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560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76838      Online Users : 69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600


    Title: 劉鶚《老殘遊記》的敘事研究
    Authors: 蔡文賓
    TASI, WEN BIN
    Contributors: 陳錦釗
    蔡文賓
    TASI, WEN BIN
    Keywords: 劉鶚
    《老殘遊記》
    敘述
    敘事學
    清末小說
    新小說
    中國小說評論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8 15:26:23 (UTC+8)
    Abstract: 劉鶚作為一個新小說家的代表人物,在《老殘遊記》一書中,藉由小說書寫,道出自己對時代背景與生存困境的見解與抒發,並藉由一系列刻畫人物的過程,寄寓自己崇高的理念。至於在敘事視角上的成就,筆者認為《老殘遊記》在清末新小說的敘事書寫上,是第一部開始大量採取第三人稱敘事的限知視角的小說,故在敘事手法上具有開拓之功。在小說敘事視角的使用上,老殘就是小說敘事文本中,最主要的第三人稱限知敘事者,因為小說文本中的點點滴滴、是是非非,皆需要藉由老殘的言、聽、說等經歷旅程,才得以讓閱讀者明瞭小說中所負載的理念,以及所要傳達的訊息。
    在小說中劉鶚採用倒敘的敘事手法,是意味著清末新小說的敘事發展,已經突破傳統章回小說的籓籬,突破以往所採用之單一順敘式的寫作模式,轉而運用更為活潑、更多樣化的寫作方式。而《老殘遊記》的敘事空間,也呈現出豐富多樣的風貌。小說在自然空間的書寫上,著重於寫實的層面,不僅人物與景色相為互應,更在人物遊歷的空間上,加以著墨,使其深具地方特色。至於在虛擬空間的書寫方面,描寫了老殘在夢中的驚險過程,以及於夢中進入地府的故事情節。小說中的虛擬空間,並非毫無意義的書寫鋪陳,而賦予閱讀者不僅是驚奇怪誕之感,更帶有幾分教化意味。
    至於敘事結構方面,筆者提出,《老殘遊記》是用舊章回寫作新小說,並且在小說中,蘊含現代思想與多元嘗試的精神,這也奠定了民國五四現代文學的發展基礎。在結構方面,則是採用單一人物主線的方式,小說中妥善地運用主角易位的技巧,讓小說呈現出更為豐富充實的風貌。雖然受限於《老殘遊記》初編的完整性所影響,導致在二編一開始與初編之間,於結構的銜接上,顯得並不十分融入,並且由於在若干故事情節的主題意義上,初編與二編之間差異甚深,而導致數位前輩學人提出二編並非劉鶚親筆所作之論。
    Reference: 凡例說明:
    一、 選錄本論文所引述之資料外,其他有相關性資料於論文研究或是有啟發之處者,亦一併收錄之。
    二、 參考書目分為「中文著作」與「外文譯著」兩大類。
    三、 「中文著作」細分為四類,分類標準分為「小說文本」、「有關論著」、「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與會議論文」四類。每一類的編排,依著者或編者姓氏之筆畫數為序。而「外文譯著」則以著者或編者姓名之英文字母排列為序。
    壹、中文著作
    一、小說文本
    ◎ 四劃
    王孝廉 等編:《晚清小說大系》(台北:廣雅出版有限公司,1984年一版)。
    ◎ 五劃
    石玉昆:《三俠五義》(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再版)。
    ◎ 七劃
    沈□_:《浮生六記》(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85年一版)。
    李伯元:《李伯元全集》(江蘇:江蘇古籍出版,1997年一版)。
    李學勤等編:《中國近代珍稀本小說》(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年一版)。
    吳承恩:《西遊記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96年一版)。
    吳敬梓:《儒林外史》(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一版)。
    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一版)。
    ◎ 八劃
    抱甕老人編著:《古今奇觀》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一版)。
    ◎ 九劃
    施耐庵編著:《容與堂本水滸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一版)。
    ◎ 十一劃
    淩濛初:《拍案驚奇》(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一版)。
    ────《二刻拍案驚奇》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一版)。
    ◎ 十二劃
    馮夢龍:《三言》(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一版)。
    曹雪芹:《紅樓夢》(台北:三民書局,1979年三版)。
    曾樸:《孽海花》(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一版)。
    ◎ 十四劃
    蒲松齡:《聊齋誌異》(台北:里仁書局,1991年一版)。
    ◎ 十六劃
    劉鶚:《老殘遊記》(台北:三民書局,1986年一版)。
    ────《插圖本老殘遊記》(濟南:齊魯書社,2003年一版二刷)。
    ────《晚清小說大系•老殘遊記》(台北:廣雅出版社,1984年一版)。
    ────《老殘遊記》(台北:桂冠出版社,1986年一版)
    ────《《老殘遊記》初二集及其研究》(台北:世界書局,75年一版)。
    ◎ 十九劃
    羅貫中編著:《三國演義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一版)。
    二、有關論著
    (一)劉鶚《老殘遊記》的相關研究論著
    ◎ 四劃
    王□腄G《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一版)。
    王□迭G《中國古代小說文化研究》(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一版)。
    王□□G《話本小說的歷史與敘事》(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一版)。
    王一川:《中國現代性體驗的發生》(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一版)。
    王定璋:《白話小說:從群體流傳到作家創造的社會圖卷》(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一版)。
    王旭川:《中國小說續書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一版)。
    王夢鷗:《文藝論談》(台北:學英文化公司,1984年一版)。
    王義軍:《審美現代性的追求》(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一版)。
    王靖宇:《中國早期敘事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一版)。
    王瓊玲:《清代四大才學小說》(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一版)。
    王德威:《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6年一版)。
    ────《想像中國的方法》(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一版)。《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國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一版)。
