西文部分
    Bryman,A. (1986).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 London: Routedge & Kegan Paul.
    Bryman,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Calvert,G.,Mobley,S.,& Marshall,L. (1994). Grasp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48 (6),39-43.
    Coleman,P.,& Collinge,J. (1991). In the Web: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fluences Affecting School Improvement.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2(4),262-285.
    Costa,A. L.,& Kellick,B. . (1995). Assessment in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Sniffing the paradigm.(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95932).
    Ettlie,J. E. (2000). Manag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S.A.
    Guskey,T. R. (1990). Integrating innovations. Educational Leadership,47,11-15.
    Handy,C. (1988). Cultural forces in schools. In M. R. C. G. R. Preedy,& M. Masterton(Ed.),Understanding school management (pp. 107-116). 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
    Hodetts,R. M.,Lufthansa,F.,& Lee,S. M. . (1994). New paradigm organization:From total quality to learning to world-class. Organization Dynamics,Winter(1994 ),5-19.
    Hoy,W. K.,& Ferguson,J. (1989).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exploration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schools. In J. L. Burdin (Ed.),School Leadership (pp. 259-274). Newbury Park,CA: Sage.
    Hoy,W. K.,& Miskel,C. G. (200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s. New York: McGraw-Hill.
    Kerka,S. (1995).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Myths and realit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88 802).
    Kline,P.,& Saunders,B. (1993). Ten steps to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69 943).
    Lunenburg,F. C.,& Ornstein,A. C. (2000).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s. Belmont: CA:Wadsworth.
    Marsick,V. J.,& Watkins,K.E. (1993).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 integrative vision for HRD. Human Resourced Development,5(4),353-360.
    Milstein,M. M. (1993). Restructuring schools. Newburry Park,CA: Corwin.
    Northouse,P. G. (1997). Leade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CA: Sage.
    Owens,R. G.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 (4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Owens,R. G. S.,C.R. (1976). Administering change in schools.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Pettigrew,A. M. (1979). In study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4,570-581.
    Quinn,R. E. M.,M. R. (1985).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s:A competing values perspective. In L. F. M. P. J. Frost,M. R. Louis,C. C. Lundberg & J. Martin (Ed.),Organizational culture (pp. 351-334). Beverly Hills,CA: Sage.
    Scheerens,J. (1990).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 indicators of school function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1(1),72-80.
    Schein,E. H. (1985). How culturte forms,develops,and change. In R.H.Kilmann (Ed.),Gaining Control of corporate culture. San Franciso: Jossey-Bass.
    Schein,E. H. (1992).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enge,P. M.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Doubleday.
    Sergiovanni,T. J. (1992). Moral leadership: Getting to the heart of school improvement.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Sethia,N. K. G.,M. A. V. (1985). Arriving at four cultures bymanaging the reward system. In M. J. S. R. S. R. H. Kilmann (Ed.),Gaining control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pp. 400-420). San Francisco, CA: Jossey Bass.
    Stogdill,R. M. (1948). Personal factor associated with leadership: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Psychology,25,35-71.
    Wallach,E. J. (1983).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s:The cultural match.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37,28-3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4911012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11012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1201.pdf59KbAdobe PDF2739检视/开启
    101202.pdf96KbAdobe PDF2744检视/开启
    101203.pdf74KbAdobe PDF2711检视/开启
    101204.pdf330KbAdobe PDF2726检视/开启
    101205.pdf342KbAdobe PDF2868检视/开启
    101206.pdf634KbAdobe PDF21796检视/开启
    101207.pdf383KbAdobe PDF21780检视/开启
    101208.pdf718KbAdobe PDF21435检视/开启
    101209.pdf365KbAdobe PDF21071检视/开启
    101210.pdf402KbAdobe PDF22670检视/开启
    101211.pdf442KbAdobe PDF21228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