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879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014/145046 (79%)
造访人次 : 52049118      在线人数 : 58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798


    题名: 臺灣生質燃料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Biofuel Industry:Taiwan’s Experience
    作者: 張宗顯
    Chang,Tsung Hsien
    贡献者: 高安邦
    Kao,An Pang
    張宗顯
    Chang,Tsung Hsien
    关键词: 再生能源
    生質能源
    生質柴油
    生質酒精
    產業政策
    策略分析
    renewable energy
    biomass energy
    bio-diesel
    bio-ethanol
    industrial policy
    strategic analysis
    日期: 2007
    上传时间: 2010-04-09 18:01:22 (UTC+8)
    摘要: 石化能源逐漸耗竭引人關注,再加上「京都議定書」對溫室氣體排放之全球性管制,促使世界各國重視各種新能源與替代性能源,並積極投入應用與研究開發。生質燃料已成為全球許多國家的戰略性資源,其發展除可開發自產綠色能源,提高能源自主比例,並能結合能源、農業、環保、產業等共同發展。面對全球生質燃料產業急速成長,台灣自不能自外於節能減碳的永續發展趨勢。
    為驗證政府推動生質燃料政策的環境條件及業界投入狀況,本研究以次級資料分析方法進行國內、外之發展現況及趨勢分析;透過學者、專家、政府業務執行主管及業者之深度訪談,藉由訪談之資料歸納國內發展情形,對照現有生質燃料政策推動目標之發展模式,並以五力分析架構及SWOT評估方法評估生質燃料產業發展之競爭力。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包括:1.影響我國生質燃料的發展,最主要的關鍵要素是料源成本、價格補貼及市場保證;2.在推廣生質燃料的策略作法上,絕大多數主張應依政府政策規劃目標循序漸進推動;3.業者在發展生質燃料過程中,面臨最大的困難在於政策的不確定及原料的掌握不足;4.產業發展初期仍應以國內產製優先,不足部分再開放進口;5.生質柴油料源中,目前以廢食用油最具價格競爭力,麻瘋果油次之,藻類則是長期看好的料源。生質酒精部分,依國內廠商最可行技術而言,以甘蔗酒精較具價格競爭力,狼尾草居次,纖維素作物則是長期看好者。6.現階段的政策目標,在生質柴油部分的推廣比例仍以B2為佳,生質酒精則以E3為國產料原的最大量。長期來看,生質燃料產業的擴展,一定要以非糧食作物為優先,關鍵環節在於纖維酒精技術及藻類開發技術有突破,推廣比例及市場規模才有再擴張的空間。
    就研究分析所得,提供下述政策建議:1、政府需訂定明確的政策目標;2.成立再生能源國家型計畫,加速推動生質燃料發展;3.政府率先投資第二代生質燃料產業;4.需建構生質燃料永續發展的制度性設計;5.確立以本國產製為優先之政策宣示;6.強化節能減碳教育宣導,讓消費者建立信心並接受。在業界策略上建議:1.必須提升料源掌握度與開發多元料源,並降低生產成本;2.業者須加強與通路商籌組供油策略聯盟;3.生質酒精業者可採合資或合作生產方式切入市場,取得先占地位;4.積極參與第二代生質燃料的研發與技術銜接。
    Petrochemical energy shortage is an issue that has been gradually gaining attention. Global regul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set by the Kyoto Protocol has also called attention to new and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as well as the active involvement of individual countries in new energy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 Biofuel has now become a strategic resource in many countries. Additional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energy can not only help increase the amount of domestic green energy and its ratio to traditional energy, synergy is also created causing the equal development of energy,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and industrial growth. In face of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biofuel industry worldwide, Taiwan must not exclude itself from the tre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O2 reduction.
