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56/144643 (79%)
Visitors : 51717449      Online Users : 58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092


    Title: 元代鄭玉思想研究
    Authors: 袁中翠
    Contributors: 祝平次
    林啟屏

    袁中翠
    Keywords: 鄭玉
    元代
    儒學
    朱陸
    Date: 2006
    Issue Date: 2010-04-24 18:28:13 (UTC+8)
    Abstract: 本論文以鄭玉思想為主題,意在透過個案研究來定位鄭玉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歷史地位。全文以鄭玉思想的特質為主要切入點,依序探究鄭玉的儒學思想內涵、實踐的起點與價值、對思想史上「朱陸會同」課題的貢獻。鄭玉儒學思想的內涵有對先秦儒學、宋儒的繼承,亦有對宋儒思想的修正。他側重的儒學問題大多圍繞在倫理問題與個人修身成德的部分,同時,他對於人事之理的興趣大於對形上之理的興趣。鄭玉以「傳經之道」自任,心中理想的士人形象是「不以隱約而弗務」的仁者,而士人成德的關鍵取決於「盡心盡性」、「能知能行」,為世為民的應世態度。最後,本文將「朱陸會同」問題獨立一章,以謹慎的態度考證出鄭玉對朱、陸兩家學術抱持著「思同不辨異」的態度。因為「朱陸會同」是南宋以後才出現的新問題,所以鄭玉在此問題上的發揮直接影響到明代儒者「合同」與「辨異」的發展。鄭玉在思想史上兼有延續傳統、開展新題之功,在討論宋、明間的學術樣貌之時,鄭玉的歷史地位值得被重新認識。

    關鍵詞:鄭玉 元代 儒學 朱陸
    Reference: 一、原典
    宋.周敦頤,清.董榕輯,《周子全書》(臺北:廣學社印書館,1975)。
    宋.張載,《張載集》(臺北:漢京文化,1983)。
    宋.程頤、程顥,《二程集》(臺北:漢京文化,1983)。
    宋.程頤、程顥,《二程集》(台灣:中華書局,1981)。
    宋.劉子翬,《屏山集》(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四集,v.263,台灣商務書局,1973)。
    宋.朱熹,《四書集注甲種本》(臺灣:世界書局,1983)。
    宋.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宋.朱熹,陸建華、朱傑人校點,《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02)。
    宋.陸九淵,《陸九淵集》(台灣:里仁書局,1981)。
    元.袁桷,《青容居士集》(臺北:中華書局,1966)。
    元.虞集、民國.王有立主編,《元蜀郡虞文靖公道園學古錄》(台灣:京華書局,1968)。
    元.鄭玉,《師山集》(四庫全書珍本四集,v.300,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
    元.鄭玉,《春秋闕疑》(四庫全書珍本三集,v.84-89,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
    元.余闕著,《青陽先生集》(收於清.潘錫恩編《乾坤正氣集》,台北:環球書局,1966)。
    元.危素,《說學齋稿》(四庫全書珍本三集,v.293,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
    元.汪克寬,《環谷集》(四庫全書珍本七集,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
    元.趙汸,《東山存稿》(四庫全書珍本二集,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
    元.唐元,《筠軒集》(《四庫全書珍本三集》,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 。
    元.吳萊,《淵穎吳先生文集》,收於明.宋濂編《續金華叢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 。
    元.吳城,《大元聖政國朝典章》(台灣:文海出版社印行,1964)。
    元.劉壎,《水雲村稿》(《四庫全書珍本四集》台灣商務書局,1973)。
    明.程曈,《新安學繫錄》,《安徽叢書》第二函,嚴一萍主編,《叢書集成三編》(台灣:藝文印書館,出版年月不詳)。
    明.宋濂,《元史》(臺北:中華書局,1966出版,1997.7,第六刷)。
    明.宋濂,《宋文憲公全集》(台北:中華書局,1970)。
    明.黃宗羲著/清.全祖望補本,《宋元學案》(台北:中華書局,1984)。
    明.程敏政,《新安文獻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315(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程敏政著,何慶善、于石點校,《新安文獻志》(安徽:黃山書社,2004)。
