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396/145431 (79%)
Visitors : 53064970      Online Users : 104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商學院 > 企業管理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6553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553


    Title: 台灣IC設計業產業分析--產業矩陣分析法之應用
    Authors: 白一平
    Contributors: 司徒達賢
    白一平
    Keywords: 產業分析
    策略矩陣
    產業矩陣
    IC設計
    策略
    競爭優勢
    產業結構
    Date: 2002
    Issue Date: 2009-09-18 18:50:37 (UTC+8)
    Abstract: 本研究藉由一個新的產業分析架構—「產業矩陣」,來分析IC設計產業,目的在於探討產業環境之趨勢、特性與策略之間的關聯,希望深入了解台灣IC設計產業過去到現在的消長變化,並且為後續欲運用產業矩陣作為產業分析架構的研究者提供參考。
    分析研究的結果主要有以下幾點發現:
    一、產業競爭優勢隨時間推移而有所轉變
    產業隨著時間推移,會呈現不同的面貌與特性,產業結構也會有所改變,因此產業的競爭優勢也會不斷的改變。從早期以技術層次較低的價值單元切入產業,到後來設計、製造分立後專業代工與設計的蓬勃發展,再一直演變到現階段,IC設計的價值單元漸趨複雜,廠商所從事的價值活動也越來越多元,整個產業的重心不斷的改變,每一個價值單元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都有不同的面貌。
    二、產業垂直分工體系
    台灣IC產業最大的特色,即在於產業垂直分工的體系。相較於其他國家以IDM為主的經營型態,台灣IC產業分工細密,產業價值鏈中每個價值單元均有專業的業者來從事服務,與IDM相較,在經營上比較有彈性,而各個價值活動間的介面問題,也由於台灣產業體系完整且廠商眾多而得到解決。
    三、廠商的轉型
    隨著產業的發展、環境的變化,許多廠商會在某些時點改變原本的經營型態,最具代表性的即是聯電由IDM轉型為專業晶圓代工,以及矽統由設計業者轉型為IDM。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1.司徒達賢(2001),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知勝文化
    2. 司徒達賢(2001),策略管理案例解析:觀念與實例,知勝文化
    3. 小宮隆太郎、奧野正寬、鈴村興太郎(1986),台灣經濟研究所譯,日本的產業政策,台灣經濟研究所
    4. 矽導新勢力,大椽股份有限公司
    5. IC設計—如何靠智慧賺錢,天下雜誌,1997.12,p.152~156
    6. IC通路商戰略大全,元件科技特刊系列(2),陸克文化
    7. 兩岸IC設計產業競爭指南,元件科技特刊系列(4),陸克文化
    8. 吳思華(1994),產業政策與科技政策論文集—台灣經濟研究叢書之41,台灣經濟研究院
    9. 李雅明(1999),半導體的故事,新新聞出版社
    10. 李輝鈞(2000),台灣積體電路競爭優勢及創新政策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翁良杰(1997),開發中國家新興產業的發展歷程:台灣資訊半導體產業分析(自1960至1990),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資訊電子產業—世代交替,產業變革帶來新商機,能力雜誌,1999.12,p.39~45
    13. 游朝成(2000),全球IC產業創新政策比較分析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陳梧桐、王興毅(1998),兩岸IC工業合作可行性,IT IS
    15. 陳聰敏(1999),IC設計新產品開發問題解決之系統性作法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彭康麟(1998),半導體業策略群組與其策略聯盟動機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林含笑(1996),EDA產業轉型,提供IC設計服務,新電子科技,1996.7,p.138.139
    18. 面對產業變革的台灣IC設計業,新電子科技,1998.3,p.230~246
    19. 梁慧婷(1998),EDA產業的重要性,新電子科技,1998.9,p.145~149
    20. 王興毅(1998),全球IC工業發展概況,新電子科技,1998.10,p.166~174
    21. 王興毅(1998),我國IC工業發展概況,新電子科技,1998.10,p.176~186
    22. IC產業的現況及未來展望,新電子科技,1998.10,p.138~160
    23. 台灣IC設計業者發展動向,新電子科技,2000.10,p.48~54
    24. 郭秋鈴(2001),台灣IC設計產業發展觀察,新電子科技,p.60~68
    25. IC設計產業綜覽,新電子科技2002特刊,第三波
    26. 詹文榮(2000),我國半導體產業中IP業未來發展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以靈活因應變局—台灣IC設計緊追美國,遠見,1999.12,p.182~186
    28. 王潔雯(2001),台灣的IC設計,下一步怎麼走?,遠見,2001.4,p.156~159
    29. 到北京搶奪人才—威盛轉戰中國大陸,遠見,2001.8,p.204~205
    30. 2003電子資訊產業年鑑,經濟日報
    31. 劉炳慶(2000),台灣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之研究—Porter鑽石理論模型之驗證,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2. 半導體工業—IC設計業,彰銀資料,p.75~76
    33. 我國IC設計業之現況與展望,調查資料,第375期,1996.5,p.15~22
    34. 亞洲金融風暴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影響,錢雜誌,1998.3,p.176~177
    35. 藍華真(2001),消費型IC設計成長潛力雄厚,錢雜誌,p.52~58
    36. Craig Addison,金碧譯(2001),矽屏障,商智文化
    37. 1988電子資訊工業年鑑,台灣經濟研究所
    38. 1986資訊工業年鑑,ITIS
    39. 1987資訊工業年鑑,ITIS
    40. 1988資訊工業年鑑,ITIS
    41. 1997資訊工業年鑑,ITIS
    42. 1998資訊工業年鑑,ITIS
    43. 1999資訊工業年鑑,ITIS
    44. 2002資訊工業年鑑,ITIS
    45. 1992半導體工業年鑑,ITIS
    46. 1997半導體工業年鑑,ITIS
    47. 1998半導體工業年鑑,ITIS
    48. 1999半導體工業年鑑,ITIS
    49. 2002半導體工業年鑑,ITIS
    50. 1998通訊工業綜論,ITIS
    51. 2002通訊工業綜論,ITIS
    52. http://www.eettaiwan.com/,2002年台灣IC設計公司市場調查,電子工程專輯
    53. http://cm.nsysu.edu.tw/~cyliu/pb7/pb7.htm,劉常勇,專業晶圓代工的前景
    二、英文部分
    1. Bain, J.S.(1968) ,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nd”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2. Porter, M. E.(1980) ,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3. Porter, M. E.(1985) ,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4. Porter, M. E.(1990) ,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5. Scherer, F.M.(1970) ,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Public Policy” Rand Mcnally Chicago
    6. Shepherd, W.G.(1979) , “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Prentice Hall New York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90355002
    9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35500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企業管理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