    To access the conditions of government policy in biofuel promotion and industry involvement, this study use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trend and status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academics, experts, government executives, and industry members, current domestic developments are compared to existing models of biofuel policy, promotion, and objective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biofuel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further evaluated using SWOT assessment and Five Power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The key elements affecting national biofuel development are raw material costs, price subsidies, and market guarantees. 2) In biofuel promotion strategies, a vast majority should be made gradually and according to government policy planning objectives. 3) In biofuel development, the biggest challenges the industry faces are policy uncertainties and the lack of raw materials. 4) In initial industry development, domestic production should be a priority, allowing imports only when in demand. 5) In raw materials for bio-diesel, recycled oils are currently the most competitive in value, followed by Jatropha oil, while algae is seen as having long-term potential. According to the most viable technology offered by domestic manufacturers, sugarcane ethanol is the most competitive in value for bio-ethanol, followed by Chinese Pennisetum, while agricultural waste is seen as having long-term potential. 6) In the current stage of policy objectives, B2 is still more adequate in the promotion of bio-diesel, and E3 is the main domestic raw material for bio-ethanol. In the expansion of biofuel industry in the long run, priority must be given to non staple crops, while the key lies in cellulosic ethanol and algae oil development technology. Only then can there be room for further expansion in promotional proportion and market scale.
    The follow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study: 1) Clear policy goals must be set by the government. 2) Establish nation-wide plans for renewable energy, and accelerate the promotion of biofuel development. 3) Government must take initiatives in second-generation feedstock investments. 4) A systematic design must be buil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iofuel. 5) Policy declarations must be made to ensure the priority of domestic production. 6) Strengthen education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O2 reduction, and build consumer confidence and acceptance.
    Recommendations for industry strategies: 1) It is essential to increase control of raw materials, develop multi-source materials, and lower production costs. 2) The industry must strengthen its strategic alliances with distributor in oil supply. 3) The biofuel industry may partake in joint ventures or cooperative efforts to get a head start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4)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adaptation of second-generation feedstock.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工業技術研究院