    明.彭澤修,汪舜民纂,《徽州府志》《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第七輯,(臺北:新文豐,出版年不詳)。
    明.何東序、汪尚寧[嘉靖]《徽州府志》,《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明.程敏政,《道一編》,吳長庚主編《朱陸學術考辨五種》(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
    明.凌迪知,《萬姓統譜》(據汲古閣藏板,台北:正光書局,1971)。
    明.陳邦瞻,《元史紀事本末》(台灣:三民書局,1968.4)。
    清.全祖望著,詹海雲校注,《鮚埼亭集》(台灣國立編譯館,2003)。
    清.孫承澤,《元朝典故編年考》,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二集》,v.140,台灣商務,1971)。
    清.章學誠,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校雠通義校注》(臺北縣:漢京文化,1986)。
    清.李詩等編纂,《湻安縣志》(據清光緒十年刊本,台灣:成文出版社印行,1975)。
    清.王讓等編纂《祁門縣志》,(據清光緒七年刊本,台灣:成文出版社印行,1985)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台灣:漢京文化,1983.9月)。
    二、近人論著(以下先依姓名筆畫,再依出版年作排序)
    Alan T. Wood ,《Limit to Autocracy》,(Honolulu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c1995)
    丁崑健,〈元世祖時代的儒學教育〉,《華學月刊》,第136期,1983.4,頁48-59。
    中國元史研究會編,《元史論叢第七輯》(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王德毅、李榮村、潘柏澄編,《元人傳記資料索引》,(台灣:新文豐出版,1979)
    王德毅、昌彼得、程元敏、侯俊德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灣:鼎文出版社,1980)
    王明蓀,〈元代的儒吏之論與儒術緣飾吏治〉,《華學月刊》,第139期,1983.7,頁9-19。
    王明蓀,《元代的士人與政治》(台灣:學生書局,1992)。
    王風雷,〈元代的經筵〉,《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板),第2期,1993年,頁26-33。
    王風雷,〈元代書院考遺〉,《內蒙古社會科學》,第4期,1994年,頁72-78。
    王曉清,〈元代關學試探〉,《孔子研究》,第31卷,第9期,1995.1,頁65-69。
    王忠閣,〈理學統治地位的確立與元中期學風的轉變〉,《殷都學刊》,總第77期,2000第3期,頁57-60。
    王中江,〈中國哲學中的「公私之辨」〉,《哲學與文化》,第27卷第5期,2000.5,頁467-478。
    史仲林、胡曉林,《中國元代政治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包弼德(Peter K. Bol)著,劉寧譯,《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牟潤孫,〈兩宋春秋學之主流〉(上),《大陸雜誌》,第5卷,第4期,1952.8,頁113-116。
    牟潤孫,〈兩宋春秋學之主流〉(下),《大陸雜誌》,第5卷,第5期,1952.9,頁170-172。
    何佑森,〈元代學術之地理分布〉,《新亞學報》,第2期,1956.2,頁305-366。
    何佑森,〈元代書院之地理分布〉,《新亞學報》,2卷第1期,1956.2),頁361-408。
    李則芬,〈漢蒙思想衝突對元代政治的影響〉,《東方雜誌》,復刊第7卷第3期,1973.9,頁33-51。
    李修生等編,《全元文》(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
    狄百瑞,〈元代朱熹正統思想之興起〉,侯健譯,《中外文學》,8卷第3期,1979.8,頁66-76。
    汪惠敏,〈《四庫全書提要》對宋儒春秋學評騭之態度〉,侯健譯,《書目季刊》,22卷第3期,1988.12),頁71-77。
    束景南,《朱子大傳》(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
    呂宗力主編,《中國歷代官制大辭典》(北京市:北京出版,新華經銷,1994)。
    沈起緯、徐光烈,《中國歷代職官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
