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572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012/145044 (79%)
Visitors : 52099278      Online Users : 5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725


    Title: 政府機關資訊公開電子化執行現況之研究-以臺北縣政府為例
    The Study of E-Inform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an example from Taipei County
    Authors: 吳慧勤
    Wu,Haichun
    Contributors: 蕭乃沂
    Hsiao,Naiyi
    吳慧勤
    Wu,Haichun
    Keywords: 電子化政府
    政府資訊公開
    主動公開
    被動公開
    electronic government
    e-government
    digital government
    transparenc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ate: 2007
    Issue Date: 2009-09-18 15:51:09 (UTC+8)
    Abstract: 政府資訊公開不僅是民主政治的最佳武器,更可以提升國家的競
    爭力,於是我國乃於94 年12 月制定通過政府資訊公開法,以促進行
    政透明化與滿足人民知的權利。近來受到數位化浪潮的影響,各國政
    府互相推行所謂電子化政府,期望藉由電子化作業方式以提高政府的
    行政效率。故本文就是試圖瞭解政府機關如何透過電子化方式以落實
    執行政府資訊公開政策。
    首先本文就根據政府資訊公開法規範內容,分為主動與被動資訊
    公開二個公開面向來做分析研究,本研究藉由面訪問卷調查與深度訪
    談來探究政府資訊公開電子化執行現況,希冀有助於瞭解政府機關對
    於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落實施行情形,以做為政府資訊政策之參考。
    研究發現,在資訊主動公開部分,就資訊公開類型而言,以行政
    指導有關文書公開情形最佳,請願之處理結果及訴願之決定、書面之
    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公開情形最差;就公開電子化程度與多元公開管
    道上而言,經檢視27 個機關均有明顯偏低情況,累計分數都在電子化
    程度最低門檻 60 分以下(總分304 分),以及多元公開道最低指標121
    分以下(總分608 分),顯見所有機關均有待再加強。
    在資訊被動公開部分,在申請公開件數與申請方式上,政府資訊
    公開法通過前後並無太大差異,機關平均申請件數大多在0~30 件之間
    且以「書面申請」免付費方式提供;在作業標準與准駁理由上,幾乎
    都沒有訂定審查機制,完全由業務單位主管來決定,更無提供明確申
    訴管道。
    是以,要致力於建構一個開放政府、改善課責與透明的政府行政,
    除了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訂定,仍需要有相關政策、制度面之配合與
    獨立的個體加以監督與管控,才能落實並保障人民政府資訊取得權。
    關鍵字:電子化政府、政府資訊公開、主動公開、被動公開
    The transparency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s not only a best weapon
    for democratic politics but also promotes the competitively of a country.
    The government passed Freedo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Law in
    December, 2005 so as to promote the transparency of government
    operation and fulfill the rights that people should know i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gitization, every country has impelled to promote the
    concept of e-government.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can be uplif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us, the aim of this thesis is to know how the
    government executes the policy of opening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he study analyzes the active and passive information opening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of the Law o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Freedom.
    Interviews and surveys were utilized to undertake the execution of opening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his study will help people understand how
    information has been executed and will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strategies for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As to the type of information for actively opening, the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have mostly been actively opened. The results of petitions and
    the decisions of administrative appeals, documents related to public works
    and procurements are the worst for opened information. As to the level of
    e-opening and approaches by which they open information, 27 bureaus do
    not reach the lowest the threshold, which scored less than 60 with the total
    score 304 and less than 121 with the total score 608.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bureaus still have to practice the idea of actively opening
    information.
    As to the passively-opened information, the request documents and the
    way to apply did not change much before and after the Law o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freedom, with 0-30 pieces of request in average. They used to
    be written form and this request was free of charge.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most bureaus do not standardize relative of all application, making the
    directors the only judgment for acceptance or rebuttal.
    iii
    Therefore, to set up an open government and to improve the
    accountability, transparency of administration, policies and systems need to
    be coordinated. It also entails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to supervise and
    control, besides the practice of the Law o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Freedom. In this way, people’s rights to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will
    be taken care of.