    2004 〈生物能源技術應用研究計畫, 九十二年度執行報告〉 ,台北:經濟部能源局。
    王子瑜
    2006 《太陽能電池產業之發展與國家競爭優勢研究-日本、德國、美國與我國之分析》,台北:輔仁大學科技管理學程碩士論文。
    王郁心
    2007 〈國際合作與對話:第33屆APEC能源工作組會議紀要與心得〉,《能源報導》,經濟部能源局,(2007年6月)頁27-29。
    王俊豪
    2005 〈德國再生原料與生物能源之發展〉,《農政與農情》,台北:行政院農委會。
    王健家
    2006 《纖維素轉變為酒精之微生物基因工程》,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952001INER038。
    中油大陸業務組
    2007 〈瞄準大陸-乙醇汽油多元發展〉,《石油通訊》,台北:中油公司,第671期。
    朱文海
    2005 《以黃豆皂腳提煉生質柴油之製程研究》,基隆:海洋大學輪機工程系碩士論文。
    朱雲鵬、李育明
    2006 《我國新能源各選項之經濟模式分析》,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952001INER047。
    台灣經濟研究院
    1990 《汽油掺酒精在國內全面推廣使用於車輛對國家總體經濟效益之評估》,台北:台經院。
    台灣經濟研究院
    2007 《國內廠商發展生質能源動向》,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農業生技產業資訊網(2007.7.4.)。
    何美玥
    2007 《穩定物價的相關措施報告》,台北:行政院經建會(2007.8.1.未公開院會報告)。
    李宗育
    2005 《利用廢棄沙拉油製造生質柴油之研究》,高雄:高苑科技大學高分子環保材料所碩士論文。
    李宗德
    2006 《我國四種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策略探討》,台北: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商學組碩士論文。
    李政賢、廖志恆、林靜如譯
    2007 Uwe Flick(2002)原著,《質性研究導論》,台北:五南。
    李明軒、邱如美譯
    1999 Michael E. Porter(1985)原著,《競爭優勢(上、下)》,台北:天下遠見。
    李明軒、邱如美譯
    1996 Michael E. Porter(1990)原著,《國家競爭優勢(上、下)》,台北:天下文化。
    李堅明、黃宗煌、鄭宇君
    2005 《最適再生能源補貼機制之經濟分析》,國科會能源科技基金計畫,專案研究計畫編號94-ET-7-305-002-ET。
    李凱儒
    2004 《台灣再生能源推廣效益與落實績效指標研究》,台中:僑光技術學院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興旺
    2003 《石化柴油及添加生質柴油引擎排放多環芳香烴之特徵》,台南: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碩士論文。
    邱佩冠
    2004 〈再生能源的發展-以美國再生能源發展為例〉,《全球變遷通訊雜誌》,第44期,頁29-31
    吳芝儀、李奉儒譯
    1995 Patton原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林成原
    2005 〈淨綠循環的能源專利─海大能源實驗室的生質柴油研發〉,《能源報導》,經濟部能源局,2005年9 月。
    林伯昀
    2005 《無感測器風力再生能源系統之功率追蹤控制:以T-S模糊方法為基礎》,桃園:中原大學電機工程所碩士論文。
    林昀輝、李宏台、盧文章、詹議翔
    2006 〈台灣發展生質柴油的技術創新〉,《發展再生能源之技術創新與政策整合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永續發展研究室。
    林俊義、賴瑞聲
    2007 〈台灣地區生質酒精作物評估〉,《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第70期,頁1-6。
    林益豪
    2006 《再生能源經濟政策工具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經濟所碩士論文。
    林哲楠
    2005 《再生能源發電系統之動態特性探討》,高雄: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
    林哲毅
    2008 〈以微藻生產生質柴油之未來發展〉,《能源報導》,經濟部能源局,2008年4 月,頁11-13。
    林淵淙
    2005 《生質柴油及乳化柴油對引擎排放廢氣污染減量及提昇能源效率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博士論文。
    林曉洪、王秀華
    2005 〈生物質能源概說〉,《林業研究專訊》,第12卷第1期(2005年4月),頁12-14。
    吳明修
    2003 《以廢食用油所提煉之生質柴油的油品特性與引擎特性研究》,基隆:海洋大學輪機工程系碩士論文。
    吳信如譯
    2002 Paul Hawken& Amory and L. Hunter Lovins著,《綠色資本主義-創造經濟雙贏的策略》,台北:天下文化。
    吳佩芬
    2006 《利用本土淡水藻類產製生質柴油之可行性評估》,台中: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吳耿東、李宏台
    2007 〈全球生質能源應用現況與未來展望〉,《林業研究專訊》,第14卷第3期,頁5-9。
    吳晟
    2005 〈國際能源新寵─甘蔗「酒精汽油」〉,《能源報導》經濟部能源局,2005年1月。
    吳啟明
    2001 《生質柴油燃料對直噴式柴油引擎性能及排放之研究》,台北:台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碩士論文。
    吳謀成
    2006 (油菜籽的綜合加工與展望),《發展再生能源之技術創新與政策整合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永續發展研究室。頁21-25
