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73/144892 (79%)
Visitors : 51921645      Online Users : 23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075


    Title: 臺灣地區行政區劃調整之研究
    Authors: 黃明勇
    Huang, Ming-Yong
    Contributors: 薄慶玖
    Po, Ching-Chiu
    黃明勇
    Huang, Ming-Yong
    Keywords: 行政區劃
    臺灣地區
    地方制度法
    政府層級
    精省
    地方政府
    Date: 1996
    Issue Date: 2009-09-18 17:02:46 (UTC+8)
    Abstract: 臺灣地區地方政府的行政區域,自民國三十九年實施地方自治以來即少有變動。現行的行政區域乃依照自然環境、人口分佈、人文環境、政治因素、生活習慣及交通情形而劃分,但是經過五十年,都市化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政黨政治生態丕變、國際經濟競爭壓力等外在環境變遷下,前述劃分條件已有變化;再者,省政府與中央之土地面積、人口、經費的過度重疊性,因此行政區域實有重行調整的必要。行政區劃與地方政府層級調整在近年憲政地方制度改革過程中,因牽涉層面廣泛與受影響對象眾多而為各方矚目。
    本研究計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即探討本研究之動機、目的、範圍、方法與限制。並蒐集近十年有關行政區劃調整文獻資料,來源有三:一為學位論文、二為政府機關研究報告、三為民間智庫研究報告。第二章地方政府行政區劃調整之基本概念:「行政區劃」就是根據國家行政管理和政治統治的需要,遵循有關的法律規定,充分考慮經濟關係、地理條件、自然環境、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地區差異和人口密度等客觀因素,進行行政區域的分級劃分,將國家的國土劃分若干層次、大小的不同的行政區域系統,並在各個區域設置相應的地方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建立政府公共管理網路,為社會生活交往明確空間定位。因此,廣義的行政區劃應包括對行政層級的調整與行政區域的劃分。而行政層級的調整勢必連帶影響行政區域的變更劃定。任何一個政府層級的變動都會涉及所轄行政區域的調整,而行政區域的調整亦將造成地方政府所有行政權與自治權限的變遷。
    第三章國外行政區調整經驗:將國外行政區調整經驗作為我國未來區劃的借鏡參考。以英、法、日三國行政區調整經驗為例,二級制或三級制的地方政府,孰為最佳的政府層級,並無一放諸四海皆準之準則,應視各國政治文化環境與時勢所趨。例如英、日兩國將三級制之地方政府改為二級制;法國卻是在省、縣(市)二級制地方政府之上,增設行區一級,而為三級制。另外在地方行政區域劃分上世界各國都有一共同的趨勢,就是行政區域的不斷擴大以及跨層級間與跨地域性政府間的共生合作。
    第四章臺灣地區行政區劃發展過程與檢討:臺灣地區行政區劃肇始於明鄭時期,俟後隨著改朝換代、統治者的更易,歷經滿清時期、日本佔據時期、光復後迄今的中華民國政府時期計四個時期,共計約三百四十餘年。光復後的行政區劃,係承繼大中國四級政府體制所制定的,四級政府體制與行政區劃的不當造成了許多問題。就政治面言之,中央與省的重疊性過高、縣市自主性不足、以及鄉鎮市自治績效不彰。就行政面言之,政府層級太多劃的不當、以及地方政府職能與權限劃分有待釐清。就經濟社會面言之,有資源分配不均、區域發展城鄉失衡與都會發展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產、官、學界提出不同方案,歸納有三:一省多市制、多省制、與多縣市制三個方案。其中,以一省多市制變動幅度最小,最為可行。然自八十六年修憲確定精簡臺灣省政府組織後,大幅度修正的多縣市制案顯然成為未來的趨勢。
    第五章精省後地方政府的定位與行政區的調整:八十六年的修憲、八十七年的精省暫行條例、八十八年的地方制度法、財政收支劃分法部分條文修正相繼制定通過,也確立精簡省級組織、加強縣市的職能。修憲後的省非自治法人,但仍為政府一個層級;省政府為行政院派出機關,省諮議會取代省議會,不再是具有立法權之民意機關,而為「行政院派出機關之諮機關」。至於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級政府,舉凡人事權、組織權、財政權、立法權等配置都有或大或小的調整與修正。精省後,重行調整現行不當的行政區域劃分將列為下一階段政府再造的首要目標,以縮短各縣市區劃所造成的嚴重失調。現代的行政,是民主的法治行政,因此儘速通過行政區劃法草案則為當務之急。
    第六章研究發現與建議:綜合本文之研究,未來的行政區劃調整將是全面性、全方位、非片斷性的思維,並應就政治面、行政面、經濟面、生活圈、以及法制面等層面考量。
    Reference: 壹、 中文參考資料
    1. 丁仁方(民國86),「廢除鄉鎮市級選舉對地方政經生態的衝擊」,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71期,頁14至15。
