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54504      Online Users : 58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7169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169


    Title: 漢賦中的「中心」與「四方」書寫及其文化意涵研究
    Authors: 陳婉儀
    Contributors: 高莉芬
    陳婉儀
    Keywords: 中心
    四方
    漢賦
    宇宙思維
    空間
    心靈圖式
    Date: 2008
    Issue Date: 2009-09-19 12:35:23 (UTC+8)
    Abstract: 在漢賦「中心」與「四方」之書寫中,賦家反覆鋪寫「中心」與對「四方」,除了賦文體本身的頌美功能外,實有遠古以來的原始思維在其中作用著,並經由長期的積澱而成為集體的記憶。此集體記憶在漢賦中反覆不斷作用,並在不同賦家的反覆運用之下,成為一種漢賦空間書寫的敘述程式,更影響漢代之後的賦家書寫空間的敘述模式。本研究中以漢賦為文本,並結合空間理論以及人類學、神話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以考察賦文書寫方式及其文化意涵。思考在漢賦書寫中關於「中心」與「四方」方位之敘述與中國方位文化的關係。

    而漢賦中的方位書寫,除人類空間意識的作用外,還有上古自先秦以來中國傳統方位觀念的傳承與漢代思想文化及其「天人合一」的特殊性在其中作用著。漢賦透過四方書寫建構一個苞括宇宙的空間世界,這個書寫的結構表現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展現,更是作者「心靈空間」的映照。作家對於空間的想像與誇飾,是因為受到感性思維所驅動的心靈空間圖式,該圖式也反映出人類對於空間世界的渴求與好奇。
    Reference: 一、古籍叢刊【按時代先後順序排列】
    洪興祖:《楚辭補註》(台北:大安書局,1995年)
    游國恩主編:《離騷纂義》(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漢)劉向集錄:《戰國策》(臺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1978年)
    〔漢〕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戰國策箋證(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謝浩範、朱迎平譯注:《管子》(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0年)
    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88年)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高誘注,楊家駱編:《淮南子》(《新編諸子集成》,台北:世界書局,1983年)
    〔漢〕司馬遷著、〔宋〕裴駰集解:《史記三家注(下)》(臺北:七略出版社,1991年)
    (日)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樂天出版社,1972年)
    〔漢〕董仲舒著:《春秋繁露》(湖南:岳麓出版社,1997年)
    孫希旦校注:《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6年)
    高明註譯:《大戴禮記》《大戴禮記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漢〕鄭玄注,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新校漢書集注》(臺北:鼎文書局,1997年)
    (清)王先謙:《漢書補注》(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
    (東漢)蔡邕:《月令章句》(藝文印書館,四部分類叢書集成績編影印清嘉慶三年金溪王氏刊本)
    〔魏〕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等正義:《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陳立校:《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費振剛等編:《全漢賦校注》(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
    何清谷撰:《三輔黃圖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臺北:新興書局,1950年)
    〔清〕陳元龍:《歷代賦彙》(江蘇:鳳凰出版社,2004年)
    〔清〕劉熙載著,龔鵬程撰述:《藝概》(臺北:金楓出版社,1998年)
    范文瀾:《文心雕龍注》(臺北:開明書店,1993年)
    黃霖編:《文心雕龍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1988年)               
    二、中文專著【按人名筆畫順序排列】
    王貴祥:《文化空間圖式與東西方建築》(臺北:田園城市文化,1998年)
    王青:《漢代的本土宗教與神話》(臺北:洪業文化出版社,1998年)
    朱曉海:《漢賦史略新證》(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曲德來:《漢賦綜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1993年)
    江曉原:《天學真原》(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年)
    牟宗三:《歷史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何新:《龍:神話與真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何新:《何新古經新解-宇宙之問:宇宙的起源》(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何沛雄:《漢魏六朝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
    何沛雄:《漢魏六朝賦家論略》(臺北:學生書局,1996年)
    何星亮:《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92年)
    何平立:《巡狩與封禪--封建政治的文化軌跡》(山東:齊魯書社,2003年)
    杜而未:《崑崙文化與不死觀念》(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
    李立:《漢墓神畫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李威熊:《董仲舒與西漢學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
    李炳海:《漢代文學的情理世界》(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李國豪主編:《中國土木建築史料彙編》(臺北:商務印書館,1992年)
    李豐楙、劉苑如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2年)。
    李豐楙:《神話的故鄉--山海經》(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8年)
    李零:《中國方術考》(修訂本)(東方出版社,2000年)
    李零:《中國方術續考》(東方出版社,2000年)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李漢三:《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學說》(臺北:鐘鼎文出版公司,1967年)
    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卷一)》(臺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
    李毓芳,劉慶柱:《漢長安城》(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巫鴻:《禮儀中的美術-巫鴻與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
    汪延:《先秦兩漢文化傳承述略》(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林富士:《漢代的巫者》(臺北:稻鄉出版社,1988年)
    邱宜文:《山海經的神話思維》(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
    范毓周主編:《中國古代思維模式與陰陽五行說探原》(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
    吳桂就:《方位觀念與中國文化》(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尚福進:《太陽崇拜與太陽神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姜書閣:《漢賦通義》(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
    姜波:《漢唐都城禮制建築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南京大學中文系主編:《辭賦文學論集》(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
    胡學常:《文學話語與權力話語──漢賦與兩漢政治》(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3151018
    9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101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5101801.pdf181KbAdobe PDF2839View/Open
    15101802.pdf129KbAdobe PDF2852View/Open
    15101803.pdf131KbAdobe PDF2848View/Open
    15101804.pdf162KbAdobe PDF2912View/Open
    15101805.pdf424KbAdobe PDF21849View/Open
    15101806.pdf644KbAdobe PDF22911View/Open
    15101807.pdf672KbAdobe PDF21608View/Open
    15101808.pdf541KbAdobe PDF21740View/Open
    15101809.pdf263KbAdobe PDF21029View/Open
    15101810.pdf280KbAdobe PDF2201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