    ────《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一版)。
    王文寶:《中國俗文學發展史》(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一版)。
    中野美代子:《從中國小說看中國人的思考方式》(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一版)
    ◎ 五劃
    石□鵅G《章回小說通論》(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一版)。
    石鍾揚:《性格的命運—中國古典小說審美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一版)。
    ◎ 六劃
    朱傳譽編:《劉鶚傳記資料》(台北:天一出版社,1981年一版)
    任訪秋:《中國近現代文學研究論集》(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一版)。
    成複旺:《文境與哲理》(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一版)。
    ◎ 七劃
    佛□□G《王國維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二版)。
    李瑞騰:《晚清文學思想論》(台北:漢光文化出版社,1992年一版)。
    ────《《老殘遊記》的意象研究》(台北:九歌出版社,1997年一版)。
    李立峰:《悲涼絕唱:關於晚清改革的歷史沉思》(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一版)。
    李歐梵:《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一版)。
    ────《現代性的追求》(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年一版)。
    李悔吾:《中國小說史漫稿》(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三版)。
    李修生、趙義山主編:《中國分體文學史:小說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一版)。
    杜貴晨:《傳統文化與古典小說》(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一版)。
    吳光正:《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一版)。
    吳秀華:《明末清初小說戲曲中的女性形象》(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一版)。
    吳淳邦:《清代長篇諷刺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一版)。
    呂正惠:《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一版)。
    余國藩著 李奭學譯:《西遊記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一版)。
    ◎ 八劃
    林□^:《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一版)。
    林□芋G《清代小說論稿》(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2000年一版)。
    林明德編:《晚清小說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一版)。
    林瑞明:《晚清譴責小說的歷史意義》(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0年一版)。
    周中明:《中國的小說藝術》(台北:貫雅文化有限公司,1990年一版)。
    周建渝:《傳統文學的現代批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一版)。
    周發祥:《西方文論與中國文學》(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年一版)。
    武潤婷:《中國近代小說演變》(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一版)。
    季桂起:《中國小說體式的現代轉型與流變》(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年一版)。
    季羨林主編 張燕瑾、呂薇芬等編著:《近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一版)。
    尚學峰 過常玉 郭英德:《中國古典文學接受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一版)。
    ◎ 九劃
    阿□^:《晚清文學叢鈔•小說戲曲卷》(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一版)。
    ────《晚清小說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一版)。
    周中明:《紅樓夢—迷人的藝術世界》(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9年一版)。
    ────《中國的小說藝術》(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一版)。
    紀德君:《明清歷史演義小說藝術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一版)。
    胡□A:《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一版)。
    ────《白話文學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一版)。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一版)。
    胡曉真 主編:《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2001年一版)。
    胡從經:《中國小說史學史長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一版)。
    胡仲權編:《武俠小說研究參考資料》(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一版)。
    ◎ 十劃
    孫□飽G《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一版)。
    孫□飽B孫菊園編著:《明清小說叢稿》(台北:文化大學出版,1992年一版)。
    孫楷第:《小說旁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一版)。
    孫琴安:《中國評點文學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一版)。
    袁□i:《中國小說的近代變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一版)。
    袁濟喜:《古代文論的人文追尋》(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一版)。
    馬□矷G《從經學到美學:中國近代文論知識化與的嬗變》(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一版)。
