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731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012/145044 (79%)
造訪人次 : 52099745      線上人數 : 37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315


    題名: 調查人員特考取消性別限制之影響—策略性人力資源觀點的分析
    作者: 張芸甄
    貢獻者: 吳瓊恩
    張芸甄
    關鍵詞: 調查特考
    性別平等
    人力配置
    人力資源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09-09-19 13:08:43 (UTC+8)
    摘要: 法務部調查局調查人員特考,在我國考試體系中隸屬於特種考試的一環,其由於機關的特殊性質,在分組錄取的調查工作組織,以機關實際任用需要為由,分定男女錄取的名額,但此制度被婦女團體認為是剝奪女性擔任調查員的權益,因此考試院與調查局共同商議提出取消性別限制的條款。策略性人力資源的觀點著重個人能力以及組織目標達成的價值,其內涵與調查局任務導向的性質相同。因此,有別於過去僅強調男女平等的相關研究,本文希望從策略性人力資源的觀點來分析取消性別限制後的人力結構對調查局產生什麼影響。
    本研究利用次級資料分析法,檢視策略性人力資源與公部門在實務上的相關研究,希望藉由檢視理論的發展趨勢以及先前具體研究結果兩者的配合,作為對本研究的基礎理解。另外採用質化的深度訪談法,對調查局主管與調查人員進行訪談。研究結果發現:大多數調查員對於兩性平權的受訪者都展現支持的態度,但是涉及到調查局的任務型態,就應該要著重在機關任務的特殊性質,尊重單位機關的人力需求。對於取消限制後的影響則要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管理層面必須考量到更多方面以及女性調查員不適任的轉調問題。目前調查局所發展出來的配套措施包括:強化教育訓練與派任工作應考量最適化的原則等。本研究文末也對調查局未來所可能面臨的人力問題提出實務運作上的建議,期能協助改善該機關的人力調派問題。最後研究者提出五點政策建議,包括:工作內涵須適當的透明公開、加強職前訓練與輔導作業、尊重部會間的政策考量與實際需求、提昇調查員的組織承諾,以及詳加規範相關法令並適時增加人員編制。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若馨、黃郁青、夏媺婷、李怡芬(譯)(2007)。David, M & Sutton C. D. 著。研究方法的基礎,台北:韋伯。
    王成基、李震洲、高素真(2006)。從兩性工作平等角度探討國家考試性別設限相關問題。考選部專題研究報告彙編,考選部編印。
    王旭統(2004)。推動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建構高效能公務人力團隊—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企畫處一年來推動工作重點。人事月刊,39 (3): 37-46。
    司徒達賢(1998)。策略管理。臺北:遠流。
    丘昌泰(2000)。以人力資源再造文官體制的生機。人事月刊,31 (6): 14-24。
    朱柔若(譯)(1996)。Herzog, T.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臺北:揚智。
    行政院網站:http://www.ey.gov.tw/mp.asp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全球資訊網:HUhttp://www.cpa.gov.tw/default.htmU
    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http://cwrp.moi.gov.tw/
    李花書(2007)。我國公部門策略性人力資源發展之規劃與展望。人事月刊,44 (3): 19-24。
    李修安、劉璟薇、王俊雄(2007)。以人力資源理論探討女警在職場上之問題。警學叢刊,38 (3): 23-36。
    李惠敏(2005)。調查局組織變革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余致力(2007)。性別差異對公共管理者任用之影響:代表性文官體系的理論省思與實證探索。國家菁英季刊,3 (4): 61-83。
    考選部全球資訊網:HUhttp://wwwc.moex.gov.tw/mp.asp?mpUH=1
    呂育誠(2007)。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意涵及在我國推動的展望,載於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主編。推動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建構效能政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Patton M. Q.著。質性研究與評鑑,嘉義:濤石文化。
    吳瓊恩、李允傑、陳銘薰編著(2005)。公共管理。臺北:智勝文化。
    吳瓊恩、張世傑、許世雨、董克用、蔡秀涓、蘇偉業(2006)。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臺北:智勝。
    吳瓊恩(2005)。行政學的範圍與方法。臺北:五南。
    吳嘉麗(2005)。從限制性別的特考談人才考選的困境。考銓季刊,44: 30-53。
    林佳瑩、徐富珍(譯)(2006)。Babbie E.著。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臺北:雙葉書廊。
    林東清(2007)。知識管理。臺北:智勝。
    林嘉誠(2005)。考選制度的檢討與設計。國家菁英季刊,1 (3): 1-11。
    周威廷(2007)。美國聯邦政府人力資本管理推動作法及其啟示。人事月刊,第44 (1): 12-24。
    周詩哲(2006)。公部門人力資源策略議題行銷之研究—以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推動「績效獎金制度」為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紀乃文、張火燦(2006)。人力資源主管角色、人力資源部門績效指標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6 (3): 71-93。
    法務部調查局:HUhttp://www.mjib.gov.tw/U
    胡幼慧主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徐仁輝(1998)。公私部門管理的比較,公教資訊季刊,1: 35-43。
    陶鐵柱(譯)(1999)。Simone de Beauvoir著。第二性。臺北:貓頭鷹。
    孫本初(2006)。論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及其在政府機關之應用—以美國IRS為例。人事月刊,42 (1): 39-46。
    孫本初(2007a)。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在政府機關之應用與行銷。人事月刊,44 (1): 4-11。
    孫本初(2007b)。政府實施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幾個論證。人事月刊,45 (3): 30-37。
    孫本初(2009)。新公共管理。臺北:一品。
    許南雄(2006)。人事行政學。臺北:商鼎。
    張火燦(2000)。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臺北:揚智文化。
    張潤書(2004)。行政學。臺北:三民。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瑩璇(2007)。法務部調查局新進人員素質分析—以近五年進用人員為例。國家菁英季刊,3 (2): 105-118。
    陳春希、張其祿、葉一璋(2003)。執行力失敗的制度分析—公私部門的本質差異與執行力上的意涵。論文發表於2003提昇臺灣執行力學術研討會,中壢。
    陳俞霖 、黃玟萃(2002)。電腦網路對教養方式及親子互動關係影響之探。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22: HUhttp://www.nhu.edu.tw/~society/e-j/22/22-22.htm,取自於民國97年10月18UH日。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臺北:學富。
    曾介宏(2003)。他山之石:從美國聯邦政府因應知識經濟之人力資源發展策略析論我國公務人力資源發展策略。考銓季刊,36: 76-97。
    曾介宏(2006)。公部門推動策略性人力資源發展的基本問題。研習論壇,72: 30-38。
