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605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410715      Online Users : 86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055


    Title: 江南八俠研究
    Authors: 崔雅慧
    Tsui Ya Hsui
    Contributors: 林保淳
    羅宗濤

    崔雅慧
    Tsui Ya Hsui
    Keywords: 江南八俠
    甘鳳池
    呂四娘
    雍正
    年羹堯
    白泰官
    周潯
    路民瞻
    呂元
    了因
    曹仁父
    清世宗
    胤禛
    清末民初
    歷史
    江湖
    復仇
    呂留良
    武俠小說

    武俠
    小說
    暗殺
    儒俠
    民族主義
    民族英雄
    大義覺迷錄
    曾靜
    康熙
    乾隆
    Date: 2002
    Issue Date: 2009-09-18 16:59:11 (UTC+8)
    Abstract:   江南八俠多數是歷史上斑斑可考的人物,周潯、路民瞻、呂元是詩畫名家;甘鳳池則是武術名家,而且自認具有將帥之材。甘鳳池在《清史稿》中有傳,周潯在相關方志和江南案相關資料中,也都有記載;呂四娘雖然不能確知是否存在,但被依附為父親或祖父的呂留良是《大義覺迷錄》案的重要人物。從現有傳記資料看來,如果周潯、甘鳳池、呂四娘、路民瞻、曹仁父、白泰官、呂元等人曾經是一個群體,那麼這個群體中,周潯、甘鳳池和呂四娘等三位成員可能都在盛年,白泰官和呂元可能是中年,路民瞻和曹仁父可能已經是老年,而這個群體的全盛時期應該在康熙中期。但相關諸文本中所言,以康熙晚年至雍正年間為主,且設定周潯為老年的情節,恐怕與歷史不甚相合;也就是說,如果創作者設定時間背景在康熙晚年至雍正年間,依照現有歷史資料看來,曹仁父很可能已不在人世,白泰官、呂元和路民瞻應該已是耄耋之年,周潯、甘鳳池和張雲如已經步入中老年,呂四娘則可能是一位少婦。其次,江南八俠絕不是好勇鬥狠、有勇無謀的莽夫,不是拿武藝招搖的演員,也不是一般的土匪。八俠不會像土匪一樣燒殺擄掠,相反的,他們是有智識、有胸襟、有思考和判斷能力的知識分子,他們是有意識地做自己要做的事。他們不但有理想有抱負,而且絕不會讓自己落於土匪行徑。正因為八俠是有意識地為理想而努力奮鬥,當理想無法實現或困難重重時,他們必將因此極為鬱悶、無聊、悲憤難平。
      江南八俠在文本中的形象,大致可以陸士諤《八大劍俠傳》為界,分為江湖異人時期和民族英雄時期。在江湖異人時期,由於俠客們負有異於常人的武藝,難免會有人在需要幫忙時主動上門請求,這就像文筆好的人會有需要代筆者上門請託一樣地合乎邏輯。透過武術高低來定社會地位是後來武俠小說中,所謂江湖的重要原則,也是習武者成功與否、自我實現與否的準則。維護治安、為鄉里除惡則是習武者能否被視為俠客的重要標準。今日武俠小說中常見之基本的行走江湖原則之一──學武之人,尤其還學到天下知名,就不能不為民除害,至少必須照顧桑梓、造福鄉里;學武之人,如果到天下知名的習武者家附近作案,則無異是向其挑戰,以及透過比武試藝訂定社會地位的部分,早在清末民初的此時就已奠基。
      民族英雄時期的作品,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以長篇形式為主。由於篇幅足夠,並且為貫串長篇作品,使結構更為謹嚴,創作者在俠客的習武與成長經歷、不斷地行俠仗義和遊歷過程,以及俠客的內心世界與感情歸宿方面,較江湖異人時期著墨更多。另外,創作者在主張反清時,如何避免流於「為反對而反對」的膚淺內涵非常重要,成長經歷與反清的關係,就是創作者使用的方法之一。另外,在江湖異人時期還只是簡單的男俠勝女俠後,就把女俠娶回家,到了民族英雄時期,因為女俠的出現,在剛猛的打鬥場面中插入纏綿的言情片段已不只是調節文氣,而是正視俠客如同常人一般必備七情六慾,並借兒女之情表現俠客的內心世界,使俠客的形象更趨完整。大俠們的最高理想不再只是建功立業或爭得天下第一,而是人格的自我完善或生命價值的自我實現。
      由於江南八俠活躍的時期主要在康、雍、乾時期,這段時間內的幾個歷史公案都成為文本中,江南八俠不可避免的重要經歷;這在民族英雄時期的文本特別明顯。尤其創作者喜歡以雍正奪嫡案、年羹堯案、查嗣庭案、《大義覺迷錄》案、呂留良案,做為醜化雍正的工具;以查嗣庭案中的「維民所止」附會為雍正死時無頭的預言;以《大義覺迷錄》案強調雍正思慮謹嚴,行事周詳;以呂留良案中呂家的抄家滅族之慘,為雍正暴卒提出解釋(或說揣測?)──呂家遺孤呂四娘刺殺雍正。
      雖然江南八俠與真實歷史之間關係密切,但小說畢竟與歷史不同,武俠小說只是依附在歷史上的某一個定點,以真實歷史為背景,虛構一個江湖世界。如果將江南八俠相關諸文本放在江湖世界的特徵:「與官府世界分庭抗禮,互不干涉內政」、「俠客活動的非組織化」和「高度倫理化的社會格局」,和江湖世界構成的四大要素:「江湖人」、「江湖土」、「江湖事」和「江湖道」下檢視,《雍正與年羹堯──新血滴子》以前的江湖世界固然不像俠義小說如《水滸傳》、〈趙太祖千里送京娘〉那麼寫實,但也沒有像今日武俠小說中的那麼完整。雖然江南八俠自有獨立的群體、價值觀和生活,而反清復明也是整個群體的大目標,但不論是行俠仗義或殺雍正,諸俠的活動基本上都是個人游擊式的、非組織化的,主要以個人意志和力量來對抗江湖的風波險惡。門派組織也只是學習的過程和源頭,既不能成為獨立於官府社會外之江湖世界的重要組織力,也還不具有約束習武者的重要規範。
