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717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822/144841 (79%)
造訪人次 : 51773641      線上人數 : 51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7176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176


    題名: 無名/匿名與暴力書寫——明末清初女性題壁詩之研究
    作者: 林津羽
    貢獻者: 鄭文惠
    林津羽
    關鍵詞: 題壁詩
    明末清初
    自傳
    暴力
    性別書寫
    魅影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09-09-19 12:36:25 (UTC+8)
    摘要: 籠罩於亂離、暴力陰影下完成的女性題壁詩,在明末清初曾喧騰一時。除了與晚明以降以「家族」為主體發展成的寫作、出版形式大相逕庭外,也與閨秀閒情之作有顯著區隔。明末清初女性題壁詩書寫家國破碎的悲慘際遇,是在銘刻了歷史記憶與女性聲音的情況下,更進一步提供讀者理解其時亂離氛圍的可能性。正由於此種寫作之獨特性,因而成為明清鼎革被積極保存的歷史記憶。因此,考察此種有關家國離亂與身世飄零的自我敘述,將有助理解女性主體與女性書寫等相關論題。本研究將以明末清初女性題壁詩為主軸,主要透過題壁詩的廣泛收集,釐清題壁創作與閱讀間複雜的辯證關係。期望能對於其中所再現的性別意識、女性書寫及主題意蘊有整體的關照與理解,以深入掌握其中的獨特面貌及文化意義。
    本論文共計六章:二、三章透過禮教規約與題壁欲望的相互辯證,來展開論述。四、五章則依據歷史社會現象,考察女性題壁再現的文化意義。企圖透過對文本內在與外緣特點的描述與論證,勾勒明末清初女性題壁詩之全貌。
    簡言之,本研究嘗試將明末清初女性題壁詩視為一種敘述聲音,在結合性別書寫、暴力、創傷與見證論述之餘,藉此觀察亂離女性的書寫狀態與傳播議題。通過上述議題之考察,不僅有助於接承晚明以降的「才女」發展脈絡,實際上也能開展女性寫作的不同面向。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成書年代排序)
    《十三經注疏.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十三經注疏.詩經》,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漢】司馬遷:《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三》,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漢】班固:《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五》,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華正書局,1982年。
    【唐】孟綮:《本事詩》,輯入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劉宋】劉義慶著,徐震堮校箋:《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劉宋】范曄:《後漢書》,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11冊。
    【宋】周輝:《清波雜志》,收入【清】鮑廷博輯:《知不足齋叢書》第6冊,第18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明】酈琥:《姑蘇新刻彤管遺編》二十卷,明隆慶元年刻補修本,收錄於《四庫未收書輯刊》陸輯,第30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明】田藝蘅編:《詩女史》十四卷,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影印,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21,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明】袁中道:《珂雪齋前集(二)》,臺北:偉文出版社,1976年。
    【明】鍾惺輯:《名媛詩歸》三十六卷,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39,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
    【明】葉紹袁編,冀勤輯校:《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明】鄭文昂編:《古今名媛彙詩》,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泰昌元年張正岳刻本,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83,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
    【明】馮夢龍著,魏同賢主編:《馮夢龍全集.情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季嫻編:《閨秀集》二卷,據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鈔本影印,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414,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
    【清】王端淑編:《名媛詩緯》四十二卷,國家圖書館藏清康熙間清音堂刊本,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縮影室。
    【清】陳維崧:《婦人集》,據清道光潘仕成輯刊海山仙館叢書本影印,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清】王秀楚:《揚州十日記》,清鈔本,《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冊72,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吳兆騫:《秋笳集》,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雍正四年吳桭臣刻本影印,《續修四庫全書》,冊141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劉雲份輯:《翠樓集》三卷,據首都圖書館藏清康熙野香堂刻本影印,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95,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
    【清】王夫之等著:《清詩話》,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八十一卷,據順治九年(1652)毛氏汲古閣刻本影印,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冊1622-162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錢謙益著,錢曾箋注,錢仲聯標校:《錢謙益全集》,江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計六奇撰,任道斌、魏得良點校:《明季南略》,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清】計六奇撰,任道斌、魏得良點校:《明季北略》,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清】戴名世等著:《東南紀事》,臺北:廣文書局,1964年。
