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838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105/145137 (79%)
造訪人次 : 52188916      線上人數 : 76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389


    題名: 非營利組織團隊經營與政府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灣清潔發展機制專業協會為例
    Non-profit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team,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Government Study - as an example of Taiwan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作者: 董彥良
    Tung, Yen-Liang
    貢獻者: 黃秉德
    董彥良
    Tung, Yen-Liang
    關鍵詞: 非營利組織
    台灣CDM專業協會
    團隊
    團隊建立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010-04-09 14:43:56 (UTC+8)
    摘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非營利組織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之角色愈顯重要,非營利組織在美國是最大的雇主。非營利組織的蓬勃發展,引發一場全球結社革命,形成與公部門和私部門鼎足而立的第三部門。我國自1987年解嚴以來,政治力釋放,人民團體法規的訂定加上社會多元的發展,非營利組織的成立可說是方興未艾,其活動包括社會服務、政策倡導、教育文化、工商發展與醫療衛生等多項範疇,對國家社會之影響可謂至鉅。由於非營利組織的蓬勃發展,展現了民間豐沛的社會力量,一股由下而上的社會力量就此展開,在政治、社會、文化與教育等多種層面之影響下,在全台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地設立。成為居民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及形塑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的場所,亦擴大非營利組織影響之層面。

      Drucker稱二十一世紀為社會福利事業的世紀,非營利組織未來十年之三大挑戰:(1)能因應轉變的領導者(2)多樣化地生活與促進多樣化(3)合作、聯盟和夥伴關係。其中第二項挑戰包括通往成長、知識的取得和發展的可能性,並將我們國家各個種族所有領域的經理人、全體教師與學生、管理團隊、工作者和顧客結合在一起。團隊建立之管理方式在今日已成為普遍且廣受矚目的管理策略,因此,非營利組織團隊之研究,將益顯重要,Drucker在《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一書中,亦談到機構愈成功,就愈需要建立起團隊。

      綜上述,本研究以台灣CDM專業協會的行政團隊發展為研究對象,再進行實務對象的選擇,進行深入探究,了解上述行政團隊,從過去到現在的發展情形、運作績效及其管理;同時瞭解在非營利組織中,偶爾會運用團隊的概念,那麼這個團隊是否是理論上「團隊」,如果不符合理論上團隊的定義,該如何運用團隊建立的步驟來建立真正的團隊,以及適合的種類;其次,如何形塑成高績效團隊,以增進團隊績效。

      本研究經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等方式,整理出如下的研究結論與發展:
      1.台灣CDM專業協會行政團隊的經營的專業性。
      2.在團隊的發展過程中,台灣CDM專業協會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困境,
    促使組織做出制度變革或調整的動力。
      3.台灣CDM專業協會的經營方面,以及在協助與促成議題的推動方面也頗
    有貢獻,至於在經營的困境主要是人的問題,反應在因人設事以及成
    員對台灣CDM專業協會角色與定位之摸索等。
      4.台灣CDM專業協會對於行政團隊的管理是傾向一種自我管理的尊重心
    態,領導者的領導風格比較不是權威式領導。另外,績效管理這部分在
    台灣CDM專業協會是比較鬆散的,可能與非營利組織對於「績效」這兩
    個字比較敏感有關。在激勵管理這部分,未來台灣CDM專業協會領導者
    應該深思如何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更具激發性。
      5.從台灣CDM專業協會領導權、決策、目標、互賴程度、合作情形、意見
    表達、責任歸屬、權限、整體氣氛、績效衡量等面向來看是否符合團隊
    之定義,其中台灣CDM專業協會有些是不太符合,如同Montebello與
    Buzzotta兩人所言,團隊概念在今日常被普遍地誤解,許多自稱為團
    隊的組織充其量只是同一組織、工作下的人群組合而已。
      6.如何灌輸及教育大家對於團隊的認識,也是未來實施前的先決條件。至
    於團隊建立的步驟可從清晰的目標與使命、團隊文化的型塑、領導者與
    成員的支持、因素考量、選擇適當的成員、相關的訓練與活動、團隊會
    議等方面著手進行。在訪談過程中發現現任秘書長對於台灣CDM專業協
    會的誕生頗有貢獻,從一個理念化為真正的行動,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
    角色。
    緒論 -----------------------------------------------------1
    第一章-----------------------------------------------------3
    第一節研究動機----------------------------------------------3
    第二節研究目的----------------------------------------------5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四節研究方法----------------------------------------------8
    第五節重要名詞界定-------------------------------------------9

