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635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869/144892 (79%)
造访人次 : 51888240      在线人数 : 51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6351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351


    题名: 過量教育的測量模式之比較研究
    作者: 蕭霖
    贡献者: 鄭同僚
    詹志禹

    蕭霖
    日期: 2001
    上传时间: 2009-09-18 18:22:10 (UTC+8)
    摘要: 由於近年來高等教育迅速擴充,過量教育的疑慮逐漸浮現。本研究針對過量教育的現象,作實證的探討。
    研究發現,過量教育的比例以「資格模式」最高,以「標準差模式」最低。將過量教育此一指標用於國際比較,則以「眾數模式」最為合適,「標準差模式」因統計分配的性質而較不合適。以「資格模式」與「非資格模式」相較,「非資格模式」中的「半標準差模式」與「資格模式」最為接近。
    在人力資本論中的薪資函數,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變項修正傳統只投入教育程度的偏差。亦即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變項對於薪資有顯著的影響,而非以往研究之單純決定於教育程度。薪資函數在投入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變項後,統計的解釋量增加。其次,我國的教育的報酬率不論在過量教育或是適量教育方面,均高於歐美國家,教育投資的數量仍屬合適。
    在影響過量教育的機率,受到教育年數、經驗的增加、受雇於公部門,而顯著增加。而職業類別中的「專業人員」,則較之於「技術工、非技術工、體力工」在過量教育的機率顯著較少。至於學科類組的差異對過量教育機率,僅有微弱的證據支持人文類組較理工類組有過量教育的情形。
    最後,「資格模式」在薪資的迴歸方程式中解釋量最小,並且與其他模式差異較大,這與適量教育與否完全由個人主觀判斷有密切關係,如果能夠參考雇主評定法或是工作分析法,將會使「資格模式」的資料更加可靠。
    The situation of overeducation has gradually appeared due to an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study is therefore designed to examine whether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over exceeded.
    Thes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Qualification Model is placed the highest ratio of overeducation while the Standard-Deviation Model is the lowest one. Compared the indicators of overeducation to those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 Mode Model is the fittest indicator. Yet, Standard-Deviation Model is not a better one because of its normal distribution. In addition, compared Qualification Model to Non-Qualification Model, the Half-Standard Deviation Model of Non-Qualification Model is near to Qualification Model.
    In the wage function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the variable of mismatch between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can be modified based on the bias of traditional view for education. In other words, the mismatch between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variabl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wage This finding differs from previous studies; which is wage depends on education factor only. When adding the variable of mismatch between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to wage function, its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Next, rate of returns in Taiwan, no matter on overeducation or on adequate-education is higher than rate of returns in America and Europe.
    Due to an increase on years of education, working experience and working in public sector, the factors influence overeducation are getting more. In addition, among all occupations, professional is relatively reduced in the probability of influencing overeducation, comparing to non-professional. Moreover,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humanities have a bit overeducation than the engineering.
    Finally, regarding wage function, Qualification Model is less significant models. This indicates that personal view decides whether education influences wage or not. If taking the method of employer`s evaluation or the method of job analysis as a reference for Qualification Model, it will make Qualification Model become more reliable.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1
    第三節 研究大綱-----6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教育與職業不相稱-----10
    第二節 過量教育的內涵-----13
    第三節 過量教育的測量方法-----21
    第四節 過量教育的影響-----30
    第五節 過量教育在教育上的意義-----38
    第六節 各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過量教育的現況-----47

    第三章 研究方法-----55
    第一節 研究變項-----55
    第二節 樣本描述-----66
    第三節 研究假設-----67
    第四節 教育投資報酬模式-----68
    第五節 過量教育的測量與模式選取的標準-----3
    第六節 過量教育的發生機率-----78
    第七節 研究架構-----82

    第四章 研究結果-----83
    第一節 資料的整理分類與交叉分析-----83
    第二節 薪資函數的迴歸分析-----113
    第三節 變項間的變異數分析-----127
    第四節 過量教育的logistic迴歸分析-----160
    第五節 人文與理工學科在過量教育的logistiC迴歸分析-----169

    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173
    第一節 討論-----173
    第二節 結論與建議-----193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進一步研究方向-----200

    參考文獻-----201

    附錄
    附錄一 行政院主計處台灣地區人力資源訪問表-----218
    附錄二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第三期第三次研究問卷I社會階層組(長卷)-----222
    附錄三 政院主計處第三局一職業標準分類-----227


