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907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656/144643 (79%)
造访人次 : 51743387      在线人数 : 64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074


    题名: 荀子理想人格類型的三種境界及其意義-以士、君子、聖人為論述中心
    作者: 林建邦
    贡献者: 林啟屏
    林建邦
    关键词: 荀子
    理想人格
    士、君子、聖人
    類型學
    先秦儒家
    日期: 2004
    上传时间: 2010-04-24 17:54:31 (UTC+8)
    摘要: 本論文主旨在以荀子理想人格為主軸,梳理出荀子思想中三種理想人格的內涵,進而探究荀子思想及先秦儒家對於「人」的終極關懷為何。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說明問題意識之興起、論題研究之概況,與本文研究方向及撰述結構;在二、三、四這三章中則分別針對「士」、「君子」和「聖人」三方面來加以研究探討,說明荀子思想中的「士」、「君子」和「聖人」的思想淵源、常見用法及對後代的意義和影響;在第五章中,找出這三種理想人格境界的異同及高低關係,以完整的建立荀子的理想人格系統。而在第六章結論中,我將對本文做一總結,並具體說明荀子理想人格的意義何在。透過荀子理想人格境界的說明及比較,可以看出荀子思想的特色所在,同時看出此特色對於後代思想的沈澱變遷過程。
    參考文獻: 一、専著
    (一) 本國人氏作品
    王文亮,《中國聖人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王中江,《經學今詮三篇》(瀋陽市: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
    王先謙,《荀子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2000)
    王忠林註譯,《新譯荀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72)
    王國維,《王國維先生全集》(台北:台灣大通書局,1976)
    王弼,《老子四種》(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
    方東美,《原始儒家與道家哲學》(台北:黎明文化,1987)
    中國孔子基金會編,《孔、孟、荀之比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
    左丘明著、韋昭注,《國語-嶄新校注本》(台北:九思出版公司,1978)
    北大哲學系編譯,《荀子新注》(台北:里仁書局,1983)
    北大歷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組編,《商周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新華發行,1979)
    牟宗三,《政道與治道》(台北:廣文書局,1961)
    牟宗三等撰,《中國文化的危機與展望-文化傳統的重建》(台北:時報文化,1982)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
    牟宗三,《名家與荀子》(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
    牟宗三,《歷史哲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
    朱子,《朱子語類》,(台北:正中書局,1962)
    朱義祿,《從聖賢人格到全面發展-中國理想人格探討》(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
    朱熹集註,《四書集註》(台南:大孚書局,1991)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成中英,《中西哲學的會面與對話》(台北:文津書局,1994)
    杜預集解,《左傳會箋》(台北:廣文書局,1961)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台北:中研院史語所,1970)
    李明輝,《孟子思想的哲學探討》(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5)
    李毓澍主編,《近代史料叢書彙編-孔子改制考(一)》(台北:大通書局,1968)
    李滌生,《荀子集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
    李鼎祚,《周義集解》(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7)
    李學勤編,《尚書正義.周書》(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6)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台北:允晨文化,2003)
    杜正勝,《周代城邦》(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
    杜維明,《人性與自我修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
    杜維運,《中國通史(上)》(台北:三民書局,2001)
    邢義田,《秦漢史論稿》(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
    阮元,《揅經室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
    阮元,《十三經注疏.論語.孟子.孝經.爾雅》(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
    沈清松主編,《跨世紀的中國哲學》(台北:五南書局,2001)
    吳復生,《荀子思想新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
    周法高主編,《金文詁林》(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4∼1975)
    周群振,《荀子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
    林師啟屏,《儒家思想中的具體性思維》(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
    屈萬里,《詩經釋義》(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0)
    屈萬里,《先秦文史資料考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
    屈萬里,《詩經選注》(台北:正中書局,1995)
    胡秋原,《古代中國文化與中國知識份子》(台北:亞洲,1956)
    姜玢編選,《革故鼎新的哲理-章太炎文選》(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1974)
    段志洪,《西周卿大夫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台北:正中書局,1979)
    馬其昶,《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馬積高,《荀學源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圖書事業有限公司,1991)
    韋政通,《荀子與古代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
    徐中舒,《上古史論》(台北:天山出版社,1986)
    徐平章,《荀子與兩漢儒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
    徐復觀,《學術與政治之間(甲)》(台中:中央書局,1956)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孫希旦,《禮記集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6)
    孫詒讓,《墨子閒詁》(台北:世界書局,1962)