    【清】丁耀亢:《西湖扇》,輯入朱傳譽主編:《全明傳奇續編》,臺北:天一書局,1996年。
    【清】朱素臣編次,李笠翁評閱:《秦樓月》,輯入朱傳譽主編:《全明傳奇續編》,臺北:天一書局,1996年。
    【清】煙水散人:《女才子書》,輯入朱傳譽主編:《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續編》,臺北:天一書局,1990年。
    【清】康熙飭修:《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清】鄧漢儀:《詩觀》初集、二集、三集,南京圖書館藏清康熙慎墨堂刊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冊39-41,山東:齊魯出版社,2001年。
    【清】袁枚:《隨園詩話》,臺北:漢京文化事業,2004年。
    【清】錢尚豪輯:《買愁集》,清初刻本,集二,收於《四庫未收輯刊》第10輯,第12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徐釚:《本事詩》,收錄於杜松柏主編:《清詩話訪佚初編(一)》,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年。
    【清】陳文述:《西泠閨詠》,收於王國平主編:《西湖文獻集成》,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
    【清】朱彝尊編:《明詩綜》,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清】顧公燮等撰,甘蘭經等點校:《丹午筆記.吴城日記.五石脂》,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徐鼒:《小腆紀傳》,第6冊,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3年。
    【清】鈕琇:《觚賸》,臺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
    【清】厲鶚:《宋詩紀事》,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陶元藻輯:《全浙詩話》,第2冊,臺北:廣文書局,1976年。
    【清】林昌彝:《射鷹樓詩話》,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咸豐元年刻本影印,《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冊170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沈善寶:《名媛詩話》,收於杜松柏編:《清詩話訪佚初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年。
    【清】抱陽生編,任道斌校點:《甲申朝事小紀》上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
    【清】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臺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
    【民國】趙爾巽:《清史稿》,臺北:博愛出版社,1983年。
    【民國】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上海:三聯書店,1989年。
    【朝鮮】金錫冑:《擣椒錄》上,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24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姜鋧:《看羊錄》,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30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徐文重:《燕行日錄》,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29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崔錫鼎:《明穀集》,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24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李頤命:《燕行詩》,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34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金昌業:《燕行塤箎錄》,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34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徐有聞:《戊午燕錄》,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62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江浚欽:《輶軒錄》,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67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李德懋:《入燕記》,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57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李時秀:《續北征詩》,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57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李德懋:《入燕記》,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57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李在學:《癸丑燕行詩》,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57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韓德厚:《承旨公燕行日錄》,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50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申錫愚:《入燕記一、二》,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77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李宜顯:《庚子燕行雜識上、下》,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35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林翰洙:《燕行錄》,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78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崔東翰:《燕槎從遊錄》,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78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李喆輔:《燕槎錄》,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37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李押:《燕行記事》,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52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樸思浩:《心田稿.燕薊紀程》,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85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朝鮮】未詳:《燕行錄》,收錄於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70冊,서울市:東國大學校出版社,2001年。
