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014/145046 (79%)
Visitors : 52067371      Online Users : 56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043


    Title: 從中共崛起論台灣應有的安全戰略
    Authors: 楊長政
    Yang,Chang Cheng
    Contributors: 朱新民
    楊長政
    Yang,Chang Cheng
    Keywords: 中共崛起
    戰略
    安全戰略
    綜合國力
    嚇阻戰略
    經濟互賴
    The Rise of China
    Strategy
    Safety strategy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Deterrent Strategy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Date: 2007
    Issue Date: 2009-09-18 20:35:44 (UTC+8)
    Abstract: 「中國崛起」是國際社會在討論中共1990年代以來的變化所使用的概念。影響臺灣國家安全的因素雖然很多,但中共政權始終是臺灣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中共崛起」後,伴隨其綜合國力的成長,及其擴張的戰略企圖,臺灣問題已經從以往民族情感的統一需求,提升為中共向外擴張的戰略需求,而造成臺灣在安全方面的更大挑戰。
    雖然世人對「中國崛起」是否成為威脅的看法分歧,現實主義者認為他是潛在的威脅,主張藉由赫阻等手段維持權力平衡;自由主義者認為讓中國接受國際機制規範,可降低與之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建構主義者認為與中國正面的互動會走向和平,但負面的互動會走向衝突;但就臺灣的安全而言,在中共不放棄以武力犯臺的原則下,中共的和平宣示、現實主義、自由主義、乃至建構主義對「中國崛起」的看法與主張,只能當作臺灣在策定國家安全戰略的分析與參考,畢竟中國是否為「和平崛起」需要經過諸多檢驗,臺海安全只能當作國際上對中共行為與和平宣示的驗證;就臺灣本身而言,我們必須堅信中共是我們最大的安全威脅來源。
    本文的論述主要從中共崛起的戰略意涵及中共對於未來的戰略企圖,從軍事、經濟、政治、文化層面,解構中共崛起後,臺灣安全威脅的變化,分析臺灣如何在「中共崛起」、「國際、區域」局勢更迭中,從國際、兩岸關係、臺灣內部的軍事、經濟、政治、文化層面,建立臺灣應有的認知共識,與具體的戰略思考。以選擇臺灣「避戰爭之兇、趨和平之吉」的最好方法。
    Many of the ideas of the rise of the PRC come from the new security concept, which was formulated by thinktank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unnity in the mid-1990s. Concerning unification, China is the single most threat to Taiwan’s survival. Spatial expansion, a result of rising China, is gathering momentum to impact Taiwan security.
    There are controversial arguments. Rationalist argues that China need to be contained through deterrence. Liberalist argues that in order to reduce potential conflict, China can be tampered through international norms. Constructionist argues that China could be bad or behaving boy. Regarding Taiwan security, these arguments are irrelevant to contemporary Taiwan security. As long as China not to exclude the possibility to use force in the unification, China is the single most threat against Taiwan.
    Regarding Rising China, this paper exams its implications and her strategic intentions. Finally, facing the threat this article tries to find the most feasible strategy in the regional/global environment with economic, political, military, cultural considerations.
    Reference: 中文部份
    專書:
    丁渝洲主編,民國93年。《臺灣安全戰略評估2003-2004》。臺北:遠景基金會。
    丁渝洲主編,民國94年。《臺灣安全戰略評估2004-2005》。臺北:遠景基金會。
    丁渝洲主編,民國95年。《臺灣安全戰略評估2005-2006》。臺北:遠景基金會。
    丁樹範主編,2002年。《胡錦濤時代的挑戰》。臺北市:新新聞文化。
    王久榮、孫快吉,1997年。《登陸作戰地區常規導彈火力突擊行動初探》。北京: 國防大學出版社。
    王炳林,2001年。《文化方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國國民黨大陸工作會,民國65年。《天安門抗暴事件真相》。臺北:中國國民黨。
    石之瑜、黃競娟,2001年《當代政治學的新範疇:文化、性別、民族》。臺北:翰蘆圖書。
    石之瑜,1995年。《後現代的國家認同》。臺北:世界書局。
    包宗和、吳玉山,民國89年。《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出版社。
    巨克毅主編,民國94年《臺海安全的戰略新情勢》。臺北:鼎茂圖書。
    任克敏,民國91年。《中國大陸經改理論與兩岸關係》。臺北:高立出版社。
    朱新民主編,民93年。《2003年胡溫體制-權力與政策總體檢》。臺北:遠景基金會。
    朱新民主編,民93年。《中國大陸城市基層民主研究》。臺北:遠景基金會。