    高明等,《憂患意識的體認》(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
    高明審訂,《今註今譯古文觀止(上)》(台北:黎明文化,1992)
    翁惠美,《荀子論人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88)
    桓寬,《鹽鐵論》(台北:臺灣古籍,2001)
    張起鈞、吳怡,《中國哲學史話》(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
    張蔭麟,《中國上古史綱》(台北:里仁書局,1982)
    陳大齊,《荀子學說》(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9)
    陳啟天,《韓非子校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
    陳寅恪,《陳寅恪史學論文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陳基正編譯,《四書廣解》(台南:綜合出版社,未註年月)
    許倬雲,《求古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
    許倬雲,《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
    郭沫若,《卜辭通纂》(北京:北京圖書館,2000)
    郭鼎堂,《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北京:人人出版社,1954)
    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台北:貫雅文化,1991)
    章太炎,《國學概論》(香港:三聯書局,2001)
    黃公偉,《孔孟荀哲學證義》(台北:幼獅文化,1975)
    黃俊傑,《孟學思想史論》(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
    黃俊傑,《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台北:喜瑪拉雅基金會,2001)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三民書局,2001)
    曾仰如,《柏拉圖的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
    傅樂成,《中國通史(上)》(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88)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一)》(台北:藍燈出版社,1991)
    鄔昆如著,《西洋哲學史》(台北:正中書局,1971)
    鄒文海,《西洋政治思想史稿》(台北:鄒文海先生獎學基金會,1972)
    劉文起,《荀子成聖成治思想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3)
    劉向集錄,《戰國策》(台北:里仁書局,1982)
    楊寬,《古史新探》(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1986)
    楊儒賓主編,《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
    楊儒賓,黃俊傑編,《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台北:正中書局,1996)
    楊儒賓,《儒家的身體觀》(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
    廖名春,《荀子新探》(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廖吉郎校注,《荀子》(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
    趙士林,《荀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
    鮑國順,《荀子學說析論》(台北:華正書局,1993)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1956)
    錢穆,《國史大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
    賴炎元註譯,《韓詩外傳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魏元珪,《荀子哲學思想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出版社,1983)
    韓德民,《荀子與儒家的社會理想》(濟南:齊魯書社,2001)
    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編輯部編,《古史辨(一)》(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
    譚宇權,《荀子學說評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嚴靈峰,《易學新論》(台北:正中書局,1969)
    龐樸,《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
    顧炎武,《日知錄集釋》(台北:國泰文化事業公司,1980)
    顧頡剛,《史林雜識初編》(台北:著者,1962)
    (二) 外國人氏作品
    卡爾.巴柏原著,莊文瑞、李英明聯合編譯,《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4)
    李維.史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著,李幼蒸譯,《野性的思維》(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
    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人論》(台北:桂冠圖書,1990)
    利瑪竇,《利瑪竇中國札記》(北京:中華書局,1983)
    施華慈(Benjamin Schwartz),《儒家思想的實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
    韋伯著,康樂編譯,《支配的類型》(台北:允晨文化,1985)
    國立編譯館主編,侯建譯,《柏拉圖理想國》(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
    陳漢生(Chad Hansen)著,周云之,張清宇,崔清田等譯;李先焜校譯,《中國古代的語言與邏輯》,(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雅斯培著,魏楚雄、余新天譯,《歷史的起源和目標》(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
    湯恩比著,陳曉林譯,《歷史研究》(台北:遠流出版社,1987)
    福柯,《必須保衛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新校本》(台北:天工書局,1993)
    Frederick Copleston 著,傅佩榮譯,《西洋哲學史》(台北:黎明文化,1986)
    RENE&WELLEK著,梁伯傑譯,《文學理論》(台北:大林書局,未註年月)
    Norman K.Denzin著,張君玫譯,《解釋性互動論》(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二、期刋及論文
    王季香,《先秦諸子之人格類型論》(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2004)
    王葆玹,〈試論郭店楚墓各篇的撰作時代及其背景—兼論郭店及包山楚墓的時代問題〉,刊於《中國哲學第二十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
    王靈康〈英語世界的荀子研究〉,刊於《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11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2003)