    馬積高:《清代學術思想的變遷與文學》(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一版)。
    高小康:《市民、士人與故事:中國近古社會文化中的敘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一版)。
    高玉海:《明清小說續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一版)。
    徐德明:《中國現代小說雅俗與整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一版)。
    夏曉虹:《晚清社會與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一版)。
    夏志清:《文學的前途》(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一版)。
    ◎ 十一劃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與儒家哲學》(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一版)。
    郭箴一:《中國小說史》(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39年一版)。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一版)。
    郭紹虞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一版)。
    郭延禮:《中國近代文學史》(南昌:百花文藝出版社,1990年一版)。
    ────《中國近代翻譯文學概論》(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一版)。
    ────《近代西學與中國文學》(南昌: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一版)。
    陳大康:《中國近代小說編年》(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一版)。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一版)。
    ────《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第一卷(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二刷)。
    ────《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一版)。
    ────《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一版)。
    陳平原 夏曉紅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一版)。
    ────《圖像晚清》(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一版)。
    陳師錦釗:《李贄之文論》(台北:嘉新文化基金會,1974年一版)。
    陳國球:《文學史書寫型態與文化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一版)。
    陳繼會:《中國鄉土小說史》(合肥:安徽出版社,1999年一版)。
    陳美林 馮保善 李忠明:《章回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一版)。
    張念穰:《《聊齋誌異》藝術研究》(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一版)。
    張培□ 編:《中國文學評點研究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一版)。
    張國風:《《儒林外史》試論》(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一版)。
    張宏生 編:《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一版)。
    連燕堂:《從古文到白話—近代文界革命與文體流變》(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年一版)。
    康來新:《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台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一版)。
    ◎ 十二劃
    黃□M:《近代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一版)。
    黃□M、韓同文選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南昌:百花文藝出版社,1982年一版)。
    黃子平:《革命、歷史、小說》(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年一版)。
    黃錦珠:《晚清時期小說觀念之轉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一版)。
    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一版)。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一版)。
    葛兆光:《中國宗教與文學論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年一版)。
    程華平:《中國小說戲曲理論的近代轉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一版)。
    程國賦:《唐五代小說的文化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一版)。
    傅修延:《先秦敘事研究:關於中國敘事傳統的形成》(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年一版)。
    傅惠生:《宋明之際的社會心理與小說:《三國》《水滸》社會心理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一版)。
    傅騰霄:《小說技巧》(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一版)。
    馮文樓:《四大奇書的文本文化學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一版)。
    馮光廉 編:《中國近百年文學體式流變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一版)。
    董乃斌:《中國古典小說文體獨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一版)。
    董國炎:《明清小說思潮》(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一版)。
    萬書元:《第十位謬斯—中國現代諷刺小說論(1917-1949)》(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一版)。
    ◎ 十三劃
    楊□q:《中國歷朝小說與文化》、《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一版)。
    ────《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一版)。
    ────《重繪中國文學地圖:楊義學術講演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一版)。
