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740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822/144841 (79%)
造訪人次 : 51785802      線上人數 : 38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408


    題名: 兩岸產業關聯效果與貿易效果對台灣經濟成長影響之估計
    作者: 盧鈺雯
    貢獻者: 林祖嘉
    盧鈺雯
    關鍵詞: 投入產出分析
    投入產出表
    兩岸經濟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09-09-19 13:40:11 (UTC+8)
    摘要: 自從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之後,兩岸經貿交流愈來愈密集,台灣對中國大陸進出口比重逐年增加,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經濟有一定的影響力。本研究利用Akita所發展出之擴展的成長因素分解公式來探討1997-2002年兩岸產業關聯效果及經貿效果,並進行二項政策模擬,一為當台灣對中國大陸進出口同時增減時對台灣經濟成長的影響,二為當中國大陸產值增加或減少1%和2%時對台灣經濟成長的影響。
    實證結果顯示:Akita模型經濟成長因素分解效果之探討,從台灣國內最終需求、其他出口擴張、中國大陸對我國之最終需求、進口替代、台灣投入係數等五個效果以看,可以發現電機及電子產品對台灣經濟發展最為重要,其次是商業及餐飲旅館業。
    政策模擬估計結果顯示:整體而言,開放中國大陸進口和對中國大陸出口,對台灣經濟發展是有利的,尤其是石化原料及其製品業,但仍有不獲利的產業,其中受害最大的是礦產業。另外,隨著中國大陸產值增加,台灣整體的產值成長率有遞減的現象。受挑戰的產業為其他製品業、石化原料及其製品業與電機及電子產品業。因此針對產業的特性,考慮兩岸產業結構以及比較利益前提下,採取適度之產業政策及兩岸對策對台灣經濟發展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中華經濟研究院(2002) ,二十一世紀產業競爭優勢之策略與規劃-大陸工
    業發展現況與製造業赴大陸投資對我國產業競爭力之影響研究─開放三通對
    台灣產業發展的影響,經濟部工業局。
    2.中華經濟研究院(2003),入會後兩岸貿易結構及產業分工之研究,經濟部
    國際貿易局。
    3.中華民國台灣地區進出口貿易統計月報。
    4.中國投入產出協會,1997年、2002年中國投入產出表。
    5.王塗發(1986),”投入產出分析及其應用-台灣地區實證研究”,台灣銀 行季刊,第三十七卷第一期,pp.186-218。
    6.史惠慈(1999),解除大陸物品進口管制對兩岸貿易的衝擊,中華經濟研
    究院經濟專論193。
    7.行政院主計處(2008),國民所得統計摘要。
    8.行政院主計處,民國86年及90年產業關聯表。
    9.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8),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183期)。
    10.李高朝(2005),實用產業關聯分析精義,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11.林祖嘉、朱雲鵬 (2006),“兩岸直航的政治經濟分析“,兩岸經貿論壇
    發表論文,國家政策基金會與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辦, 2006.4.14-
    15, 北京。
    12.林祖嘉 (2006),“1986年以來兩岸貿易與投資環境的變遷與發展 ”,
    高希均、李誠、林祖嘉主編,兩岸經貿二十年: 1986年以來兩岸的經貿合
    作與發展,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第 12章。
    13.林幸君(1992),”非編表年產業關聯表試算之研究-指數法與R.A.S.方法
    之應用”,中國統計通訊,第十三卷第三期,pp.2-23。
    14.林幸君(2004),”全球貿易分析 (GTAP) 資料庫演進與應用之探討”,
    農業與經濟,第三十二期,pp.107-143。
    15.陳政弘(1994),中日產業之比較研究-由產業關聯特性乘數關係式展開,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張溫波、施敏雄譯(1969),H.B.Chenery、P.G.Clark著,產業關聯經
    濟學,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
    17.張亞雄(2006),區域間投入產出分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8.楊家彥(2006),”擺脫中國迷失,走向國際市場”,新世紀智庫論壇, 第
    三十五期,pp.18-25。
    19.經濟部國際貿易局(1994),最近四年臺海兩岸貿易相對演變形勢。
    20.經濟部國貿局(2008),96年兩岸貿易情勢分析。
    21.練有為(1990),”臺灣地區經濟成長溯源”,台灣銀行季刊,第41卷,第
    2期,PP.1-18。
    22.練有為(2003),”兩岸產業關聯效果與經貿效益(1987~1997)”,德明
    學報,第二十二期,民國92年12月,pp.119-138。
    23.韓清海(2002),”WTO架構下兩岸高科技產業互動前景”,第二屆兩岸遠
    景論壇學術研討會,pp.263-278。
    24.Akita,T.,and M. Kataoka(2002),”Interregional
    Interdependence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Japan: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of the
    Kyushu Region,”Review of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 14(1),18-39.
    25.Akita,T.(1994),”Interregional Interdependence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Japan: An Input-Output
    Analysis,”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16(3),231-248.
    26.Chenery,H.B.(1953),Regional Analysis, In: Chenery, H.,
    and P.Clark,(Eds.),” The Structure and Growth of the
    Italian Eeconomy,” Mutual Security
    Agency,Rome,Italy,96-115.

    27.Chenery,H.B(1960),”Patterns of Industrial
    Growth,”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0,624-654.
    28.Hasebe Y., and N. Shrestha(2006),”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An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The
    World Economy, 29(12),1709-1735.
    29.Hu B.,and M. McAleer(2004),”Input-Output Structure and
    Growth in China,”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 64(1),193-202.
    30.Hwa, E.C.(1988),”The Contribution of Agriculture to
    Economic Growth: Some Empirical Evidence,”World
    Development,16(11),1329-1339.
    31.Kuo, S.W.Y.(1983),The Taiwan Economy in Transition,
    Blouder: Westview Press.
    32.Moses,L.N.(1955),”The Stability of Interregional
    Trading Patterns and Input-output
    Analysi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5(5), 803-832.
    33.Ronald E. Miller, Peter D. Blair(1985),Input-output
    analysis :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34.Urata S. (1987),”Sourc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 China: 1956-1981,”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 96-115.
    35.Yamazawa I.,T. Nohara, and H. Osada(1986),“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in Pacific Asia: An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24
    (2),95-10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濟研究所
    95258009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258009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經濟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800901.pdf93KbAdobe PDF2860檢視/開啟
    800902.pdf112KbAdobe PDF2764檢視/開啟
    800903.pdf168KbAdobe PDF2903檢視/開啟
    800904.pdf244KbAdobe PDF21035檢視/開啟
    800905.pdf195KbAdobe PDF21143檢視/開啟
    800906.pdf357KbAdobe PDF22202檢視/開啟
    800907.pdf244KbAdobe PDF22931檢視/開啟
    800908.pdf327KbAdobe PDF21315檢視/開啟
    800909.pdf152KbAdobe PDF21081檢視/開啟
    800910.pdf137KbAdobe PDF21525檢視/開啟
    800911.pdf124KbAdobe PDF2836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