    尤銳,〈新舊的融合:荀子對春秋思想傳統的重新詮釋〉,刊於《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11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2003)
    池楨,〈戰國君王論探析〉,刊於《史學月刊》(開封:河南人民出版社,1951-)
    李瑩瑜,《荀子內聖外王思想研》(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2002)
    佘碧平:《笛卡爾主義及其批判:論近現代西方哲學的基本走向》,刊於《復旦學報》,1991年第2期
    赤塚忠,〈荀子研究的若干問題〉,刊於《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11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2003)
    林師啟屏,《先秦儒法思想中的血緣問題及國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1995)
    林師啟屏,〈孔子思想分期之可能及其意義〉,該文發表於輔仁大學舉辦的「第三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百家爭鳴-世變中的諸子學術》,2003年12月6∼7日
    錢師霖,〈柏拉圖哲王與孔子聖王思想之比較研究〉,刊於《嘉南學報》第22期(台南:私立嘉南藥理學院,1996)
    林義正,〈論孔子的「君子」概念〉,刊於《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33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1984)
    周大興,〈孔子的「聖人」觀念〉,收入《東吳哲學傳習錄》(台北:東吳大學,1992)
    姜廣輝,〈郭店一號楚墓墓主是誰〉,刊於《中國哲學第二十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
    徐秋玲,《董仲舒的儒學轉化及其政治實踐—西漢儒生的困境:知識與權力的辯證》(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2002)
    孫鐵剛,〈秦漢時代士和俠的式微〉,收入《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第2期(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1975)
    袁慶德,〈先秦諸子著作中的「君子」〉,刊於《大連教育學院學報》,第19卷第2期,2003年6月
    張亨,〈荀子的禮法思想試論〉,刊於《臺大中文學報》第2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1988)
    張海燕,〈柏拉圖《理想國》與《禮記.禮運》的烏托邦思想比較研究〉,(石家莊市:河北學刊,1995)
    張鼎國,〈「較好地」還是「不同地」理解?從詮釋學爭論看經典註疏中的詮釋地位與取向問題〉,刊於《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9卷第3期(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9)
    郭曉東,〈荀子思想的社會學闡釋〉,刊於《復旦學報》第6期(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郭璽瑜,《尋找一個位置—中國古代士階層的角色問題》(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2000)
    菅本大二,〈荀子對法家思想的接納:由「禮」的結構來考察〉,刊於《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11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2003)
    黃俊傑,〈荀子非孟的思想史背景-論「思孟五行說」的思想內涵〉,刊於《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報》第15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1990)
    程潮,〈儒家人格的三種發展模式〉,刊於《孔孟月刊》第38卷第12期(台北:中華民國孔孟學會,1961-)
    傅榮昌,〈「君子」歷史演變芻議〉,刊於《理論與改革》,1997年第5期
    劉宗漢,〈有關荊門郭店一號楚墓的兩個問題—墓主人的身份與儒道兼習〉,刊於《中國哲學第二十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
    劉澤華,〈戰國時代的「士」〉,收入《歷史研究》第4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
    蔡忠道,〈先秦儒道的聖人論試析〉,收入《宗教哲學》第3卷第4期(台北: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1995-)
    潘小慧,〈《荀子》思想中的「智德」思想〉,刊於《哲學與文化》第30卷第8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1974)
    錢師霖,〈柏拉圖哲王與孔子聖王思想之比較研究〉,刊於《嘉南學報》第22期(台南:私立嘉南藥理院,1996)
    韓德民,〈荀子的理想人格論〉,收入《孔孟學報》第78期(台北:中華民國孔孟學會,1961-)
    三、網路資料
    任建庫,〈先秦士階層社會性格的變化〉,《秦文化研究第五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刊於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網址http://www.bmy.com.cn/qwhyj/y1.htm
    杜保瑞,〈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刊於杜保瑞的中國哲學教室,網址:http://huafan.hfu.edu.tw/~bauruei/4pap/5mod/00mod.htm
    郭齊勇,〈孔孟儒學的人格境界論〉。刊於Confucius2000,網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index.htm
    陳力丹、孟祥晨,〈五「W」—-一個簡單而便捷的傳播模式〉。刊於學習時報,網址: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xxsb/741034.htm
    韓春松,〈儒家制度化的形成和基本結構-對於儒家的一種新的解釋方式〉,刊於Confucius2000,網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index.ht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90912019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9120192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2019201.pdf16KbAdobe PDF2806检视/开启
    12019202.pdf19KbAdobe PDF2752检视/开启
    12019203.pdf14KbAdobe PDF2678检视/开启
    12019204.pdf26KbAdobe PDF2843检视/开启
    12019205.pdf300KbAdobe PDF21475检视/开启
    12019206.pdf666KbAdobe PDF22438检视/开启
    12019207.pdf516KbAdobe PDF21999检视/开启
    12019208.pdf869KbAdobe PDF22933检视/开启
    12019209.pdf146KbAdobe PDF21541检视/开启
    12019210.pdf52KbAdobe PDF2980检视/开启
    12019211.pdf153KbAdobe PDF2825检视/开启
    12019212.pdf187KbAdobe PDF21444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