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725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648/144635 (79%)
造訪人次 : 51694003      線上人數 : 58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宗教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7257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257


    題名: 中國明清時期的黃天道:宗教與政治層面的考察
    The Huangtian Dao in Ming-Qing China: An Investigation of Its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Dimensions
    作者: 吳昕朔
    Wu. Hsin-suo
    貢獻者: 李豐楙
    吳昕朔
    Wu. Hsin-suo
    關鍵詞: 民間宗教結社
    千年王國
    群眾叛亂
    末世
    救度
    男女雙修
    長生解脫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2009-09-19 12:50:55 (UTC+8)
    摘要: 本論文欲從與黃天道相關的歷史文獻與寶卷,討論黃天道在明清的整體發展與表現,試圖從中分析各民間宗教結社的多元性與歧異,藉以瞭解黃天道教案發生的原因與其教義所呈現「三期末劫」的末世觀念無關,實與「聚眾結社」、「夜聚曉散」的群體行為有所關連,而這也是帝國官方取締民間宗教結社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也重新檢討過往「千年王國」理論框架是否還能繼續適用中國宗教與群眾叛亂兩者之間發展關係,並應當予以修正,以免忽略掉明清諸多民間宗教結社的特殊性與個別追求目標的不同。因此,本論文以黃天道的個案研究,從歷史、神話、教義、教規、儀式等討論黃天道的信徒在明清兩朝係扮演一群安居樂業的群眾,而非帶有改朝換代的政治性企圖。並且,進一步從社群、經濟、文化、醫療四個面向,瞭解黃天道的宗教性表現實與當時社會密切相關,絕非狂妄悖離的「邪教」,係中國大傳統中的地方小傳統。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參考工具書
    (一)中文
    1.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2.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
    3.宋正海總主編,《中國古代重大自然災害和異常年表總集》,廣東:教育出版社,1992。
    4.李世瑜,《寶卷綜錄》,北京:中華書局,1961。
    5.車錫倫編,《中國寶卷總目》,台北:中研院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8。
    6.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5。
    7.濮文起主編,《中國民間秘密宗教辭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6。
    二、經典與歷史文獻
    (一)黃天道相關文獻
    1.《太陽開天立極億化諸神寶卷》,收錄于濮文起等編,《寶卷初集》,第七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佛說八牛寶讚》,收錄于王見川、蔣竹山編《明清以來民間宗教的探索》,附錄,台北:商鼎出版社,1996。
    3.《佛說利生了義寶卷》,收錄于王見川、林萬傳編,《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第五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99。
    4.《眾喜粗言寶卷》,收錄于濮文起等編,《寶卷初集》,第二十冊、第二十一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5.《普明如來無為了義寶卷》,收錄于王見川、林萬傳編,《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第六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99。
    6.《普靜如來鑰匙通天寶卷》,收錄于王見川、林萬傳編,《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第四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99。
    (二)其他宗教文獻
    1.《五部六冊》,收錄于王見川、林萬傳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9,第一冊。
    2.竺法護譯,《佛說彌勒下生經》,《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3-1988。
    3.普度,《蓮宗寶鑑》,卷七,收錄于《大正新修大藏經》,卷四十七,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3-1988。
    4.善導,《臨終往生正念文》,收錄于【宋】王日修,《龍舒淨土文》,卷十二,台北市:台灣印經處,1955。
    5.雲棲祩宏,《竹窗二筆.蓮社》,收錄于《雲棲法彙》,卷四,清光緒丁酉年金陵刻經處刊本。
    6.鳩摩羅什譯,《佛說阿彌陀佛經》,《大正新修大藏經》。
    (三)歷史文獻
    1.《雍正起居注》,第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
    2.【明】何喬遠,《名山藏》,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3.【明】呂 坤,《呂公實政錄》,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1。
    4.【明】高 岱,《鴻猶錄》,明萬曆丁巳年刻本,台北:新興書局,1977。
    5.【清】王錫祺,《闢邪錄》,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
    6.【清】石香村居士撰,《勘靖教匪述編》,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7.【清】沈之奇撰,李俊、懷效鋒點教,《大清律輯註》,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8.【清】黃育楩,《破邪詳辯》,收錄于《清史資料》,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北京:中華書局,1982,第三輯,頁1~131。
    9.【清】顏元撰,《四存編》,台北:廣文書局印行,1975。