    徐仁全
    2007 〈低碳新產業-三快法,瞄準100萬公秉燃料需求〉,《遠見雜誌》,255期,頁270-272。
    胡幼慧主編
    1996 〈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演變、批判和女性主義研究觀點〉,《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頁7-26
    胡斯遠
    2004 《新型流道式風力發電機組之研發設計》,台北:台灣大學機械工程所博士論文。
    孫一菱
    2004 《不同政策工具對再生能源發展潛力之經濟分析》,台北: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所碩士論文。
    高安邦
    2002 《政治經濟學》,台北:五南,頁205-225。
    翁鳳英
    2005 〈運籌千里,決戰未來─德國的能源政策〉,《能源報導》,台北:經濟部能源局,2005年8月。
    梁啟源
    2008 〈生質能源發展政策〉,《能源、糧食、農業與台灣經濟發展研討會手冊》,台北:宏仁集團與中央大學合辦,頁40。
    許峻賓
    2006 〈以再生能源立足國際——巴西的能源政策〉,《能源報導》,台北:經濟部能源局,2006年4月。
    崔民選主編
    2007 《能源藍皮書-2007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陳介武
    2005 《防制空氣污染面面觀-全球採用生質柴油空氣清潔而保健康》,台北:美國黃豆協會台灣分會,頁1-5。
    陳中邦
    2006 〈我國對生質柴油的推展〉,《石油通訊》,臺灣中油公司,第663期(2006年12月),頁10-13。
    陳水金
    2004 《再生能源環保發電整合系統之研究》,台北:台北科技大學冷凍空調工程系所碩士論文。
    陳向明
    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伯璋
    2000 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高雄:麗文,頁25-49。
    陳怡甄
    2006 〈巴西能源產業概況分析〉,《產業觀察》,台北:經濟部ITIS計畫(20060411)
    陳孟吾
    2003 《策略規劃系統與規劃效益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衍昌
    2006 《培植海洋大型綠藻石蓴做為生質能之材料》,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952001INER036。
    陳恭府
    2004 《超低硫柴油配生質柴油之油品特性及污染排放分析》,高雄: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谷
    2005 《降低太陽能熱水器風損之實驗研究》,台南:成功大學航太工程系碩士論文。
    陳俊榮
    2003 《太陽光電能量轉換細統之研製》,台南:南台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
    陳俊銘
    2003 《太陽能發電系統保護之研究》,彰化:大葉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
    陳建源
    2006 《有效利用海藻生質材料生產生質能(二)》,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952001INER037。
    陳素秋、黃貫文譯
    2005,John L. Seitz著,《全球議題》,台北:韋伯文化。
    陳順德
    2003 《棉子油燃料使用在直噴式引擎上之研究》,台北:台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碩士論文。
    陳潁峰譯
    2001 Timothy Doyle & Doung McEachern著,《環境與政治》,台北:韋伯文化。
    郭芳楠
    2004 《分散型電源併入配電系統對饋線電壓變動之研究》,台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所碩士論文。
    郭明朝
    2007 〈核研所纖維酒精發展之策略規劃〉,《2007台灣生質酒精發展趨勢論文集》,桃園:核能研究所,頁7-19。
    郭明德
    1998 〈質化研究的探討及省思〉,《教育研究》,第6期,頁153-178。
    張士浤
    2005 《由生質柴油餾餘物中分離米糠醇》,台北: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碩士論文。
    張智淵
    2005 《生質能之生命週期評估-以甘蔗提煉燃料酒精為例》,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聖懿
    2003 《太陽能光電系統結合發光二極體之規劃設置研究》,台中:立德管理學院資源環境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山內、連大進、吳昭慧
    2007 〈台灣能源大豆之生產與改進措施〉,《國內生質燃料及能源作物研究與應用論文集(二版)》,新竹:中華生質能源學會,頁19-42。
    黃光雄主譯
    2001 Robert C. Bogdan & Sari Knopp Biklen原著,《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市:濤石。
    黃柏樺
    2005 《再生能源電能管理及轉換器之研究》,彰化:大葉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
    黃政傑
    1996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市:漢文。
    黃國儼
    2005 《生質柴油搭配輔助汽油噴射預混燃燒對柴油引擎性能與排污之影響》,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
    黃瀕儀、黃宗煌
    2006 〈推廣能源作物生產的問題與政策調和〉,《能源季刊》,2006年3月,頁1-15。
    曾念國
    2006 〈生物燃料的光明未來—生物乙醇〉,《產業觀察》,台北:經濟部ITIS計畫。
    傅廷棟