    錢仲聯主編:《清詩紀事》,第22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朝野史大觀》,揚州:江蘇廣陵刻印社,1994年。
    郭慶藩輯:《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1997年。
    李增波主編:《丁耀亢全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
    二、專著(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文學與傳播的關係》,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5年。
    毛文芳:《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1年。
    王德威:《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王德威:《後遺民寫作》,臺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
    王力堅:《清代才媛文學之文化考察》,臺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
    李小江等主編:《性別與中國》,北京:三聯書店,1994年。
    李小江等著:《歷史、史學與性別》,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
    李聖華:《晚明詩歌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李豐楙主編:《文學、文化與世變》,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02年。
    李增波主編:《丁耀亢研究——海峽兩岸丁耀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李孝悌編:《中國的城市生活》,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
    李治亭主編:《清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續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孟森:《明代史》,臺北:台灣書店,1957年。
    周樂詩:《筆尖的舞蹈:女性文學和女性批評策略》,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年。
    洪丕謨、姜玉珍:《古代女性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洪淑苓等合著:《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
    胡曉真主編:《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臺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2001年。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張京媛主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張明葉:《中國古代婦女文學簡史》,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
    夏咸淳:《晚明士風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張小虹編:《性/別研究讀本》,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張小虹:《性別越界:女性主義理論與批評》,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
    張宏生編:《古代女詩人研究》,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張宏生編:《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
    孫康宜:《文學的聲音》,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
    孫立:《明末清初詩論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版。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臺北:大安出版社,1997年。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
    陳平原主編:《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康正果:《風騷與艷情》,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
    游鑑明:《傾聽她們的聲音:女性口述歷史的方法與口述史料的運用》,臺北:左岸文化,2002年。
    許苗苗:《性別視野中的網絡文學》,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編:《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臺北:萬卷樓,2002年。
    曹淑娟:《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喬以鋼:《風流才女的憂鬱王國》,臺北:博遠書局,1993年。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臺北:臺大委員出版會出版,1998年。
    葉舒憲:《性別詩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葉樹聲、餘敏輝:《明清江南私人刻書史略》,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
    蔡鎮楚編:《中國詩話珍本叢書》第18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劉金柱:《中國古代題壁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鮑曉蘭主編:《西方女性主義研究評介》,北京:三聯書店,1995年。
    樊樹志:《晚明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鄭毓瑜:《文本空間: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
    劉人鵬:《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年。
    鄭紅梅:《閨中吟:傳統女性的精神自畫像》,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
    簡瑛瑛主編:《女性心/靈之旅:女族傷痕與邊界書寫》,臺北:女書文化出版社,2003年。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年。