    朱新民主編,民94年。《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臺北:遠景基金會。
    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1994年。《兩岸關係白皮書》。臺北: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
    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1994年。《臺海兩岸關係說明書》(臺北: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
    李英明,2001年。《全球化時代下的臺灣和兩岸關係》。臺北:生智文化事業。
    阮銘,2004年。《兩個臺灣的命運:認同TAIWANvs.認同CHINA》。臺北:玉山社。
    宋國城,民國85年。《中國跨世紀綜合國力》。臺北:臺灣學生出版社。
    宋鎮照,民國93年。《臺灣與亞太之政治經濟:秩序、定位、挑戰與出路》。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林中斌,民國88年。《人民解放軍之武力投射-核霸與點穴戰》。臺北:學生書局出版社。
    苗豐強,2003年。《棋局雙贏》。臺北:天下雜誌。
    吳安家,民國93年。《中共意識形態的變遷與持續-1949—2003年》。臺北:國史館。
    吳士余主編,2001年。《大眾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吳玉山,民國86年。《抗衡或扈從— 兩岸關係新詮釋》。臺北:正中書局。
    金羽主編,1992年。《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研究》。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邵宗海,民國93年。《兩岸協商與談判》。臺北:新文京開發。
    軍事科學院編著,1987年。《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袁鶴齡主編,民國92年。《國家發展的理論與實務-臺灣案例研究》。臺北:高立出版有限公司。
    海平、運平、璟濤編著,1998年。《各國綜合國力排行榜》。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馬英九,民國81年。《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耿慶武,2001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臺北:聯經出版社。
    孫健,1980年。《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經濟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
    國家安全會議,民國95年。《2006年國家安全報告》。臺北:總統府。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篡委員會,民國93年。《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北印廠。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篡委員會,民國91年。《中華民國91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北印廠。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民國95年。《中共十屆「全國政協」、「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評析專輯》。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編譯,民國93年。《美國國防部2004年中共軍力報告》。臺北:國防部。
    陳明通,2005年。《民主化臺灣新國家安全觀》。臺北:先覺出版社。
    陳博志,2004年。《臺灣經濟戰略-從虎尾到全球化》。臺北:時報文化。
    陳重成、舒中興,民國93 年。《崛起與蛻變中的中國-入世後的機遇與挑戰》。臺北:遠景基金會。
    陳福成,1995年。《防衛大臺灣-臺海安全與三軍戰略大佈局》。臺北市,金臺灣出版社。
    陳儔美主編,民國91年。《新世紀的中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
    陳玉明、武建忠主編,2005年。《從「十一五」核心問題看中國未來走向-中國國策報告》。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黃俊傑,民國89年。《戰後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臺北:正中書局。
    張光,1995年。《中國的外交政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張鎮邦,民國85年。《鄧小平思想研究》。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張良,2001年。《中國「六四」真相下册》。香港:明鏡出版社。
    張亞中,民國93年《反六一0八軍購萬言書》。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張曉霞,2000年。《中國高層智囊修訂版》。北京:京華出版社。
    張文木,2000年。《中國新世紀安全戰略》。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傅慰孤,民國95年。《高維戰略:看臺澎防衛作戰新思維》。臺北:全球防衛雜誌社。
    楊得志主編,1992年。《中國軍事大辭典》。海口:海南出版社。
    楊志恆等著,1995年。《臺灣的國防安全》。臺北市,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楊開煌、王誠、羅懷家編著,民國91年。《中國大陸研究概論》。臺北:空中大學。
    鄭永年,2002年。《江澤民的遺產-在守成和改革之間》。New Jersey:八方文化企業。
    劉慶元,民國92年。《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臺北:揚智文化。
    盧建榮,1999年。《分裂的國族認同》。臺北:麥田出版社。
    韓文甫,民國82年。《鄧小平傳-治國篇》。臺北:時報文化。