    2006 〈油菜遺傳改良與生物柴油〉,《發展再生能源之技術創新與政策整合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永續發展研究室,頁14-20。
    葉俊榮
    2002 《我國出席聯合國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報告》,出國報告(未出版),2002.9.11。
    經濟部
    2005年 《2005產業技術白皮書》,台北:經濟部技術處,2005年9月。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2003 《我國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規劃報告》,2003年3月。
    經濟部能源局
    2005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2005年7月。
    經濟部能源局
    2005 《能源政策白皮書》,2005年12月。
    經濟部能源局
    2005 《能源科技白皮書》,2005年12月。
    經濟部能源局
    2006 《生質柴油推動措施規劃報告》,2006年3月。
    經濟部能源局
    2006 《推動生質燃料執行計畫報告》,2006年10月。
    經濟部能源局
    2007 《推動生質柴油執行計畫》,2007年2月。
    經濟部能源局
    2007 《推動生質酒精執行計畫》,2007年2月。
    經濟部能源局
    2007 《永續發展能源政策報告》,2007年8月。
    經濟部能源局
    2008 《永續能源政策綱領》,2008年6月。
    楊展宜
    2005 《25KW風力發電感測系統之研究》,彰化:大葉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
    劉新裕、陳甘澍、楊金興、林俊義
    2007 〈德國生質能源之發展現況〉,《國內生質燃料及能源作物研究與應用論文集(二版)》,新竹:中華生質能源學會,頁83-100。
    劉新裕、楊金興、林義恭、陳甘澍
    2007 〈生質酒精能源作物之開發與應用〉,《國內生質燃料及能源作物研究與應用論文集(二版)》,新竹:中華生質能源學會,頁1-18。
    劉輝雄
    2005 《太陽能光電系統對不同緯度及溫度之效能分析》,彰化:大葉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
    蔡火雄
    2004 《太陽能熱水器應用於國軍營舍之研究》,台中:立德管理學院資源環境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作林、蕭耀基
    2006 〈台糖公司在生質酒精的發展策略〉,《能源報導》,台北:經濟部能源局,2006年8月。
    鄭仲聖
    2004 《太陽能與風能複合輸入之市電併聯轉換器系統》,嘉義:中正大學電機工程所碩士論文。
    鄭伯昕
    2003 《風力-柴油混合發電系統動態分析》,基隆:海洋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
    鄭清山
    2002 《烷化生質柴油對柴油引擎影響之研究》,高雄: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冀星、李黑虎、張小豹、劉京順、冀金平
    2006 〈中國生物柴油產業發展戰略思考〉,《發展再生能源之技術創新與政策整合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永續發展研究室,頁48-57。
    盧建宏
    2003 《小型風力與太陽光發電之互補運轉與多角化運用》,台中:立德管理學院資源環境所碩士論文。
    賴朝琴
    2003 《從農業廢棄物米糠生產生質柴油之研究》,台北: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碩士論文。
    賴瑞明
    2003 《直噴式引擎燃料噴射壓力對生質柴油混合燃料影響之研究(一)-生質柴油+媒油》,台北:台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再安
    2006 〈綠色運輸-我國可因應之策略〉,《能源報導》,台北:經濟部能源局,2006年3月。
    蕭淳澤
      2004 《臺灣玻璃產業競爭策略之分析》,台北:世新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蕭興前
    2003 《直噴式引擎燃料噴射壓力對生質柴油混合燃料影響之研究(二)-生質柴油+媒油+高級柴油》,台北:台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文章
    2006 《國內發展生質柴油潛力評估》,台北: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在職班碩士論文。
    謝志強
    2007a 〈面對全球生質燃料產業快速發展-台灣準備好了嗎?〉,《產業觀察》,台北:經濟部ITIS計畫20070313。
    謝志強
    2007b 〈歐洲生質柴油發展態勢〉,《產業觀察》,台北:經濟部ITIS計畫,20070829。
    謝景松
    2005 《建築大樓用再生能源混元式發電系統效益研究》,台北:台北科技大學冷凍空調工程系所碩士論文。
    謝惠子
    2004 〈點「食」成金的綠色原油──生質柴油示範廠〉,《能源報導》,台北:經濟部能源局,2004年12月。
    謝煜琦
    2003 《節約能源與再生能源推廣之知識管理架構研究》,台北:台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所碩士論文。
    羅俊龍
    2006 《再生能源產業研究與分析-以太陽能產業與風力發電產業為例》,桃園:中原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蘇宗振
      2007 〈我國生質能源發展趨勢與農業政策〉,《2007生物產業機電工程之機會與挑戰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
    蘇聖介
    2005 《生質柴油作為替代燃料對直噴式柴油引擎性能及污染排放之影響》,嘉義:嘉義大學生物機電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報章資料及新聞稿:
    中國時報,2007.4.2. B2版
    自由時報,2006.8.23. C1版
    聯合報,2006.7.5.