    楊昌年:《現代小說》,(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一版)。
    ────《古典小說名著析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4年一版)。
    楊聯芬:《晚清至五四;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一版)。
    趙爾巽編著:《清史稿》(北京 : 中華書局,1986年一版)。
    褚斌傑:《中國古代文體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一版)。
    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評論》(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一版)。
    賈文昭、徐召勛合著:《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一版)。
    ◎ 十四劃
    葉□唌G《中國小說美學》(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一版)。
    蔣瑞藻:《彙印小’疰牷n(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一版)。
    熊秉真 編:《情欲明清:遂欲篇》(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一版)。
    蔡英俊 編:《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編(一):抒情的境界》(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一版)。
    寧宗一編著:《中國小說學通論》(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一版)。
    裴效維 編:《近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一版)。
    齊裕昆主編:《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2年三版)。
    ◎ 十五劃
    魯□部G《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台北:里仁書局,1992年一版)。
    ────《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一版五刷)。
    魯德才:《白話小說型態發展史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一版)。
    歐陽健:《古小說研究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一版)。
    ────《晚清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一版)。
    鄭家建:《中國文學現代性的起源語境》(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一版)。
    ◎ 十六劃
    劉□ョG《嬗變—辛亥革命時期與五四時期的中國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一版)。
    劉上生:《中國古代小說藝術史》(湖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一版)。
    劉苑如:《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一版)。
    劉德隆 等編:《劉鶚及老殘遊記資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1985年一版)。
    劉燕萍:《怪誕與諷刺:明清通俗小說詮釋》(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年一版)。
    劉勇強:《《西遊記》論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一版)。
    劉詠聰:《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一版)。
    劉良明:《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一版)。
    錢理群 合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增修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一版)。
    賴芳伶:《清末小說與社會政治變遷》(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一版)。
    樽本照雄:《新編清末民初小說目錄》(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一版)。
    ◎ 十七劃
    戴□P:《文學史的權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一版)。
    韓雲波:《唐代小說觀念與小說興起研究》(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一版)。
    韓進廉:《中國小說美學史》(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年一版)。
    ◎ 十八劃
    魏 飴:《小說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一版)。
    顏廷亮:《晚清小說理論》(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一版)。
    魏中林:《清代詩學與中國文化》(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一版)。
    魏紹昌 編著:《李伯元研究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一版)。
    ────《晚清四大小說家》(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93年一版)。
    聶中樵 編:《古代文學中的人物形象論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一版)。
    ◎ 十九劃
    羅爾綱:《水滸傳原本和著者研究》(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一版)。
    羅小東:《話本小說敘事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一版)。
    ◎ 二十劃
    嚴家炎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二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一版)。
    ◎ 二十二劃
    龔鵬程:《中國小說史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3年一版)。
    龔鵬程編著:《近代中國文學與思想〈集刊〉壹號》(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出版,1995年一版)。
    ◎ 二十三劃
    欒梅健:《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生論》(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年一版)。
    (二)敘事(述)研究與文藝理論
    ◎ 四劃