    表目錄
    表2-1 正式教育所獲得的特定知識與訓練-----23
    表2-2 工作分析法與職業層級-----24
    表2-3 美國學科領域與就業失業情形及薪資-----34
    表2-4 荷蘭教育程度與工作配合的比例-----38
    表2-5 教育的社會報酬率-----43
    表2-6 大學與高中畢業生薪資比例-----50
    表2-7 美國教育與職業不相稱與非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比例-----51
    表2-8 德國教育與職業不相稱與非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比例(1984)-----51
    表2-9 香港教育與職業不相稱與非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比例-----52
    表4-1 職業的平均教育年數與「標準差模式」的適量教育-----83
    表4-2 教育程度按職業別分與「標準差模式」的適量教育-----85
    表4-3 教育程度按職業別分與「眾數模式」的適量教育-----86
    表4-4 職業的平均教育年數與「半標準差模式」的適量教育-----87
    表4-5 教育程度按職業別分與「半標準差模式」的適量教育-----89
    表4-6 「半標準差模式」中過量、適量與不足教育按職業分-----90
    表4-7 「標準差模式」中過量、適量與不足教育按職業分-----92
    表4-8 「眾數模式」中過量、適量與不足教育按職業分-----93
    表4-9 管理人員實際教育程度與所需教育程度的配合情形-----95
    表4-10 專業人員實際教育程度與所需教育程度的配合情形-----96
    表4-11 助理專業人員實際教育程度與所需教育程度的配合情形-----97
    表4-12 事務工作人員實際教育程度與所需教育程度的配合情形-----98
    表4-13 服務工作人員實際教育程度與所需教育程度的配合情形-----99
    表4-14 農林漁牧工作人員實際教育程度與所需教育程度的配合情形-----100
    表4-15 技術工、非技術工、體力工實際教育程度與所需教育程度的配合情形-----101
    表4-16 「資格模式」中過量、適量與不足教育按職業分-----102
    表4-17 以「資格模式」次數對照「標準差模式」次數-----103
    表4-18 以「資格模式」次數對照「眾數模式」次數-----104
    表4-19 以「資格模式」次數對照「半標準差模式」次數-----104
    表4-20 「標準差模式」的教育屬性按教育程度分-----106
    表4-21 「眾數模式」的教育屬性按教育程度分-----107
    表4-22 「資格模式」的教育屬性按教育程度分-----108
    表4-23 「半標準差模式」的教育屬性按教育程度分-----109
    表4-24 以「資格模式」次數對照「標準差模式」次數-----110
    表4-25 以「資格模式」次數對照「眾數模式」次數-----110
    表4-26 以「資格模式」次數對照「半標準差模式」次數-----111
    表4-27 「資格模式」與「非資格模式」的次數對照-----112
    表4-28 人力資源運用調查與社會變遷調查變項之敘述統計-----113
    表4-29 「標準差模式」變項的敘述統計-----114
    表4-30 「標準差模式」變項間的相關係數矩陣-----114
    表4-31 「標準差模式」的薪資迴歸方程式-----115
    表4-32 「眾數模式」變項的敘述統計-----117
    表4-33 「眾數模式」變項間的相關係數矩陣-----118
    表4-34 「眾數模式」的薪資迴歸方程式-----119
    表4-35 「資格模式」變項的敘述統計-----121
    表4-36 「資格模式」變項間的相關係數矩陣-----121
    表4-37 「資格模式」的薪資迴歸方程式-----122
    表4-38 「半標準差模式」變項的敘述統計-----124
    表4-39 「半標準差模式」變項間的相關係數矩陣-----124
    表4-40 「半標準差模式」的薪資迴歸方程式-----125
    表4-41 「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性別的變異數分析-----127
    表4-42 「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性別的薪資平均數-----128
    表4-43 「非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性別的變異數分析-----129
    表4-44 「非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性別的薪資平均數-----129
    表4-45 「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受雇部門的變異數分析-----130
    表4-46 「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受雇部門的薪資平均數-----130
    表4-47 「非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受雇部門的變異數分析-----131
    表4-48 「非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受雇部門的薪資平均數-----132
    表4-49 「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33
    表4-50 「非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34
    表4-51 「資格模式」受雇部門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36
    表4-52 「非資格模式」部門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38
    表4-53 「資格模式」性別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38
    表4-54 「非資格模式」性別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40
    表4-55 「資格模式」教育屬性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41
    表4-56 「標準差模式」教育屬性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43
    表4-57 「半標準差模式」教育屬性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44
    表4-58 「資格模式」部門與性別的變異數分析-----146
    表4-59 「非資格模式」受雇部門與性別的變異數分析-----147
    表4-60 「資格模式」教育屬性與受雇部門的變異數分析-----148
    表4-61 「標準差模式」受雇部門與教育屬性的變異數分析-----150
    表4-62 「眾數模式」受雇部門與教育屬性的變異數分析-----151
    表4-63 「半標準差模式」受雇部門與教育屬性的變異數分析-----152
    表4-64 「資格模式」教育屬性與性別的變異數分析-----154
    表4-65 「標準差模式」教育屬性與性別的變異數分析-----155
    表4-66 「眾數模式」教育屬性與性別的變異數分析-----157
    表4-67 「半標準差模式」教育屬性與性別的變異數分析-----158
    表4-68 「標準差模式」對過量教育的logistic分析-----160
    表4-69 「眾數模式」對過量教育logistic的分析-----163
    表4-70 「資格模式」對過量教育logistic的分析-----165
    表4-71 「半標準差模式」對過量教育logistic分析-----167
    表4-72 「標準差模式」在不同學科領域對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影響-----169
    表4-73 「資格模式」在不同學科領域對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影響-----171
    表4-74 「半標準差模式」在不同學科領域對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影響-----172
    表5-1 「標準差模式」中過量、適量與不足教育按職業分(百分比)-----174
    表5-2 各種模式過量教育比例的國際比較-----176
    表5-3 不足、適量與過量教育在各種模式中的教育報酬率-----180
    表5-4 教育報酬率的國際比較(以國家區分)-----184
    表5-5 教育報酬率的國際比較(以模式區分)-----185
    表5-6 四種模式在過量教育上與自變項問的關係-----191
    表5-7 四種模式在學科類組對過量教育機率的關係-----192