    黃同圳(1998)。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化程度與組織績效關係探討。輔仁管理評論,5 (1): 1-18。
    黃良志(2007)。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華泰。
    黃榮護(1997)。策略性公務人力資源規劃在我國運用之省思。公務人員月刊,17: 43-47。
    黃榮護主編(1998)。公共管理。臺北:商鼎。
    黃煥榮(2007)。突破玻璃天花板—女性行政菁英事業生涯發展的問題與展望。國家菁英季刊,3 (4): 85-107。
    黃建華(2005)。調查局調查員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趙其文(2001)。現代人事行政的策略性作為—人力規劃。人事月刊,33 (2): 6-23。
    趙珮伃(2006)。人力資源管理效能與組織績效之關聯性探討-以策略性人力資源角色為干擾變項。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蔡秀涓主講,韓季妙整理(2007)。全球與在地之趨同與差異:臺灣公部門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初探。人事月刊,45 (3): 38-43。
    蔡良文(2003)。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臺北:五南。
    王仕圖、吳惠敏著(2003)。深度訪談與案例演練。收錄於齊力、林本炫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95-113。
    潘明宏(譯)(1998)。Nachmias, C. H. & Nachmias, D.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冊,台北:韋伯。
    鄭錫鍇(2002)。從策略性人力資源發展論述政策性公務人員訓練之意涵—兼論我國「知識經濟發展方案」之訓練個案。法政學報,14: 79-116。
    劉約蘭(2006)。公務人員特種考試法務部調查局調查人員考試性別設限及變革策略之探討。考選部專題研究報告彙編,考選部編印。
    穆佩芬(1996)。現象學研究法。護理研究,4 (2): 195-202。
    賴政忠(2000)。調查局外勤調查員工作績效制度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鍾喜梅、翁良傑、葉匡時(2000)。我國企業僱用與陞遷政策之性別結構研究。華人企業論壇,1 (4): 287-313。
    歸國光(2004)。個人屬性、陞遷公平認知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調查局調查人員為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羅曉平(2003)。我國法務部調查局組織再造之研究:結構—功能的觀點分析。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英文部分
    Armstrong, M. (1993),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Action. London: Kogan Page.
    Bozeman, B. & Straussman, J. D. (1990), Publ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Guidelines for Managerial Effectiveness. California: Jossey-Bass Inc.
    Chandler, A. D. (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 Cambridge: M.I.T. Press.
    Dessler, G. (2008),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Inc.
    Lincoln, Y., & Guba, E.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New York: Sage.
    Klingner, D. E. & Nalbandian, J. (1993),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Contexts and Strategie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McGregor, E. B. (1998), 「The Public Sector Human Resource Puzzl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a Strategic Resour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48(6): 941-950
    Pynes, J. E. (2004),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2n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Publisher.
    Raadschelders, Jos C. N. (2000), 「A New Idealtype for Analyzing Trend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61st National Conference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April 1-5, San Diego, CA.
    Schuler, R. S. (1992),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Linking the People with the Strategic Needs of the Busines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1(1): 18-32.
    Tompkins, J. (2002),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Government: Unresolved Issues」,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31(1): 95-110.
    Werner J. M. & Desimone R. L. (2006),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H: Thomson South-Western.
    Wheelen, T. & Hunger, J. (1992),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olicy, 4th ed. MA: Addison-Wesley.
    Wright, P. M. & Boswell, W. R. (2002), 「Desegregating HRM: A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Micro and Macr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8(3): 247-276.
    Wright, P. M. & McMahan, G. C. (1992),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for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18(2): 295-32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6256003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256003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600301.pdf105KbAdobe PDF2889檢視/開啟
    600302.pdf131KbAdobe PDF2897檢視/開啟
    600303.pdf151KbAdobe PDF2928檢視/開啟
    600304.pdf139KbAdobe PDF2993檢視/開啟
    600305.pdf349KbAdobe PDF22314檢視/開啟
    600306.pdf400KbAdobe PDF21908檢視/開啟
    600307.pdf256KbAdobe PDF21957檢視/開啟
    600308.pdf442KbAdobe PDF21425檢視/開啟
    600309.pdf290KbAdobe PDF21232檢視/開啟
    600310.pdf350KbAdobe PDF22145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