    Keywords: electronic government, e-government, digital government,
    transparenc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王仁越(2006)。政府資訊公開法簡介。法務通訊,第2310 期,頁3-6。
    王明禮(1995)。國家資訊基礎建設的法律衝擊:以行政程序為中心。臺大法律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梅玲(2002)。全球化資訊社會,2006 年11 月12 日取自政治大學,網址:
    http://www3.nccu.edu.tw/~meilingw/globe/u1/webpage/u1_pt1.html。
    王郁琦(1996a)。政府資訊公開法制與NII 建設。資訊法務透析,頁19-25。
    王郁琦(1996b)。網路上的隱私權之問題。資訊法務透析,頁37-40。
    王郁琦(2004)。資訊時代隱私權理論基礎初探。世新法學,第1 期,頁283-305。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2000)。資訊公開法與國家機密保護法,2007 年6 月1 日取自
    立法院,網址:
    http://npl.ly.gov.tw/do/www/billIntroductionContent?id=3&keyword=資訊公
    開。
    台北市政府(1993)。台北市政府地理資訊系統整體規劃(第二期)之研究,2007 年
    7 月12 日取自臺北市政府,網址:
    http://www.bp.ntu.edu.tw/bpresults/tpgis/tgis2/tgis2.htm。
    行政院研考會(2003)。政府網站輔導手冊,2007 年1 月30 日取自行政院研考會,
    網址:http://www.rdec.gov.tw/mis/standard/gsn-award/schedule.htm。
    行政院研考會(2003)。行政機關公開資訊上網自動偵蒐暨資訊共享平台系統委外
    建置案-政府公開資訊之共通格式規範,2007 年6 月2 日取自行政院研
    考會,網址: 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551118173471.pdf。
    行政院資訊發展推動小組(1995)。政府業務電腦化報告書。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行政院資訊發展推動小組(1996)。政府業務電腦化報告書。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行政院資訊發展推動小組(1997)。政府業務電腦化報告書,2007 年2 月12 日取
    自行政院研考會,網址:http://www.rdec.gov.tw:10080/~shite86/。
    行政院資訊發展推動小組(1998)。政府業務電腦化報告書。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行政院(1999)。政府資訊公開法草案。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606 號政
    107
    府提案第6597 號,頁1。
    朱雲漢(2000 年9 月18 日)。知識經濟的憧憬與陷阱。中國時報,第2 版。
    吳 定(1995)。論行政公開化必然趨勢。載於銓敘部(編),行政管理論文選輯,
    第10 輯,(頁703-717)。台北:銓敆部。
    吳定等(1996)。行政學。台北:三民。
    吳 庚(2001)。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
    吳文雅、賴杉桂、曾德宜(1999)。出席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部長級電子
    商務會議出國報告。經濟部國貿局出國報告,未出版。
    江明修、陳敦源、黃東益、莊國榮、蕭乃沂(2004)。e化治理的法治基礎建設:
    運用資訊通信科技實現全民參政理想之研究。資策會委託研究報告,未
    出版。
    李美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李敘鈞(1997)。資訊科技與公共組織結構之變革。私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震山(1998)。警察任務法論。台北:登文書局。
    李震山(2000)。論人民要求政府公開資訊之權利與落實。月旦法學,第62 期,
    頁35-45。
    李震山(2005)。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十六:資訊權。法學講座,第32 期,頁12-25。
    李震山(2007)。政府資訊公開法與資訊隱私權保障。研考雙月刊,第31 卷第3
    期,頁50-60。
    林子儀(1989)。資訊取得:建構健全資訊社會之政策與法制研究。行政院經濟建
    設委員會健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未出版。
    林子儀(1993)。權立分立與憲政發展。月旦法學,第1 版,頁174-175。
    林呈潢(2005)。電子化政府資訊與服務。書藝,第41 期,頁1-14。
    林明昕(2003)。資訊公開vs.秘密保護:論「政府資訊公開法制」之建立。法學政
    報,第16 期,頁27-46。
    林明鏘(1993)。公務機密與行政資訊公開。臺大法學論叢,第23 卷第1 期,頁
    51-86。
    林明鏘(2000)。資訊公開與行政程序-評論政府資訊公開法與國家機密保護法草
    案。月旦法學,第62 期,頁46-57。
    108
    林河名(1996)。電子化政府與資訊公開─政府資訊公開電子化問題初探。東吳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瑞雯(2003)。立法院委員會與黨團協商制度之研究。臺大國家發展研究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嘉誠(2002)。政府資訊建設與公義社會。研考雙月刊,第26 卷第1 期,頁32-44。
    法治斌(2003)。資訊公開與司法審查-行政法專論。台北:正典出版文化公司。
    法務部(2003)。行政資訊公開法令解釋彙編。台北:法務部。
    孫同文(2001)。新經濟時代的國家角色芻議,2007 年1 月30 日取自財團法人國
    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網址: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0/CL-R-090-021.htm。