    第二章文獻探討---------------------------------------------15
    第一節關於非營利組織研究------------------------------------15
    第二節非營利組織緣起、角色與功能、組織設計以及未來可能的挑戰-----16
    第三節團隊與團隊建立----------------------------------------30
    第四節團隊策略運用於非營利組織-------------------------------54
    第五節環保類非營利組織之相關概念------------------------------73
    第六節環保類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之互動關係與研究架構----------------77

    第三章台灣CDM專業協會之團隊經營發展之歷程---------------------82
    第一節台灣CDM專業協會之發展現況------------------------------82
    第二節台灣CDM專業協會之行動歷程------------------------------85
    第三節綜合分析---------------------------------------------90

    第四章台灣CDM專業發展協會團隊經營發展之策略-------------------93
    第一節台灣CDM專業發展協會之特性------------------------------93
    第二節台灣CDM專業發展協會之行動策略---------------------------98
    第三節相關部會在政策與台灣CDM專業協會有關的業務---------------106
    第四節環保類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之互動情形-----------------------109
    第五節台灣CDM專業協會之發展性-------------------------------120
    第六節綜合分析--------------------------------------------124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26
    第一節研究發現--------------------------------------------126
    第二節研究建議--------------------------------------------129
    第三節後續研究建議----------------------------------------132

    參考文獻-------------------------------------------------134
    附錄 訪談逐字稿-------------------------------------------139