    周祖謨,〈宋亡後仕元之儒學教授〉,《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14卷第1、2期合刊,1946.12,頁191-214。
    周曉光,〈宋元明清時期的新安理學家〉,《中國哲學史》(1993.4),頁93-98。
    周曉光,〈論元末明初新安理學家朱升與鄭玉〉,《中國哲學史》(1994.2,第11期),頁83-92。
    林登昱,〈論元代經學著述的發展趨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8卷第2期),1998.6,頁75-95。
    胡青,〈宋元之際江西理學界和會朱陸之思潮〉,《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第16卷總第64期,1995第5期,頁47-51,下轉頁38。
    余英時,《現代儒學論》(臺北:八方文化,1996,初版)。
    姜亮夫,《歷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台灣:華世出版社,1976,台一版)。
    柏陽,《中國歷史年表》下冊(台灣:星光出版社,1984,五版)。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宋明理學史》(大陸:人民出版社,1997第二版)。
    姜國柱,《中國歷代思想史》(台北:文津出版,1993)。
    查洪德,《理學背景下的元代文論與詩文》(北京:中華書局,2005)。
    孫克寬,《元初儒學》(台北:撰者,1953)。
    孫克寬,〈元代北方之儒〉,《孔孟學報》,第8期,1964.9月,頁125-144。
    孫克寬,〈元代南方之儒試論〉,《孔孟月刊》,4卷第12期,1966.8,頁11-16。
    孫克寬,〈元代南宋遺民初述──不和蒙古人合作的南方儒士〉,《東海學報》,15卷,1974.7,頁13-33。
    袁冀,《元史研究論集》(台北商務,1974.9)。
    張興唐,〈元代政治得失的研究〉,《輔仁大學人文學報》,第1期,1970.9,總頁107-152。
    唐宇元,〈元代的朱陸合流與元代的理學〉,《文史哲》,總第150期,1982.5,頁3-12。
    張帆,〈元代翰林國史院與漢族儒士〉,《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第5期,1988,頁75-83。
    張恭銘,〈南宋至元的朱陸和會思想〉,《孔孟月刊》,第35卷第9期,1997.5,頁15-21。
    張恭銘,〈朱陸論辯〉,《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6卷第2期,1997.12,頁191-214。
    張良才,〈和會朱陸:元代理學教育哲學的特點〉,《齊魯學刊》,第5期,1999,頁45-51。
    查洪德,〈虞集的學術淵源與文學主張〉,《殷都學刊》,1999,第4期,頁44-49。
    查洪德,〈元代學術流變與詩文流派〉,《殷都學刊》,2000,第1期,頁61-71。
    徐連達主編,《中國歷代官制辭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徐遠和,《理學與元代社會》(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張廣愛,〈論元朝對儒學的崇尚──兼談當時知識份子的地位〉,《文史知識》,第7期,1993.7,頁122-124。
    秦志勇,《中國元代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徐梓,《元代書院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陳榮捷,〈元代之朱子學〉,萬先法譯,《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4卷第4期,1981.4,頁9-19。
    陳正夫,〈論許衡的自然觀及其折衷朱陸傾向〉,《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第2期,頁30-35。
    陳志信,〈從文以載道到文道合一〉,《鵝湖月刊》,第3卷第5期,總第281,1998.7,頁33-47。
    黃孝光,〈元代四書考〉,《木鐸》,第7卷期,1978.3,頁223-272。
    黃俊傑,〈儒學價值系統中的兩難式──元代朱熹正統思想之興起讀後〉,《中外文學》,8卷第9期,1980.2,頁100-106。
    黃進興,〈「學案」體裁產生的思想背景──從李紱的「陸子學譜」談起〉,《漢學研究》,第2卷第1期,1984.6,頁201-219。
    黃端陽,〈論元代虞集理學思想之傳承與轉折〉,《孔孟月刊》,31卷第9期,1993.5,頁26-35。
    黃兆強,《清人元史學探研──清初至清中葉》(台北:稻香出版,2000)。
    黃書光,〈論元代理學教育思想的特點〉,《孔孟月刊》,43卷第11、12期,2005.8,頁40-45。
    彭永捷,《朱陸之辨──朱熹陸九淵哲學比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葛榮晉主編,《中國實學思想史》(首都師範大學出版,1994)。