    蘇進強編著,1996年。《國軍兵力結構與臺海安全》。臺北市,業強出版社。
    蘇起、鄭安國主編,2002年。《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臺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羅曉南著,張亞中、李英明主編,1997年。《當代中國文化轉型與認同》。臺北:生智文化事業。
    羅慶生、許競任著,2004年。《國家安全概論》。臺北:全華出版社。
    譯著:
    Anthony Giddens (紀登斯)著,李惠斌、楊雪東譯,2000年。《超越左與右-激進政治的未來》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Carolyn W Pumphrey(凱洛琳.龐芙瑞)編,郭佳琪、余佳玲等譯,民國92年。《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社。
    Daniel Burstein Arne deKeijzer著,應 小端、 黃秀 媛 譯,1999年。《 巨龍 :中 國對 全球 政商 經濟 的影 響》。臺北 :天下文化。
    David Held.Anthony McGrew. David Goldblatt.Jonathan Perraton等著,沈宗瑞、高少凡、許湘濤、陳淑玲等譯,民國93年。《全球化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臺北:韋伯文化。
    George S.Patton,Jr.著,黃文範譯,民國95年《巴頓戰誌》。臺北:國防部部辦室。
    Michael E Brown(麥可・布朗)等著,李育慈、黃俊彥譯,民國91年。《中共崛起》。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Sam C.Sarkesian(山姆・薩克宣)等著,郭家琪、林宜瑄、李延輝譯,民國94年。《美國國家安全》。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Stephen J.Flanagan、Michael E.Marti(佛蘭納根、馬蹄)著,方淑惠、余家玲譯,民國94年。《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Wayne Bert(維尼・伯特),林芳燕譯,民國94年。《熟者勝出-美國與中國在東南亞之爭》。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William Overholt著,湯麗 明、鄭正鈐 譯,1999年。《 中國威 脅: 一旦 中國覺 醒,天下 震 動》。臺北:生 智 文 化。
    專書論文:
    王高成,民94年。〈臺灣總統大選與臺海安全-一個政治層面的分析〉,巨克毅主編《臺海安全的戰略新情勢》。臺北:鼎茂圖書。
    朱新民、陳銘顯,民國93年。〈中國大陸城市基層民主的特殊性與重要性〉,朱新民主編《中國大陸城市基層民主研究》。臺北:遠景基金會。
    江宜樺,2001年。〈新國家運動下的臺灣認同〉,林佳龍主編,《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臺北:新自然主義。
    吳乃德,1998年。〈國家認同和民主鞏固:衝突、共生與解決〉,游盈隆主編,《民主鞏固或崩潰:臺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臺北:月旦出版社。
    華而誠,民國93年。〈新領導層下的中國經濟〉,朱新民主編,《2003年胡溫體制-權力與政策總體檢》。臺北:遠景基金會。
    陳德昇,民國94年。〈溫室效應:宏觀調控政策運作與影響〉,朱新民主編,《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臺北:遠景基金會。
    廖舜右,民國94年。〈臺灣的FTA戰略〉,廖舜右主編,《2004年APEC議題論叢》。臺北:中華臺北亞太經合會研究中心-臺灣經濟研究院。
    楊念祖,2001年。〈中共海軍現代化兵力建設對臺海安全的影響〉,廖文中主編,《中共軍事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劉復國,民國89年,〈亞太安全合作機制發展與臺灣參與區域合作的省思〉,徐遵慈、劉復國主編《我國參與亞太區域合作策略之研究》。臺北,政大國研中心。
    賴昱安,民國94年〈和平崛起:大國外交與睦鄰戰略〉,朱新民主編,《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臺北: 遠景基金會。
    蘇紫雲,民國93年。〈胡溫體制下中共國家安全政策與軍事戰略〉,朱新民主編,《2003年胡溫體制-權力與政策總體檢》。臺北:遠景基金會。
    期刊論文:
    丁樹範,民國88年11月。〈中共對美國「戰區飛彈防衛計畫」的態度〉,《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11期,頁3。
    丁樹範,民國95年3月。〈2006 QDR與美中安全關係〉,《戰略安全研究》,第11期,頁7。
    丁樹範,民國89年3月。〈中國大陸國防工業及其軍事力量的意涵〉,《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3期,頁4。
    文馨,1995年8月。〈對中國威脅論之研析〉,《中共研究》,第29卷第8期,頁67-76。
    王榮川,〈論國家安全與軟國力-我國政治安全探微〉《國防雜誌》,第21卷第3期,民國95年3月,頁74。
    田俊儒,2003年8月。〈中共導彈對臺海危機之探討〉,《國防雜誌》,第18卷第2期,頁67。
    石之瑜,民國90年6月。〈書評論文:中共政治改革文本的蟄伏與展開〉,《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6期,頁54。
    安德魯.史考貝爾,2003/04年冬季。〈二十一世紀中國對臺灣的軍事威脅:「威懾」或是「奪取」〉《國防政策評論》,第4卷第2期,頁19。
    朱新民、譚偉恩,2005年1月。〈中國改革開放之政策評析:經濟、政治的改革與外交政策的調整及挑戰〉,《東亞研究》第36卷第1期,頁11。
    朱啟,1995年。〈對鄧小平同志戰爭與和平思想的幾點理解和認識〉,《國防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頁16。
    伍俊斌,2005年10月。〈當代中國政治文明建設的戰略重點〉,《東疆學刊》,第22卷第4期,頁87-88。
    李酉潭,民國93年7、8月。〈民主化與臺海和平之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4期,頁15。