    2. 內政部地政司(民國79),台灣地區行政區域調整專案工作報告
    3. 內政部民政司(民國80),地方政府層級研究。
    4. 內政部(民國84),德法地方自治法規彙編。
    5. 內政部(民國86a),中華民國臺閩地人口統計(85年),台北:正中書局。
    6. 內政部(民國86b),「政府決定辦理省長選舉後復擬凍結省長選舉之說帖」,中國地方自治。
    7. 仉桂美(民國83),我國各級政府間行政監督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8. 中國國民黨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民國60),專題研究報告523,英法日三國基層地方政府之研究。
    9.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民國86),民意調查13,民眾對修憲停止省級選舉之看法。
    10. 立法院公報(民國83a),第八十三卷,第三十三期,(立法院第二屆第三會期內政及邊政委員會併案審查「行政區劃法草案」案第一次會議紀錄)。
    100. 黃錦堂(民國87),「憲法架構下有效調整政府各級組織與健全基層文官制度」,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
    101. 黃錦堂(民國87a),「中央與地方之關係」,憲政時代,中國憲法學會編印,八十七年十二月,頁110-143。
    102. 黃錦堂(民國87b),「修憲後地方自治法之發展」,律師雜誌,第二三一期,十二月號,頁49-70。
    103. 黃錦堂(民國87c),「 大法官第四六七號解釋析論」,現代法律,第一九五期,頁2-3。
    104. 黃杰編著(民國54),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台灣省地方自治誌要編輯委員會。
    105. 黃敏恭(民國63),大台北都會區行政區劃問題之研究,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
    106. 黃華倫(民國76),台北都會區行政體制之研究,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
    107. 黃銘輝(民國87),「公法人概念之學理與實務」,憲政時代,第二十四卷第二期,頁72-89。
    108. 黃建銘(民國87),「地方行政改革策略-對臺灣地區行政區劃調整之建議」,中國地方自治,頁13-25。
    109. 黃正全(民國82),台北市都會區行政區劃之研究,國立政大三民主義研究所。
    11. 立法院公報(民國83b),第八十三卷,第三十九期,(立法院第二屆第三會期內政及邊政委員會併案審查「行政區劃法草案」案第二次會議紀錄)。
    110. 黃爾璇(民國63),日本行政發展之研究-一八六八至一九六八年,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
    111. 彭文賢(民國82),組織原理,臺北:三民書局印行。
    112.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民國60),第十一冊地理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13. 楊正寬(民國79),從巡撫到省主席-臺灣省政府組調適之研究,台灣省新聞處編印。
    114. 詹中原(民國82),「大臺北都會區行政組織重組之政策推介」,理論與政策,第七卷,第三期,頁3至15。
    115. 雷飛龍(民國84),「地方自治當前的問題」,地方自治論述專輯第一輯,內政部編印,頁5-30。
    116. 管歐(民國85),地方自治,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17. 趙永茂(民國85a),「地方政府與行政的改革方向」,中國地方自治,第四十九卷,第九期,頁19-27。
    118. 趙永茂(民國85b),「行政區劃對地方自治的影響」,國家政策雙周刊,第一四九期,頁5至7。
    119. 趙永茂(民國86a),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的理論與實際-兼論臺灣地方政府的變革方向,台北:翰蘆出版社出版。
    12. 立法院公報(民國83c),第八十三卷,第五十九期,(立法院第二屆第三會期內政及邊政委員會併案審查「行政區劃法草案」案第三次會議紀錄)。
    120. 趙永茂(民國86b),「縣市政府的組織定位與組織調整」,理論與政策,民國八十六年夏季版,頁30-42。
    121. 趙永茂(民國86c),內政部委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地方政府層級簡化及其組織形態之研究。
    122. 趙永茂(民國87),「臺灣地方政府組織調整的理論與政策方向」,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十一卷第一期,頁3-21。
    123. 臺灣省文獻會委員會(民國80),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政治志建置沿革篇。