    雷家聖,〈從經學到理學──略論北宋儒學學術取向之轉變〉,《史耘》,第9期,2003.9,頁29-48。
    蒙培元,《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0)
    趙華富,〈元代的新安理學家〉,《學術界》,第3期,1999.3,頁66-71。
    趙華富,〈元代新安理學家弘揚朱子學的學術活動〉,《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6期,2000.11,頁8-12。
    趙琦,《金元之際的儒士與漢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劉祥皓、劉宗賢,《中國儒學》(臺北市:水牛出版社,1995)。
    鄧洪波,〈元代書院及其發展特色〉,《文史》第45輯,北京:中華書局,1998.9,頁72-76。
    錢穆,《宋代理學三書隨劄》(臺北:東大圖書,1983)。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圖書,1991,初刷二版)。
    錢穆,《朱子學提綱》(台北市 素書樓基金會出版,2001)。
    韓儒林著,南京大學元史研究室主編,《韓儒林文集》(江西古籍出版,1985)。
    饒宗頤,《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論文集》(台北市 新文豐出版,2003)。
    歐陽周,《中國元代教育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劉桂林,〈鄭玉教育思想新探〉,(《孔孟月刊》,31卷第9期,1993.5),頁36-38。
    劉明宗,〈元代《春秋》學撰著分類考述〉,《書目季刊》第27卷,第1期,1993,頁53。
    劉祥光,〈從徽州文人的隱與仕看元末明初的忠節與隱逸〉,(《大陸雜誌》,94卷第8期,1997.1),頁32-43。
    劉怡君,〈吳澄《道德真經註》研究──兼論理學與老學的交涉〉,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6。
    蕭天石等人選輯,《性理學彙函──理學類編.性學篇.性理選粹》(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
    蕭啟慶,〈元代的儒戶:儒士地位演進史上的一章〉,《東方文化》,(1978),頁151-178。
    蕭啟慶,〈元代蒙古人的漢學〉,《國際中國邊疆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1985),  頁377。
    蕭啟慶,〈元朝科舉與江南士大夫之延續〉,《元史論叢第七輯》,中國元史研究會編,江西教育出版社發行,1999.4),頁1-19。
    韓志遠,〈元代著名學者鄭玉考〉,《文史》第45輯,北京:中華書局,1998.9,頁125-137。
    羅依果、樓占梅等編,《元朝人名錄》(Repertory of proper names in Yuan literary sources),臺北市:南天書局,1988-1996。
    魏崇武,〈20世紀大陸地區元代理學研究評述〉,《殷都學刊》,2004年3月,卷期3,頁47-55。
    烏蘭察夫(段文明),〈理學在元代的傳播與發展〉,《內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第2期,1991.3,頁12-19。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92912015
    9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12015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2015101.pdf43KbAdobe PDF21372View/Open
    12015102.pdf69KbAdobe PDF21454View/Open
    12015103.pdf87KbAdobe PDF21366View/Open
    12015104.pdf473KbAdobe PDF22390View/Open
    12015105.pdf691KbAdobe PDF22758View/Open
    12015106.pdf617KbAdobe PDF22703View/Open
    12015107.pdf559KbAdobe PDF22425View/Open
    12015108.pdf227KbAdobe PDF21662View/Open
    12015109.pdf251KbAdobe PDF21907View/Open
    12015110.pdf74KbAdobe PDF21349View/Open
    12015111.pdf67KbAdobe PDF21428View/Open
    12015112.pdf216KbAdobe PDF2218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