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壹、中文部分 王光旭,(2001),《制度網絡與政策產出-台中工業區聯外道路各案之個案研究》,政治大學公行所碩士論文。 王婉芬,(1994),《制度學派與組織制度化的探討》,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躍生,(1997),《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出版社。 江岷欽、林鍾沂,(1995),《公共組織理論》,台北:空大。 任德厚,(1990),<制度研究與當代政治學之發展>,政治科學論叢,1期,頁1-30。 朱金池,(1998),《我國警察組織設計之研究:制度觀點》,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朱金池,(2001),<新制度論的組織理論初探>,張潤書教授榮退論文集。 李宗勳,(1995),<新制度論與公共行政-兼論公、私部門之權力分享>,警政學報,26期,頁193-224。 呂美女、吳國禎譯,界屋太一著,(1999),《組織的盛衰—從歷史看企業再生》,台北:麥田出版:城邦發行。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1996),《行政學(一)》,《行政學(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 庚,(2000),《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 余坤東,(1995),《企業倫理認知之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周鴻玲譯,查理斯.裴洛著,(1988),《組織社會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林綺雲,(1993),《組織變遷與轉型:社會變遷中組織興衰的個案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綺雲,(1992),<結構惰性與組織的變遷—組織生態學的理論>,台北護專學報,9期,頁315-326。 林鍾沂譯,(1988),賽蒙(H.A.Simon)著,《人類事務的理性》,台北:森大。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徐斯勤,(2002),<新制度主義與中國政治研究:理論與應用之間對話的初步觀察>,發表於政治大學政經研討會。 夏莉芬,(1995),《國宅政策的新制度觀分析—以台中巿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陶永發,(1998),《行政革新與組織設計的理論與實務:以台灣省礦務局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苙雲,(1987),《組織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苙雲,(1993),<工具理性與實質理性之間:剖析醫院醫療照顧的儀式性與迷思>,中央研究院民族所集刊,74期,頁63-93。 張家銘,(1989),《經濟權力與支配:台灣大型企業組織的制度分析》,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惠芳,(1998),《組織正當性、組織學習與組織同形之關係研究:制度理論觀點整合》,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東升,(1992),<制度學派理論對正式組織的解析>,社會科學論叢,40期,台大法學院,頁111-133。 陳東升,(1993),<組織間關係的理論探討>,社會科學論叢,41期,台大法學院,頁31-61。 陳東升,(1993),<醫療組織關係的制度理論分析—以新竹醫療區為例>,中國社會學刊,17期,頁101-126。 陳美智、楊開雲,(2000),<組織真是理性的嗎-一個組織社會學的新制度論觀點>,東海社會科學學報,20期,頁27-57。 陳啟崗,(1975),《組織改革的設計與推行—一個案研究》,淡江文理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啟政,(1991),《制度化的社會邏輯》,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葉啟政主編,(1992),《當代社會思想巨擘》,台北:正中書局。 葉啟政,(2000),《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台北:三民書局。 鄒理民譯,(1991),《社會實體的建構》,原著為Berger和Luckmann,(1967),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巨流圖書公司。 歐崇亞,(1997),《新制度主義與公共組織分析》,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瑞華譯,(1994),《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Douglass C .North原著,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謝偉智,(1996),《新制度理論之研究-以留公農田水利會為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俊義,(1999),《新制度經濟學對當代行政改革之啟示》,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聶文娟,(1994),《公共組織變遷理論之建構-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國勛,(1989),《理性化及其限制—韋伯思想引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貳、政府及煤業公會出版品、函令 一、政府及煤業公會出版品 「平溪煤礦史」,台北縣平溪鄉公所,民國八十九年九月。 「基隆煤礦史」,基隆巿政府,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臺灣礦業史(上)(下)冊」,臺灣區煤礦業同業公會及臺灣省礦業研究會,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 「臺灣省礦業史續二(上)」,中華民國礦業協進會及臺灣區煤礦業同業公會,民國八十九年五月。 「臺灣省政府建設廳志」,臺灣省政府建設廳,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臺灣省礦務局志」,臺灣省礦務局,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二、函令 行政院73年8月8日台(73)經字第1141號函 台灣省建設廳79年10月2日(79)建礦字第35090號函 經濟部82年10月20日經(82)能字第90614號公告 台灣省礦務局83年9月17日(83)礦人一字第038119號函 行政院組織法研究修正專案小組83年11月14日(83)年議字第174號 台灣省政府人事處84年7月22日(84)省人一字第41915號書函 台灣省政府人事處84年7月23日(84)省人一字第41915號書函 經濟部84年10月27日經(84)人字第84355162號函 台灣省礦務局85年1月13日礦人一字第2804號函 行政院85年2月16日台(85)經字第04901號函 台灣省政府85年6月7日府人一字第153180號函 行政院86年11月28日台(90)研綜字第0026469號函 行政院86年12月30日台(86)經字第51915號函 台灣省政府建設廳87年10月19日87建人字第42920號函 台灣省礦務局87年10月31日(87)礦人一字第31477號函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87年11月10日部(87)字第5609號函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88年2月1日部(88)字第0512號函 台灣省政府88年2月8日(88)府經研營字第4966號函 台灣省礦務局88年5月1日(88)礦人一字第11963號函 經濟部88年6月14日經(88)人字第88015987號函 行政院88年8月5日台(88)研綜字第03859號函 考試院88年9月14日(88)考台銓法三字第1807119號函 