      藉由對江南八俠的研究,不但有助於了解歷史事實與小說虛構之間的關係,也有助於了解清代以降之武俠小說發展軌跡。另外,清末民初的社會文化為仗武行俠小說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而時人重視的行為和價值如:捨生取義、利國利民、尚武精神、擔當精神、反體制、具有原始血氣、相信非理性手段、暗殺……等,也都體現在江南八俠相關諸文本中。換言之,我們無須遍讀清末民初以降,超過一千種的仗武行俠小說作品,只要從江南八俠相關諸文本中就可以看到當時社會文化的縮影,這正是通俗文學的重要價值。
    Reference: 壹.文本目錄(單行本)
    (依年代先後排列)
    《清史通俗演義》:蔡東藩著。民5
    《七劍八俠》:陸士諤。民11。
    《八大劍俠傳》:陸士諤。一名《清雍正朝八大劍俠傳》,民6
    《白太官演義》:少林僧。民11
    《呂晚娘歷史》:燕俠編輯。上海:上海沈鶴記書局印,民13
    《江南三大俠全集》:俠隱。
    《清宮十三朝演義》:許嘯天。民15
    《雍正與年羹堯──新血滴子》:王度廬。
    貳.參考書目
    潘洪鋼:《明清宮廷疑案》
      遵化市:中國社會科出版社,1992
    鄭明娳:《儒林外史研究》
      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六年七月二版。
    蕭一山:《清代通史(一)》
      臺北市:商務印書館,民50
    三.單篇論文
    (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王立:〈復仇心態及中國古代文學復仇主題的審美效應〉
      《求索》,1994年第5期,1994年9月,湖南長沙市:求索雜誌社,頁86∼91。
    一.傳統文獻
    王立:〈從復仇文學主題看復仇動機的傳奇質素〉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2期,2000年5月,山西  太原市:山西大學學報編輯部,頁27∼30。
    王立:〈中國古代俠文學主題片論──俠義復仇對象及練技雪恨〉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季刊),1996年第1期(總第86期),1996年1月,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報編輯部,頁93∼96。
    王立:〈法與復仇邏輯──再談法與古代復仇文學主題〉
      《錦州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4期(總第63期),1994年10月,遼寧錦州市:錦州師院學報編輯部,頁25∼29。
    史松:〈論年羹堯之死〉
      《清史研究》(季刊),1991年第3期(總第3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書報資料中心,頁26∼32
    史景遷著,溫洽溢譯:〈雍正皇帝的道德權威〉
      《歷史月刊》第160期,2001年5月,頁100∼105
    《永憲錄》:蕭奭。
    安如巒:〈傳說╱武俠小說╱歷史演義:呂四娘故事的來歷與演變〉
      漢學研究中心於1999年(民87)12月16日舉行之學術討論會講稿。
    吳玉清:〈雍正與怡親王允祥〉
      《清史研究》(季刊),1993年第1期(總第9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書報資料中心,頁99∼103
    吳愛明,夏宏圖:〈清代的地方行政與幕友人事制度的形成〉
      《清史研究》(季刊),1997年第3期(總第27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書報資料中心,頁91∼96
    李國榮:〈雍正與丹道〉
      《清史研究》(季刊)1999年第2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書報資料中心,1999年6月15日,頁83∼89
    李景屏:〈清前期奢靡之風述論〉
      《清史研究(季刊)》,1997年第2期(總第26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書報資料中心,頁106∼110
      乾隆十七年。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七十一輯》第704冊。
    沈原:〈「阿其那」、「塞思黑」考釋〉
      《清史研究》(季刊)1997年第1期(總第25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書報資料中心,頁90∼96
    林保淳:〈從遊俠、少俠、劍俠到義俠──中國古代俠義觀念的演變〉
      收入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俠與中國文化》論文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82,頁91∼130
    林保淳:〈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女俠」形象〉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一期,民國86年9月,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頁43∼88。
    林保淳:〈安如巒先生「呂四娘傳說」引言〉
      作者於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擔任漢學研究中心舉辦之「傳說╱武俠小說╱歷史演義:呂四娘故事的來歷與演變」學術討論會主持人之引言稿。
    林保淳:〈通俗小說的類型整合──試論金庸小說的「虛」與「實」〉