    李和,民國93年12月。〈中國大陸的改革路徑與意涵〉,《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4期,頁4。
    李際均,1999年。〈新軍事革命與戰略思維的變革〉,《國防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頁20。
    林長盛、牛銘實,民國92年11、12月。〈論中共嚇阻美軍介入臺海衝突的軍事準備及其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6 期,頁60。
    房玉宇,2005年11月。〈中國和平崛起發展戰略研究〉,《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第28卷第6期,頁17-18。
    周玉山,民國90年3月。〈兩次天安門事件〉《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3期,頁65。
    周儀、周賀東,2006年4月。〈中國傳統文化與21世紀世界文化的格局〉,《廣西大學學報》,第28卷第2期,頁88-89。
    吳衛,2005年7月。〈中共軍事戰略思維轉變之研究〉《國防雜誌》,第二十卷第七期,頁68。
    吳仲鋼,2006年3月。〈建國後中國國家安全觀的變化與發展〉,《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3卷第2期,頁47-52。
    吳乃德,2005年12月。〈麵包與愛情-初探臺灣民族認同的變動〉,《臺灣政治學刊》,第9卷第2期頁5-39。
    洪鐮德,2002年8月。〈全球化下的認同問題〉《哲學與文化》,第29卷第8期,頁694。
    洪奇昌、黃國政,2001年。〈由經發會的共識(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展望臺灣經濟安全〉,《國防政策評論》,第1卷第4期,頁123。
    胡敏遠,2001年3月。〈論有效嚇阻〉,《國防雜誌》,第16卷第3期,頁2。
    威廉.柯恩,2003年秋季。〈民主化與區域安全〉《國防政策評論》,第4卷第1期,頁13。
    姚宏毅,民國94年11月1日。〈危機與武力使用:1995-1996年臺海危機的再省思〉《國防雜誌》,第20卷第11期,頁13。
    施正鋒,2004年3月。〈臺灣人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臺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1期,頁185-192。
    徐小鳳,2003年。〈三個代表與政治改革中的兩個問題〉,《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二期,頁12。
    徐永明、蔡佳泓、黃綉庭,2005年3月。〈公民投票-臺灣國家認同的新動力〉,《臺灣民主季刊》,第2卷第1期,頁51-74。
    夏立夫‧蘇哈(Sharif Shuja),2004年。〈中國的經濟改革可能如何改變其未來〉,《國防政策評論》,第4卷第4期,頁120。
    門洪華,2006年2月。〈中國國際戰略思想的創新〉,《外交評論》,第87期,頁28。
    耿武慶,2001年10月11日。〈一個中國兩難的雙贏解決方案〉《遠景季刊》,第二卷第四期,頁124。
    耿慶武,民國89年8月。〈中國大陸的區域經濟發展〉,《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8期,頁49。
    許志嘉,2004年7月。〈中共對臺軍事策略與效果〉《東亞研究》,第35卷第2期,頁82
    2004年3月。〈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新機制探討〉《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Vo1.9,頁7-8。
    陳文賢,1997年6月。〈美國與中共戰略互動下的臺灣安全-1970年代以來的觀察〉,《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6期,頁1-14。
    陳添枝,2003 年。〈全球化與兩岸經濟關係〉《經濟論文叢刊》,第31卷第3期,頁342。
    陳子平,民國95年6月。〈美2006年「中國軍力報告」研析-中國軍力擴張與威脅〉,《戰略安全研析》,第14期,頁17。
    陳重成、唐欣偉,2005年10月。〈中國大陸崛起對當前國際體系的衝擊〉,《遠景季刊》,第6卷第4期,頁103。
    郭臨伍, 2001年1月。〈信心建立措施與臺海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頁84-105。
    復豐誠,民國88年9月。〈中共建政五十年來的經濟發展〉,《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9期,頁30-33。
    程富陽,2005年5月。〈中共當前軍事戰略對臺海之影響〉《國防雜誌》,第20卷第5期,頁59。
    童振源,2003年7月15日。〈兩岸經濟整合與臺灣的國家安全顧慮〉《遠景季刊》,第4卷第3期,頁42。
    童振源,2000年3月〈臺灣與中國經貿關係-經濟與安全的交易〉《遠景季刊》第1卷第2期,頁58-79。
    馮子紅、王紅,2006年。〈世界石油安全走勢與我國的能源安全問題〉《理論探索》2006年第4期,頁95。
    葉國俊,2005年。〈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是臺灣免於經濟邊緣化的唯一選擇?一項總體經濟賽局模擬初評〉《經濟論文叢刊》,第33卷第4期,頁230。
    梅林,1997年11月15日。〈中共軍隊研練新戰法研析〉,《中共研究》,第31卷第11期,頁50。
    曾復生,2000年秋天。〈臺灣海峽潛在的軍事危機根源〉《國防政策評論》,第1卷第1期,頁186。
    楊念祖,民國88年10月。〈中共軍事戰略的演進與未來發展〉,《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頁83。
    楊念祖,1995年12月。〈臺海安全與中共武力威脅〉,《理論與政策》,84年冬季號,頁12-255。
    楊志恆,民國88年10月。〈中共外交的策略與原則〉,《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頁29。
    楊仕樂,2004年7月。〈中國威脅?經濟互賴與中國大陸的武力使用〉《東亞研究》,第35卷第2期,頁112。
    楊泰順,1995年9月。〈憲政困局與國家認同形似獨立的兩個糾結議題〉,《臺灣民主季刊》,第2卷第3期,頁1-31。