    翁弘枝(1993)。論資訊取得-人民請求政府資訊權利之初歩研究。輔仁大學法律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翁岳生(1985)。資訊立法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范姜真媺(2001)。政府資訊公開與個人隱私之保障。法令月刋,第52 卷第5 期,
    頁42。
    范姜真媺(2004)。政府資訊公開與營業秘密。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2 期,頁1-27。
    范姜真媺(2005)。政府資訊公開與個人資訊保護法之交錯適用。銘傳大學法學論
    叢,第4 期,頁105-143。
    項 靖(1998)。願景與陷阱:論電子化政府與政府再造。發表於跨世紀政府再造
    研討會,台北:行政院研會與國立中興大學共同主辦。
    項 靖(2000)。線上政府:我國地方政府WWW 網站之內涵與演變。行政暨政策
    學報,第2 期,頁41-96。
    項 靖(2001)。公務人員對政府資訊公開制度的見解之探究。法政學報,第12
    期,頁1-52。
    賴世培、馮震宇、宋餘俠(2002)。數位化民主:數位化政府,台北:國立空中大
    學。
    黃敬仁(2002)。由資訊生態觀點探討資訊與資訊科技之分析架構。勤益學報,第
    20 卷第2 期,頁343-356。
    張裕榮(2001)。論資訊公開與個人資料保護之界限。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109
    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三民。
    楊富強(1989)。資訊取用之公法研究-以私人與政府機構之關係為中心。政治大
    學法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詹文凱(2002)。人民知的權利與政府資訊公開制度。檔案季刊,第1 期第3 卷,
    頁19-25。
    葉俊榮(1995)。建立各機關公報發行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葉俊榮、許宗力(1996)。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葉俊榮(1998)。邁向電子化政府:資訊公開與行政程序的挑戰。經社法制論叢,
    第22 期,頁1-49。
    葉俊榮(2007)。從行政院公報新制談資訊公開與民眾參與。研考雙月刋,第31
    卷第3 期,頁3-12。
    劉宗德(1998)。行政法基本原理-資訊公開。台北:學林。
    劉克正(1996)。政府資訊公開法簡介(一),2007 年12 月30 日取自內政部消防
    署,網址:http://enews.nfa.gov.tw/one-news.asp?NewsNo=5935
    劉淑惠(1993)。積極推動政府資訊公開制度。研考報導,第25 期,頁10-16。
    劉靜怡(2004)。美國資訊自由法的運作經驗-曾虛白研討會,2007 年1 月30 日
    取自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網址:
    http://www.atj.org.tw/Judgeercon1.asp?number=42
    劉靜怡(2000)。資訊時代的政府再造:管制革新的另類思考。月旦法學,第57
    期,頁59。
    劉靜怡(2002)。美國一九九六年電子資訊自由法之分析與評論。月旦法學,第87
    期,頁65-75。
    管中样(2001)。資訊控制?還是電子民主?-我國電子化政府下政策規劃與實際分
    析,2005 年11 月11 日取自中華傳播學會2001 年年會,網址:
    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study/study-16.htm。
    潘彥佃(1999)。我國政府WWW網站與資訊公開之研究-以中央政府為例。東海大
    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臺北縣政府資訊服務中心(2006)。資訊建設施政成果,2007 年9 月20 日取自臺
    北縣政府資訊服務中心,網址:
    http://www.imc.tpc.gov.tw/_file/1327/SG/21438/36832.html
    110
    臺北縣政府研考會(2007)。96 年施政計畫,2007 年9 月11 日取自臺北縣政府
    研考會,網址:
    http://www.rde.tpc.gov.tw/web66/_file/1397/upload/10450/25370/96-all/25.pd
    f
    陳 祥(2003)。政府網站公共資訊呈現程序之探討。圖書與資訊科學期刊,第29
    卷第2 期,頁106-112
    陳士伯(2007)。政府資訊公開法與檔案應用之研究。研考雙月刊,第31 卷第3
    期,頁31-49。
    陳仲嶙(2000)。電子化政府的資訊保護-以個人資料保護為中心,2007 年5 月
    21 日取自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網址:
    http://www.is-law.com/OurDocuments/PR0001CL.pdf。
    陳仲嶙(2002)。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掃描-總則篇,2007 年6 月1 日取自益
    思科技法律事務所,網址:
    http://www.is-law.com/OurDocuments/PR0010CL.pdf。
    陳宜和(2005)。我國實施行政資訊公開成效與影響之評估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
    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東輝(2002)。論政府資訊公開與個人資訊自決之衡平。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昭珍(1999)。美國政府資訊電子化與政府資訊定址服務系統(GLIS)的建置。
    研考雙月刋,第23 卷第2 期,頁23-24。
    陳昭珍(2005)。全球資訊自由與取用政府資訊之現況研究。研考雙月刋,第29
    卷第3 期,頁73-87。
    陳美伶,(2005)。現行政府資訊公開法制及其落實。研考雙月刋,第29 卷第3 期,
    頁20-29。
    陳敦源,(2003)。透明與課責:行政程序控制的資訊經濟分析。發表於倡廉反貪
    與行政透明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政大公企中
    心。
    陳愛娥,(2000)。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憲法基礎。月旦法學,第62 期,頁24-35。