      《漢學研究》第17卷第1期,民國88年6月,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頁259∼281。
    《雍正硃批諭旨》:(清)世宗(雍正)御批,(清)鄂爾泰、張廷玉同奉敕編。
    邵東方:〈清世宗《大義覺迷錄》重要觀念之探討〉
      《漢學研究》第17卷第2期,民國88年12月,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頁61∼89
    阿勤:〈雍正的武功〉
      《力與美》第79期,民國85年11月15日,頁65
    胡忠良:〈雍正中期「江南案」透析〉
      《清史研究》(季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書報資料中心,2001年2月第1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書報資料中心,2001年2月15日,頁58∼64
    張莉:〈論清前期會黨的性質──兼論會黨的起源〉
      《清史研究》(季刊),1993年第4期(總第12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書報資料中心,頁40∼51
    莊吉發:〈關於雍正皇帝繼位的傳說〉
      《歷史月刊》第六期,民77年5月,頁13∼19
      全十冊,影印本。臺北市:文源出版社╱書局,民54
    陳平原:〈論晚清志士的游俠心態〉
      收入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俠與中國文化》論文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82,頁227∼268
    陳垣:〈記呂晚村子孫〉
      收入《陳垣學術論文集》第二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2月,頁88∼91
    陳捷先:〈雍正初年清世宗與年羹堯之君臣關係〉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報》第5期,民67年6月,頁105∼119
    陳捷先:〈岳鍾琪與雍正朝曾靜、張熙的文字獄案〉
      《歷史月刊》第二期,民77年3月,頁54∼61
    陳捷先:〈雍正皇帝為何寵幸岳鍾琪〉
      《歷史月刊》第三十八期,民80年3月,頁90∼96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
    馮爾康:〈曾靜投書案與呂留良文字獄述論〉
      《南開學報》1982年第5期(總第四十九期),天津:南開大學學報編輯部,1982年9月,頁41∼46
    黃培:〈清世宗與年羹堯之關係(上)〉
      《大陸雜誌》第十六卷第四期,民國四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臺北市:大陸雜誌社,頁14∼15
    黃培:〈清世宗與年羹堯之關係(下)〉
      《大陸雜誌》第十六卷第五期,民國四十七年三月十五日,臺北市:大陸雜誌社,頁21∼28
    黃裳:〈雍正與呂留良〉
      收入《黃裳文集(3)──珠還卷》,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4月,頁617∼625
    楊啟樵:〈《活計檔》暴露清宮秘史〉
      《清史研究》(季刊),1997年第3期(總第27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書報資料中心,頁26∼35
      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民68
    楊啟樵:〈小說、電影與歷史──評《雍正王朝》的謬言妄語〉
      《新亞學報》第二十卷革新號,民國89年8月,頁233∼259
    楊瑞松:〈身體、國家與俠──淺論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身體觀和英雄崇拜〉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世變中的文學世界專輯IV》,第十卷第三期,民國八十九年九月。
    熊秉真:〈歷史之幻與文字之真──折照晚清與晚明〉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世變中的文學世界專輯III》,第九卷第四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頁57∼62。
    趙秉忠:〈略論康雍乾三帝對外戚重臣的駕馭〉
      《清史研究》(季刊),1994年第1期(總第13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書報資料中心,頁45∼52
    劉鳳云:〈清代督撫與地方官的選用〉
      《清史研究》(季刊),1996年第3期(總第23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書報資料中心,頁22∼30
    《雍正朝起居注冊》: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
    蔣宜芳紀錄:〈晚明與晚清文化景觀再探──歷史現實與文學想像〉
      本文為「世變中的文學世界」系列座談會之五的會議紀錄,引言人包括熊秉真和龔鵬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世變中的文學世界專輯III》,第九卷第四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頁3∼31。