    張云箏,2005年11月。〈論中國文化安全問題的主要矛盾〉《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6期,頁130。
    張亞中,民國92年11、12月。〈論兩岸治理〉《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6期,頁30。
    張亞中,2002年4月10日。〈中共的強權之路: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挑戰〉,《遠景季刊》,第3卷第2期,頁2。
    張亞中,2002年1月10日。〈全球化的臺灣安全:大戰略的思維〉,《遠景季刊》,第3卷第1期,頁28。
    劉躍進,2000年。〈當前國際情勢下的國家安全問題〉《中國政治》,2000年第4期,頁26。
    劉震,2002年2月1日。〈臺海兩岸軍備競賽與臺灣的國防安全〉《海峽評論》,第134期,頁9。
    劉復國,民國88年2月。〈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頁21-23。
    劉昌明,2005年。〈國家安全模式的轉型趨向-一種全球化視角的理論分析〉,《山東學學報》,2005年第3期,頁149-150。
    廖文中,民國88年10月。〈中共軍隊建設對區域安全的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頁69。
    蔡振新,民國93年9月。〈就海洋戰略觀點論中共遠洋海軍未來之發展〉《國防雜誌》, 第19卷第9期,頁40。
    蔡裕明,2001年7月。〈中共軍事思想的調整與發展〉《國防雜誌》第17卷第1期,頁79。
    鄭兵,2000年7月。〈新世紀核武器及其發展〉,《兵器知識》,2000年7月號,頁14-16。
    龍飛,民國86年12月。〈評析中共政治體制改革之趨向〉,《中共研究》,第31卷第12期,頁24。
    應紹基,2003年6月。〈中共導航定位衛星系統〉《國防雜誌》,第18卷第12期,頁23。
    閻學通,2004年。〈武力遏制臺獨法理獨立的利弊分析〉,《戰略與管理》,第3期,頁1-5。
    嚴建發,2001年。〈經濟安全與中國政策〉,《國防政策評論》,第1卷第4期,頁116。
    學位論文:
    葉定國,93年6月。《論臺灣的國家安全-一個國際關係建構主義觀點的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研討會論文:
    金田秀昭,民國95年10月。〈中共從陸地到海上的全球擴張〉《國防大學:95年下半年國際學者邀訪講座》,龍潭:國防大學,頁88。
    報紙:
    1993年12月12 日。〈兩國兩治,和平共存-臺灣人民對臺灣與中國關係的基本主張〉《自立晚報》,版A14。
    民國85年1月10日。〈堅持『人民戰爭』戰略思想〉」,《聯合報》,版A7。
    民國85年1月23日。〈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確立國防戰略基本方針〉《中國時報》,版A6。
    民國88年1月3日。〈中共軍力與戰略展望〉《中國時報》,版A14。
    民國88年10月23日。〈江澤民-本世紀中葉-最終解決臺灣問題〉《聯合報》,版A13。
    民國90年3月18日。〈執政一年陳總統的名調跌到四成谷底〉《聯合報》,版A2。
    2002年3 月19日。楊民青、王仲春、李偉、胡學兵、蔣正明,〈五角大廈別搞核訛詐〉《中國國防報》版6。
    民國93年7月9日。〈美國家安全顧問萊斯訪問北京〉《中國時報》,版A13。
    民國95年4月27日。〈大前研一發表「創新:臺灣置身關鍵」演講〉《聯合報》,版A10。
    民國95年5月26日。〈總統及執政黨的民眾滿意度分別只有17及18%〉《聯合報》,版A6。
    民國95年9月21日。〈重估中國崛起〉,《聯合報》,版A13。
    民國95年10月27日。〈歐洲商會:臺灣已完全喪失競爭力〉《聯合報》,版A4。
    民國95年11月2日。洪奇昌,〈東協強化、WTO弱化、臺灣邊緣化〉,《聯合報》版A15。
    王叔義,民國93年7月13 日。〈美『中』臺互動九十三年底前仍在盤整〉,《中國時報》,版A13。
    朱成虎,2000年2月28日。〈維護一個中國原則是臺海和平的基石,「臺獨」分裂祖國勢必挑起戰爭〉,《解放軍報》,版A6。
    江澤民,1997年9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中的報告〉,《人民日報》,版A1。
    高有智,民國94年2月20日。〈臺海安全列為美日共同的戰略目標〉《中國時報》,版A4。
    龍應臺,民國95年1月26日。〈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給胡錦濤先生公開信〉《中 國時報》,版A9。
    謝文卿,民國 94年3月14日。〈反分裂法看美日中三邊關係〉《中央日報》,版A9
    網際網路:
    〈2000年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http://www.gwytb.gov.cn:82/bps/bps_yzyz.htm#2>。
    2001年3月18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人民網》,
    <http://past.people.com.cn/BIG5/shizheng/16/20010318/419582.html>。
    2001年8月26日。〈經發會總結報告〉, <http://www.mac.gov.tw/big5/ mlpolicy
    /mp9112/mp0.5htm>。
    2004年2月19日。〈新華社:鄧小平關於一國兩制的談話〉《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2/19content-1322466.htn.>。
    2004年4月24日。〈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於海南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典禮演講內容〉。《戰略觀察第四期,中國國際戰略研究網》,<http://www.chinaiiss. org/observe/iiss004/asp/display.asp?id=97>。
    2004年12月27日。〈中共2004年國防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 com/mil /2004-12/27/content_2384731.htm>。