    10.上海大學法學院編,《大清律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3。
    11.王友蘭編,顧曼君、馬俊南注,《中國無神論史料資料選編:清代編》,北京:中華書局。
    12.北京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
    13.史語所漢籍全文資料庫計畫製作,《清實錄》,收錄于中研院史語所「漢籍全文電子資料庫」(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handy1/)。
    14.李國祥、楊旭主編,《明實錄類纂》,武漢市:武漢出版社,1993。
    15.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編,《史料旬刊》,台北:國風出版社發行,1963。
    16.黃彰健,《明代律例彙編》上、下冊,收錄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第七十五冊,台北南港:中研院史語所出版品編輯委員會,1979。
    17.歷史檔案編輯部編,《歷史檔案》,第三十九期,北京:歷史檔案雜誌社,1990。
    三、相關研究書目
    (一)中文
    1.(日)三石善吉著,李遇玫譯,《中國的千年王國》,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7。
    2.(日)福井康順等監修,《道教》,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加)歐大年著(Daniel L. Overmyer),劉心勇等譯,《中國民間宗教教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美)孔復禮( Philip A. Kuhn)著,陳兼、劉旭譯,《叫魂:1768年中國妖數大恐慌》,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9。
    5.(美)包筠雅(Cynthia J.Brokaw)著,《功過格—明清社會的道德秩序》,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6.(荷)許理和著(Erich Zürcher),李四龍、裴勇譯,《佛教征服中國》,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
    7.(德)馬克思˙韋伯著(Max Weber),簡惠美譯,《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2版。
    8.于本源,《清王朝的宗教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
    9.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明清檔案論文選編》,北京:檔案出版社,1985。
    10.王見川,《從摩尼教到明教》,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2。
    11.王見川,《臺灣的齋教與鸞堂》,台北:南天書局,1996。
    12.王見川、蔣竹山編,《明清以來民間宗教的探索》,台北:商鼎出版社,1996。
    13.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14.卡爾•榮格(Carl G. Jung)主編,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台北:立緒文化,1999。
    15.吉元昭治著,楊宇譯,《道教與不老長壽醫學》,四川:成都出版社,1992。
    16.艾瑞克•霍布斯邦著,楊德睿譯,《原始的叛亂:十九至二十世紀社會運動的古樸形式》,台北:麥田出版,1999。
    17.吳吉遠著,《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職能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18.吳辰伯,《朱元璋傳》,台北:國史研究室編印,1972。
    19.宋 軍著,《清代弘陽教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20.宋光宇,《天道鈎沉》,台北:宋光宇發行,1983。
    21.宋光宇著,《宋光宇宗教與文化論集》,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2。
    22.李世偉、蘇慶華主編,《台灣宗教研究通訊》,第五、六期,「李世瑜先生八秩榮慶專刊(上)、(下)」,台北:蘭臺出版社,2003。
    23.李世瑜,《現代華北秘密宗教》,台北:古亭書屋,1975。
    24.李景漢編,《定縣社會概況調查》,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86,再版。
    25.李齊芳主編,《中國近代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1987。
    26.李齊芳主編,《淡江大學中國近代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1987。
    27.車錫倫,《中國寶卷研究論集》,台北:學海書局,1997。
    28.車錫倫,《信仰、教化、娛樂:中國寶卷研究及其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
    29.周宗賢主編,《淡江大學中國政治、宗教與文化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1994。
    30.林永匡、袁立澤著,《中國風俗通史》,「明代卷」、「清代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31.林悟殊,《摩尼教及其東漸》,台北:淑馨出版社,1997。
    32.林國平著,《林兆恩與三一教》,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33.社會問題研究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宗教、教派與邪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
    34.邵雍、周育民,《中國幫會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35.侯杰、范麗珠,《中國民眾宗教意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36.南炳文編,《佛道秘密宗教與社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