    蔣宜芳紀錄:〈世變中的通俗與雅道──再思晚明與晚清的文化與社會〉
      本文為「世變中的文學世界」系列座談會之六的會議紀錄,引言人包括梁其姿、嚴迪昌和吳宏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世變中的文學世界專輯IV》,第十卷第三期,民國八十九年九月,頁3∼29。
    龔鵬程:〈美人如玉劍如虹──漫說清末儒俠的俠骨與柔情〉
      《國文天地.專題.永遠的中國俠》第5卷第12期,1990年5月,頁28∼31
    龔鵬程:〈俠骨與柔情──論近代知識份子的生命型態〉
      收入《近代思想史散論》,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80,頁101∼135
    龔鵬程:〈論清代的俠義小說〉
      收入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俠與中國文化》論文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82,頁187∼214
      全五冊。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3。
    龔鵬程:〈英雄與美人──晚明晚清文化景觀再探〉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世變中的文學世界專輯III》,第九卷第四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
    四.學位論文
    (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朱浤源:《民報的革命理論》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民73。
    張克成:《民報革命宣傳方式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華僑組碩士論文,民75。
    楊清惠:《從原始劍俠到仙俠──古典小說中「劍俠」形象及其轉變》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臺北,民87。
    《重刊江寧府志》:(清)呂燕昭修,姚鼐纂。
    五.其他相關作品
    (依年代先後排列)
    (一)短篇筆記小說
    〈王征南〉:俞樾。
      見《薈蕞編》,光緒七年(1881)。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正編.第八冊》,新興書局,民3
    〈年羹堯幼時〉:朱克敬。
      見《瞑庵雜識》,光緒末年(1908)。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正編.第六冊》,新興書局,民3
    〈年羹堯幼時焚屋券〉:徐珂。
      收錄於《清稗類鈔.義俠類》,民國六年(1917)。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年十一月初版,民國七十二年十月臺二版,1983
    (二)專書或雜誌
      清嘉慶十六年修,據清光緒六年刊本影印。臺北市: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三年六月臺一版。
    《儒林外史》:(清)吳敬梓著。
      以臥閒草堂本為底本排印,依其它各本改正個別錯字。臺北市:建宏出版社,1994
    《敏求軒述記》:陳世箴輯。
      道光二十八(戊申)年六月初版。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七十七輯》,臺北市: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翼駉稗編》:湯用中。
      道光二十九(己酉)年。收入《筆記小說大觀.第三十二編.第九冊》。
    《蜨階外史》
      咸豐年間初版。收入《筆記小說大觀.正編.第六冊》,新興書局,民3。
    《里乘》:許叔平。
      清同治十三年甲戌初版。收入《筆記小說大觀.正編.第四冊》,新興書局,民3
    《上元縣志》(清)陳栻等纂。
    《蟲鳴漫錄》:采蘅子。
      光緒三年(1877)。收入《筆記小說大觀.正編.第六冊》,新興書局,民3
    《薈蕞編》:俞樾。
      光緒七年(1881)。收入《筆記小說大觀.正編.第六冊》,新興書局,民3
    《新小說》:趙毓林編。
      據1902-1906年(期1-24)重印。上海市:上海書店,1980,全6冊。
    《繡像小說》
      上海市:上海市商務印書館,1903
    《新新小說》:新新小說社編。
      1904年(光緒三十年)9月據上海新新小說社刊本影印。上海:上海書店,1980,全2冊。
      據清道光四年刊本影印。臺北市: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二年三月臺一版。
    《月月小說》:吳趼人、周桂笙共編。
      據清光緒32年9月至34年12月(1906-1908)上海月月小說社本影印。日本東京:東豐書店,1979。
    《民報》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藏本,1905年10月第壹號∼1908年10月第貳拾七號。臺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發行,中央文物供應社經銷。民國五十八年六月一日影印初版,精裝八冊。
    《小說林》:小說林總編輯所編。