    圖表

    圖1-1 研究架構圖------------------------------------------81
    表2-1 台灣CDM專業協會經營團隊行動策略-----------------------89
    表5-1 環保類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之互動關係----------------------126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麗容,1991,「民間環保組織在社區環保運動中的角色和功能」,『社區發
    展季刊』,第56期,127-131。
    王俊秀,1993,「歐、美、日主要環保團體行動策略之探討及分析」,『中國
    社會學刊』,第17期,頁281-302。
    王順民,1999,「非營利組織及其相關議題的討論-兼論台灣地區非營利組織
    的構造意義」,『社區發展季刊』,第85期,頁36-61。
    丘昌泰,1995,『台灣環境管制政策』,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丘昌泰,2002,「從「鄰避情結」到「迎臂效應」─台灣環保抗爭的問題與出
    路」,『政治科學論叢』,第17期,頁33-56。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基金會,http://www.huf.org.tw/。
    經濟部能源局,http://www.moeaboe.gov.tw/。
    經濟部能源局非核家園簡介,http://www.moeaboe.gov.tw/02/04/非核家園.pdf,。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http://www.gcaa.org.tw/。
    Yung-Hsing Kao & Yu-Yuan Kuan,2001 Strengthening Philanthropy in the Asia Pacific: A Agenda For Action.
    英文文獻
    Arnstein, S. R.1969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35.
    Austin, R.2001 Governing: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8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Bohman, J.1996 Public Deliberation: Pluralism, Complexity, and Democracy in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England.Coston, J. M.1998 “a model and typology of government-ngo relationship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vol. 27, no. 3: 358-382.
    Endicott,E.andChafee,SenatorJohnH.1993LandConservationThrough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 Washington D. C.: Island Press.
    Girdon, B. and Kramer, R. M. and Salamon, L. M.1992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Energing Relationships in Welfare States, San Francisco: Jossey-ass.1992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llies or Adversaries?”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Emerging Relationships in Welfare States, edited by Girdon, B. & Kramer, R. M. & Salamon, L. 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Gay, L. R.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4th ed. New York: Mrrill.
    Gutmann, A. and Thompson D.1996, Democracy and Disagreemant, Cambridge, MA: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Hansmann, H. B.1980 The Role of Nonprofit Enterprise, Yale Law Journal, 89: 835-901.
    Kramer, R. M.1987 Voluntary Agencies and the Personal Social Services, in W. W. Powell (e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1993 Privatization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 comparative studies in government-third sector relationships, Armonk, NY: M. E. Sharpe.
    Kuhnle, S. and Selle, P.1992 “The Historical Precedent for Government-Nonprofit Cooperation in Norway.”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Emerging Relationships in Welfare States, edited by Girdon, B & Kramer, R. M. & Salamon, L. 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Kweit, M. G. and Kweit, R. W.1981 Implementing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a Bureaucracy Society: A Contingency Approach. New York: Praeger Press.Naar, J.1990 Design for a livable planet.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
    Rosenbaum, W. A.1985 Environmental Politics and Policy. New York: CQ Press.
    Salamon, L. M.1992 American’s Nonprofit Sector: A Primer.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Center.1995 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 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welfare.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Press.
    Stevenson, R. B.1987 Schooling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tradiction in purpose and practice,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actice and possibility, edited by Ian Rototton, Deakin University, Australia.Wolf,Thomas1990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Press.1999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ry, New York: Prentice Hall Press.
    Young, D. R.2000 “alternative models of government-nonprofit sector relations: theoretical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vol. 29, no. 1: 149-172.
    汪明修、許世雨、劉祥孚,1998,「我國環保類非營利組織策略聯盟之初探-
    以生態保育聯盟為例」,『中國行政』,第63期,頁11-5。
    汪明修、陳定銘,1999,「我國基金會之問題與健全之道」,『中國行政評
    論』,第8卷,第3期,頁23-72。
    汪明修,2001,「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關係之理論辯證與實務析探(1)」,『行
    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八十九年度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編號:NSC89-2414-H-004-007。
    汪明修,2001,「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關係之理論辯證與實務析探(2)」,『行
    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八十九年度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編號:NSC89-2414-H004-06。
    李永展,1998,「從環保運動之演變思考台灣環保團體之出路」,『規劃學
    報』,第25期,頁97-114。
    李元通,2003,『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之互動關係-以桃園縣社會福利為例』,
    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吳英明,1994,「都市發展與市民參與:以高雄市為例」,『高雄市政府研考
    會專題研究計畫』。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
    展』,高雄:麗文文化。
    呂朝賢,2001,「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例」,『台灣社
    會福利學刊』,第2期,頁39-77。
    呂朝賢、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係:以嘉義地區
    為例」,「社會科學學報(空大)』,第11期,頁143-88。
    官有垣,2000,「緒論:非營利組織研究的本土化」,官有垣編,『非營利組
    織與社會福利:台灣本土的個案分析』,台北市:亞太圖書。
    林淑馨,2001,「日本第三部門的研究─概念、現況及問題點的分析」,『中
    國行政』,第70期,頁1-16。
    林美華,2002,『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以中部三縣市生活重建
    服務中心為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周武昌,2004,「非營利組織源起論及其對國民教育的啟示」,『學生事
    務』,第43卷,第3期,頁42-50。
    柴松林,1994,「環保團體的運動策略與未來趨勢」,『新環境保護』,第1
    期,頁1-14。
    施文真,2002,「台灣於環境保護v.s自由貿易之國際辯論中的定位」,『國
    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1卷,第1期,頁45-74。
    紀駿傑,2003,「環境時代的新社會福利課題:環境人權的理念與實踐」,
    『國家政策季刊』,第2卷,第4期,頁201-221。
    陳金貴,1996,「美國非營利組織的研究」,『美歐月刊』,第11卷,第6
    期,頁100-119。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定銘,2004,「第三部門與國家發展─以全國性社會團體為例」,『社會文
    化學報』,第18期,頁85-119。
    許世雨,1995,「非營利部門與公共行政」,『中國行政』,第18期,頁61-
    85。
    孫秀蕙,1992,「環保團體公共關係策略之探討」,『廣告學研究』,第3
    期,頁159-185。
    陸宛蘋,1999,「非營利組織之定義與角色」,『社區發展季刊』,第85
    期,頁30-35。
    梁明煌,2000,「台灣地區環保團體的角色與環保糾紛解決機制的變遷」,
    『環境與管理研究』,第1卷,第1期,頁79-95。
    張紹勳著,2000,『研究方法』,台北市:滄海書局。
    張潤書,2002,「行政學』,台北市:三民。
    Robert K. Yin著,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台北:弘智文化。
    馮燕,2000,「導論:非營利組織之定義、功能與發展」,蕭新煌編,『非營
    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市:巨流。
    馮燕,2000,「非營利組織的法律規範與架構」,蕭新煌編,『非營利部門:
    組織與運作』,台北市:巨流。
    馮俊傑,2002,『以非營利組織之觀點探討其與政府間互動關係-以社會福利
    財團法人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麗英,1999,「非營利組織與公民參與:民間教育改革團體的個案研究」,
    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
    市:智勝文化。
    劉阿榮,2002,「台灣非營利組織之變遷及對公共政策的影響」,『社會文化
    學報』,第14期,頁27-55。
    劉阿榮,1999,「威權轉型與環境政策─台灣民主化的環保弔詭」,『社會文
    化學報』,第9期,頁95-124。
    W. Lawrence Neuman著,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
    取向』,台北:揚智。
    網站
    內政部社會司,http://www.moi.gov.tw/dsa/。
    反核發小站,http://www.taiwanwatch.org.tw/lufly/hotnews1.htm,2005/6/22。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http://www.bamboo.hc.edu.tw/。
    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協會,www.green-energy.org.tw/。
    台灣公益資訊中心,http://www.tpic.org.tw/。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http://www.epa.gov.tw/。
    行政院新聞局,http://info.gio.gov.tw/。
    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
    核能四廠彙整http://www.moeaboe.gov.tw/NuclearPowerStat4/default.htm005/6/2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管理碩士學程(AMBA)
    94362008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362008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管理碩士學程/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 AMB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54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