    〈94年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報告〉,《經濟部統計處》,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四月至六月調查,<http://2k3dmz2.moea.gov.tw/GNWEB/news/hot_ html/
    NEWinv94.htm >。
    民國94年3月26日。〈北京人士透露反分裂法禁對臺動用核武〉,《中央社線上新聞》, <www:/cdn.com. tw/daily/940326gl.htm./2005/03/26/text/ >。
    2005年4月21日。〈 2004年中國農村貧困狀況監測公報〉,《中共國家統計局》, <http://www.peacehall.com/news/gb/pubvp/2003/07/200307021806.shtm1>。
    2005年7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 <http://www.gov.cn/test/
    2005-07/26/content_17363.htm>。
    2005年9月2日。〈中國軍控、裁軍與防擴散努力白皮書發佈〉《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5-09/02/content_3431290.htm>。 
    2005年10月19日。〈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http://www.gov.cn/zwgk/2005-10/19/content_79539.htm >。
    〈2006年國家安全報告〉,《總統府》,<http://www.president.gov.te/download/
    download.html.>。
    〈95年製造業國內投資實況調查報告〉,《經濟部統計處》,<http://2k3dmz2.moea.
    gov.tw/GNWEB/news/hot-html/95inv.htm>。
    民國95年1月1日。〈陳總統元旦祝詞〉《總統府網站》, <http://www.mac.gov.
    tw/big5/mlpolicy/refer95/1.htm>。
    民國95年1月1日。〈中華民國95年開國紀念典禮暨元旦團拜總統祝詞〉《總統府新聞》, <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 hph4? Rid =11443>。
    2006年1月25日。〈1994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第六條執行協定〉《貿易發展委員會》, <http://www.cnfi.org.tw/wto/all-module26.php?id=type=s>。
    2006年2月5日。《苦勞報導》, <http://www.coolloud.org.tw/news/ database/
    interface/detailstander.asp?ID=109574>。
    2006年2月28日。《中共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
    qgndtjgb/t20060227_402307796.htm>。
    2006年2月28日。〈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共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060227_402307796
    .htm >。
    2006年3月16日。《新華社北京報導》, <http://www.gov.cn/>。
    2006年3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1個5年規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big5.gov.cn/gate/big5/www.
    gov.cn/ziz1/2006-03/16content-228841.htm>。
    2006年3月18日。〈着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共國務院辦公廳》,
    < http//www.gov.cn>。
    2006年4月24日。〈政府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作為在2006年元月已從「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改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東森新聞報》,<http://tw.
    news.yahoo.com/060424/195/32d7i.html>。
    2006年5月2日。〈2005年臺灣國民平均所得已遠落在南韓之後〉,《奇摩新聞網》,<http://tw.news.yahoo.com/060502/46/337ec.html>。
    2006年8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各國建立外交關係統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
    ziliao/2193/t9650.htm>。
    2006年8月24日。〈中國的外交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big5.
    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wjdt/wjzc/t24782.htm>。
    民國95年9月。〈民眾對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的看法折線圖〉,《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 <http://www.mac.gov.tw/>。
    民國95年9月。〈民眾對大陸當局提出「一國兩制」模式解決兩岸問題的看法〉, 《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民國95年9月6日。〈施明德倒扁及總統出訪帛琉後民意調查〉《TVBS民調中心》,<http://www.tvbs.com.tw/news/poll_center/index.html?dd=2006/10/13
    %2010:30:27>。
    2006年09月12日。〈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指南〉《瞭望》,<http://culture.people.