      據光緒33年2月至34年9月(1907-1908)上海出版小說林第1期-12期重印。上海:上海書店,1980,全4冊。
    《瞑庵雜識》:朱克敬。
      收入《筆記小說大觀.正編.第六冊》,新興書局,民3
    《禮拜六》
      據1914年創刊之禮拜六周刊影印,共200期。揚州市: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7,全20冊。
    《南雷文定》:黃宗羲。
    《小說大觀》:包天笑編。
      據上海文明書局1915年8月至1921年6月〈小說大觀〉季刊第1-15期影印。上海市:上海書店,1990,全5冊。
    《滿清十三朝宮闈祕史》:燕北老人。
      民國八年。臺北市:大中國圖書有限公司,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臺一版。
    《小說月報》:王蘊章編。
      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版影印。日本東京:東豐書店,1979,全87冊。
    《雍正劍俠奇案續編》:白下澹叟。
      民6
    《雍正劍俠圖》:常杰淼著,燕雨石點校。
      約為民國十七年以前的作品。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5年6月。
      收入《中國文學名著.第六集.第十六冊》。臺北市:世界書局,民國五十三年二月初版。本冊共計收錄《南雷文定前集》、《南雷文定後集》、《南雷文定三集》、《子劉子行狀》、《南雷詩曆》、《南雷詩曆補遺》、《梨州先生世譜》、《學箕初稿》等八種。
    《古今武俠叢畫奇觀》:海上漱石生。
      約為民國十四年左右的作品,臺北市:精益書局與華貿出版社,民65。
    《南亭筆記》:李伯元著、胡寄塵校訂。
      上海:上海大東書局,民15四版
    《年羹堯新傳》:成鐵吾。
      共十六冊。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民82。本書原本係民國五十年代連載於香港上海日報,曾由真善美出版社結集出版,今由遠流出版公司出版。
    《呂四娘別傳》:成鐵吾。
      臺北徵信新聞連載,真善美出版社出版,民47-48。
    《江湖三女俠》:梁羽生,一名《龍虎風雲鬥》。
      約民國四十六年前後。臺北市:風雲時代出版社,民77
    《大義覺迷錄》:(清)世宗胤禛撰。
    《滿江紅》:獨孤紅
      全三冊,約民國五十四年前後。臺北市:春秋出版社出版,呂氏書店發行,民國六十九年元月修訂版。民國八十七年一月由花田文化有限公司改版發行,書名為《滿江紅──野史傳奇》,全八冊。
    《劍客》:獨孤紅。
      臺北市:萬象,民83
    (三)叢書
    《清稗類鈔》:徐珂。
      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民6初版、民72臺二版,全十二冊。
    《清朝野史大觀》:小橫香室主人編。
      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民國六年初版,民國六十年臺二版
    《滿清野史二十種》:胡蘊玉等撰。
      全四卷。清雍正內府刻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圖書館藏,收錄於《四庫禁毀書叢刊》史部第二十二冊。北京:《四庫禁毀書叢刊》編纂委員會編,北京出版社出版。2000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民國九年成都昌福公司第四次印,收入《筆記小說大觀.第三十五編.第六冊》,民國七十二年十月版。《滿清野史二十種》共計收錄〈滿清興亡史〉、〈滿清外史〉、〈中法兵事本末〉、〈中日兵事本末〉、〈割臺記〉、〈戊壬錄〉、〈庚子國變記〉、〈拳變餘聞〉、〈胤禛外傳〉、〈髮史〉、〈多鐸妃〉、〈劉氏外傳〉、〈漢人不服滿人表〉、〈都門識小錄(摘錄)〉、〈述庵祕錄〉、〈故宮漫載〉、〈慶親王外傳〉、〈貪官污吏傳〉、〈所聞錄〉、〈清華集〉等。
    《年羹堯奏摺專輯(上、中、下)》
      故宮文獻特刊第二集,共三冊,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民60
    二.專書
    (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于潤琦主編:《清末民初小說書系.武俠卷》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7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發行:《民報》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藏本,1905年10月第壹號∼1908年10月第貳拾七號,臺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經銷。民國五十八年六月一日影印初版,精裝八冊。
    史景遷著,溫洽溢譯:《追尋現代中國(上)--最後的王朝》
      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
    史景遷著,溫洽溢、吳家恆譯:《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
      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江蘇省文學研究所編:《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7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著、鄭明萱譯:《盜匪:從羅賓漢到水滸英雄(BANDITS)》