    王□迭G《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一版)。
    王□均G《小說藝術的形式分析:敘事學研究》(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一版)。
    王一川:《語言烏托邦─20世紀西方語言論美學探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一版)。
    王逢振 編:《詹姆遜文集:第二卷,批評理論與敘事闡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一版)。
    王嶽川:《現象學與解釋學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一版)。
    王成軍:《紀實與紀虛—中西敘事文學研究》(南昌: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年一版)
    方□矷G《後結構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一版)。
    方□嚏G《形式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年一版)。
    ◎ 五劃
    申□式G《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二版)。
    ◎ 六劃
    朱□f:《當代西方美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一版)。
    ◎ 七劃
    吳曉東:《從卡狴d到昆德拉》(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一版)。
    吳同瑞 合編:《中國俗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一版)。
    李幼蒸:《理論符號學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一版)。
    李建軍:《小說修辭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3年一版)。
    李建盛:《理解事件與文本意義—文學詮釋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一版)。
    杜書瀛 編:《文藝美學原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二版)。
    ◎ 八劃
    孟□堙G《比較文學形象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一版)。
    周□芊G《中國當代審美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一版)。
    周慶華:《中國符號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一版)。
    林鎮山:《台灣小說與敘事學》(台北:前衛出版嚏A2002年一版)。
    ◎ 九劃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一版)。
    胡經之:《文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一版)。
    胡經之 合編:《文藝美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一版)。
    ◎ 十劃
    徐□均G《藝術的精神》(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一版)。
    格□D:《小說敘事研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一版)。
    耿占春:《敘事美學:探索一種百科全書式的小說》(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一版)。
    馬振方:《小說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二版)。
    ◎ 十一劃
    陸□迭G《精神分析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一版)。
    曹文軒:《曹文軒文集:小說門》(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年一版)。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台北:淑馨出版社,1998年一版)。
    ────《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一版)。
    張師雙英:《文學概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一版)。
    陶東風:《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一版)。
    陶東風 編:《文學理論基本問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一版)。
    ◎ 十二劃
    童慶炳:《文體與文體的創造》(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一版)。
    ◎ 十三畫
    楊□q:《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一版)。
    蒲震元:《中國藝術意境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一版)。
    趙毅衡編選:《符號學文學論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一版)。
    ◎ 十四畫
    趙憲章:《文體與形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一版)。
    趙志軍:《文學文本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一版)。
    蔣原倫 潘凱雄著:《歷史描述與邏頨t繹─文學批評文體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一版)。
    ◎ 十六畫
    劉世劍:《小說概說》,(高雄:麗文圖書出版社,1994年一版)。
    ◎ 十七劃
    戴□清:《歷史與敘事: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與文化批評》(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一版)。
    ◎ 十九畫
    羅□鋼:《敘事學導論》(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一版)。
    譚 凡:《中國小說評點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一版)。
    譚學純 朱玲合著:《廣義修辭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一版)。
    譚君強:《敘事理論與審美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一版)。
    三、學位論文
    ◎ 四劃
    方哲桓:《老殘遊記析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7年)。
    王瑞雪:《劉鶚及其老殘遊記研究》(台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5年)。
    ◎ 七劃
    李基承:《老殘遊記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 八劃