    圖目錄
    圖1-1 近十年失業率-----3
    圖1-2 90年1至11月失業率-----4
    圖2-1 過量教育在不同方法的比例-----20
    圖2-2 過量教育在荷蘭不同方法的比例-----21
    圖2-3 過量教育在葡萄牙不同方法的比例-----21
    圖2-4 人力資本理論-----23
    圖2-5 篩選理論-----28
    圖2-6 大學畢業生數量均衡供需圖-----32
    圖2-7 大學畢業生需求變動對均衡工資的影響-----33
    圖2-8 教育的私人利益與外部利益-----43
    圖2-9 大學與高中畢業生薪資比例-----52
    圖4-1 「標準差模式」各職業的教育程度分布情形-----80
    圖4-2 「半標準差模式」各職業的教育程度分布情形-----84
    圖4-3 「資格模式」中性別在不同教育年數的薪資變化-----124
    圖4-4 「非資格模式」中性別在不同教育年數的薪資變化-----125
    圖4-5 「資格模式」中受雇部門在不同教育年數的薪資變化-----127
    圖4-6 「非資格模式」中受雇部門在不同教育年數的薪資變化-----128
    圖4-7 「資格模式」中類組在不同教育年數的薪資變化-----130
    圖4-8 「非資格模式」中類組在不同教育年數的薪資變化-----131
    圖4-9 「資格模式」中類組在不同受雇部門的薪資變化-----133
    圖4-10 「非資格模式」中類組在不同受雇部門的薪資變化-----134
    圖4-11 「資格模式」中性別在不同類組的薪資變化-----136
    圖4-12 「非資格模式」中性別在不同類組的薪資變化-----137
    圖4-13 「資格模式」中教育屬性在不同類組的薪資變化-----139
    圖4-14 「標準差模式」中教育屬性在不同類組的薪資變化-----140
    圖4-I5 「半標準差模式」中教育屬性在不同類組的薪資變化-----142
    圖4-16 「資格模式」中受雇部門在性別的薪資變化-----144
    圖4-17 「非資格模式」中受雇部門在性別的薪資變化-----145
    圖4-18 「資格模式」中受雇部門在教育屬性的薪資變化-----147
    圖4-19 「標準差模式」中受雇部門在教育屬性的薪資變化-----148
    圖4-20 「眾數模式」中受雇部門在教育屬性的薪資變化-----150
    圖4-21 「半標準差模式」中受雇部門在教育屬性的薪資變化-----151
    圖4-22 「資格模式」中性別在教育屬性的薪資變化-----153
    圖4-23 「標準差模式」中性別在教育屬性的薪資變化-----154
    圖4-24 「眾數模式」中性別在教育屬性的薪資變化-----156
    圖4-25 「半標準差模式」中性別在教育屬性的薪資變化-----157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3512012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263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