    com.cn/BIG5/22226/71018/71023/4808447.html>。
    2006年09月13日。〈確定我國“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六大重點〉,《新華社》,
    <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22226/71018/71020/4813970.html 19:38>。
    2006年3月15日。〈臺海兩岸及我國對外關係民調發表及座談〉《國策研究院》, <http://www.inpr.org.tw/history/agenda.htm?id=597>。
    民國95年6月10日。〈興揚不興 專訪林中斌先生解析最新臺美關係〉,《軍事焦點評論》第262期,< http://www.diic.com.tw/comment/9506/950610.
    htm >。
    〈一邊一國〉,《維基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0% E9%82%8A%E4%B8%80%E5%9C%8B>。
    〈一個中國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2
    -11/14/content_630040.htm>。
    中華民國經濟部國貿局,《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國名次表》<http://cus93.trade.gov.
    tw/fsci>。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各國建立外交關係統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2193/19650.htm>。
    中共2005年統計年鑑,<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5/indexch.htm>。
    中共1978、1988、1998、2005年統計公報,<http://www.stats.gov.cn/tjgb/>。
    〈中共從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WTO是的會員〉,《WTO網站》,<http://203.84.199.31/language/translatedPage?lp=en_zt&.intl=tw&tt=url&text=http%3a%2f%2fwww.wto.org%2fenglish%2fthewto_e%2fcountries_e%2fchina_e.htm.>。
    〈中共不承諾對臺放棄使用武力〉《國策研究院兩岸大事紀要》, <http://www.tp.
    org.tw/big5/links/chronicle.htm>。
    〈中共商務部規劃財務司〉,<http://gcs.wofcom.gov.cn/tongji2005.shtml>。
    行政院陸委會,《兩岸大事紀要》,<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 cschrono
    /scmap.htm>。
    〈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http://big5. 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2-11/15/content_630908.htm>。
    〈臺灣地區人民進入大陸地區及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統計〉《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世界銀行國別夥伴戰略報告〉,<http://www.worldbank.org.cn/Chinese/ Overview/ overview_cas.htm>。
    呂達,1976年5月31日。〈一個加快復辟資本主義的「條例」-批判鄧小平授意炮製的關於加快工業發展的若干問題〉,《人民日報》,ttp://www. ngensis.com/mad-ref/madref11.htm>。
    何明國,2006年11月01日。〈國親聯手 軍購案62度封殺〉《聯合新聞網》,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031/2/5xi7.html >。
    〈兩岸經濟統計月報〉,《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http://www.mac.gov.tw/big5/
    rpir/sumain.htm>。
    〈我國2002年1月1日成為WTO第144個會員〉。《經濟部WTO入口網》, <http://cwto.trade.gov.tw/kmDoit.asp?CAT311&CtNode=655>。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南開覺悟網》,<.http://jw.nankai.edu.cn/focus/zz/
    hpgcwxjbyz shtm>。
    〈東風31型導彈的發展和分析測試〉, <http://www.fac.org/nuke/guide/china/ icbm/df-31.htm>。
    周寶跟,2001年10月29日。〈911對國際軍備控制的影響〉,《聯合早報》,
    <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us/pagesl/attack291001e.html>。
    林琬緋,2006年4月19日。〈布胡會前夕阿扁開出「兩岸統一五條件」〉,《聯合早報》,<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taiwan/pages10
    /Taiwan 060419a.html>。
    〈美國會研究報告指出中共成立資訊戰專賣單位〉,《中國時報》,<tp:http://www.
    chinatimes.com.tw/news/papers/online/china/c89b2250.htm.>。
    馬克,2006年3月30日。〈中國改革重心已經發生變化〉,《中華歐亞基金會》, <http://www.fics.org.tw/issues/ChinaStudies/issueDetail.php?issueid=50>。
    〈特殊兩國論〉,《維基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9%
    E5%9C%8B%E8%AB%96>。
    〈陳水扁總統施政白皮書〉,《總統府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1-
    president/subject-04b.html>。
    黃巧億,〈具體獎勵將轉向「十一五計畫」明年上路〉《臺灣區電機電子同業公會兩岸視窗》<//www.teema.org.tw/publish/moreinfo.asp? autono
    =2749>。
    曹剛川,2006年08月1日。〈慶八一建軍:絕不容忍臺獨〉,《聯合新聞網》,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0731/2/1h68.html>。
    溫家寶,2003年12月11日。〈把目光投向中國〉《戰略觀察第四期,中國國際 戰略研究網》,<http://www.chinaiiss.org/observe/iiss004/asp/display. asp?