    37.俱孟軍主編,《剷除邪教乾坤朗》,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38.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三卷,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39.秦寶琦,《中國地下社會:清前期秘密社會卷》,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
    40.秦寶琦、(美)王大為、(加)白素珊,《千年王國與白陽世界:中外末世論載體的演化歷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41.馬西沙,《清代八卦教》,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42.馬西沙、韓秉方合著,《中國民間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2版。
    43.馬伯英,《中國醫學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4.高有鵬著,《中國廟會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
    45.梁景之,《清代民間宗教與鄉土社會》,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6.莊吉發,《真空家鄉:清代民間秘密宗教之研究》,台北:文史哲,2002。
    47.莊吉發,《真空家鄉:清代民間秘密宗教史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48.陳支平主編,《福建宗教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49.陳揚炯,《中國淨土宗通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50.喻松青,《民間秘密宗教經卷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
    51.喻松清,《民間秘密宗教經卷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
    52.喻松清,《明清白蓮教研究》,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53.黃宗智編,《華北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北京:中華書局,1986。
    54.楊 訥,《元代白蓮教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5.楊一凡,《明大誥研究》,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88。
    56.楊啟樵,《明清皇室與方術》,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
    57.葛劍雄主編,《中國移民史》,第五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58.趙世瑜,《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北京:三聯書店,2002。
    59.劉昭民,《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修訂版。
    60.蔡彥仁,《天啟與救贖:西洋上古的末世思想》,台北:立緒文化,2001。
    61.鄭永華,《清代秘密教門治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62.鄭志明,《無生老母信仰溯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63.鄭志明,《明代三一教主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
    64.戴玄之,《中國秘密宗教與秘密會社》,上下兩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
    65.濮文起,《秘密教門:中國民間秘密宗教溯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66.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書局,2000。
    67.譚松林主編,《中國秘密社會》,第二卷、第三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68.盖建民,《道教醫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二)日文:
    1.末光高義,《中國の秘密結社と慈善結社》,台北:古亭書屋,1975。
    2.佐藤文俊,《明末農民反亂の研究》,東京:研文出版社,1985。
    3.青年中國研究者會議編,《續中國民眾反亂の世界》,東京:汲古書院,1983。
    4.酒井忠夫,《增補中國善書の研究》上冊,東京:國書刊行會,1999。
    5.淺井紀,《明清時代民間宗教の結社》,東京:研文出版社,1990。
    6.野口鐵郎,《明代白蓮教史の研究》,東京:雄山閣出版,1986。
    7.鈴木中正,《千年王國的民眾運動の研究》,東京:東大出版會,1982。
    8.鈴木中正,《中國史における革命と宗教》,東京:東大出版會,1983。
    9.澤田瑞穗,《校注破邪詳辯》,東京:道教刊行會,1972。
    10.澤田瑞穗,《增補寶卷の研究》,東京:國書刊行會,1975。
    11.澤田瑞穗,《修訂地獄變—中國冥界說》,東京:平和出版社,1991。
    (三)英文
    1.Bauer,Wolfgang, China and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New York The Seabury Press Inc,1976.
    2.Berlin, Judith A., The Syncretic Religion of Lin Chao-e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0.
    3.Cohn, Norman, The Pursuit of the Millenniu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4.De Groot, J.J.M., Sectarianism and Religious Persecution in China, Taipei: Ch’eng-wen Reprint,1976.
    5.Dean, Kean , Lord of the three in one : the spread of a cult in Southeast China,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6.Feuchtwang,Stephan,Popular Religion in China:The Imperial Metaphor, Surrey:Curzon Press,2001.