    林明德:《梁啟超與晚清文學運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9年 )。
    邱茂生:《晚清小說理論發展試論》(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林慧君:《晚清小說中所反映的中國商業界》(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一版)。
    ◎ 十一劃
    崔桓:《晚清小說之特質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戚心怡:《晚清小說中女性處境之研究》(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淡島成高:《劉鶚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陳姿礽:《《老殘遊記》女性人物的社會角色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2004年)。
    ◎ 十七劃
    鍾越娜:《晚清譴責小說中的官吏造型》(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年)。
    四、期刊論文與會議論文
    ◎ 五劃
    田同旭:〈《老殘游記》清官批判源于李贄說〉,《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2期。
    ◎ 七劃
    李辰冬:〈「老殘遊記」(劉顎)的價值 (上)〉,《學粹》,第15卷第3期,1973年3月。
    ────〈老殘遊記的價值 (下)〉,《學粹》,第15卷第4期,1973年6月。
    李舜華:〈女性與小說與近代化──對明以來迄晚清民初性別書寫的重新思考〉,《明清小說研究》,2001年三期。
    呂明修:〈風雨飄零紅妓淚--談「老殘遊記」裡的翠環〉,《國文天地》,第8卷第6期,1992年11月。
    吳淳邦:〈晚清四大小說《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遊記》、《孽海花》中的對比技巧〉,《中外文學》,第13卷第7期,1984年12月。
    ◎ 八劃
    周志煌:〈「老殘遊記」與「太谷學派」--論近代民間思想的傳播牯A及其意涵〉,《輔大中研所學刊》,第3期,1994年6月。
    苗懷明:〈從公案到偵探——論晚清公案小說的終結與近代偵探小說的生成〉,《明清小說研究》,2001年二期
    ◎ 十劃
    袁 進:〈論中國近代審美意識的改變〉,《江淮論壇》,1996年第四期。
    ─────〈試論中國近代對文學本體的認識〉,《江淮論壇》,1997年第四期。
    ─────〈試論晚清小說閱讀者的變化〉,《明清小說研究》,2001年第一期。
    ─────〈試論中國近代文學語言的變革〉,《學術季刊》,1997年第四期。
    夏志清著、黃維樑譯:〈「老殘遊記」新論〉,《純文學》,第9卷第4期,1971年4月。
    徐靜嫻:〈老殘遊記的深層結構〉,《輔大中研所學刊》,第1卷,1991年10月。
    ◎ 十一劃
    盛成:〈齊魯菁華 中華瑰寶 世界名著——研討《老殘遊記》之我見〉,《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1期。
    張燕:〈《老殘遊記》的隱寓手法〉,《貴州社會科學》,2000年2期。
    戚宜君:〈劉鶚的坎坷命運與「老殘遊記」之不朽價值〉,《文藝月刊》,第187卷,1985年1月。
    陳業強:〈近代小說理論起點之我見〉,《明清小說研究》,1994年第一期。
    陳俊啟:〈徘徊於傳統與現代之間--晚清文人劉鶚的一個思想史個案考察〉,《國家編譯館館刊》,第30卷第1期,2001年12月。
    郭延禮:〈傳媒、稿酬與近代作家的職業化〉,《齊魯學刊》,1999年6期。
    ─────〈二十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學術歷程之回顧〉,《文學遺產》,2000年3期。
    ◎ 十二劃
    黃哲人:〈從老殘遊記看劉鶚的卓思真情〉,《暢流》,第65卷第11期,1982年7月。
    黃麗珍:〈試論《老殘遊記》的層次與結構〉,《明清小說研究》,1997年1期。
    董正春:〈略論嚴薇青先生對劉鶚和《老殘遊記》研究的貢獻〉,《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3期。
    程文超:〈『遊』者的視線內外——《老殘遊記》的文化思考〉,《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2期。
    ◎ 十三劃
    趙孝萱:〈論「老殘遊記」的敘述觀點〉,《輔大中研所學刊》,第1卷,1991年10月。
    ◎ 十六劃
    劉瑜:〈四十五年來劉鶚及《老殘遊記》研究述評〉,《文學遺產》,1998年2期。
    劉蕙孫:〈《老殘遊記》出版九十周年〉,《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2期。
    ◎ 十八劃
    鄺兆江:〈從「老殘遊記」看劉鶚對「自我」的探求〉,《靜宜人文學報》,第19卷,2003年12月。
    ◎ 十九劃
    羅基敏:〈以文述樂--白居易的「琵琶行」與劉鶚「老殘遊記」的「明湖居聽書」〉,《中外文學》,第27卷第4期,1998年9月。
    蕭之華:〈小玉唱曲 清官殺人﹣﹣談劉鶚及其 <老殘遊記>〉,《文藝月刊》,第252卷,1990年6月。
    ◎ 二十劃
    譚帆:〈中國古代小說評點的價值系統〉,《文學評論》,1998年一期。
    ─────〈中國古代小說評點形態論〉,《文藝理論研究》,1998年二期。
    ─────〈論中國古代小說評點之類型〉,《文學遺產》,1999年四期。
    ─────〈清後期小說評點麈談——論近代小說創作思想對傳統的返歸〉,《明清小說研究》,2001年三期。
    ◎ 二十二劃
    龔鵬程:〈從夢幻與神話看老殘遊記的內在精神〉,《幼獅月刊》,第48第5期,1978年11月。
    貳、外文譯著
    A.J.Greimas著 蔣梓驊譯:《結構語義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一版)。
    Andrew H. Plaks著 沈亨壽譯《明代小說四大奇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一版)。
    ────《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一版)。
    Aristotie著 陳中海譯注:《詩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一版)。
    Bloom Harold著 朱力元等譯:《比較文學影響論—誤讀圖示》(台北:駱駝出版社,1992年一版)。
    Bakhtin M. M.著 白春仁等譯:《小說理論》、《文本、對話與人文》、《哲學美學》(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一版)。
    Cyril Birch著 微周等譯:《白之比較文學論文集》(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年一版)。
    David Herman編 馬海良譯 :《新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一版)。
    E. M. Forster著 朱乃長譯:《小說面面觀:英漢對照》(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年一版)。
    Ernst Cassirer著 甘楊譯:《人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一版)。
    ────於曉譯:《語言與神話》(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一版)。
    Francis Mulhern著 劉象愚等譯:《當代馬克斯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一版)。