    聯合晚報,2008.6.27.
    行政院環保署(2007),《廢食用油蛻變成生質柴油之原料》新聞稿,2007.8.21.。
    三、網站資料:
    世界能源組織(WEC)網站 http://WWW.worldenergy.org
    美國能源部網站http://WWW.energy.gov
    美國能源部生質能源計畫網站http://WWW1.eere.energy.gov/biomass
    美國生質柴油協會網站http://WWW.biodiesel.org
    美國再生燃料協會網站http://WWW.ethanolrfa.org
    看守世界機構網站:http://WWW.worldwatch.org
    國際能源總署(IEA)網站 http://WWW.iea.org
    歐洲生質能源委員會(EBB)網站 http://WWW.ebb-eu.org
    經濟部能源局網站:http://WWW.moeaboe.gov.tw
    經濟部能源局綠色城鄉網站:http://WWW.biodiesel-tw.org

    四、外文部份:
    Denzin,N.K.
    1989 The Research Act(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David L. Greene & Hopson Janet L.
    2003 Running out of and into Oil :Analyzing Global Oil Depletion and Transition through 2050, ORNL/TM-2003/259 Tennessee: Oak Ridge.
    Dieter Bockey
    2007 Biodiesel in Germany 2006:Market Trends and Competition, Union for Promoting Oil and Protein Plants:Berl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
    2002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Biodiesel Impacts on Exhaust Emissions.
    eutscher Bauernverband,
    2003 Nachawachsende Rohstoffe, in Situationsbericht 2004- Trends und Fakten zur Landwirtschaft: pp50-62, Bonn.
    Foster ,John. Bellamy
    2000 ”Marx’s Ecology:Materialism and Nature”. 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
    Hall, D. O.,
    1997  “Biomass Energy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A View of the Future,”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91, pp17-45.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03  Renewables Information 2003, IEA, Pari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04  Biofuels for Transport: A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IEA, Paris.
    Kingdon,J. W.
    1995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2nd 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Luis Piauhylino de Mello Monteiro
    2006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The Brazilian Experience, Confer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in Taiwan. pp8-17.
    Nastari. P, Macedo. IC, Szwarc. A.
    2005 Observations on the Draft Document Entitled “Potential for Biofuels for Transpor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Presented at the World Bank.
    Ostry, Sylvia
    1996 “Technology Issues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ing System.”in OECD, Market Access after the Uruguay Round-Investment, Competition and Technology Perspective.pp41-43.
    Pimentel D.,
    2003 Ethanol Fuels:energy balance,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are negative,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v.12 no 2, pp.127-134.
    Poter, M.E.,
    1996 “What is strategy?”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Dec. Vol.74,Iss.6;pp61-78,
    Schnaiberg, Allen and Kenneth Alan Gould,
    1994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the Enduring Conflict.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 Department of Energy
    1998 Life Cycle Inventory of Biodiesel and Petroleum Diesel for Use in an Urban Bus.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
    1987  Our Common Futu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4921061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2106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6101.pdf107KbAdobe PDF2890检视/开启
    106102.pdf145KbAdobe PDF2852检视/开启
    106103.pdf147KbAdobe PDF2989检视/开启
    106104.pdf164KbAdobe PDF21132检视/开启
    106105.pdf451KbAdobe PDF21241检视/开启
    106106.pdf563KbAdobe PDF21467检视/开启
    106107.pdf551KbAdobe PDF22937检视/开启
    106108.pdf451KbAdobe PDF22991检视/开启
    106109.pdf533KbAdobe PDF21952检视/开启
    106110.pdf460KbAdobe PDF21490检视/开启
    106111.pdf239KbAdobe PDF21731检视/开启
    106112.pdf468KbAdobe PDF21939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