    嚴明:《中國詩學與明清詩話》,臺北:文津書局,2003年。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出版事業,1996年。
    克莉絲.維登 (Chris Weedon ) 著,白曉紅譯:《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Feminist practice and poststructuralist theory),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美】費俠莉 (Charlotte Furth) 著,甄誠譯:《繁盛之陰——中國醫學史中的性》,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美】高彥頤 (Dorothy Ko) 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
    David Der-wei Wang & Shang Wei (Eds.) (2005). Dynastic Crisis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From the Late Ming to the Late Qing and Beyon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5.
    【美】白馥蘭 (Francesca Bray) 著,江湄、鄭京力譯:《技術與性別:晚期帝制中國的權力經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格雷‧格林( Gayle Greene )、考比裏亞‧庫恩 (Coppelia Kahn) 編,陳引馳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Making a difference:literary criticism﹚,臺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
    【法】德里達 (Jacques Derrida) 著,何一譯:《馬克思的幽靈:債務國家、哀悼活動和新國際》,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
    【美】J.希利絲.米勒(J. Hillis Miller)著,易曉明編:《主著與數碼衝浪者——米勒中國演講集》,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Judith Herman著,施宏達、陳文琪譯:《從創傷到復原》(Trauma and Recovery),臺北:遠流出版社,2004年。
    【美】司徒琳 (Lynn A. Struve) 著,李榮慶等譯:《南明史:1644-1662》,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年。
    托裏莫以 (Moi Toril) 著,陳潔詩譯:《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Sexual/ Textual Politics:Feminist Literary Theory),臺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
    R.C.赫魯伯 (Robert C. Holub) 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臺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
    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 著,溫晉儀譯:《批評與真實》,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費修珊 (Shoshana Felman) 、勞德瑞 (Dori Laub) 著,劉裘蒂譯:《見證的危機:文學‧歷史與心理分析》,臺北:麥田出版,1997年。
    【美】曼素恩 (Susan Mann) 著,定宜莊、顏宜葳譯:《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後的中國婦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
    【美】蘇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 著,陳耀成譯:《旁觀他人之痛苦》,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西蒙.波娃 (Simone de Beauvoir) 著,陶鐵柱譯:《第二性》(The second sex),臺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年。
    吳爾芙 (Virginia Woolf) 著,張秀亞譯:《自己的房間》,臺北:天培文化,2008年導讀版。
    【德】沃夫剛.索夫斯基(Wolfgang Sofsky)著,邱慈真譯:《暴力十二章》,臺北:玉山社,2006年。
    【日】秋山洋子、加納實紀代編:《戰爭與性別:日本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三、論文與期刊
    (一)學位論文
    王鐿容:《傳播‧聲譽‧性別——以袁枚〈隨園詩話〉為中心的文化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王瓊涓:《瀕臨邊境的可逆之旅——九0年代以降台灣現代小說的死亡書寫》,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宋景愛:《明末清初遺民詩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林佳怡:《明末清初女性亂離詩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武思庭:《女性的亂離書寫——以清代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戰役為考察範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洪菁惠:《從性騷擾/性侵害經驗談身體、性/別、詮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孫敏娟:《明代女詩人的主體性呈現》,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張惠喬:《北宋題壁詩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黃蘊綠:《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中的佳人形象》,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黃儀冠:《晚明至盛清女性題畫詩研究——以閱讀社群及其自我呈現為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廖卓成:《自傳文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蔡祝青:《明末清初小說中男女扮裝之性別與文化意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嚴紀華:《唐人題壁詩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
    (二)期刊
    王志弘:〈自傳:個人歷史的集體建構〉,《誠品閱讀》23期,1995年8月,頁80-82。
    王明珂:〈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第34卷第3期,1996年9月,頁147-184。
    王沛:〈自傳體記憶研究述評〉,《西北師大學報》第35卷第5期,1998年,頁1-7。