    124. 臺灣省文獻會委員會(民國59),臺灣省通誌,卷一土地志疆域篇上,眾文圖書公司印行。
    125. 臺灣省都市研究學會(民國77),台灣地區行政區域調整研討會論文彙編,台灣省政府民政廳贊助。
    126. 臺灣省政府法規委員會(民87),「省仍公法人-修憲停選省定位之法律意見」,研考報導,頁2-14。
    127. 劉道義(民國86),為什麼要廢廢省-我國行政區的檢討與調整,台北:提智出版社。
    128. 劉君德(1996),中國行政區劃的理論與實踐。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發行。
    129. 劉君德(1998),「日本的行政區劃改革及其經驗借鑒」,中國方域,第一一三期,頁11至14。
    13. 立法院公報(民國83d),第八十三卷,第六十五期,(立法院第二屆第三會期內政及邊政委員會併案審查「行政區劃法草案」案第四次會議紀錄)。
    130. 鄧憲卿(民國78),「英國地方行政區域全面調整簡介」,研考月刊,第一四七期,頁57-67。
    131. 鄭彥棻(民國69),「鄉鎮自治的研究」,憲政時代,第五卷,第四期,頁5至10。
    132. 蔡信重(民國61),日本都市管理要論,台北:中國文化學市政系。
    133. 蔡吉源(民國86a),「廢省後縣市財政健全之道」,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十卷,第四、五期,頁18-29。
    134. 蔡吉源(民國86b),「廢省、省虛級化與鄉鎮自治」,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十卷,第一、二期。
    135. 潘小娟(1997),法國行政體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
    136. 薄慶玖(民國77),「評省議會提臺省行政區重劃案」,中國時報77.6.5二版。
    137. 薄慶玖(民國79),「實施一省多市制前地方財政問題應先解決」,聯合晚報79.7.9,二版。
    138. 薄慶玖(民國83),「中共地方政府初探」,中共行政組織及人事制度研討會論文抽印本,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主辦。
    139. 薄慶玖(民國85a),地方政府與自治,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4. 立法院公報(民國87a),第八十七卷,第十一期下,(立法院第三屆第五會期財政、預算兩委員會第一次聯席會議紀錄有關財政收支劃分法部分修正草案),頁265-275。
    140. 薄慶玖(民國85b),「多省制的思考與設計」,國家政策雙周刊,第一四九期,1996.10.15,「政府層級與行政區劃」專輯。
    141. 薄慶玖(民國86a),地方政府與自治,台北空中大學出版。
    142. 薄慶玖(民國86b),「論政府層級與行政區劃的調整」,人事管理,第三十四卷,第3期,頁4-10。
    143. 薄慶玖(民國88),空中大學地方政府與自治學科電視教學有關修憲後省級政府與省諮議會變革內容。
    144. 應宜珠(民國81),我國方政府層級與行政區域劃分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145. 鍾起岱(民國87),「從整體面的宏觀視野進行臺灣省政府體制的改造」,人力發展月刊,第五十一期,民國八十七年四月出版,頁24至32。
    146. 謝瑞智(民國84),中華民國憲法,台北:國立編譯館主編,華泰書局印行。
    147. 謝嘉梁(民國83),「當前鄉鎮市自治面臨的困難及解決之道」,財團法人國家發展研究文教基會會出版。
    148. 謝延庚、董翔飛主持(民國67),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台灣地區行政區域劃分之研究。
    149. 蕭全政(民國86),「國家發展會議的定位與意義」,理論與政策,民國八十六年春季號,頁3至13。
    15. 立法院公報(民國87b),第八十七卷,第三十六期(四),(立法院第三屆第六會期法制內政及邊政、財政三委員會第一次聯席會議紀錄,頁1-123。
    貳、 網路資源
    立法院網址 http://www.ly.gov.tw//
    內政部網址 http://www.moi.gov.tpg.//
    臺灣省政府 http://www.tpg.gov.tw//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http://www.tpg.gov.tw/civil/index.htm//
    臺北市政府網址 http://www.taipei.gov.tw//
    高雄市政府網址 http://www.kcg.gov.tw//
    參、 外文資料
    1 日本總務廳統計局(1989,平成元年),日本的統計。
    2 村田敬次郎(1965),新廣域行政論-明日的地方自治。第一法規出版株式會社。
    16. 立法院公報(民國87c),第八十七卷,第三十八期上,(立法院第三屆第六會期法制內政及邊政、財政三委員會第二次聯席會議紀錄,頁1-66。