    7.Freedman, Maurice, 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ety, Taipei: SMC Publishing Inc, 1994.
    8.Huters,Theodore, Wong R.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nd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Taipei:SMC Publishing Inc,1998.
    9.Johnson,David G., Nathan, Andrew J., Rawski ,Evelyn S. eds.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Taipei:SMC Publishing Inc,1985.
    10.Lambert,Malcolm,Medieval Heresy: Popular Movement from the Gregorian Reform to Reformation,Massachusetts:Blaclwell,1992.
    11.Liu Kwang-ching ed., Orthodoxy in Late Imperiail China, Taipei:SMC Publishing Inc,1994.
    12.Liu Kwang-ching, Richard Shek eds. Heterodox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Hawai’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4.
    13.Naquin, Susan, Millenarian Rebellion in China : The Eight Trigrams Uprising of 1813,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76.
    14.Overmyer, Daniel L., Precious Volum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15.Redfield, Robert, 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 An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to Civilization, Chicago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6.
    16.Richard von Glahn, The Sinister Way: The Divine and the Demonic in Chinese Religious Culture,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17.Skinner,G.William ed.,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aipei:SMC Publishing Inc,1995.
    18.Stark,Werner,The Sociology of Religion,Part Two:Sectarian Religion, London: Routledge,1998.
    19.ter Haar, Barend J., The White Lotus Teachings in Chinese Religion History,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2.
    20.Tong, James W., Under Heaven: Collective Violence in the Ming Dynasty, Stanford, L.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21.Wach,Joachim,Sociology of Religion,Illiinois: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4.
    22.Wilson,Bryan R.,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Sectarianism, xford:Claredon Press,1990.
    23.Wm. Theodore de Bary ed., Self and Society in Ming Though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0.
    24.Wright, Arthur F. ed. The Confucian Persuasion, Stanford, L.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0.
    25.Yang, C. K., 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0.
    四、期刊論文
    (一) 中文
    1.李世瑜,〈義和團源流試探〉,收錄于《義和團運動史論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84。
    2.李素平,〈女丹雙修與神仙信仰〉,詹石窗主編,《道韻》,第十輯「三玄與丹道養生(甲)」,台北:中華大道出版部,2002。
    3.陳秀芬,〈清中葉之前的政權與羅教—正統、異端與歷史書寫〉,收錄于《東亞近代思想與社會》,台北:月旦出版,1999。
    4.魏千峰,〈新興宗教之法律規—以美、德、日、俄、台等國制度比較〉,收錄于《世界宗教學刊》,第三期「新興宗教」專刊。
    (二) 日文
    1.重松俊章,〈唐宋時代の彌勒教匪〉,《史淵》,第三期,頁68-104。
    2.大部理惠,〈中國明清代民間宗教結社の教義に關する¬一考察—黃天道の寶卷を中心をして〉,《言語.地域文化研究》(東京:外國語大學大學院,1996),第二號,頁177-204。
    3.淺井紀,〈黃天道とその寶卷〉,《東海大學紀要文學部》(東京:東海大學,1997)第六十七輯,頁177-196。
    (三) 英文
    1.Richard Shek ,“Millenarianism without Rebellion: The Huantian Dao in North China”, Modern China, 8:3,198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90156008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156008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宗教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56008101.pdf44KbAdobe PDF21459檢視/開啟
    56008102.pdf68KbAdobe PDF21347檢視/開啟
    56008103.pdf76KbAdobe PDF21384檢視/開啟
    56008104.pdf225KbAdobe PDF22368檢視/開啟
    56008105.pdf414KbAdobe PDF23849檢視/開啟
    56008106.pdf630KbAdobe PDF23817檢視/開啟
    56008107.pdf417KbAdobe PDF22054檢視/開啟
    56008108.pdf363KbAdobe PDF22449檢視/開啟
    56008109.pdf136KbAdobe PDF22046檢視/開啟
    56008110.pdf179KbAdobe PDF22538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