    王建剛:〈拒絕匿名的狂歡:關於女性寫作〉,《浙江學刊》2000年第4期,頁92-98。
    王學玲:〈不可侵犯的讖語——明清之際自敘傳文的諧謔與悔愧〉,《淡江中文學報》第13期,2005年,頁71-111。
    王學玲:〈是地即成土——清初流放東北文士之「絕域」紀遊〉,《漢學研究》第24卷第2期,2006年,頁255-288。
    毛文芳:〈書寫才女——清初煙水散人《女才子書》探論〉,《漢學研究》第25卷第2期,2007年,頁211-244。
    朱崇儀:〈女性自傳:透過性別來重讀/重塑文類?〉,《中外文學》第26卷第4期,1997年9月,頁133-150。
    朱則杰、李迎芳:〈清代詩歌中的若干本事問題〉《浙江社會科學》第2期,2004年3月,頁188-192。
    李國彤:〈明清之際的婦女解放思想綜述〉,《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1995年,頁143-161。
    李惠儀:〈世變與玩物——略論清初文人的審美風尚〉,《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3期,2008年9月,頁35-76。
    合山究著,李寅生譯:〈明清女子題壁詩考〉,《河池師專學報》第24卷第1期,2004年,頁53-57。
    吳承學:〈論題壁詩——兼及相關的詩歌製作與傳播形式〉,《文學遺產》1994年第4期,頁4-13。
    岑雪葦:〈文學批評與作家文化形象的建構〉,《浙江學刊》2001年第6期,頁88-93。
    金陵生:〈女子題壁詩多不可信〉,《文學遺產》1998年第3期,頁75。
    林津羽:〈易代創傷的見證與修補:以丁耀亢《西湖扇》書寫為例〉,《中極學刊》第7期,2008年6月,頁217-235。
    孫康宜作,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第23卷第2期,1994年,頁27-61。
    胡曉真:〈藝文生命與身體政治——清代婦女文學史研究趨勢與展望〉,《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3期,2005年12月,頁1-28。
    郭延禮:〈明清女性文學的繁榮及其主要特徵〉,《文學遺產》2002年,第6期,頁68-79。
    高彥頤:〈「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1995年8月,頁30-41。
    連文萍:〈詩史可有女性的位置?——以兩部明代詩話為論述中心〉,《漢學研究》第17卷第1期,1999年6月頁177-200。
    陳寶良:〈明代文人辨析〉,《漢學研究》第19卷第1期,2001年,頁187-218。
    陳龍:〈自傳性:現代女作家「女性寫作」的途徑〉,《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年第1期,頁218-227。
    陳大康:〈打破舊平衡的初始環節——論申報館在近代小說史上的地位〉,《文學遺產》,2009年第2期,頁117-126。
    曹淑娟:〈從自敘傳文看明代士人的生死書寫〉,《古典文學》第15期,2000年9月,頁205-243。
    許麗芳:〈詩教典範之詮釋與維護——試析明清詩集序跋中對女性書寫合理化之論述〉,《國文學誌》第6期,2002年12月,頁175-198。
    野村鮎子著,塗翠花譯:〈士大夫如何書寫家中女性——試從性別觀點研究古典 文學〉,《當代》第214期,2005年6月,頁70-87。
    楊玉成:〈劉辰翁:閱讀專家〉,《國文學誌》第3期,1999年6月,頁199-248。
    楊玉成:〈小眾讀者——康熙時期的文學傳播與文學批評〉,《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9期,2001年,頁55-108。
    楊子江:〈從自序的緣起到自傳之濫觴〉,《學術研究》2001年第4期,頁134-137。
    楊海英:〈朝鮮士大夫的「季文蘭情節」和清初被擄婦女的命運〉,《清史論叢》2007號。
    蔣宜芳:〈晚明與晚清文化景觀再探——歷史現實與文學想像〉,《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9卷第4期,1999年,頁3-32。
    熊秉真:〈歷史之幻與文字之真——析照晚清與晚明〉,《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9卷第4期,1999年,頁57-62。
    劉洪生:〈中國古代題壁詩的載體形式〉,《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19卷第6期,2003年,頁37-38。
    賴慧娟:〈論《西湖扇》與《桃花扇》中「扇」之砌末運用與象徵意義〉,《中國文學研究》第19期,2004年12月,頁105-132。
    鍾慧玲:〈《西泠閨詠》中的女性群像〉,《東海中文學報》第17期,2005年7月,頁61-91。
    瞿明剛:〈滿壁存亡俱是夢——唐代驛站題壁詩的審美觀照〉,《浙江海洋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2004年,頁30-35。
    瞿明剛:〈古代題壁詩漫談〉,《尋根》2004年第1期,頁59-65。
    蘇菁媛:〈不堪蹇額破春山——劉淑《個山詞》研究〉,《靜宜人文社會學報》第2卷第1期,2008年1月,頁27-51。
    羅宗濤:〈從傳播的視角析論宋人題壁詩〉,《東華漢學》第7期,2008年6月,頁25-66。
    龔鵬程:〈英雄與美人——晚明晚清文化景觀再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9卷第4期,1999年,頁63-76。
    司徒琳( Lynn A. Struve ):〈儒者的創傷——《餘生錄》的閱讀〉,《台灣師大歷史學報》39期,2008年6月,頁1-16。
    四、演講稿
    楊玉成:〈纂就散絲盈絡緯:王端淑《名媛詩緯》的文學視域〉,成大中文系主辦「中國文學系紀念蘇雪林教授暨創立五十週年學術研討會」,2006年11月12日。
    李惠儀:〈明清之際詩詞中的性別界限——男子的聲音,女性的語言〉演講稿,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07年6月14日。
    五、網站
    【清】惲珠:《國朝閨秀正始續集》(清道光十六年紅香館刻本)哈佛燕京圖書館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search/results-work.php(2008.12.1)
    龔鵬程:〈若有人兮山之阿〉,刊於聯合文學網站http://unitas.udngroup.com.tw/web_old/b/200008/storyb1-1.htm(2009.6.2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4151009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151009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0901.pdf93KbAdobe PDF2951檢視/開啟
    100902.pdf164KbAdobe PDF2990檢視/開啟
    100903.pdf180KbAdobe PDF21016檢視/開啟
    100904.pdf1264KbAdobe PDF21056檢視/開啟
    100905.pdf1351KbAdobe PDF22595檢視/開啟
    100906.pdf1365KbAdobe PDF21552檢視/開啟
    100907.pdf1314KbAdobe PDF22725檢視/開啟
    100908.pdf1360KbAdobe PDF21774檢視/開啟
    100909.pdf1433KbAdobe PDF21473檢視/開啟
    100910.pdf1255KbAdobe PDF21305檢視/開啟
    100911.pdf1426KbAdobe PDF22054檢視/開啟
    100912.pdf1460KbAdobe PDF22275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