    3 老川祥一編著(1997年6月),地方自治,初版三刷,日本株式會社法學書院。
    4 Gerry Stoker, The Politics of Local Govrtnment(London: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1988)。
    5 John GreenWood and David Wils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Britain Today, London: Unwin Hyman,1989,2nd.ed.pp144-147。
    6 Lawrence, Paul R.,and Jay W.Lorsch, Organization and Enviironment :Managing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 (Boston: Haw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William Safran, The French Polity,Longman, New York and London, 1985,p219.
    17. 立法院公報(民國87d),第八十七卷,第三十八期下,(立法院第三屆第六會期第四次會議會議紀錄,頁9-238。
    18. 立法院內政及邊政委員會八十三年十一月十日(83)台內發字第二一五號函。
    19. 立法院圖書館(民國77),地方自治,立法院報章資料第十四輯立法院圖書資料室(民國83),地方自治補篇,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四十五期。
    20. 古明源(民國65),日本地方政治制度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學院日本研究所。
    21. 申慶璧編著(民國77),復興基地台灣之地方自治,台北正中書局。
    22. 史美強(民國87),「變革局勢:臺灣省政府組織變革方案之探討」,理論與政策,第四十八期,頁42-65。
    23.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79),台灣地區行政區域劃分問題分析報告,林克昌、詹志宏、涂淳惠
    24.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82),日本、韓國地方自治相關法規彙編
    25. 行政院新聞局(民國85),中華民國年鑑,正中書局。
    26. 江大樹(民國85),「國家發展、政府層級與行政區劃」,財團法人國家發展研究文教基會會出版,國策雙周刊,第一四九期,頁2-4。
    27. 江大樹(民國85),「省虛級化的公務員安置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24期,頁6-17。
    28. 江大樹(民國86),「臺灣省政府的組織定位與精簡方向」,理論與政策,第十一卷第四十三期,八十六年六月出版,頁3-17。
    29. 江大樹(民國87),省虛級化後臺北市政府因應對策之研究,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二七三期。
    30. 朱國斌(民國87),「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平衡:對法國一九八二年地方分權法理論與實踐的考察」,政大法學院主辦,臺灣省政府法規委員會委辦,中華民國行政法學會協辦,中華民國87年12月3日至四日。
    31. 何昌榮(民國81),日本地方自治之演變對兩岸之啟示,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
    32. 何金銘(民國76),高雄市行政區域劃分之研究,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
    33. 呂育誠(民國86),「二次大戰後英國地方政府組織與運作的發展」,空大學訊,第204期,86.10.16—86.10.31,頁55-61。
    34. 呂育誠(民國87),「有關省府行政功能轉變的參循途徑:法國經驗的啟示」,人事管理月刊,第三十五卷第三期,頁4-10。
    35. 李鴻禧(民國71a),「官派乎?民選乎?談鄉鎮長選舉問題」,中國論壇,第十四卷第七期,頁9-至27。
    36. 李鴻禧(民國71b),「地方自治的民主憲政意義:從鄉鎮長民選官派爭議談起」,中國論壇,第十四卷第七期,頁28-至35。
    37. 李淑惠(民國82),台灣地區行政區域調整發展過程與策略之研究:兼論台北都會區之發展經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
    38. 李淑惠(民國86),「台灣地區行政區域調整政策之建議」,空大學訊,第二0八期,頁90至93。
    39. 李宗黃(民國52),日本地方自治考察記,中國地方自治學會發行。
    40. 吳定(民國82),「大臺北都會市行政區定位相關問題探討」,理論與政策,第七卷第三期,頁16至28。