    陳耀森(2000)。關務資訊公開法制問題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桃園。
    簡 適(2005)。地方政府網站行政資訊公開電子化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
    111
    盧建旭(1996)。資訊社會:公共行政的新議題。載於銓敘部(編),行政管理論文
    選輯,第11 輯,頁307-333。台北:銓敆部。
    魏啟林(1999)。全面推展電子化政府邁向資訊行政新紀元。研考雙月刋,第23
    期第5 版,頁3-6。
    謝清俊(1996)。公共資訊系統概說。載於胡述兆教授七秩榮慶祝壽論文集編輯小
    組(編),圖書館與資訊研究論文集-慶祝述兆教授七秩榮慶論文集,(1-12
    頁)。
    謝清佳、吳琮璠(1998)。資訊管理理論與實務(修訂第三版)。台北:智勝文化事
    業。
    蔡達智(2002)。行政資訊公開之問題初探。經社法制論叢,第30 期,頁141-167。
    羅偉助(2002)。日本資訊公開與個人資訊保護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美惠譯(1999)。透明社會-個人隱私vs.資訊自由(David Brin 原著)。台北:先
    覺。
    二、英文部分
    Bellamy, C. (2002). From Automation to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rnizing British
    Government With ICT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
    Vol.68, June:213-230。
    Buckland, M. (1991).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New York:Greenwood。
    Garson, G.D. (2006). Publ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Governance: Managing
    the Virtual State. Boston: Jones & Bartlett。
    Relyea, H.C. (1986). 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46: 635-636。
    Perritt, H.H. (1992). The Electronic Agency and the Traditional Paradigms of
    Administrative Law. Administrative Law Review, Vol. 44: 79-80。
    Hernon, P. , Relyea, H.C. & McClure, C.R. (Eds.). (1996). Federal Information
    Policies in the 1990s: Views and Perspectives. Norwood, N.J.: Ablex。
    Hernon, P., Relyea, H.C. & Cullen, R. (2006 ).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E-Government : Serving Today and Building for Tomorrow. Maryland:The
    Scarecrow INC。
    Nilsen, K. (2001).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Policy: Measuring the Effects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Canadian Government Statistics. Westport,
    Connecticut : Ablex。
    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2). Publlic
    112
    Sector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nility: Making it Happen. France: OECD。
    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3). Open
    Government: Fostering Dialogue With Civil Society. France: OECD。
    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5).
    Modernising government: the way forward. France: OECD。
    Pitt, D. C. & Smith, B. C. (1984). The Computer Revolu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Government. Great Britain :
    Wheatsheaf Books Ltd。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2256036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256036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6036201.pdf94KbAdobe PDF2857View/Open
    56036202.pdf113KbAdobe PDF2924View/Open
    56036203.pdf140KbAdobe PDF2959View/Open
    56036204.pdf153KbAdobe PDF2915View/Open
    56036205.pdf247KbAdobe PDF21106View/Open
    56036206.pdf594KbAdobe PDF21749View/Open
    56036207.pdf298KbAdobe PDF21209View/Open
    56036208.pdf544KbAdobe PDF21028View/Open
    56036209.pdf239KbAdobe PDF2962View/Open
    56036210.pdf304KbAdobe PDF21969View/Open
    56036211.pdf849KbAdobe PDF294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