      臺北市:麥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1998
    周清霖主編:《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觀》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
    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
      共一百六十冊,附索引。臺北市:明文書局,民80
    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
      共兩百零五冊,附索引。臺北市:明文書局,民74
    孟森:《明清史論著集刊》
      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民76
    林.亨特(Lynn Hunt)編、江政寬譯:《新文化史(The New Cultural History)》
      臺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2002
    胡文彬主編、羅立群、閻中英副主編:《中國武俠小說辭典》
      北京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
    秦和鳴主編:《民國章回小說大觀》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5
    高陽:《清朝的皇帝(二)》
      臺北市: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1年4月重印本
    張大春:《雍正的第一滴血》
      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6年初版一刷,1993年二版二刷。
    張玉法:《中國近代現代史》
      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68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
      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82
    曹正文:《中國俠文化史》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
    梁希哲、董建中、孟昭信、姜守鵬、姜建明合著:《雍正皇帝》
      臺北市:知書房出版社,2001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俠與中國文化》
      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82,頁227∼268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網(上)(下)》
      臺北市:曉園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臺北市:久大文化印行、久博總經銷,1990。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
      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5。
    陸林主編、易軍選注:《清代筆記小說類編.武俠卷》
      安徽合肥:黃山書社,1994
    華森、文熔主編:《中國公案武俠小說鑒賞大觀》
      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1994
    馮爾康:《雍正傳》。
      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北平初版,1999年臺灣初版第三次印刷。
    馮爾康:《雍正繼位之謎》
      臺北市:雲龍出版社,2000
    黃鴻壽:《清史紀事本末》
      全書共八十卷,據1915年進步書局石印本影印。上海:上海書店出版,1986年8月第一版第一印。
    楊啟樵:《雍正帝及其密摺制度研究》
      新店市: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72
    楊啟樵:《明清史抉輿》
      臺北市:明文書局,民74
    楊啟樵:《揭開雍正皇帝隱秘的面紗》
      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0
    溫子建主編:《武俠小說鑒賞大典》
      廣西桂林:漓江出版社,1994
    劉法曾編:《清史纂要》
      上海:中華書局發行,民國三年七月發行,民國十五年三月六版。
    劉蔭柏:《中國武俠小說史.古代部分》
      北京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86151008
    9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6151008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8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