    41. 吳定、薄慶玖(民國82),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大臺北都會區行政區定位之研究,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245期。
    42.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民國85),行政學(二),空中大學。
    43.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民國87年3月),行政學(二)修訂三版,空中大學。
    44. 吳庚(民國82),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
    45. 林明鏘(民國87),「論地方立法權-以台北市建築管理法規為例」,地方自治與行政法學學術研討會,八十七年四月三、四日由臺灣省政府法規委員會與世新大學主辦。
    46. 亞太智庫策劃(民國85),政府行政層級再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九九六年「再造政府」研究系列之三。
    47. 周志宏(民國86),「修憲與地方自治的地殼變動」,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卷,第七期,頁21-29。
    48.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民國86),臺灣地方自治實施之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地方自治研究中之成立紀念專刊-。
    49. 謝潮儀主持,蔡建年協同主持(民國77),高雄市政府研考會,高雄市行政區域劃分之研究,高雄市政府研考會委託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50. 孟繁鵬(民國62),英國地方政府之改革,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
    51. 侯景芳(民國73),「臺灣省鄉鎮縣轄市長民選或官派之研究」,台北: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52. 紀俊臣(民國85a),臺灣地方政治轉型與自治法制設計之析論-以都市法制為個案-中國地方自治學會發行,台北:時英出版。
    53. 紀俊臣(民國85b),直轄市之自治法制設計評估,台北:時英出版。
    54. 紀俊臣(民國86),「修憲後省組織與功能之設計」,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十卷第十一期,頁3-18。
    55. 紀俊臣(民國87a),「修憲後新地方政府之組織管理」,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十一卷第一期,頁22-37。
    56. 紀俊臣(民國87b),「地方自治團體的法律地位」,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十一卷,第三期,頁34-16。
    57. 紀俊臣(民國87c),「省諮議會組織與功能之可行設計」,修憲後地方政府職權與組織調整方向學術研討會,八十七年四月十八日中國地方自治學會主辦。
    58. 紀俊臣(民國87d),「精省政策之規劃與行銷」,公訓報導,第八十期,頁23-27。
    59. 紀俊臣(民國88a),「我國地方自治之設計原理與制度發展」,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十二卷第一期,頁4-13。
    60. 紀俊臣(民國88b),「精省與新地方制度法」,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3-23。
    61. 姜雍熙(民國73),新竹市與嘉義市改制之行政問題研究,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
    62. 洪慶麟(民國54),赴日研修地方行政心得報告,台北:作者自刊。
    63. 洪東煒(民國68),台灣地區行政區劃建制之研究,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
    64. 連雅堂(民國74),臺灣通史(下冊),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出版,黎明文化公司印行。
    65. 桑玉成(1994年),自治政治,香港:三聯書店。
    66. 浦善新等著(1995年),中國行政區劃概論,北京:知識出版社
    67. 涂懷瑩(民國81),「地方自治之真義與地方自治法制化」,法學叢刊,第一四五期,第三十七卷,第一期,頁1至22。
    68. 馬起華(民國80),鄉鎮市長不宜官派,臺灣時報86.3.24二版
    69. 袁鶴齡、單昭琪(民國86),「鄉鎮市長官派對地方政府與政治之影響-以嘉義縣四鄉為例」,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十卷第四、五期,頁39-51。