    Frank Kermode著 劉建華譯:《結尾的意義:虛構理論研究》(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一版)。
    Genette著 王文融譯:《敘事話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一版)。
    ───史忠義譯:《熱奈特論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一版)。
    Hayden White著 陳永國等譯:《後現代歷史敘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一版)。
    Hegel著 朱光潛譯:《美學: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一版)。
    Hsia Chih-tsing著 劉紹銘編譯:《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一版)。
    ───《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一版)。
    James Phelan著 陳永國譯:《作為修辭的敘事:技巧、閱讀者、倫理與意識型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一版)。
    James Henry著 朱雯等譯:《小說的藝術:亨利•詹姆斯文論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年一版)。
    Lancer Susan Sniader著 黃必康譯:《虛構的權威:女性作家與敘述聲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一版)。
    Marston Anderson著 薑濤譯:《現實主義的限制: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一版)。
    Mark Currie著 寧一中譯:《後現代敘事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一版)。
    Mieke Bal著 譚君強譯:《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第二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二版)。
    Milan Kundera著 董強譯:《小說的藝術》(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一版)。
    Milena Dolezelova-Velingerova編 伍曉明譯:《從傳統到現代 : 19至20世紀轉折時期的中國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一版)。
    Murray Krieger著 李自修等譯《批評旅途:六十年代之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一版)。
    Northrop Frye著 陳慧等譯:《批評的剖析》(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一版)。
    Patrick Hanan著 徐俠譯:《中國近代小說的興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一版)。
    Paul Ricoeur著 王文融譯:《虛構敘事中時間的塑形:時間與敘事(第二卷)》(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一版)。
    Roland Barthes著 董學文等譯:《符號學美學》(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2年一版)。
    ────汪耀進等譯:《一個解構主義的文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一版)。
    ────敖軍譯:《流行體系—符號學與服飾符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一版)。
    ────屠友祥譯:《S╱Z》(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一版)。
    Raman Selden編 劉象愚等譯:《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二版)。
    Rene Wellek著 張今言譯:《批評的概念》(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9年一版)。
    Roger Fayolle著 懷寧譯:《批評:方法與歷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一版)。
    Roman Ingarden著 陳燕穀等譯:《對文學的藝術作品的認識》(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1年一版)。
    Stanley E. Fish著 文楚安譯:《閱讀者反應批評: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一版)。
    Tzvetan Todorov著 王國卿譯:《巴赫金、對話理論及其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一版)。
    ────《象徵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一版)。
    Umberto Eco等著 王宇根譯《詮釋與過度詮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一版)。
    Wallace Martin著 伍曉明譯:《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二版)。
    Watt Lan著 高原 董紅鈞譯:《小說的興起》(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年一版)。
    Wolin Richard著 張國清譯:《文化批評的觀念》(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一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1151018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151018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1018101.pdf40KbAdobe PDF21036View/Open
    51018102.pdf95KbAdobe PDF21220View/Open
    51018103.pdf119KbAdobe PDF21391View/Open
    51018104.pdf307KbAdobe PDF23473View/Open
    51018105.pdf462KbAdobe PDF25043View/Open
    51018106.pdf503KbAdobe PDF210644View/Open
    51018107.pdf406KbAdobe PDF24697View/Open
    51018108.pdf410KbAdobe PDF23224View/Open
    51018109.pdf414KbAdobe PDF24309View/Open
    51018110.pdf175KbAdobe PDF21549View/Open
    51018111.pdf236KbAdobe PDF2170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