    id=93>。
    溫家寶,2005年10月8日。〈國務院公告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建議的說明〉,《國務院》,<http://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05/content_121428.htm>。
    溫家寶,200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報告〉,《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專題》,<http://www. gov.cn/ztzl/2006-03/15/content_227782.htm >。
    葉素萍,2002年3月1日。〈中國若動武 第一擊命令由國防部長負責〉,《東森新聞報》, <http://www.ettoday.com/2002/03/01/703-1269490.htm>。
    張維為,2002年7月27日。〈關於兩岸問題的一些戰略性思考〉《中國網,網上中國,》<http://big5.china.com.cn/>。
    趙緒生,〈正確理解“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56/64160
    /4526953.html.>。
    裴幸謙,2004年9月10日。〈中共執政能力建設觀察〉,《歐亞研究通訊》, <http://
    www.fics.org.tw/issues/docDetail.php?doc_id=317&issue_id=27> 。
    謝 林,2006年11月2日。〈臺灣和中國放輕鬆點 兩岸非零和遊戲〉,《中央通訊社》,<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102/5/606g.
    html>。
    中共文獻
    1972年,《馬克斯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1984年。《周恩來選集》第二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1991年。《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2版。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1993年。《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7年。《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江澤民: 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問題〉。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7年。《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李鵬:要為深化改革和發展經濟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7年。《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劉華清:加強新形勢下的軍隊管理工作〉。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7年。《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江澤民:宣傳思想戰線的主要任務〉。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9年。《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江澤民:努力開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9.年。《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江澤民: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幹部隊伍〉。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9年。《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2000年。《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江澤民:關於一九九九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2001年。《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胡錦濤: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努力奮鬥〉。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2001年。《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江澤民:在全國技術創新大會上講話〉。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外文部份:
    專書
    Chen, Feng. 1995. Economic Transilion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in Post-Mao China: Ideology and Reform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John J.Mearsheimer, 2001.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

    J.C.Wylie Military Strategy,1967.A General Theory of Power Control.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Keohane,Robert.,and Nye,Joseph S, 1989.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Boston:Brown little.
    Phil Williams. 1987. Nuclear Deterrence”. contemporaryStrategy.New York: cloria Tso.
    Rthur F. Lykke, Jr. (ed.), Military Strategy, 2000. Theory and ApplicationCarlisle Barracks, Pennsylvania: U.S. Army War College, 1993, quoted in David M. Finkelstein, China`s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Alexandria, Virginia: The CAN Corporation.
    Ross Poole, 1999.Nation and Identity..New York:Routledge.
    Zahmay,M.Khalizad,Abram,N.Shulsky,Daniel,L.Btman,Roger,Cliff,David,T.Orletsky,David Shlapar,Ashley J.Tellis, 1999.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Strategic and Military Implications. RAND.
    期刊
    David sharnbaugh, 1999. The China Quarterly,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at50:Refom at Last.No.159, p.661.
    Gilboy, George J. 2004. Foreign Affairs, “The Myth Behind China’s Miracle,”, Vol.83, No.4(), pp. 33~40.
    Harlan Jencks,June,1984, The China Quarterly,"People`s War under Modern Conditions: Wishful Thinking, Nationa Suicide,or Effective Deterrent?” No.98,p.310.
    Kerry Dumbaugh, 2003 April 28,"China-US Relations: Current Issues for the 108th Congress, "Report for Congress,P8.
    M.Shuja, 1998. Contemporary Review China in Search of a Dominant Role, ,Vol.273,No1593, p.169
    W,Bowman Cutter,Joan Spero,and Laura D Andrea Tyson, 2000 .“New World,New Deal:A Democratic Approach to Globalization,”Foreign Affairs Vol79,No2, pp,80-98.
    英文網際網路:
    Zakang Sa,Some Thoughts on Non-Proliferation,speech made at 7th CarnegieInternational Non-Proliferation Conference,January 11-12.1999.in Washington D.C,in<http//www.ceip.org>.
    Liu, Henry C K. “The Struggle for Harmony, Part 2: Imagined danger,” Asia Times.
    <http://www.atimes.com/atimes/China/EF14Ad02.html>.。
    China Nuclear Forces Guide.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wmd/ world/ china/
    index.html>。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n Report,September30,
    2001,p.12, <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qdr2001.pdf.>。
    National Intelrigence Council,Mapping the Global Future,2004,p.13, <http://www.
    foia.cia.gov/2020/2020.pdf>。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4922006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2200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0601.pdf70KbAdobe PDF21061View/Open
    200602.pdf75KbAdobe PDF21017View/Open
    200603.pdf75KbAdobe PDF21063View/Open
    200604.pdf107KbAdobe PDF21153View/Open
    200605.pdf293KbAdobe PDF21418View/Open
    200606.pdf385KbAdobe PDF22268View/Open
    200607.pdf530KbAdobe PDF22374View/Open
    200608.pdf380KbAdobe PDF23008View/Open
    200609.pdf472KbAdobe PDF23908View/Open
    200610.pdf269KbAdobe PDF21442View/Open
    200611.pdf244KbAdobe PDF2199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