行政院89年10月30日台八九研綜字第0020540號函 行政院90年12月13日台(90)院人政字第037058號函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91年5月9日局力字第0910018293號開會資料 行政院91年6月21日院授人力字第0910023376號函 經濟部礦務局91年7月17日礦局人一字第09100179730號函 經濟部礦務局91年7月17日礦局人一字第09100179740號函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91年7月29日會綜字第0910016134號函 內政部消防署91年8月2日消署危字第0910011868號 考試院91年8月7日考台組貳一字第0910006525號令 行政院91年8月7日院授字第09100292321號令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91年8月7日勞檢一字第0910037384號函 銓敘部91年8月21日部法三字第0912172917號函 礦務局91年8月27日礦局保一字第09100161800號函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91年9月3日勞檢一字第0910045307號函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91年9月26日局力字第0910044725號函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91年10月9日環署綜字第0910069951號函 經濟部礦務局91年10月22日礦局秘三字第09100182890號函 勞委會91年10月15日勞檢字第0910053827號函 礦務局91年10月18日礦局保一字第09100266980號函 行政院91年12月16日院授研綜字第0910026429號函 經濟部礦務局91年12月23日礦局人一字第09100181100號函 參、英文部分 Aldrich,H.E.and J.Pfeffer ,(1976),”Environments of organizations”.,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2,pp.79-105. Berger,P.L.&Luckmann,T.(1967),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New York:Anchor Press. Berger,P.L.and Kellner,H.(1981),Sociology reinterpreted:An Essay on Method and Vocation,New York:Anchor Press. Blau,Peter M, and W.Richard Scott,(1962),Formal Organizations,A Comparative Approach, San Francisco: Chandler. DiMaggio,Paul J. and Walter W. Powell,(1983), “The Iron Cage Revisited :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 Field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48,pp. 147-160. DiMaggio,Paul J.(1991),”Constrcuting an Organization Field as a Professional Project:U.S.Art Museums,1920-1940”,in Powell,W.W.&DiMaggio,P.J.(Eds.)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zational Analysi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p.267-292. Habermas, Jurgen.,(1975),The Legitimation Crisis, Boston: Beacon press. Jepperson, Ronald C.,(1991),”Institutions , Institutional Effects and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In Paul J. DiMaggio. And Walter W. Powell ed.,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pp.108-142.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arch J.G.&Olsen J.P.,(1984),”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pp.Vol.78,pp.734-749. Meyer ,John W. and Brian Rowan,(1977),”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In Paul J. DiMaggio and Walter W. Powell ed.,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pp41-62.,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orth,D.C.(1990),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liver,Cristine,(1991),”Strategic Responses to Institutional Proces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16,pp.145-179. Parsons,T.(1960),”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s”.,in Structure and Process in Modern Societies,by T.Parsons ,Glencoe,IL:Free Press. Preffer, Jeffrey. And Gerald Salanick.(1978),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s Dependence Perspective.,New York: Haper and Row. Scott,Richard W.,(1987),”The Adolescence of Institutional Theory.”Admin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Vol.32,pp.493-511. Scott,Richard W.,&Christensen,.(1995),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Organizations:International and Longitudinal Studies, Thousand Oaks,CA:Sage. Scott,Richard W,(1995),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Thousand Oaks,CA:Sage. Selznick,P.(1996),”institutionalism’Old’and ‘New’”,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Vol.41,pp.270-277. Zucker Lynne G,(1977),”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izaiton in Cultural Persistence.”American Sociological Reivew,Vol.42,pp.726-43. Zucker Lynne G,(1987),”Institutional Theories of Organization.”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Vol.13,pp.44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