    70. 孫寶玉,雷景魁(1993年),各國國機構手冊,北京:新華社國際部資料編輯室編輯。
    71. 許新枝(民國81),「日本市町村合併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第一卷第三期。
    72. 許志雄、許宗力等著(民國84),地方自治之研究,財團法人張榮發基會,台北:業強出版社。
    73. 商文立(民國51),比較地方政治制度(全一冊),自刊。
    74. 郭正民編著(民國51),臺灣簡史,文商行印刷。
    75. 梁崇民(民國83),「法國行政區的定位與發展」,財團法人國家發展研究文教基會會出版,國策雙周刊,第一四九期,頁13-15。
    76. 陳殿權(民國68),台北市改制過程之研究,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
    77. 陳陽德(民國87),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從便民利民之角度重建鄉鎮級體制之研析-以臺中縣市為例。
    78. 陳慈陽(民國85),「從垂直式權力分立論我國行政區域劃分問題」,政府行政層級再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亞太智庫策劃。
    79. 陳朝建(民國85),「鄉鎮縣轄市的整合與定位」,政府行政層級再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亞太智庫策劃。
    80. 陳立剛(民國87a),「地方政府體制再造:鄉鎮級政府體制之研析」,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十一卷第二期,頁4-14。
    81. 陳立剛(民國87b),「由下而上的政府再造-析論地方政府及制度之改革」,政策月刊,第三十九期,頁16至18。
    82. 張壯熙(民國86),「法國地方自治制度」,中央大學社會文化學報,第四期,頁179至194。
    83. 曹永央(民國86),「板橋市地方派系與地方建設之關係」,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十卷,第三期,頁 23至30。
    84. 董保城(民國83),行政法講義(上下合訂本),台北:作者自刊。
    85. 董翔飛(民國62),台灣省縣市政府組織之研究,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86. 董翔飛(民國79),地方自治與政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版三。
    87.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民國81),尋根探源-臺灣開發史蹟展專輯。
    88. 國發會秘書處(民國86),國家發展會議實錄上下輯。
    89. 國是會議秘書處(民國79),國是會議實錄上中下輯。
    90. 董翔飛(民國81),中國憲法與政府,台北:自刊,版二十四。
    91. 黃啟禎(民國85),「凍結省自治選舉後中央與地方權限之劃分」,月旦法學,第二十四期,頁23-28。
    92. 黃正雄(民國86),「地方政府與自治之革新方向」,國家政策雙周刊,第一五七期,頁11-13。
    93. 黃錦堂(民國82),「行政區域調整之憲法基礎-以臺北縣市、基隆市為例」,理論與政策,第七卷,第三期,頁3至15
    94. 黃錦堂(民國83),「行政層級暨區域調整相關法制問題的探討」,財團法人國家發展研究文教基會會出版。
    95. 黃錦堂(民國84a),地方自治法治化問題之研究,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96. 黃錦堂(民國84b),行政區劃設計暨相關法制調整之研究,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編印,研究叢書4。
    97. 黃錦堂(民國85a),「當前行政層級暨區域調整的法制問題」,政府行政層級再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亞太智庫策劃
    98. 黃錦堂(民國85b),台北市與中央權限劃分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二六三期。
    99. 黃錦堂(民國86a),「地方自治相關憲政規範之調整」,國發會修憲案焦點評估專題四,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64期。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84256008
    8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269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2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